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象棋 第八百四十三章 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象棋》第八百四十三章 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作者:卡卡西大人 字数:3937 书籍:象棋

  第八百四十三章国际象棋终极对手

  事情源自一位身在纽约的叫谢尔比·莱曼的电视业人,同时又是一位国际象棋促进者,还是1987年世界冠军对抗赛的电视评论员。

  我们都知道,1989年的卡斯帕罗夫是国际象棋毫无疑问的王者,对此几乎没有任何异议。

  当时,一名来自台湾的学生名叫许峰雄(Feng-Hsuing Hsu),正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选择的论文课题就是制作一台非常先进的棋弈电脑。他把程序以并行方式运行在彼此相连的处理器上,名字叫深思(Deep Thought),由此开始了一个惯例,即在程序前加个前缀“deep“来表示它运行在并行处理器上【译注:本站也提过,有些棋弈软件名字前面加个deep的含义】。深思以及它的算法是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集中讨论的主题。就棋弈电脑而言,深思是一个巨人。

  谢尔比·莱曼想到了让两个巨人战斗一番,拼个火花四溅。他给加里出价一万美元,加里答应了。

  那是在菲舍尔大战斯帕斯基又过了十七年之后,国际象棋的新闻才又得以重登上美国媒体的头版。纽约正是合适地点。但我们不禁想问,在非国际象棋人群心目中,为什么这场对抗赛也燃起了热火?

  深思是台数码怪物,运行在三台SUN工作站上,每台使用双处理器,这些双处理器相连在一起,于是它能够并行运算分析。每个双处理器的起始速度接近一秒钟运算七十五万个局面。与之相比,加里一秒钟看三个局面。

  媒体把赛事誉为捍卫人类尊严的比赛,国际象棋成为美国媒体的显著采写对象,连篇累牍地报道。

  比赛采用两局制,每局用时90分钟。实际情况有点令人失望,电脑根本不是对手。首局加里走得从从容容,仍然取胜。次局则以战术粉碎了深思。当然,电脑国际象棋还处于幼年时期,有很多失利的原因比如“易位错误”、很小容量的开局库、以及其它转换时的问题还有各相连处理器之间共享信息的缺陷。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加里以一句俏皮话总结比赛,那就是小标题下引用的那句。

  几年里没有策划下一次比赛,但是人机大战是正正式式揭开了。

  1994:英特尔国际象棋世界快棋挑战赛

  九十年代初期,棋弈软件成为商业公司的发展项目。Fritz、Rebel和Genius开始亮相。于是人机大战再度引发兴趣是不可避免的了。

  1994年上半年,英特尔组织了可能是史上最强的闪电战大赛,有17名特级大师参加,平均等级分2625,比赛地点在德国慕尼黑,采用双循环闪电棋赛。参赛的还有一台运行Fritz3的电脑,电脑是装备最新式英特尔奔腾90处理器的Olivetti,当时欧洲只有三台这样的电脑。Fritz对包括阿南德、盖尔凡德、卡斯帕罗夫、克拉姆尼克和肖特均有胜绩,令人惊讶,最后和卡斯帕罗夫并列第一。在复赛中,志在必得的卡斯帕罗夫以4:1大胜电脑。

  1995:小卡两次出战电脑

  1995年是卡斯帕罗夫繁忙的一年,除中间大胜阿南德夺PCA世界冠军锦标头衔外,他和电脑进行了两次对抗。

  第一次是在科隆对Genius,对此他视为报仇,因为上一年的1994年,英国Richard Lang编写的程序Genius,在伦敦举行的英特尔职业国际象棋联合会拉力赛中战胜了小卡并把他淘汰出局。不过那是25分钟的快棋赛。

  这次加里向Genius复仇,1995年,采用双局制。首局他执白,这是特级大师如何平缓而确保地击败电脑的精彩实例,他一步一步地攫取主动,最后Genius负;次局他执黑成功下和。所以对抗结果,卡斯帕罗夫终于报了仇。

  第二次是在伦敦和Fritz4。加里首局执黑,在车兵残局里走得很精彩,战胜了Fritz4;次局执白,他简化成异色格象残局,成功和棋,因此这次对抗加里亦胜。

  1996:深蓝 vs.卡斯帕罗夫

  “我能够感受到来自棋桌对面一种新型的智慧。”

  ——加里·卡斯帕罗夫

  许峰雄并没有闲着,他一直在完善他的棋弈程序,曾经叫芯测(ChipTest),后来叫深思,到现在已经很成规模。他完成了博士学位后,和协作程序员莫雷·坎贝尔(Murray Campbell)一道加入IBM。现在有一整个团队全日制地为电脑国际象棋工作,并且为特别设计的芯片编写程序。此时这个程序已经命名为深蓝。

