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138章 第 138 章

  电视台内, 各方势力风起云涌,周明星把周一诺暂时托付给胡倩倩,连带着家里的保姆都送到了胡家, 让保姆这段时间帮着在胡家做做家务,帮忙照顾孩子,他自己卷起袖子, 准备跟单位死磕到底!

  周一诺听说又可以住到胡家去了,一整天都非常兴奋, 她真的好喜欢胡阿姨啊,胡阿姨长得那么漂亮,又温柔, 又会做手工, 还养了一只超可爱的小猫咪,如果可以的话,周一诺真的很希望胡阿姨能变成她的新妈妈。

  现在的小孩子都早熟, 周明星和前妻梁月都是公众人物,俩人离婚的消息也不是什么秘密, 更何况梁月已经去世了, 现在班里经常有小朋友问她,她爸爸什么时候会给她找个后妈。

  周一诺刚开始还偷偷哭过,后来保姆奶奶安慰她, 说爸爸动不动就把她送到胡阿姨家,一定是对胡阿姨有意思,搞不好以后胡阿姨就是她的后妈了。

  咦?如果胡阿姨能嫁给爸爸,那就太好了!

  可是, 让这孩子没想到的是, 就在刚刚, 她蹲在胡家花园子里跟猫咪玩儿,忽然听到胡姥姥和另外一个奶奶在说话。

  周一诺听着听着,突然抱着膝盖,无声地哭了起来。

  原来,胡阿姨根本就不会嫁给爸爸吗?她要嫁的是隔壁那个奶奶的儿子?那……那谁来做她的新妈妈呢?

  胡倩倩出门拿了个快递的功夫,回来就在院子里捡到了这只哭成了泪人的小花猫。

  “呀!是谁欺负我们一诺啦?快告诉阿姨,阿姨帮你打他。”胡倩倩赶紧放下快递,洗干净手,把周一诺拉了起来。

  如果说一开始胡倩倩帮着照顾周一诺,是想“等价交换”,让周明星也多照顾照顾她儿子的话,相处了这么久,胡倩倩和周一诺不说亲如母女吧,感情也绝对不浅了。

  之前胡倩倩还考虑过,要不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周明星说说,干脆认一诺做干女儿,这孩子实在是乖巧得惹人怜爱,胡倩倩也很担心,万一哪天周明星再婚了,新娶的老婆对周一诺不好,有她这个干娘在,这孩子就算和家里闹别扭了,起码还能有个去处。

  没想到胡倩倩这么一问,周一诺哭得更凶了,一边哭,一边抽噎着替自家老爸“求亲”——

  “胡阿姨,你一定要嫁给隔壁的梁叔叔吗?为什么不能嫁给我爸爸呢?”

  “我们家有很大的房子,我爸爸能赚很多很多钱,我还有很多零花钱,我都给你,你当我的妈妈好不好?呜呜~我不要你嫁给别人嘛。”

  刚巧过来送东西的“隔壁叔叔”:“……”

  忙完工作来胡家接孩子的周明星:“……”

  看着抱了满满一大束鲜花走向胡倩倩的梁义,周明星脚步一顿,随即不敢置信地看着他和胡倩倩。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其实,要说周明星对胡倩倩一点“那种意思”都没有,他自己都不相信。只是,好感是有的,还没有发展到那种“非她不可”的地步。周明星一直认为,爱情是很神圣的一件事,如果不爱,就不要轻易撩人。

  梁月说得对,周明星看似性格随和,跟谁都能聊得来,实际上,这个人的心就像是铁铸的一样,根本焐不热!

  他从小就是慢热的性格,做事情习惯瞻前顾后,思虑周全后再下决定。

  家里催他再婚,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周明星不是没考虑过。可是,圈内人他不想找,圈外,家里介绍的那些,不是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就是年龄和他差不多,但是离异带娃的。

  后妈难做,尤其是自己带着孩子的,谁能忍住不偏心自己亲生的那一个呢?就算是周明星自己,换位思考一下,他也会更爱自己的孩子。

  所以,自己做不了圣人,就不要去苛责别人。

  相比之下,其实胡倩倩反倒是最理想的结婚对象。她性格开朗善良,什么情绪都摆在明面上,唯一的儿子也已经成年,不需要她的悉心照顾了。如果俩人结婚,他再多请个住家阿姨,家里两个阿姨,其实胡倩倩也不需要多累,只要每天带着一诺享受生活就行了。

