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三百三十八。事故报告

《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三百三十八。事故报告

作者:火机和香烟 字数:1970 书籍:穿越平行世界之战争重启

  李儒晋两个儿子的满月酒举办的极为成功、圆满。确实的圆满,李儒晋的两个小公子还在襁褓之中,就有爵位和俸禄了,大儿子被封为大文帝国开国县子,官职为正九品。次子为大文帝国开国县男,官职从九品。

  当然职位是虚职,但俸禄却是真的,大文帝国不差那点钱,只不过这个俸禄却落在他们妈妈的头上,落到他们那的只不过是可以饱餐一顿的奶水。

  二女也落得好处,生子有功,诰命各自上调半级。同时李氏的族谱也从贵族院升到了宗人府,其实,李氏的族谱在李儒晋被封为“与国同休”时就应该收入宗人府的。

  但那时候李儒晋尚无子嗣,族谱要入宗人府,要上追一代,下封一代,那时候,李儒晋尚未大婚,那来的子嗣,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

  李儒晋那过世的老爸也被追封为柱国大将军,老妈由于本身就有“夫人”的诰命在身,所以这次诰命没有升,赏了食邑200户。

  弟弟李儒虎这次才获得赏赐,被封为大文帝国开国县伯,官职为正四品。同样官职为虚职。俸禄为每月800元,算是大文帝国高级公务员了。

  官职落实,文降一,武降二,就是李儒虎要当官的话,实职比虚职降一级,进入部队,实职比虚职降两级。李儒虎为正四品,对应职位为县团级干部。如果他要进入官场,起步就是县级干部。同样,如果要加入军队,起步则是连级干部。

  而李儒晋却是最悲催的一个,作为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爵位未升,官职未升,只落了一大堆的赏赐。金银珠宝,字画古玩,倒是拖了好几车回家,大大的充实了李府的藏宝库。

  至于妹妹李汝珽,已经出嫁,自然不会在这次封赏之中了。

  李氏族谱升到宗人府,对于李府和皇族来说都就一件大事,所以升谱仪式并没有在当日举行,而是要另选吉日。

  李府众人在接受了一大波的恭喜祝贺之后,离开了皇宫大殿,同样也收获的一大堆的羡慕、嫉妒、恨。一时间,李府的风头在帝都无二。

  如果说以前只是李府的崛起和站住跟脚,现在则是李府的风光与显贵了,李府已经妥妥的属于大文帝国最顶尖的豪门贵族了。同样,也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好在李儒晋早就已经利用层层利益关系将帝都的各大豪门贵族捆绑在了一起,倒也是一时无忧。再加上背后有帝国皇帝这尊大神,更是无人敢惹。

  李儒晋回府以后,和老妈商议了一下,为李府制定了严格的家法。枪打出头鸟,低调才是王道。怒马鲜衣,烹油烈火,只是一时风光。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生存之道。自满月酒之后,李府闭门谢客,一面淡化满月酒带来的影响,一面埋头发展,深挖根基,

  以前没有子嗣的时候,李儒晋没有想过,现在,有了儿子,在这个世界开枝散叶了,李儒晋考虑的就要多了。哪怕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儿子着想吧。

  李儒晋经过仔细考虑,并不打算把李府打造成大文帝国最大、最强的家族,再大再强,能强大过帝国的皇族吗?反而会因为自家的过于强大,引来皇族的猜忌,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李儒晋决定把自家打造成一个地位超然的家族,不需要强大,但一定要地位超然,更要与帝国的皇族息息相联,始终与皇族站在一条线上。

  另外在经济领域上要拥有主动权,不能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家族的地位。所以这个钱不能少。要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李儒晋需要为自己和家族寻找盟友和建立家底。

  盟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现在对于李儒晋来说,军方有天然的盟友,如大帅那一脉,等孙大海从非洲回来,如果不出意外,肯定就是帝**方的第三位元帅。

  而自己将来也可能成为大帅一脉的后继者,再加上自己在军方的关系,而且自己和宇文元帅的关系也不差,帝国的军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政治上的盟友,李儒晋就要好好思量了,虽然李儒晋和内阁的关系不错,和大长老更是老交情了,但是要选择盟友,李儒晋还是在第一时间就把大长老排除了。

  并不是李儒晋无情,而是大长老的家族确实不合适做盟友,一来,大长老年岁已高,在大长老这个位置上估计也干不了多长时间了,顶多再有个两三年就要告老还乡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长老的子孙不成气候,可能因为大长老忙于国事,而忽略了对子女的教导,大长老的几个子女都不成器,而孙子辈更是一塌糊涂,有几个都快要成了纨绔子弟。

  现在大长老贵为文官集团之首,都还安然无恙,一旦他从这个位置上下来,秋后算账的事多了,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李儒晋出面保下大长老一脉。

  想到这里,李儒晋揉揉额头,这件事,他摆脱不了,于情于理,这件事十有**都要落在他头上。他必须要在紧急关头帮助大长老一把。

  李儒晋又把内阁的其他各个长老从脑海里过了一遍,没有发现合适的人选,这件事,就先暂时放下,实在不行,自己培养、投资一些合适的对象,然后将他们捧到帝国的内阁。

  李儒晋突然想到了海州的董为智,自己结婚的时候,他还来过帝都,自己还把他介绍给内阁的官员,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自己也好长时间没有和他联系了,什么时候找个时间和他联系一下。

  李儒晋对董为智的印象还是很好的,当初,李儒晋还在海州未发迹的时候,董为智已经的海州的市长了,自己开超市的时候还帮过不少的忙。

  而自己这段时间忙这忙那的,反而忽略了和董为智的联系,正好,内阁正在筹建“大文帝国国有企业筹备发展中心”可不可以把董为智调到帝都来呢?

  李儒晋想了想,这个,真的可行。现在凭李儒晋的能力,想要调个人过来,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再加上李儒晋本身就是这个部门的主官,这,还真不算个事。

  李儒晋想完这些事的时候,天色已经比较晚了,洗洗捞捞,也就倒床上睡了。

  此刻正有一封公函正在寄往帝都的路上,它发自于沪海,内容却是沪海钢铁厂那场事故的事故报告。正是这封报告,引起了大文帝国政坛的一番动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