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象棋 第七百八十七章 国际象棋故事

《象棋》第七百八十七章 国际象棋故事

作者:卡卡西大人 字数:3493 书籍:象棋

  第七百八十七章国际象棋故事

  帕布洛·尼鲁达有一段名言:什么是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就是人类自我超越的见证。对某些人而言,国际象棋是音乐,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它是回话;在我看来,国际象棋是一首诗,一首充满战斗激情、智慧和意志力的诗篇。

  每当我们被国际象棋无与伦比的内在魅力深深感动,情不自禁地思索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时,我们总会提出一个问题———国际象棋究竟起源于何处?国际象棋自问世以来,已经存在了很多个世纪,征服了新旧大陆,它把全世界连接在一起。

  在古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超人的权力和巨大的财富。但权力和财富最终让他对生活到厌倦。他渴望着新鲜的刺激。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他带着自己的发明“国际象棋”来朝见国王。国王见了这新奇的玩意儿非常喜欢,就和老人对下起来。但是一下上了手,就舍不得放下了,竟留着老人一连下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早上,国王感到非常满足,就对老人说道:

  “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赏你,我现在决定,你可以在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

  的确,这位国王是如此富有,难道还有什么要求不能满足吗?但是老人却回答说:

  “万能的王啊,你虽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恐怕也满足不了我的要求。”

  国王不高兴了,他皱起了眉头,严厉地说道:

  “说吧,哪怕你要的是半个王国。”

  “请王上下令在棋盘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麦,在第二格上放两粒小麦,在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就这样每次增加一倍,一直到第六十四格为止。”

  “可怜的老人,你的要求就这么一点点吗?”

  国王不禁笑了起来。他立即命人去取一袋小麦来,按照老人的要求数给他。但是一袋小麦很就完了。国王觉得有点奇怪,就命人再去取一袋来,接着是第三袋、第四袋……小麦堆积如山,但是离第六十四格还远得很呐。只见国王的脸色由惊奇逐渐转为阴沉,最后竟勃然大怒。原来,他国库里的小麦已经搬光了,还到不了棋盘上的第五十格。国王认为老人是在戏弄他,就下令把老人杀了。

  老人的话没有错,他的要求的确是满足不了的。根据计算,棋盘上六十四个格子小麦的总数将是一个十九位数,折算为重量,大约是两千多亿吨。而当时全世界小麦的年产量也不过是数亿吨而已。有关人士计算,这个数字竟然超出了他们的计算单位和范围。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②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木定型为今天的现代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好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但是,2003年在英国出版《国际象棋中国学派》英文版时,在英国最大出版集团编辑撰写的简介中,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

  关于国际象棋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今天熟悉的国际象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国际象棋是艺术的体操,是集艺术、智慧、娱乐为一体的结晶,国际象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被创造者赋予了其意义,每一个棋子都代表这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一种态度。这些被赋予了意义的棋子对于我们来说,是告诫、是警示,也是我们需要的精神食粮。小兵,就是执着的代名词,兵经历艰难险阻、不断杀敌突破,冲至最后的横线,为了嘉奖小兵的执着,规则赋予了其升变的权力——他可以选择升变成后、车、马、象,对于小兵来说,这的确就是最好的奖励。如今的社会,有很多想要果实而不劳动的人,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想要收获,我们就得学习小兵,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有一颗执着、永不停息的心。马,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不同与其他棋子只能横着、斜着、竖着走,马是跳“日”字,马的走法不被常规走法所局限,而是标新立异,有着自己特有的、独一无二的走法,不受拘束的马告诉我们,想问题时思维不能被束缚,要勇于打破思维的枷锁,我们想要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用常规的方法虽然稳,但却很难有所突破,我们学习马不拘束于常规的方法虽有些风险,但是你却能够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象,双象合力才能将威力发挥至最大。国际象棋的棋盘是黑白相间的,当双象在战场上时,不仅可以让你的防守更加稳固,而且还可以对对方进行攻击,可谓是一举两得。这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团结合作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合作,才能将有限的个人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最大力量。车,正直,说一不二。车在国际象棋中,威力仅次于后,车的走法是横着、竖着走,条理分明。车的走法“正直”,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不能随波逐流,

  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后,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棋子,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后是女性,可以说是国际象棋尊重女性,重视女性的体现。后的威力大,是因为它的能力强,后注重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也要像后一样,全面发展,做一个“十字型人才”,当今社会,只有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生存,俗话说的好,“技多不压身”嘛!王,国际象棋的胜负就是取决于它,我认为国际象棋中的王肯定有它独特的个人魅力,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棋子为它卖命呢?一个管理者,也应该要有国际象棋中王的魅力,让自己的手下对自己十分信服,只有这样凝成一体的团队,办事才会高效。兵、象、马、车、后、王,六中棋子,如何用他们走出精彩的棋局就取决于你自己了。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所同也有所不同。

  后Queen。这是站在王旁边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仅相当于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们上面提到过,浪漫的法国人将它威力骤增,横、竖、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战场。性别也变了,成了王的妻子。意大利称它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古西方的历史上,女权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王的统治屡见不鲜,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国女王、丹麦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尽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说到底仍没有王重要。

  国际象棋的马与中国象棋中的马最大的区别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马脚。在走法上,国际象棋的要求比中国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当时的社会制度比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要宽松许多的缘故吧。中国的封建社会,朝廷忠奸难辨,官场腐败,勾心斗角,常常使用“绊马脚”的伎俩,纵使你是一匹良驹俊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坏“绊了马脚”就动弹不得,只得老骥伏枥,无可奈何了,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本大人的观点始终还是国际象棋是根据中国象棋演化而来,在这一点上,本大人觉得是毋庸置疑的!(未完待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