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花与剑 第67章。凭强取兵戎相见,遇弱时过影难逢。

《花与剑》第67章。凭强取兵戎相见,遇弱时过影难逢。

作者:李冠橦 字数:1262 书籍:花与剑

  其时也,蒙兵久攻乌舍堡不下,伊喇尼尔以成吉思汗威名广著于天下,然待己之厚不殊左右,又数请战未果,乃趋军门进状,且具花押印于上,状曰:“愿与主上以七月期会,管取指日可取之。若乌舍堡一日不克,余誓不还也。”成吉思汗颇壮之,因许其请以旌其志,以左帅哲伯兵屯乌舍堡,擢伊喇尼尔为裨将以助之。伊喇尼尔被受敕令归营,持敕令遍示麾下将士,众人观之振奋,乃各自争先益以欲用命立功。

  其后数日,伊喇尼尔率兵驰至战场,哲伯遽召之与议,具言乌舍堡战事。时哲伯引军深入乌舍堡数月竟不克,乃疑乌舍堡有外援以为其粮草接济。初,蒙军虽久闻乌云营之名,然因金人经略有备,且尽以精兵防守,乃令其址密不漏泄,至是,蒙军犹未知其所在。后有乡民于乌舍堡以西界内,日以继昼,但见一路烟尘蔽日,隐然有兵马奔驰其间,哲伯闻报颇疑之。是时二人议毕,伊喇尼尔以乡党有世居丰州者数人,乃尽遣之为间探潜入其间以觇虚实。旬日之内,众人归营,言去乌舍堡以西三十里湿地密林之中,有方圆数里营垒存焉。

  哲伯闻之大喜,因遣先锋耶律阿哈随伊喇尼尔所部以轻军乘夜奄至乌云营,因其地沮洳,众皆衔枚著草履以进。至,两军交兵至平明,蒙兵勇不可当,而金人以无备猝然临战,致兵败散走,至此哲伯大胜,乃使人以快马告捷。成吉思汗应之以速,遽遣子术赤、察合台率军万余佯南攻西京,以绝日后继援之患,复又及时增兵,调遣诸路军马与哲伯所部共八万余并力会攻乌舍堡。

  其时以乌云营失守,乌舍堡守将定薛失措,少时,金军将士闻之,亦尽皆惶惶然。后数日,哲伯乃尽纵诸军将士临阵聚而踵击摧锋,金兵不敌势解,至大溃。定薛择机乘夜遁逃,仅以身免,蒙军杀获金兵无数。通吉思忠闻败,叹曰:“自古顺天意而得道者昌,逆道行,则反是,过往叱咤风云者如今安在哉?信夫。”昔者,通吉思忠劳民数十万增筑女墙数百里,欲倚之以御蒙兵,至是外围望断,乌舍堡已飞烟灭矣。

  消息传至中都,卫绍王惊恐万状,急召群臣共议,然众论相持不下,一时踌躇莫决。上京留守使徒单镒进言曰:“我军虽挫于乌舍堡,然则桓、昌、抚三州,自英孝皇帝迄今经营数载,城坚富庶,若有上将军在彼,当可固守之。”卫绍王以其言与完颜承裕不合,竟不用。尚书右丞鄂屯忠孝谋曰:“为今之计,宜羁縻西夏,安抚南宋,若西南通和,事或犹可为也。”

  时值大金国力不赡,卫绍王既有与宋通聘修好之意,争奈外患内忧,俶扰纷攘如此,是以久未得其时也。比及五月,太白昼见,宋具礼物遣余嵘为使贺卫绍王生辰,方其初至涿州,值是月金国京师大悲阁火,延燎自夜达旦,燔及铜马坊、敬客坊、隗台坊及南永平坊公廨及四围民居万余家殆尽,凡五日乃熄,金主因急命有司出钱米赈民,加之蒙古加兵甚急,是以无暇延宋使者入朝,余嵘闻知情实,遂无奈而还。

  余嵘归国,奏以金国兵戈之难,一时满朝皆惊。蒙人虽以骁勇名闻天下,然其袭取之速实出众人所料。宁宗因之临机传旨,欲广纳众言以议之,工部侍郎乔行简因以手疏谏言曰:“微臣以谓,蒙古虽强,尚为远虑,内乱甫定,实为近忧。自今宜防遏匪寇,修筑城郭,增葺兵械,储积粮草。拔用良将,进擢人才,诚如是,文治内修,武备益盛,则天下乂安,四海绥爰之日可期矣。”宁宗嘉纳之,乃诏令以闻者三:其一,诸路督捕窃盗,凡拖延不为者重责之。其二,凡格府库赈济不发,有违制令者重罪。其三,钦赐诸部进士数百人同及第出身。其后有入仕为朝廷所用者,欣然赋词《唐多令》以谢天恩,其词曰:

  香草绿洲前,楼台细雨观。

  胜难收,信美袭兰。

  煦暖还来春正好,红百样,锦千端。

  云影觅乘鸾,拜月有流丹。

  星斗移,过眼成欢。

  共此萦红思更远,长欣愿,短娇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