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第八十三章 殿试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八十三章 殿试

作者:悦小童 字数:2825 书籍: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一早,杜明四人就随着崔芮前往皇城。 到了朱雀门,自有礼部安排,验明正身,讲清规矩,便跟着礼部尚书李孝恭等身后,由杜明带领,其后是李允、吴俊仪、崔庆、王源、崔瑭、郑清和等等,依照放榜名次列队而行。杜明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虽然,已多次远远见过皇帝,大臣中几乎也是说过话的,但是,仍是无法让自己的心不砰砰乱跳。

  崔崇似乎察觉到他们的不安,回头看了一眼,轻轻点点头。杜明深呼一口气,缓缓吐出。这是崔瑾教的法子。如此几次,觉得自己镇定了许多。从朱雀门到承天门,一路行来,不少士子已是汗流浃背。过太极门,杜明等人还得在此等候。

  “恪己兄,你真沉得住气,某的衣衫都湿透了!”李允在旁低声道,从袖中掏出一方锦帕轻轻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可不是,小弟的腿都在抖呢!”吴俊仪笑着说。

  杜明轻咳一声,道:“诸位还是赶紧平静下来,不要太过紧张,否则会影响殿试。”

  “恪己兄仁厚!”崔瑭拱手道,“可是,某就是忍不住啊,这心一高一低的,怎么也平静不了!”

  曾文挪过来,低声道:“该读的书早已读过,该做的功课也做了,保持平常心,必能取得好成绩。呵呵,这是崔小郎君说的。”

  杜明等就将崔瑾所说的法子教给大家,众士子纷纷试着做,果然觉得有效果,对杜明四人甚为感激。若是他人,巴不得别人都考不好,这样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诸位,赶紧站好,马上要觐见了!”一名官吏招呼道。

  众人赶紧整理衣裳,扶正幞头,挺直脊梁,依次站在杜明身后。见一士子的衣领有些歪斜,曾正赶紧替他牵扯好。

  在宫人的引领下,众士子微微垂首,缓缓进入太极殿,眼睛专注地盯着脚下,留心听着四周动静。耳边传来窃窃私语。微微躬身,拱手行礼,拜见圣上。这些规矩,有专人教授。

  “尔等不必紧张。”御座上,李世民微微一笑,对此次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所说入榜的依然是世家子居多。“为更便于了解尔等才识,朕特增设殿试,望尔等好生作答,取得好成绩!”

  随后,一行侍卫搬来桌案,拿来笔墨纸砚。一排数人,分隔而坐。不少人有些惊奇,怎么坐在胡凳上,不是要席地而坐吗?但微微一瞟,杜明四人自是不用说,崔、李两家子弟均面不改色地坐下,便也学着那姿势缓缓而坐,只是有人坐得急了些,差点摔倒,引得两旁的大臣一阵轻笑。那人顿时紧张得手足无措,脸上汗水淋漓。

  站在李世民身旁的李承干见此,含笑道:“某最初坐这木凳也有些不适应,时间久了,也便习惯了。”

  听到太子此言,那人深吸口气,让身体逐渐松弛下来。李承干的话,也让士子们紧张的心情慢慢舒缓,有的开始有闲情打量四周,发现原来那些大臣都是分作两排坐在椅子上,有的甚至晃悠着双腿,很是怡然自得。他们身边,还放置一几案,上有茶壶、果盘、糕点等物,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其实,他们也不知,这也才兴起不久,是李承干多次向李世民谏言,说大臣们早早地便上朝,大多饿着肚子,现在国库也不那么紧张了,不如那些钱财出来改善大家的福利,如此也有利于大家议事。李世民对大臣一向优待,便欣然同意。所以,此后便经常看到朝堂上有的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有的悠悠然端起茶盏“滋溜”地美美喝一口茶、捻一块糕点,慢慢看戏听唱。李世民在高位上瞧着,又好气又好笑。

  此次殿试,李世民担心题目泄露,便决定辛苦自己,苦思冥想,终于选出几道时务论和诗赋题目,还特意加上公文写作。往常,公文写作是明经科的考题。但是,以后这些士子是要入朝为官的,如果连基本的公文写作都不会,单单会吟诗作对、耍嘴皮子有啥大用?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李世民摸着石头过河,大臣们心里也没底,所以都任意李世民胡作非为了。李承干倒是对此很是赞同。

  李世民也有心眼,担心李承干将题目悄悄透露给崔瑾,就鱼目混珠地将非考题放在御案上,真正的考题却揣在袖里。果然,抓住一小偷,不过却是李治。李治却万般委屈地道:“稚奴是担心表兄府里的那几个士子到时候答不出题来,白丢了表兄的体面。”

