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完美校花 第2679章 人员部署!

《我的完美校花》第2679章 人员部署!

作者:酒香 字数:1703 书籍:我的完美校花

  “或许只有像唐朝这样伟大的朝代,才能诞生李白这样伟大的诗人。”

  众人听之一震。

  唐?这是什么朝代?

  刘彻皱眉。

  唐朝,因何称得上是伟大?和朕建立的大秦相比呢?

  始皇帝思索。

  “唐朝啊,那确实称得上伟大。”

  唐以后的许多人肯定。

  唐,未来的唐朝居然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

  作为唐朝开创者的李世民与有荣焉,但感动之余心里又多添了几分复杂,后世当会如何评价我。

  诚如前些日子在评论区下面的留言,他与太子已经势如水火,他的阿兄恨他恨不得生啖其肉,生饮其血。

  而他势必要反抗的……

  画面停留在女教师的感慨上,天幕渐渐暗了下来。

  许久未闻的女生终于响起:

  【唐朝,一个华夏史上永远无法忘记的朝代。】

  【盛即兴盛,如果只能选一个朝代配“盛”这个字的话,那这个朝代是唐朝,且只能是唐朝。】

  恢弘昂扬的音乐响起,画面出现一个人的身影,身穿大裘冕缓步登上阶陛。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公元624年李渊登基践祚,一扫隋朝二世而亡遗留下的战乱阴霾,唐王朝自此成为了隋朝之后的另一个大一统王朝。】

  隋朝

  瓜从天降,二世而亡,这大瓜砸的杨坚本人脑瓜嗡嗡,耳鸣目眩。

  李渊?是他知道的那个李渊吗?是那个唐国公李渊吗?

  这可是他的外甥啊。

  杨坚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你看看这逆子在后面都做了什么——”独孤皇后比杨坚更气愤,她忿忿不平地说道:

  “妾身早说了睍地伐宠妾灭妻,不是当国君的料子,好好的天下都被他弄没了。”

  杨坚不可置否,莫不是李渊他效仿王莽篡了汉朝……也不该啊,睍地伐,阿摩,都不是好相与的。

  但是又为何二世而亡,难道当真阿摩手段太过柔和,助长了李渊气焰?

  作为父亲,他还是很了解自己孩子的,他不觉得杨广真的是一朵让独孤皇后怜爱不已的纯洁小白花。

  杨坚苦恼,想了半天也想不透。

  至于李渊,他在家里慌得团团转,谁能想到此时还是隋朝“忠良”的他到最后把果子摘了……

  “二世而亡,倒也是太过短命了。”

  秦始皇淡淡评价道,左右他已经有了一个后继的守成之君。

  虽然被教得仁弱了些,但是祖龙陛下相信蒙毅李斯一文一武会辅佐好他的。

  女声侃侃,轻轻放下了另一个惊雷:

  【不过说起来隋唐倒是与秦汉相当类似,前者,继任之人无德□□,天下大乱,导致王朝早早二世而亡。后者呢,则是基本继承了前朝的体制,国祚绵延几百年,从这个角度考虑,隋朝和秦朝延续的时间还是不短的~】

  杨坚听到这儿当下心情极为复杂,无德□□,天下大乱,怪不得……

  大秦 下相县

  项籍仰首长笑,“二世而亡,这就是秦灭了六国的报应。”

  国仇家恨,他对秦和秦始皇可谓是恨之入骨。

  与此同时的咸阳宫

  五雷轰顶,二世而亡,这惊雷劈的嬴政本人头晕眼花,两眼发黑。

  扶苏——你怎么回事?

  他自认已经在为扶苏即位铺路了,但是这败家孩子怎么把天下都败了?不应该啊——!

  难道扶苏……早逝,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当下他连仙也不想修了,重重谜团,思如乱麻,就想问天幕一句:“秦朝怎么没的?”

  “陛下——!快传夏无且——”看见秦始皇被这消息震的心神不宁,几欲昏厥,殿内其他人慌了,李斯连忙指挥让人去传太医夏无且。

  又开

  始乱了……

  “停——”宫殿内的慌乱为之一滞,秦始皇略带疲惫地摆了摆手:

  “朕的身体自己清楚,让夏无且进来看看便是。”

  看见现在殿内的所有人都心神不宁,徐福松了一口气。说起来他还得感谢天幕,这消息简直炸翻了整个宫殿,没有人有心思去针对他了,让他落了个清净。

  这看天幕的时间,他要时不时应对蒙毅将军的发难,丞相李斯的暗箭,甚至是秦始皇本人的诘问,太难了……

  夏无且进殿,为秦始皇把脉身体。

  秦始皇很头疼,天幕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他“惊喜”,原本,他已经继续做好了解一个陌生朝代的准备了,并且和之前做的那样,把这个朝代按照顺序挪到后面。

  他好端端地预备了解一个陌生的时代,顺带再汲取一些执政经验,结果峰回路转,狠狠挨了一道雷。

  始皇帝无语凝噎。

  女声:

  【咳咳……言归正传,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近一百年间的励精图治,经济、文化发展逐渐到鼎盛,而唐朝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

  太宗是谁?

  高居皇宫的李渊竖起了耳朵,作为大唐第一任国君的他,对继任者这件事非常头疼。

  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占了正统,一个势力丰满,封无可封。

  李渊唏嘘不已,手心手背都是肉,他这当父亲的又能怎样呢,要么不管,要么都得管。

  太宗是谁?