  加里就要和这个程序在费城比赛六局,由ACM组织,纪念电脑诞生五十周年。奖金额大涨至40万美元。

  首局电脑胜,媒体一片哗然。但次局的后象兵残局,加里走得精彩,激战73回合最终成功征服这头蓝色怪兽扳平比分。

  接下来两局是和棋。后来加里宣布说比赛半程后他必须改变策略以击败深蓝。“我全力要做到的是避免给予电脑任何具体的可进行针对性计算的目标,”他说。这正是反电脑棋弈的精辟见解之一。他终于连胜最后两局,满意地为这次对抗划上句号并得到奖金。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有点“修正”自己的意见。“因此,尽管我的确看到了一些智慧的标记,但是那是一种怪异的类型,顽固却低效的类型,让我觉得自己还有若干年好过。”可惜,仅仅过一年预言就破灭了。

  1996: Fritz vs.卡尔波夫

  似乎人人都关注卡斯帕罗夫对深蓝之时,另一位大人物出战电脑的比赛相对不受注意。真正的电脑国际象棋爱好者应该记得AEGON 1996,在荷兰海牙,50个强程序配对50位强大师。

  值得注意的是卡尔波夫和Fritz之间的两局。首局,卡尔波夫执白,又是那个老谋深算的卡尔波夫,他诱引Fritz一点点放弃主动,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的。然后简化局面进入残局,轻松战而胜之。次局他后手战和,胜了那个对抗。

  1997 深蓝 vs 卡斯帕罗夫:回敬赛

  “我们所看到的,是世界最强棋手对战卡斯帕罗夫。”

  ——IBM的CEO郭士纳在回答这次比赛为什么如此受关注时说

  这次比赛,是唯一一次超一流特级大师负于超级电脑。

  关于这次比赛的评论和回顾已经很多很多了……我们没必要重复。我们看看其它,IM Malcolm Pein可能偶然道出了卡斯帕罗夫一方的关键失误之处,他在评论2002年克拉姆尼克和Fritz之战时说:“当然,这个比赛和深蓝那次之间一个主要区别是,每局之间不准更换程序。”我不敢相信1997年时卡斯帕罗夫居然忽略了商定这点。

  如果不谈论当时的第二局,对1997年那次回敬赛的评论就不完整。加里向深蓝舍弃两兵,但电脑拒绝,而是为争取更好局面而战。它一直是每三分钟走一步,而此处思考了15分钟。关于此时是否有人在后面干预的疑惑是不会停息的。更糟糕的是,事实证明加里过早认负了,后来人们在电脑帮助下为加里找到了能够谋和的变化。

  简而言之,是第二局让加里深陷其中。倘若深蓝展开一场宏大的战术打击,加里能够面对,他将会承受失败,站起来回击那头蓝色怪兽。可是,深蓝选择了预防性一着。看来在比赛剩下的对局里加里就是无法应付,甚至在第六局搞错了走棋顺序而速败。

  深蓝以3.5-2.5胜。令加里也令广大棋迷沮丧的是,IBM完全排除了进行任何再赛的种种可能。

  1998: Rebel vs 阿南德 0.5-1.5

  “反特级大师弈法是拥有主动。时刻别忘记它,很重要的。”

  ——Rebel程序员Ed Schroder

  人机大战自然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对局理论真实面目。特级大师面对电脑悟出了道理(把对局导向局面型而非战术型,简化它们),电脑程序员则做着完全相反的工作。于是一种叫“反特级大师”的弈法出台了,在编写Rebel程序时达到顶点,为在1998年迎战阿南德专门准备了几个月。

  Rebel是一个年年进步的商业棋弈程序。这次对抗要回答一个简单问题:一个“常规”的棋弈程序能战胜顶级特级大师吗?

  它远不如深蓝那每秒搜索2亿个节点(NPS)的能力,Rebel在常规电脑上每秒“只”能够搜索20万个节点。之前一年,Rebel和当时世界第十二位的尤索波夫下了17局,多数是闪电战,它以10.5 – 6.5胜。

  和阿南德这次,比赛构成是四局闪电战、两局快棋战和两局传统时限(比赛慢棋)。在第一天的闪电战和快棋战里,Rebel以4.5-1.5胜。接下来两天是传统时限对局,第一局和,第二局阿南德残局胜,于是在传统对局环节是阿南德胜,不过Rebel一方还是宣布以5比3的比分战胜当时的世界二号棋手。

  2002: Rebel vs.范维利(Loek Van ely)

  “面对电脑时不能自己是什么风格就走什么风格,那简直是自杀。”

