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780突围方案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780突围方案

作者:清扬飞鱼 字数:2029 书籍: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由于德军大的合围圈已经形成,很多苏军部队失去了有效的补给。到了西班牙与意大利远征军与德军完成收尾会师后,基辅附近的形式顿时呈现出一边倒,很多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部队都被德军分割包围。

  包围圈中的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和司令部,此时再也不能继续执行斯大林的狗屁反击命令了,他们连夜部署突出重围的后撤作战行动。

  军事委员会,司令部大部、政治部、各兵种勤务,一切平常远离战场的后方人员,现在都得参与突围。

  整个突围部队在基尔波诺斯的调度下,将由上亚罗夫卡村取道皮里亚京,那里有一座不大的当地桥梁横跨乌代河。

  说是突围部队,其实也就只有不到3千人的规模,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西南方面军的指挥中枢进行突围。

  至于西南方面军的其他部队,现在已经被德军分割绞杀,各自为战,根本无法执行方面军司令部的任何命令,更别说一并展开突围作战了。

  基尔波诺斯现在能够迅速集结并掌控的,就只有他的警卫连,司令部、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各兵种勤务人员们。

  只要能够带着这批人突围,西南方面军的核心上层就能得以保留,只要日后补充大量新兵,重建一个方面军也不是不可能。而现在基尔波诺斯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争取把这批人带出包围圈了。

  要想把包围圈内已经溃散的50万人全部带走,无异于是天方夜谭。且不说这么大规模的调动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就算德军再迟钝,也不可能任由这么大规模的部队从他们眼皮子底下冲出包围圈。

  就只有,基尔波诺斯带着西南方面军的核心人员,在警卫连为主力的作战部队随同下,在后半夜到了乌代河边。

  白天,德国的斯图卡轰炸机就已经过来轰炸了这里的渡口,所以,现在基尔波诺斯的队伍要在渡河时保持队形是很费劲的。

  不过,只要没有遇到战事,即便没有维持作战队形,也不会立刻产生什么大的恶果。

  于是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基尔波诺斯值得放由队伍各自想办法,零零散散的渡过了这条河流。

  渡河后,这支包含并由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指挥的部队,通过了皮里亚京,奔向一个不起眼的居民地切尔努哈。

  但在拂晓前,基尔波诺斯一行又遇到北面一支德军装甲侦查部队的冲击,导致他们同随行步兵分队的联系被切断了。

  失去了就近拉来的两个连步兵分队,实力大减的司令部纵队只好再次改变方向,转到了沿乌代河左岸通过一条乡村路,避开大陆,减少与德军的碰撞。

  直到第二天的黄昏时刻,基尔波诺斯才又召集来司令部的全部随行领导人员,在一所乡间农舍里开“方面军作战会议会。”

  一支方面军的司令部,这已经相当于德军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的级别了。可他们竟然不得不躲在一个不知名乡村,在一所农舍里开会。

  这实在是非常的讽刺与憋屈,可在场的各位却都对此无能为力。

  在这样的压抑氛围下,西南方面军参谋长图皮科夫将军首先报告了情况:“敌军正从四面八方围上来。尤其的德国军队,他们在乌代河南岸加强了正面朝北的防御。而意大利与西班牙人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也占领了姆诺加河东岸。由此一来,我们北面和西北面方向上,所有大的居民点都已经被敌军夺占了。”

  “留给我们的区域,已经不多了。而且,其中基本全是一些中小型居民点,完全不适合作为指挥部安置点。”图皮科夫语气沉重的叹息道。

  大家听完这些令人不安的情报后,都默不作声。比起图皮科夫言语中的沉重,他们此刻内心的沉重心情,还要更加弄厚。

  最终,还是作为司令的基尔波诺斯首先打破了这份令人窒息的沉默。

  “别的没什么好说的,糟糕的事情太多了,也不止这一两件。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我们司令部纵队必须突围。现在,我们只需要明确往哪个方向突围就够了,其他事情,日后有机会在讨论总结。”

  果然,基尔波诺斯一开口,话题马上就被转移到了关键的方向上。

  很快,就有人在基尔波诺斯的启发下提出适用于当下的建议。

  “事不宜迟,我建议,今天晚上,我们司令部纵队就在警卫连的支撑下,在戈罗季希附近强渡姆诺加河,连夜前往洛赫维察,最后一举顺着这个方向冲出德国人的包围圈。”

  说话的是一名年轻的作战参谋。关于这份突围方案,他早就想好了,只不过一直等到基尔波诺斯刚刚那番话说完后,参谋才有机会提出这份与斯大林“坚守阵地,伺机反击”向违背的突围方案。

  如果方面军司令不开这个头,那这话可不是一位小小的作战参谋有资格提出的。说不定,闹大点还会带来临阵怯敌的杀头罪名。

  可即便有人鼓起勇气提出了突围方案,问题也似乎任然无法解决。

  对于参谋的方案,光是图皮科夫将军一个人那里,就已经在坚决反对这一建议了。

  “德国人正等着我们这样做,他们肯定已在桥头设伏。此时强度姆诺加河,和可能只是令我纵队陷入德军的埋伏,全军覆没在那里。”

  图皮科夫坚定的称述着自己的观点:“相反,我认为我们应溯流而上,在切尔努哈附近,即由此再向西北走12公里处,在那个位置上强渡姆诺加河。”

  刚刚晋升为少将的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在这个时候立刻也站出来表示支持参谋长图皮科夫的作战方针。

  在这个狭小的农舍里,巴格拉米扬当着众多司令部人员讲道:“我们已经证实,德军对每一座桥梁都非常重视,其重视程度,甚至比我们自己还要高!”

  巴格拉米扬结合自己手里掌握的信息分析道:“而在切尔努哈附近突围的有利之处,恰恰就是能在这一基础上造成出敌不意的效果。那里有些不错的徒涉场,因此不需夺占桥梁,就能渡过河流,把部队带出这道天然封锁线。”

  “我觉得没问题!”一名年纪稍大的作战参谋,当即就拍了板:“这比之前的方案好多了。”

  “我觉得也没问题!”

  “我也觉得没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份新突围方案点头称是,以至于最开始提出第一份突围方案的年轻参谋,也成为了新方案的支持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