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网游之剑气箫心 第一百三十四章 蜥蜴人领主

《网游之剑气箫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蜥蜴人领主

作者:白音黑歌 字数:2109 书籍:网游之剑气箫心

  第二天一早, 明远在军器监里,经过种建中的引荐, 见到了军器监判曾孝宽。

  曾孝宽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说话与行事都透着稳重。他是前任宰辅曾公亮之子。应曾公亮曾大力举荐王安石入朝为相变法,王安石投桃报李,便举荐了曾孝宽入枢密院并判军器监。

  因此曾孝宽算是一位相当重要的新党成员。

  对于种建中这位新来的下属,曾孝宽相当青眼有加, 毕竟这个年轻人干劲十足, 行事又颇有分寸。

  但他听说了种明这师兄弟二人为了小小的水晶镜片来找他, 曾孝宽却不觉得有什么必要。

  “区区水晶镜片,与我军器监又有何关系?”

  明远站在身边, 轻轻一扬唇角, 露出少年人单纯而干净的笑容, 问曾孝宽:“监判可曾听说过,不必‘更上一层楼’, 便能穷尽‘千里目’?”

  “千里目?”

  曾孝宽有了点兴趣。

  然而明远拿出来的, 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

  这是两张质地较硬的桑皮纸各自卷成一个圆筒, 在圆筒的一端用浆糊粘上宫六所制的水晶镜片。当然, 这种镜片不再是为李格非特制的那种,周围厚中心薄的镜片, 而是换上了中间厚, 周围薄的凸镜。

  明远将这两个圆筒套在一起, 外面的圆筒刚好紧紧包住里面的,两个圆筒依旧可以前后活动, 两枚镜片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

  曾孝宽看了以后有点不敢相信, 讶声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千里目?”

  他看看种建中, 眼神似乎在询问:贵师弟……还好吧?

  种建中的表情既平静又从容:他已经亲眼见证过这枚“千里目”的效果,

  明远却没有马上答话,而是站在曾孝宽的府署门口,托住桑皮纸桶,调节好了两者之间的距离,然后双手递给曾孝宽。

  “曾监判请看——”

  曾孝宽托在手中细看,见不过是桑皮纸卷成的圆筒而已,心中多少有些轻视。

  但碍不过种建中这位得力下属的面子,曾孝宽还是依言托起了明远递来的桑皮纸桶,凑到眼前。

  他眼前模模糊糊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轻轻哼了一声,正在他该想用什么法子打发明远这个毫无官职在身,看起来游手好闲的小郎君。

  谁知明远趁着这个机会,轻轻地将曾孝宽手中的桑皮纸桶挪了挪,让它对准了某个方向。

  曾孝宽顿时看清了眼前的物事:那么大那么圆的一对眼,正恶狠狠地瞪着他。

  “唉哟——”

  曾孝宽吓了一大跳,手中的桑皮纸桶差点儿就直接抛了出去。

  好在种建中在旁一扶,明远在旁托住了桑皮纸桶。

  两个年轻人同声开口:“曾监判勿要担心,那只是远处的物事。”

  曾孝宽一定神,才意识到他看见到的,竟是军器监内一对石狮子的眼睛。

  军器监衙门内,只有那么一对石狮子。曾孝宽不用看也能知道它们在哪里。

  只是,怎对狮眼怎会看起来如此之近?

  曾孝宽疑惑万状地将右眼从桑皮纸桶跟前挪开。

  石狮子好端端地还蹲在远处,一动不动。

  曾孝宽伸手揉了揉眼,又将桑皮纸桶递至眼前,自己托稳了,四下里寻找,果然又找到了刚才那只石狮。

  石狮正瞪圆了眼盯着他,那对溜圆的狮眼几乎占满了他的整个视野,曾孝宽几乎忍不住想要伸手,仿佛自己一伸手,就能触碰到那只石狮。

  好在他理智尚在,想起种建中曾经说过,他们制出的这件新奇物事只是能放大远处的景物,不是真的将石狮移到自己眼前。

  试想,如果他此刻站在边境寨堡的城头,正手持这枚“千里镜”,向远处眺望,这会比寻常白眉赤眼的能多看见多少敌情?

  放下手中的桑皮纸桶,曾孝宽转过身,当着明远与种建中的面,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几步,回身叫过一名小吏:“快,去取一只木匣来,要上好的。我这就去见……”

  他要木匣,显然是打算盛了这只简单的桑皮纸筒,赶着去见王安石,报告这一喜讯。

  种建中见状赶紧拦:“令绰公……”

  而明远却只做了一个小动作,他朝军器监中摆在门前的日晷瞥了一眼。

  曾孝宽却马上冷静下来:哦,王相公此刻应该在政事堂中。他为了一件“千里镜”贸贸然赶去见王安石,是见不到的。

  种建中已经继续说道:“令绰公日常教导我,谋宜深,虑宜远,而事须周全。我们师兄弟无意中发现了这件‘千里镜’的用途,就赶来报于令绰公知晓,此事有几处考虑得尚未周全,特来向令绰公请教。”

  他说得很诚恳——很明显曾孝宽确实教过种建中在汴京官场中为人处世的道理。

  曾孝宽顿时明白了种建中的言下之意:至少得大家将事情都商量妥当了,再报给王安石知道吧!