  最关键的是,一诺喜欢她。

  和梁义一样,周明星同样选择了从孩子下手,这一年来,他一直在找各种机会,让一诺和胡倩倩在一起,他知道胡倩倩心软,只要她能喜欢上一诺,哪怕就凭着这么一丝对孩子的怜惜,他也有办法说服她,到时候两家合成一家,彼此又都很熟悉,这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和谐的重组家庭……

  周明星考虑到了每个人的感受,却唯独忘了一点,感情这玩意儿,不像数学题,一加一就一定等于二。

  梁义从卫升下手,是为了寻找共同话题,润物无声地全方位入侵胡倩倩的生活,吸引她的注意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胡倩倩喜欢上自己。

  可是,周明星不一样,在他眼里,世间所有的关系,都可以用合适或者不合适来评判。

  合适就一定会喜欢吗?

  看着胡倩倩抱着一大捧花,笑得眉眼弯弯的样子,周明星内心苦涩,抱起还在抽噎的周一诺,匆匆告辞离开了。

  看着“情敌”颇有些狼狈的背影,梁律师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顺势对胡倩倩发出了邀请:“我朋友的花圃过几天就拆迁了,我刚才去看过,那边还有很多不要的花苗和花盆,要不明天中午咱们一起吃个饭,吃完饭去他家花圃再挑一些回来?”

  梁义给胡倩倩带的,并不是那种包装精美的玫瑰花,而是好几种刚从枝头剪下来的鲜花,他知道胡倩倩喜欢插花,平时经常参加社区团购,买一些便宜的切花回来。如果买那种包装精美的鲜花,美则美矣,过度包装反而会让彼此都不自在。

  所以他特意找人打听,找到了好几家在郊外的花圃,这些花圃经常会有鲜切花批发出去,价格实惠,品种也多。果然,胡倩倩听他说可以低价买到很多花苗和花盆,立刻疯狂点头。

  “那就辛苦你啦,明天中午我请你吃饭。”

  梁义含笑点头。

  他从不拒绝胡倩倩请他吃饭,毕竟,这一顿胡倩倩请,下一顿,他才有正当理由回请一顿嘛~

  ……

  郎山九回坡,这是《狂妻嫁到》剧组第二次来到这里,不过,这一次他们要去的取景地,却是一个连摩托车都到不了的地方。

  第二季,梁义给他们的新剧本,关注的是农村电商领域经常遇到的法律纠纷问题。这几年全国各地的农村电商产业都发展的很快,不过,很多农村电商从业者,因为不学法、不懂法,也在创业过程中吃了不少亏。

  这次他们要去的九回坡,就因为李逵反倒被李鬼给打了假,对方抢先注册了商标和外包装设计,害得村里做好的商标和包装盒全部都不能用,损失惨重。

  剧组过来,一个是为了取景拍摄,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九回坡的乡亲们卖脐橙。

  和郎山村那种相对平缓的山地不一样,九回坡,顾名思义,整个村庄都分布在一座极其陡峭的山梁上。

  山梁的下面,是近乎九十度的垂直石崖,石崖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九曲江。

  几年前,地方脱贫攻坚战发起最后“总决战”的时候,环境恶劣的九回坡,就成了当地政府攻坚克难的“硬骨头”。

  这里的老百姓有多难呢?

  这么说吧,在九回坡,你会看到一个“奇观”: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那种长而扁平的,几乎没有二层建筑,就是依着山势,在人工挖出来的“梯田”上,一层一层的往上盖,形成了一个个扁平状狭长的建筑群。

  因为当地耕地资源稀缺,早些年,村里人都是见缝插针地这里开一块地,那里开一块地,种点苞谷、洋芋、大豆,勉强糊口,村里但凡能走出去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郎山就已经够穷的了,听说九回坡还是整个郎山最穷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一千元!是一年不到一千哦,算下来,每个月收入不到一百块钱……属于统计局听了都无语的程度。

  这还统计个毛线啊?赶紧扶贫吧!

  于是,前几年,当地政府连续派了好几个扶贫干部过来,又请来农业专家帮忙出谋划策,帮助当地老百姓筹措了一笔资金,采购了当时市面上比较畅销的纽荷尔脐橙苗。

  结果没想到,陡峭贫瘠的九回坡,居然意外的适合种植这种纽荷尔脐橙,这里种出来的脐橙,果肉细嫩,酸甜多汁,香气浓郁,单果重量能达到200克以上!不但产量高,而且耐储性特别好。

  按理说,种下去的脐橙丰收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应该渐渐富裕起来了吧?

