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浒大寨主 第九十二章***上

《水浒大寨主》第九十二章***上

作者:羊三泰 字数:1931 书籍:水浒大寨主

  此时明月已从东边升起,天上并无云翳。樊楼这条久负盛名的御街,只见街道两边灯火辉煌,烟月牌子一个接一个。难怪有人作诗道:“欲封万户侯,夜夜上青楼。”

  因为经常接待皇帝,樊楼如今又有改造。主持的工匠有些还是宋徽宗指派的大内高手,借鉴唐代唐玄宗的花萼交相楼建造。唐玄宗花萼楼友爱手足,宋徽宗樊楼金屋藏娇,倒是有趣。

  樊楼东、南、西、北、中共有五楼,五楼按照方位建造。中间有飞桥栏槛,曲径游廊,明暗相通。更兼装饰奢华,珠帘绣阁,到了晚间,烛火辉煌,宛如白昼。

  四人刚走到樊楼门口,便见两侧各站两位堂倌候着,边上一个堂倌看四人的样子,马上殷切的迎上来,主动道:“几位爷里边请!”

  杨林从口袋中拿出一快碎银子,随手扔给小二,说道:“我等第一次来,选一处幽静些的地方便是。”

  堂倌久经世故,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暗暗掂了掂银子,感觉足有二三两,觉得王伦等人真是豪客。

  堂倌顿时喜笑颜开,一边引着王伦四人进楼,一边道:“小的谢大爷的赏!今晚几位爷,吃喝玩乐便都由小的伺候,包管几位满意。”

  进入樊楼内部,入目便是一段长廊,约有百步。此时外面星辰点点,楼内灯烛辉煌。在这长廊两边则或站、或坐,三五成群的有上百身穿艳丽衣服的女子。燕瘦环肥,妖艳清纯,不一而足。

  李逵还是个童子鸡,生性莽撞好奇,不像史进和杨林懂的避讳。他却是毫不忌讳,左看看,右看看,不时还吧嗒吧嗒嘴。

  史进见得李逵没出息,暗自用胳膊碰了下李逵。“铁牛,仔细些!”

  “啊……史大郎说什么?”不料李逵被这史进一碰“啊呀”一声。

  走廊里的各色莺莺燕燕,平时憋闷惯了,还是头一次见得李逵这样的人物。一个个哈哈大笑起来,美目流转。

  王伦倒是神情自若,可是史进和杨林羞恼因着李逵被取笑,脸上很不自然。

  看到有客人进来,离得近的一众美人,个个挥秀招手,拉拢生意。

  堂倌看出史进等人隐约以王伦为首,主动介绍道:“鄙楼有李行首,崔大家才艺双全,是东京翘楚。此外还有邓紫衣,蔡依伶,杨玉京几位,歌喉婉转,秀色可餐。几位爷若是有意,可以找这几位花牌。”

  这堂倌所说的李行首就是李师师,崔大家是位于其下的崔念奴,其余几位也是樊楼的头牌。

  听得堂倌这一问,王伦又想起一件事来。史进也是热血的汉子,原来的轨迹中在东昌府与名妓李瑞兰厮混,还被其出卖了。这一世史进跟在自己身边,说不得要给他找个媳妇,拴上笼头。

  王伦也要照顾兄弟几人的感受,看着三人问道:“三位兄弟意下如何?”

  李逵这才知道这里的女子都是供人寻欢作乐的,他也不自觉起来,心虚的低下头。

  杨林可不是初哥,闻听王伦问询,眼睛滴溜溜乱转。而一旁的史进因是童男,虽然好奇,倒是也不应声。

  王伦看出三人的意思,直接对堂倌道:“且与我兄弟找几位清倌人来,却不要有名的花牌!”

  堂倌应了一声,正要离去安排,却被李逵拦下。

  只听李逵向王伦说道:“哥哥!我只爱吃酒、赌钱,不要把我算里。”

  王伦并没有同意,堂倌也就没照李逵说的办。不多时,来了四位清秀美人,与王伦四人一起到了东楼一处雅间。

  “这几位是“桂竹梅兰”,咱们樊楼新请的西湖瘦马,合称“四秀”。那堂倌最是殷勤,一边推崇过来的几位美人,一边吹捧樊楼。“咱们樊楼分为东、南、西、北、中五楼,西楼最大,不过正对皇宫,是平时接待贵人的地方。因此,屈尊几位爷在这东楼小饮。”

  所谓“四秀”,“三奇”,“八绝”等等名目不过是酒楼巧取名目,为了赚钱罢了。

  往来樊楼的非富即贵,这堂倌特意说了“贵人”就是当今官家。他提了出来无非给樊楼造势,吸引王伦等人。

  王伦四人坐下,那堂倌在旁侍候,“四秀”两人弹琴,两人唱词,倒也有几分韵味。

  此来东京,王伦并不是为了享乐,听了一阵,王伦不动声色的问道:“小兄弟在樊楼接触的都是达官贵人,进来东京可有什么奇闻趣事?”说着,王伦把一锭银子递给了堂倌。

  那四位清倌人见了,不由眼红,王伦也一人给了一锭。

  堂倌接了银子,连连道谢,心电急转。要说东京进来的奇闻趣事,当属官家做了李师师的入幕之宾。这一年来,随着官家出宫逐渐频繁,二人的事情也逐渐在东京传开。

  可是这事,堂倌是不敢说的。前些日子御史曹辅直接上奏,“易服微行,宿于某娼之家,自陛下始”。痛斥徽宗行事荒唐,不似人君。惹得徽宗一怒之下,把他贬到偏远的郴州。

  做他们这一行,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最是重要。堂倌见王伦在意东京的各种消息,也挑了几件与王伦讲了。

  不能讲皇帝的事情,堂倌就讲了几件官员的事情。

  第一个就是当朝太师蔡京的事情,诸如其女婿大名府留守丢了丈人的生辰纲,蔡京爱吃鸭舌,府上每日要杀上千只鸭子,或是某人经过他的关系,做了某某官这些。

  第二个又讲了童贯和高俅的事情,童贯在西北大胜夏人,又得了官家的赏赐。高俅没有子嗣,收养了同族的一位弟弟做儿子。

  第三个说的是如今在太学学习的学生和读书人,如丹阳太学生陈东“早有俊声,倜傥负气”。朝廷大作雅乐,曾命太学生学习弹奏,择日试于廷殿,并迁官给赏,陈东力辞,曰:“岂有此事,万一有之,吾可以侥幸进身耶?”陈东刚直无私,不戚戚于贫贱,令众学子大为惊叹。

  另有一位江宁秦姓读书人,不曾金榜题名,在东京求学。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不满意,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第四个说的是街头趣闻,小郎中黄潜善爱慕名妓赵元奴,却是中书侍郎张邦昌的姘头,被张邦昌骂了个狗血临头。

  其他还有东北来了许多外族人,大量贩卖人参貂皮,致使东京物价下降。东京的银钩赌坊被人打砸了,不可一世的牛大死了等等。

  那堂倌说了这许多,一阵口干舌燥。王伦见他辛苦,又赏了他一锭银子。这堂倌贯会琢磨人心,说的这几件事都投王伦所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