  他知道种建中说的“请教”云云,是在给自己台阶下,当即矜持地点了点头,做出欣慰赞许的模样:“是,彝叔近日说话做事,确实稳重得多了。”

  他随手将桑皮纸桶装入小吏送来的木匣里,便将木匣放在案上,随手请种明两人坐下,三个人一起商量起制这“千里镜”的细节。

  曾孝宽听了明远讲述之后,便想要将宫六直接招入军器监,赐他一个吏员的身份,从此在军器监干活,不用再在民间辛辛苦苦地摆摊。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宫六的作坊纳入军器监的体系,以防“千里镜”的机密外泄。

  明远的意见却相反。

  他认为,宫六是值得赏赐的,但从此把人圈在军器监里,则大可不必。

  “宫六丈平日磨制水晶镜片,汴京城中多有人知道。”

  “如果将宫六丈的生意直接纳入军器监,那么便有人能猜到这水晶镜片于军事上有大用处。”

  “辽人或者党项人许是很快能猜出军器监究竟什么事在防着他们。”

  明远听种建中说过,辽人与党项人在汴京都安插有打探消息的间谍,反之亦然。

  “倒不如让宫六丈继续留在民间,为人磨制镜片。这样一来,民间也能从中受益,敌国间谍也猜不到那水晶镜片究竟有何用途。”

  明远说到这里,伸手指指曾孝宽用来盛放桑皮纸桶的木匣,说:“反正‘千里镜’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不同的水晶镜片叠放,并且调节之间的距离。”

  说白了,镜片就是镜片,能当老花镜,也能充当望远镜、显微镜。

  但如何将镜片组合,成为适合军事上使用的“千里镜”,这个秘密宫六等匠人还并不明了。将他们整个儿纳入军器监,而让水晶镜片在民间得不到应用,这也有违明远的初衷。

  目前明远只是用桑皮纸卷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模型而已,以后可以用更好的材料,比如硬木,又比如黄铜,制成更加坚固耐用的,而不是一个纸卷就这么呈上去。

  曾孝宽至此完全明白明远的意思了。他微一沉吟,道:“这些都先不必急着决定——当务之急,是先将材质更好的‘千里镜’模型尽快做出来。之后再向相公请示便是。”

  明远和种建中齐声应是。

  而曾孝宽此刻放下心来,知道不论如何,自己这军器监的一桩功劳又是逃不了,顿时露出微笑,道:“彝叔,远之,眼看两位横渠弟子又要立功了啊!这可与尊师的教导有关?”

  种建中:……好像没什么关系。

  明远却大言不惭地开口:“先生如今正在精研天地大道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如这‘千里镜’真能制成,便是证实了,宫六丈发明的磨石车床所提高的‘生产力’能够应用在军事上。”

  曾孝宽听不懂却连连点头,连声夸赞眼前的两位横渠弟子能够“活学活用”。

  当明远和种建中并肩走出曾孝宽的衙署时,明远就只觉得种建中一边走,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不会是我歪解了先生的理论,这家伙要找我算账了吧?”

  明远心里暗暗打着小鼓。

  谁知两人来到种建中自己的衙署时,只听种建中突然爽朗地哈哈大笑。

  “小远你……”

  好久,种建中才渐渐歇了笑声,伸手在明远肩上用力拍了拍:“不遗余力地宣扬先生的学术……不愧是你!”

  明远被他拍得一愣一愣的,渐渐地又犯起困来。

  他昨晚几乎一夜没睡,只是快天亮的时候在种建中的衙署里眯了一会儿。

  按说种建中睡得更少,但是明远却见他完全没有困意,精神奕奕地走进走出。

  “师兄……”

  明远一边说一边打了一个大呵欠。

  “师兄可以一宿不睡也不犯困吗?”

  “当然可以,”

  种建中伸手指指自己的太阳穴。

  “只要这里有事,我就睡不着。”

  “以前在鄜延路,我最久的一次是三日三夜完全没合眼……”

  三天三夜呀!

  明远听见,吓得连呵欠都不敢打了。

  种建中随即带上几分伤感,陷入回忆。

  “人当然是会累的,那时候别说什么床铺了,哪怕是女墙下的一片空地,躺下去就再也不想站起来。”

  “我见到过军中有些兄弟,累极了,躺在那里,合上眼,就再也没能睁开……人是生生被累死的。”

  “也有些人一躺下,刚一闭眼,马上就能睁开——”

  “他们知道危险就来自身后,这时再不醒来,就永生永世不能再醒来,再也见不到父母兄弟,再也不能活着回归故土叶落归根……”

  “所以他们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清醒。睁开眼就直接抓起身边的兵器弓箭,站起身就直接面对自后而来的敌人……”

  种建中说这话时十分动情,以至于明远很有理由相信,他口中的“他们”,应该就是在说他自己,和他身边的袍泽兄弟。

  幸好这偌大的中华,还有种建中和像他一样的血性汉子。

  明远这样想着,口中却在安慰:“师兄,以后军器监中打造出各种神兵利器,大宋西军守卫疆土一定更加容易。”

  种建中一怔,似乎到这时候他才想起自己已经身在汴京城中,做了个小小的文官。

  他花了片刻工夫才让自己接受了这个落差,才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明远的肩,说:“辛苦小远,你先回去好生休息,我今日晚间再来找你。”

  明远这才想起,今天是工作日,师兄还得正常上班。

  “也好!我待会儿让向华给你送一些提神的饮子。”

  明远向种建中告别,自己出了兴国坊。

  他往自家所在的蔡河沿岸走去,沿路上见到汴京街头,一如既往地热闹。

  而明远依旧有点犯困,便在盛夏的阳光里慢慢溜达。

  突然他觉得自己“噌”地一下全醒了——

  这可不是像种建中说的那样,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胁,从而猛地惊醒。

  而是明远在前面的龙津桥旁瞧见了某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乐子”:

  他见到了上回那个企图向贩卖假古董的道士。

  有一个年轻人正凑在道士身边,神神秘秘地在道士耳边说着话。他手中拿着一只锦绣灿烂的荷包,正在向那道士展示里面的东西。

  这个年轻人,像是正在向售卖假古董的道士,兜售什么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