  和从前的九回坡比起来,现在当地老百姓的年收入,确实翻了十几倍都不止。可是,这些收入,却是老百姓一筐一筐挑出来的,真正的血汗钱。

  “九回坡这边因为地势陡峭,水泥路都修不上来,以前老百姓回村都是靠步行的,后来大规模发展脐橙种植,县里帮忙修了一条滑索,方便采摘下来的脐橙能快速运到山下,可就这么一条滑索,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江小满一边带路,一边和卫升解释道。

  因为九回坡的脐橙树,全都分布在陡峭狭窄的山坡地上,每年脐橙成熟的季节,村里人都要背着背篓,小心翼翼地爬到山坡上,把脐橙摘下来,装在背篓里,再一点点背到滑索那里,装满一大框,才能运到山下。

  采摘过程异常的辛苦,而且,因为种脐橙能赚钱,当地很多村民,还冒险在靠近江边的悬崖边开垦荒地,种下了脐橙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有人摘脐橙的时候摔下山崖的事故。

  农民不知道悬崖边不能种树吗?

  他们知道!

  可是,多种十几棵树,家里每年就能多出来上千元的收入,家里有孩子在县城念书的,每个月多给二百块生活费,就能让孩子晚自习下课后给自己加个宵夜,为了孩子能在外面吃的好点,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悬崖边种树。

  听到这里,卫升沉默了。

  剧组其他人心里也怪不是滋味的。

  不是说九回坡这场脱贫攻坚战打得不漂亮,实际上,和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相比,现在的九回坡,靠着种脐橙,人均年收入已经破万了,这在郎山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扶贫案例了。

  可是,要说当地老百姓脱贫后过得有多好,也谈不上,毕竟,当地果农们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和生命危险换来的。

  听小满说,因为果园地势陡峭,需要背着沉重的背篓上下爬坡,村民上山摘果子,几乎所有人都有过从山坡上一脚踩空滚下来的经历。

  运气好的,摔得浑身疼,或者有一点擦伤、扭伤,那都是小事。运气不好的,每年也总有那么几个倒霉蛋,把自己给摔骨折了,那么一整个脐橙丰收季,家里就少了一个壮劳力。

  不要小看这一个壮劳力的作用。这种纽荷尔脐橙是有名的早熟品种,早点采摘,抢在头茬上市的时候,就能卖个好价钱。否则的话,拖到后面,其他品种的橙子和柑橘也大量上市,脐橙的收购价就会一落千丈。

  “我听说,每年头茬脐橙开采的时候,这里家家户户都戴着头灯,日夜不休的在山上摘果子,当地还因此诞生了一种改良版的茶缸蒸饭,回头我找老乡借几个茶缸,做给你们尝尝。”

  剧组众人本来还很难过,觉得九回坡的果农生活太苦了,可是,当他们背着行李、扛着设备,爬过一道道毛竹做成的梯子,来到村里,却发现这里的老乡们,居然在一边摘果子,一边唱山歌,快活得不得了!

  众人感动的泪水顿时憋在了眼眶里,落也不是,不落也不是。

  “哈哈~其实大家不用太难过啦,虽然在外人看来,九回坡的乡亲们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和十几年前相比,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可是大大好转啦,村里很多人家都靠种植脐橙成功脱贫,有些还翻新了房子,给家里买了电冰箱、洗衣机。”

  站在半山腰,听着周围果园里传来的婉转山歌声,江小满和其他几个郎山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某种叫做希望的光芒。

  卫升若有所思地看着漫山遍野的脐橙树,突然就明白了江小满话里的意思。

  他们觉得九回坡的老百姓生活很苦,那是因为和很多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这里的条件真的很艰苦。

  可是,换个角度想,或许,在九回坡的村民们看来,当地政府帮他们把不值钱的山地,变成了可以长出脐橙的宝地,人均年收入翻了十倍,现在的他们,有钱送孩子去县城上学,能给家里修房子,置办几个大件的电器,这样的生活,就已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日子了呢?

  在他们看来,没有机械设备,需要靠人力爬山摘果子,再一筐一筐的往山下被,真的非常辛苦。

  可是,在九回坡的果农们眼里,他们扛在肩上沉甸甸的背篓,不是压力和重担,而是全家人赚钱的希望。

  背着几十斤重的脐橙,一步一步往上爬,确实很累,可是,每一步,他们都走得无怨无悔。

  对于果农们来说,这不是艰难的采果路,而是穷了几辈子的他们,绝处逢生的唯一一条出路。

  只要继续往前走,别回头,就能把一筐筐脐橙,变成大房子、小汽车,孩子们在城里上学的底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