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窃民 010 名次

《窃民》010 名次

作者:大叔长熟了 字数:1937 书籍:窃民

  “什么?“

  “榜文错了?”

  一群人骚动起来,科考之上,榜文居然弄错了?这怎么可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要知道仪朝重文,所以对科考十分看重,虽然只是县试,但这种情况,却是从来没有听过。至少每一次考试之后,阅卷成绩都是六位考官亲自评定,达成统一意见之后,才会张榜贴出。

  如今却说榜文出错,众人不由心中沉思起来,是否其中有其他猫腻。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好在几个衙役见机得快,迅速将榜文贴好之后,才大声宣布道:“学政大人审核成绩之时,发现有人徇私舞弊,所以这才更改了过来。”

  “徇私舞弊?是谁?”

  “这不很正常么,每次县试多少人是靠着关系进去的,只是这次,学政大人为何下此狠心?”

  “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听说啊,当今圣上,登基不久,似乎要有大动作。”

  “什么大动作?说来听听。”

  江宁县的县试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出错,大家自然是心里奇怪,不由得将其与朝廷上的一些传言联系起来。

  “听说圣上贤明,见本朝沉疴宿疾,打算行变法之事。”旁边一人悄悄说道。

  “变法?这,这与江宁县试有何关系。“

  “这你就不懂了吧,不过我要说了你可别出去乱说。”那人小心翼翼的看了看,说道。

  “你还不知道我的人品?快说快说,恁地让人心中痒痒。”听话之人见他犹犹豫豫,有些不耐烦。

  “听说啊,这学政大人,是那位的弟子。“

  “没头没脑的,哪位啊?”

  “宅前一棵树。”

  “啊?是...是他?难怪,难怪。“那人捂住了嘴,嘴里喃喃道。

  时间回到一日之前,这次作为考官阅卷的六位大人,以孔正为首,一直住在衡鉴堂。

  关于这次县试的成绩排名,几位考官之前都是有些争论的。当然,第一位自然不必说,肯定是要给崔家崔行方的。一来此人在县试中除了诗一项外,其他三项都可说是可圈可点。二来他崔家的大本营就是丹阳郡,不看僧面看佛面。虽然孔正也是十大名门望族之一的孔家子弟,但是常年在丹阳,无论如何还是要交好本地世族的。更何况,崔家还不是普通的世族。

  对案首的位置大家都没有异议,其他大部分的评定也都符合成绩,唯独在宁泽的成绩之上,有些争论。

  礼考一项,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也没有多少新意,这一点,与大多数考生相同。

  最大的争论,其实是在后面的字和诗词三项。

  宁泽写的是草书,是整个仪朝都没有出现过的,虽然全篇看起来气势磅礴,如利剑出鞘连绵不绝,但是很显然,并不符合如今仪朝的祖制。

  几位考官都是正统出身,自然比较偏向于官方字体的楷书,即便有所创新变化,但也不能太过推陈出新,这才符合如今的形势。

  如果宁泽写的是行书或者篆体,倒也勉强能接受,怪就怪在这草书似乎完全脱离了几种字体。经过一番考虑,在孔正的建议之下,将宁泽的书法字体这一项,给了一个乙等下。

  这样一来,宁泽在前面两项的平均分就降低了不少。如果说这两项大家能够勉强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对于后面的诗词两项,争论就更加大了。

  作诗的那一张,画的是太阳,也就是依据太阳来作诗。不论是抒情还是写景,只要与太阳有关,都是算在内的。

  宁泽写的是什么呢?

  他写的正是一首《悯农》,也就是《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由唐代李绅所做的诗,在现代自然是流传甚广,甚至连三岁小孩子都能背诵,足可见其影响。

  这首诗,说好吧,肯定算不上名篇精品,说不好吧,又含义深远,值得人吟诵品味。

  也正是因为这样,几位考官才有很大的争议。

  几位副考官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自然觉得算不上好诗,勉强能给个乙中。

  可是这首诗孔正当时在考场之上见过了,他心中又有自己的评定。其中所抒写的内容是很平常简单而且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他们是士大夫阶层,自然不会去干这种农活,所以虽然经常见到,但是并不能体会其中的辛苦劳累。

  而今宁泽一首诗道明实质,看起来就会非常的醒目、清楚。孔家一直是儒家代表,虽然大仪朝并不是以‘仁’治国,而是以‘礼’为重,但是其理念,倒是也有切合之处。

  他心中有此想法,自然是想将宁泽的诗这一项,给个甲上。但是在这方面,其他几位考官可就不干了。

  至于原因,也比较简单,几人都是读圣贤书,奉礼之人,心中自有各自的坚守。以礼治国的前提,就是上下尊卑,纲常伦理不可乱。

  宁泽的这首诗竟是直接从仪朝最底层的农户角度出发,来阐明其心中的想法和对农户的同情,这一点,是万万不可行的。

  几位副考官的意见惊人的一致,这首诗,就是最末等,根本没得商量。要不是孔正一再坚持,怕是单凭这诗,几人都能直接将宁泽从录取名单中踢出去了。

  争论了许久,看着后面还有一些事情,于是将其暂时搁置在一旁,稍后再议。

  一个县试之上,竟然连续出现两次这样的事情,几乎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所以到得后面,只要见到有与其他考生很大不同的考卷,大家也就直接联想到了之前的草书与锄禾诗的考生头上。

  所以当宁泽那一篇写海的词一出现,众人立刻就想到了是同一人所作。

  其实这一篇《渔家傲》,宁泽也是想了许久。在他记忆里,描写海的诗自然是很多,但是词,确实很少,好不容易想起来一首,却是女词人李清照所写。

  几位考官看着纸上写着: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莱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李清照写的是梦境,但是几位考官却不知道。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给日后的宁泽带来了不少麻烦。

  阅卷完成之后,一番讨论之下,从礼字诗词四项综合评定,好不容易定下来,却是一个五十八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宁泽所做的那首诗,不符礼制。

  哪知道几人定下了名次,发出去之后,学政大人范责己却是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