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华娱神话 第四部 俗世洪流 第二百五十章 校庆那天

《重生之华娱神话》第四部 俗世洪流 第二百五十章 校庆那天

作者:玩世却恭 字数:2873 书籍:重生之华娱神话

  燕京大学百年校庆晚会的舞台,就搭在静园的草坪之上,整个草坪就是观众席。

  大牌歌手王非和那瑛,虽然不像别的演员,彩排场场不落,她们也没敢耍大牌,还是乖乖的参加了其中的两场。没办法,到时候这下面坐的可不光是大学生,还有很多的大人物哪。

  孟星魂的待遇就高多了,梦幻舞台公司只是向组委会,提供了他要唱的歌曲的伴奏带,到时候准时参加就可以。

  这倒不是因为孟星魂现如今在华语艺坛的地位,真的高到了一览众山小,可以享受享受特权。主要是因为这个妖精,人刚刚才回京,组委会是临时发出的演出邀请,属于霸王硬上弓。他肯来,组委会就很满意了,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寸罢了。

  再说了,孟星魂跨年的个人演唱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纵横大江南北,轰动了全中国。谁不知道他的现场功力?下面这么多社会各界精英,顶尖的大人物,你上台还敢嘚瑟不成?

  你还敢胡唱给胡哥听?不想在中国混了?

  还别说,虽然组委会打发过来的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孟星魂听姐姐一转述,心里确实有一点不大痛快,但是对于古老的燕京大学,他内心里还是很尊敬,很向往的。

  要不是重生之后,孟星魂选择了去当兵,混混文艺界,要不然,他说不定也就老老实实的去考北大清华了。

  五月四号的下午,孟星魂独自驾车来到了燕京大学,组委会专门安排了一个男导游,名叫张云魄的大二学生,负责接待他的北大之行。

  张云魄一看到孟星魂下了车,激动的不得了,赶紧上前,自我介绍,一个劲的和大歌星表示忠心:“孟帅,我高三的时候,每天放着你的歌背题来着。”

  孟星魂一笑:“哦?一心二用,怪不得能考上北大。云魄,星魂,我们俩倒是绝对。”张云魄第一次见到大名人,多少还有点紧张,听孟星魂这么一说,顿时放松了不少,也笑道:“就是,学生会就因为这个,才把这个大好事交给我的。”

  这时候距离晚会正式开幕还早,离孟星魂登台献唱,那还要六七个小时。孟星魂戴上张云魄给他发的胸卡,也就跟一个来参加燕京大学校庆的嘉宾似的,两个人在校园里头闲逛了起来。

  不知不觉,两个人就逛到了燕南园。张云魄告诉孟星魂,这里是燕大教授们的住宅区:“燕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里头住的,那都是著名教授。”

  孟星魂点了点头,是啊,这里可是住过马寅初、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等大师名家,冰心女士执教的时候,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时间还早,两个人在未名湖畔,随便找了一张长椅,坐下来闲聊。

  未名湖是燕京大学的标志之一,在大清朝那是和珅和大人的私产。和珅被查抄之后,此地几经易主,后来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

  有一天,司徒雷登设宴招待新任教师,问及大家对学校的印象。国学大师钱穆说:“以前听说燕大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的,内心很羡慕。来到学校后一看,觉得大不以为然。入门就看见M楼,S楼,这是什么意思?应该改成中国名称才是。”事后,燕京大学召开了特别校务会议,采纳了钱穆先生的意见,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其它建筑,也一律赋予中国名称。

  钱先生还给孟星魂他们眼前的这方人工湖,取名叫做未名湖。

  钱穆的一席话,既表明了他心直口快的个性,同时也是他民族意识的真实流露。有人开玩笑说:“几句话,就为自己和胡适,各分了一栋楼,真不愧是姓钱。”

  张云魄挺骄傲的提到:“孟帅,我们北大可是全国大学当中,向世界名校输出留学生最多的。”

  孟星魂含笑道:“那你呢?你是不是毕业之后,也要去外国留学。”

  张云魄点点头:“嗯,我要去米国。”

  “为什么呢?”

  “那里有自由,挣钱多啊。”

  孟星魂哈哈一笑:“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想,多有意思啊,人人都想去花花世界赚大钱,偏偏姓钱的人,出了那么多不爱钱的一代人杰,中国风骨。

  光是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就有钱三强,钱学森,钱骥,另外和他们齐名的,还有钱伟长。

  中共早期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革命先烈钱壮飞,他在潜历史的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了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之一。先总理曾经多次深情的回忆起自己的这位战友: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

  这一年的年底,文化大师,大学问家钱钟书先生,也将与世长辞。

  他们都姓钱,可是在他们的心里,有国有家有情有义,就是不爱钱。

  孟星魂想起了《围城》当中的一句话,就和张云魄说:“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他感慨道:“出国也好,到了外国过上一段生活,你就会知道,米国,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有意思的是,前一段时间,央视记者去采访学界泰斗陈翰笙老,坚持要他给燕京大学百年校庆送去祝福。

  陈老说:“祝北大办得像老北大一样好。”记者不干哪,这哪是什么祝福,这不是幽现在的北大一默吗?今不如昔!