  李建成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旋即升起了对李世民的警惕,他这二弟可不是个软柿子。

  太宗啊,可能是他,也可能不是他。

  李世民同样认为是自己,虽然大哥占了嫡长,但置身漩涡,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其他时空

  “武则天么……”

  太宗是他爹庙号,高宗那肯定是他没跑了。但是武则天——?

  则天,武姓,而且还跟在自己后面……

  李治忍不住怀疑地看向自己的皇后。

  “九郎,你是不信我吗——?”武后仿佛被李治的目光狠狠刺到了,她带着哭腔说道。

  美人泪水涟涟,一双水眸装满了情深似海,李治在这样的目光下渐渐和软了。

  他的身体松了下来,李治一只手轻轻握住武后,另一只手拭去她的泪水:“我怎么会不信你呢。”

  无言暧昧的氛围蔓延开来,在李治看不见的地方,武后的眼眸底下却闪过了一丝冷意。

  这边是含情脉脉,另一边也不遑多让。

  唐玄宗枕着杨贵妃的玉臂,志得意满地眯起了眼睛:“爱妃,看来朕的功绩,连上天都有目共睹。”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上国,物华天宝。四海咸服,万国来朝。这,便是盛唐!】

  天幕展现出一副盛唐景象。

  长安街头,身穿各种服饰的异域邦人泰然自若地行走在街道上。

  虽然肤色不同,种族不同,面容不同,但也仅仅是长安普通的一员,沿街的小商贩在结账的时候头都不抬一下。

  镜头顺着一条主干路,也就是朱雀大街前行,从人声鼎沸的坊市,一路到了唐朝的皇宫——大明宫。

  旌旗飞舞,鼓乐长鸣。

  只见唐玄宗意气风发地站在高台,下面百官分列,禁军护卫,数以百计的异族番邦的国王和使者恭敬叩首。

  “爱妃快看——这就是朕年轻时候的样子。”他之前便常常感慨遇见爱情的时间太晚了,没想到天幕居然还能让爱妃看见自己早年间的风采,唐玄宗喜不胜喜,连忙指给他的爱妃看。

  “陛下,您真是厉害。”杨贵妃非常配合地夸赞起唐玄宗。

  看见杨贵妃媚眼含羞,丹唇轻笑的样子,唐玄宗忍不住一把揽住了美人的腰肢。

  二十七岁登基,一手打造天幕里面的

  盛世。五十二岁遇杨玉环,自此得到绝世佳人。

  美人在怀,江山在手,世间极乐,莫过如此。

  大汉

  汉武帝失神地看着天幕,这是令所有皇帝都会心荡神驰的情景。

  百姓安居乐业,万国来朝……

  现在他的天下已经稳固了,反击匈奴,也许就是他做到万国来朝的第一步。

  刘彻想到这里,猪突猛进,连斗志都高昂了起来。

  【开放包容的心态,从容富足的生活,生活在盛唐时期的士子们更是乐观进取,既自信又狂傲,由此中国诗歌走向了黄金时期。】

  【盛唐的诗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天幕放出了无数盛唐时期的诗歌,诗歌璀璨,不胜枚举。几乎所有的诗歌类型都能在盛唐找到对应。

  有灵动飞扬,大气磅礴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有饱含热情,铿锵激越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闲适自在,怡然自得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南宋

  “不愧于盛唐之名,但是在这之后,许久都没有这般昂扬过了……”辛弃疾怅然叹息。

  盛唐的豪迈雄浑,晚唐忧伤细腻,文人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时代的特征。

  而自己所处的时期……不提也罢。

  大唐某地某山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杜甫摇头晃脑地吟着这两句,向高适拱手一礼,“诗境阔远深厚,达夫兄,你未来写的诗,不错不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也不赖嘛。”高适笑着回敬。

  而在两人的商业互夸中,李白却陷入了大大的疑惑。

  他仔仔细细地将天幕来回看了好几遍,满脑问号。

  “怎么,为什么我的诗一句都没有?”

  天幕很快给出了答案,女声继续:

  【而李白呢,李白这个名字是盛唐最具标志性的符号。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很难想象,没有李白的盛唐,那还是盛唐吗? 】

  画面一转,此时天幕上的诗歌转瞬间全都换成了李白所作。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李白恍然大悟。

  不得不说,看见天幕满屏都是自己的诗,那成就感蹭蹭冒了出来。

  天幕的最上方还标了一个《李白全集》,有近千之数。李白眼睛微眯,讶然之余多了几分不满。

  “后世居然只留下来了这些——”。

  其实已经不少了,但是他是谁,他可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啊。

  而且好像……现在他写过的诗就已经得有上千首了吧。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又双叒叕被李白的才气折服了,星星眼算什么,他直接在偶像本人面前吹起彩虹屁。

  写的太好了,不愧是大哥。杜甫不胜感慨,提前道出了他与李白分别之后的思念之作。

  而被李白诗作折服的岂止是杜甫一人,万朝之中,又多了一大批李白的迷弟,尤以秦汉为多。

  其实诗歌在秦汉时期,许多都只是乐府诗,没什么新意。而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歌,却是让他们耳目一新。这次天幕带来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带领大家真切体验了一番李白的诗歌诗境。

  他们才知道原来诗歌还可以这么想,这么写。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就是诗仙——李白。】

  大秦

  “盛名之下无虚士。”即使是贵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被李白那超越现实,豪迈奔放的气势所倾倒。

  “半个盛唐——”而不少与李白同时期的诗人失声哑然,又服气又不服气。

  他李白一个人是半个盛唐,那他们呢——是不是该感谢盛唐没有人像谢灵运那般说自个,天下才气共十斗,曹植八斗我一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