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谋逆日记 第三十七章.问什么答什么

《谋逆日记》第三十七章.问什么答什么

作者:慕橘 字数:1766 书籍:谋逆日记

  小高王在枋头城度过一晚,也不在城中访妓,更不扰民。

  第二天离开时,枋头百姓无不称赞,只是荒郊野外多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首,无人知道来历。

  高澄的心情莫名舒畅,骑着他心爱的黑马走在队伍前头,身旁是稍微落后了一点的斛律光与高季式。

  高季式在高敖曹追随高欢离开洛阳后,就一直跟在高澄左右听用。

  高澄扭头朝身后马车内的三位幕僚喊道:

  “叔正,分田最要紧的是什么?”

  崔季舒遥声答道:

  “公平!”

  高澄又冲杨愔喊道:

  “遵彦,考试录官最要紧的是什么?”

  “公平!”

  高澄继续向陈元康喊道:

  “长猷,我们此行带上了什么?”

  “公平!”

  高澄闻言大笑道:

  “没错!公平!公平!还是那小婢养的公平!”

  当高澄即将抵达河北主持官吏考试,以及田亩重新分配的消息传至相州,人们纷纷奔走相告。

  “世子来了,青天就有了。”

  无论是贫苦农人,或是寒门学子,甚至是豪族旁支,自发往邺城西门聚集。

  贫民们自然是指望着高澄为他们做主,寒门学子与豪门旁支则是因为近日的一条流言。

  某个不愿意透露名称的机构,在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世子的授意下,放出消息:

  这次考试由渤海王世子主持,所录人员都将被当做世子门生看待。

  当然,高澄对于这种事,秉持不承认、不否认、不负责的态度。

  究竟是谁造的谣!难道不知道高家父子最厌恶的就是流言吗?

  拥挤的西门外,空出了一小块地,场中跪着一位文士,明明还活着,却让人觉得没一点生气。

  “这人是谁?怎地跪在这里,难不成有天大的冤屈?”

  人群指指点点。

  有知情人告知道:

  “他就是被世子留在邺城守鸣冤鼓的人。”

  众人恍然,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尤其是那些农人,脾气暴地还冲他吐口水。

  跪在地上的高德心如死灰,他虽是渤海高氏旁支,但自幼贫苦。

  高澄至信都后,因办事勤恳,受到赏识,一直留在身边,随他先在沧州安民,又参与河北田亩分配。

  高澄去洛阳,放心不下与河北百姓立下的约定,留他在邺城守鸣冤鼓,传递民情。

  当初世子与河北民众立誓时,随侍一旁的高德也曾同样心潮澎湃,可事情究竟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局面?也许当他收下第一笔财物,驱走第一名鸣鼓喊冤的贫民,就注定了今天的结果。

  “世子来了!世子来了!”

  前头有人在呼喊。

  心如枯井般死寂的高德身形晃动,他想逃避,感觉自己没脸再见高澄,是他让世子在河北民众面前失信,险先酿成大错。

  前来相迎的邺城民众们被卫士们隔开,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高呼世子。

  人群被分开一条通道,高澄笑吟吟地向两侧欢呼的人群们挥手致意。

  视线转动时,他也瞧见了跪在通道中的高德。

  骑着黑马来到神情恍惚的高德面前。

  “抬起头来。”

  听见稚嫩,又很熟悉的声音,高德颤抖着把头抬了起来,却不敢与他对视。

  “我对你很失望。”

  声音不复从前的亲近,略显冷漠。

  高德伏地哭拜道:

  “是仆辜负了世子,都是仆的错,请世子治仆的罪。”

  “你有错,但不全是你的错,是我疏忽了监管,不应该把你一个人留在邺城。

  “我不能再把你留在身边,你将收受的贿赂拿出来,分给那些被你驱逐的穷人。

  “邺城就不要再待下去了,念在你追随我许久,功劳、苦劳皆有,我在枋头替你盘了一间铺子,往后你安心做些营生,余生也有个依靠。”

  高德听见高澄还在为他打算,更是泣不成声:

  “仆做下如此祸事,却不获罪,仆担心世子不能服河北人心,请世子赐仆一死,警示世人。”

  “是死是活,我说了才作数。”

  高澄说了这句,不再管跪地的高德,向四周的邺城百姓们扬声道:

  “当初澄与诸位约定公平,不想离开邺城才数月,百姓田亩被夺,却申诉无门,是我愧对了大家。”

  在周遭一片宽慰之声中,高澄拔出斛律光的腰刀,将自己拨散的头发割断一截。

  他举着断发大喊道:

  “今日我高子惠以发代首向河北父老请罪,但请诸位再信我一次!”

  周围众人尽皆俯拜。

  “世子贤明!”

  “世子是真心为了我等。”

  “惟愿世子千万岁。”

  西门外的一场表演,被某个机构四处传颂,甚至连江南都有所耳闻,人赞江北贤世子,当然,这是后话。

  高澄回到邺城府中,立即命人传令河北各州,一个月后将在邺城举行录官考试。

  而高澄也命令文吏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核对河北各州国有田亩归属与当初分配时的出入。

  对于那些强换田亩的豪强,高澄并没有苦苦相逼,只是让他们交还田地,以及弥补受害者的损失。

  用自己的薄田强换国有肥沃土地,高澄这般处理,这些豪强也能接受,如今高氏势大,不再是昔日割据河北南部的小政权。

  这次虽然饶过了这些人,但高澄却与他们明说,他会时常派人查访公田归属,若再有下次,必然严惩。

  这些人也听说了高澄断发立誓的事迹,没有人敢公开唱反调,去触高澄的眉头。

  在高澄与幕僚们准备录官考试时,高永乐也常来拜访,希望与高澄亲近关系。

  高永乐是高澄的远房堂兄,两人曾祖父是亲兄弟,因追随高欢在信都建义,立有功劳,封阳州县伯。

  高欢将大丞相府迁至晋阳以后,高永乐也是留守邺城的心腹之一。

  高澄与他寒暄了几句,正不耐烦,外边有家仆通禀,武城侯高敖曹在府外请见。

  因高欢暂时没有功伐秀容的打算,高敖曹把军队留在了晋阳,告假回河北为亡父起大墓。

  高敖曹听说了高澄来河北,自然要来见见他的心尖尖高季式。

  “长辅,高将军是父王爱将,不能怠慢,劳烦你代我开门相迎。”

  高澄对高永乐交代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