  他就教陈老说:“你得说,祝北大今后越办越好。”老先生连说了三遍,次次都与原先说的一模一样,死活都不肯照着记者的吩咐说好听的。

  1917年的老北大,有这样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校长蔡元培,50岁。

  最年轻的是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前辈们早已经成为文化大师了。

  1920年,燕京大学的学生们,因为参加爱国运动过多,以致于耽误了学业。他们要求停止期末考试,理由是:“如果答不出,共同作弊,有碍人格。”

  蔡校长答复道:“北大的目标太大,废止期末考试,可能会导致全国的学生群起效仿。这样吧,考试你们照常来参加,如果实在不记得,就写上‘我不知’三个字,也是可以的嘛。”

  这样的校长,和这样的学生,都有其高深的人格自在。

  潜历史上的考场舞弊,早已是司空见惯寻常事,作弊的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连高科技都会用上。数以千万计的师生,一旦科场舞弊被抓,只会认作自己今天倒霉,我它么的运气不好而已,关我的人格鸟事。

  谁都不会去想,这要是放在明清两朝,那你可就惨了,轻则流放,重则要杀头。

  因为舞弊,那是有关国祚的大事。

  人无信不立,王朝亦如此。

  这个时候的燕京大学,工农子女在学生当中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5%。

  反观干部子女,却由1952年的11%,高升到40%。

  一个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几十年的权贵阶层,正在重新勃然兴起,方兴未艾。

  王非的祖父和宝岛大作家李傲的父亲,当年是燕京大学时候的同窗,她算是和燕京大学有一点渊源。王非和那瑛今晚要献唱的,正是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一夜唱红的《相约九八》。这首歌在一九九八年,无疑是该年度的主题曲。

  两个人正在后台候着场,那瑛的肩膀被人在后边拍了一下,她扭头一看,份外欣喜:“咦?你咋来啦?”

  孟星魂头都大了,又是这路傻缺的问候,他照例没好气的说:“咋滴?燕京大学是你家开的啊?”

  王非第一次看到孟星魂本人,看这小子挺横,就出声道:“那也不是你家开的呀!”

  那瑛乐了,我和这弟弟说话没边没沿,王非不太了解,这是护着我哪,她赶紧打岔:“嗐,逗着玩哪。这是孟星魂,这就是你王非姐。”

  孟星魂和王非同时说了一嘴:“知道。”说完两个人微微一笑。

  两个人对对方都是闻名已久,素未谋面。王非打量了一下大帅哥,笑道:“是挺英俊的,看着真养眼。”孟星魂也看了她一眼,笑道:“你也挺那啥的。”

  两个女人都笑了,啥呀?

  孟星魂说:“啥就是啥呗。自己想去,想啥是啥。”

  王非笑道:“你的歌我都听过,唱的和张雪友一个水平。很不错。你说你瞧不起四大天王里头的两个,嗯,够资格。”

  孟星魂对于这个谣传都听麻木了,他也不否认,笑道:“能够得到王非姐姐一赞,哎呀,小弟老感动了,俺啥也不说了。”

  那瑛点了点头:“那是,这姐们牛哄哄的,她能瞧得上的人,还真没几个。”

  王非打了她一下:“你少来,你也一样。”她扭头冲着大帅哥说:“你给谭校长和哥哥都写了歌,他们最近刚发的单曲,还真不错。怎么样,出个价吧,给我也来一首吧?”

  那瑛也急不可待的跟着:“我也要,二十万一首,咋样?”

  孟星魂乐了:“你们兜里可真趁银子啊!”

  能不趁银子吗?去年王非加盟百代唱片公司,签约费高达6000万元港币。相比起来,三个人当中,数那瑛的岁数最大,成名最早,身家反而最少。

  那瑛指了指王非:“她才是真正的大款。”王非说:“哪有,现在谁不知道梦幻舞台公司富的流油啊!”

  孟星魂不讨厌钱,却不太喜欢谈钱,问那瑛:“老那。”

  那瑛一愣:“咋?不管我叫姐啦?”

  孟星魂一笑:“老那叫着像哥们,要不然我叫你格格。”王非也笑:“对,叫哥哥吧,听说你以前赞美她像个爷们。”

  孟星魂心说,这以讹传讹,到最后都它么走形了。我要是夸你们唱歌技术很好,说不定后来会传成什么鬼版本——有技术的女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