  ——范-维利

  四年过去了,荷兰特级大师范维利(当时达到2714分)和Rebel进行四局对抗,这是阿南德对付的那个Rebel的升级版本。采用传统时限。有意思的是没有一局和棋,令人难忘的是Rebel胜第一和第三局,令人钦佩的是范维利该奋发时当奋发,在为了扳平而非胜不可情况下,他胜了。

  Rebel一方尤其以第三局而骄傲,他们称之为“完美一局”。第四局是一个良好例子,说明人类大师在复合子力残局里如何看得更远,那局的末段,电脑在多处失去了“思路”因而丧失关键的时机。

  2002: Fritz vs 克拉姆尼克

  “相信我,败给电脑感觉之痛苦是败给同行的两倍。”

  ——克拉姆尼克在整个比赛开始前说

  这是没有卡斯帕罗夫的最盛大的人机大战,克拉姆尼克是世界冠军。这是很吸引人的。

  ChessBase不想使这次在巴林的人机比赛象97年深蓝vs.卡斯帕罗夫那样陷入事后议论纷纷,他们本身就是搞国际象棋相关业务的,有长远打算。Fritz一方明确表示要搞公平竞赛,事情办得很公开电脑一方的目标当然是击败克拉姆尼克,但他们想纯粹在棋上面胜,不想有棋外影响。他们做的很多甚至有点“委曲求全”了……程序的一份高级副本预先交给了克拉姆尼克的助手,Fritz一方被允许做的仅仅是调整(棋路的)权数,指导程序能依照他们选择不同开局。一般意见认为Fritz这样没得下的。

  前三局之后的确如此,Fritz只得半分,下完四局克拉姆尼克一局不失【一共八局】。此时,Fritz似乎猛醒了。

  第五局克拉姆尼克败北,他自己是这样说的:“Fritz第五局走得非常好,比任何人类都好。看上去大家几乎相等,但它就是能时刻保持压力,它一直寻找非常精确的着法,不让我松一口气。我也走得很好了,也不应该出那个大错,可是局面怎么说都是不好看。我必须承认它真的走得很好。”【译注:第五局是走到最后那步,克拉姆尼克一手大错直接丢子致败,葬送理论和局】

  第六局是精彩的战斗。Fritz后手,但得到非常好的开局。局面很复杂,克拉姆尼克为第19步足足长考了四十二分钟,然后决定赤膊上阵!弃马把黑王扯出来到开放地带欲取之。正如研究表明,他忽略了黑方唯一的一步守着 28…Bh4!!,而Fritz当然始终看到这步。精彩一局,但这一分属于Fritz了。【译注:这局棋可能以后都有人不断提起成为一时名局,本站有两篇关于它的译文,请见:《巴林人机大战第六局:真的输吗?》和《Fritz用莎士比亚戏剧嘲弄世界冠军?》】

  面对克拉姆尼克这样一位有着很难战胜的名声之人,Fritz居然连胜两局扳平比分!最后两局成和,于是这次对抗双方打成平手。

  人机大战开端时,人类大师有反电脑策略;然后程序员有反特级大师设置。人类大师悟出了道理,电脑程序进步更快。事情兜了圈,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克拉姆尼克表白:“这是一场普通的战斗,我决定以常规方式下棋,而不是反电脑策略。”

  2003: Hiarcs vs 巴里耶夫

  这一次人机大战只好做配角,四战四和。但这只是表面,注意巴里耶夫赛前没有拿到任何一局Hiarcs的对局【译注:那是个最新版本的Hiarcs】,而且只有一天休息备战,之前他参加了共十三轮的维克安泽大赛取得季军。巴力耶夫这样和Hiarcs下成 2.0-2.0 表现不错的。

  2003:卡斯帕罗夫 vs Deep Junior

  “我要考虑公众因素、科学因素和心理因素,而电脑只需考虑棋的因素。”

  ——加里谈到Deep Junior时说

  今年初,加里又有机会制造“大轰动”。他和Deep Junior大战六局,ESPN体育电视的转播是重大事件,国际象棋在ESPN亮相了,哪个棋迷不梦想这个?

  加里拿下第一局,Deep Junior在第三局追回一分。第四局和,到了第五局Deep Junior来了着 10...Bxh2!,加里自己后来称这步棋“真是一步梦幻弃子,这种风格一般认为电脑是不可能走出来的”。他没有料到这步弃子,一开始时甚至担忧自己要被将杀。不过,他看见长将威胁,成功取得和局。

  然后到了第六局,越来越多观众转到ESPN观看聆听。过了25回合,对局变得火热,评述者不断给局面加温,观众满是期待。

  然后,Deep Junior 完成了 28. f4 后,电脑一方提和。令许多人惊奇的是,加里接受了。很多棋迷对此失望……不过,我们要记得,对于我们观棋者来说,杀气腾腾是容易做到的我们没有一寸肌肤暴露在战场上,而加里则身在其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