  李世民严厉逼问,是不是崔瑾派他来偷题的。

  李治不屑地道:“才不是呢,表兄早就出了不少题让他们去做,说**不离十,阿耶会出那些题目的。”

  李世民连忙追问是何题目。李治却道,也是听说,自己没看见,因为自个儿忙得很呢,既要关心酒楼的生意,又要关心表弟崔玦的玩耍,还要背诵大兄交代的功课,还有表兄也让每日写一百个大字,写得不好还得重新写,我容易吗?看吧,稚奴都不长个儿了,无论怎么努力,老是比房家老二矮那么多。所以,必然是思虑太多,功课太多,烦恼太多。

  在李治噼里啪啦的诉苦声中,李世民败下阵来。问李承乾,李承干近期也没空出宫,哪里知道。找来李恪,李恪却道,那是表弟的私事,所以没去关心。那好吧,就遣人到宣阳坊崔府去走一遭,但回禀道,崔小郎君说,都是胡乱猜测的,猜中是自个儿的本事,猜不中也算是积累经验,圣上何必多虑?气得李世民晚上吃了三碗饭,害得李治赶紧让人请御医,说担心自家阿耶吃撑了。

  “阿耶,您可得学会克制啊,都多大人了,怎么还像小孩儿一般,看到喜欢吃的就恨不得全都吞进肚子里,这日子还长呢,以后好吃好玩的多得是!”李治语重心长地道。

  李世民口中的茶水“扑哧”一声喷出来,连咳几声,喝道:“混账!”

  李承干很担忧地看着李治,道:“这些日子,儿子每日都抽空到上书房去瞧,发现稚奴还算乖巧,老师布置的功课完成得很好,只是时不时就说些混话,儿子已经留心了,希望能纠正过来。”

  好吧,不想那混小子了。李世民收敛心神,将题目分别放在盘中,随手各抽取一张纸条,交给李承干。李承干接过,一看,呵呵,又被表弟猜中了。原来,此次的时务论是“dong突厥称臣后,该地区如何治理”,诗赋是“写出大军得胜归来的场景”,公文写作无非是如何写嘉奖令。从上午巳时一刻考到下午申时四刻,中间用饭,除如厕,不得离开桌案,不得交头接耳,不得翻阅资料,不得偷看他人试卷,可提前交卷,三日后张榜公布成绩。

  等李承干念完考题,杜明等人对崔瑾崇拜得五体投地,心想,如果是小十三郎前来参考,说不得那状元之位便归他所有。而崔瑭、李允从崔崇、李俊那里得知了崔瑾所猜测的题目,也试着作答,所以听到考试题目,顿时惊呆了。如果人人都如小十三郎,那这科考还有必要举行吗?

  幸亏杜明等人赶紧垂下头来,将惊喜和惊讶全部掩饰。李世民满意地瞧着殿上的士子,鼓励几句,便转身离开,只留下李承乾和礼部监考人员。

  虽然提前知道了题目,但杜明等人撰写的着重点并不相同,有提出保障军事威慑的重要性,有提出如何开展民政,有提出地方官吏的派遣,有提出迁移中原百姓稀释突厥人中比例等等。

  经多方评审反复商议,初定二十三人入围第二榜(含前三名,待李世民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其余三十二人为第三榜,恭请圣裁。

  仍采用糊名制,仍是专人誊录,李世民将试卷一一查看后,进行了微调,名次略有调整。待按照考号找到考生姓名,李世民顿时叹了口气。

  三日后张榜:头榜状元吴俊仪,榜眼李允,探花杜明;第二榜第一名曾文,第二名崔瑭,第三名曾正,第四名……

  李世民在御书房内摔坏了一个杯子,李治在屋外摇摇头连说“败家”。崔瑾微微一笑,前世自己打题几乎能涵盖考题的百分之九十,特别是大题、难题,更是百发百中。这不过是小意思。

  吴俊仪等人设宴,恭恭敬敬地给崔芮、崔瑾鞠躬行礼。此恩,如同再生父母。

  崔瑾摆摆手,道:“全赖诸位兄长努力。”

  崔芮满意地微微颔首,道:“这不过是进入朝堂的第一步,其后还有吏部考核,若能通过,便可授官。所以,诸君还不能松懈。不过,某以为,诸君此次名次均极好,极有可能进入翰林院,虽要苦熬几年,但也能学得不少本事。若有哪位想外放或到其他各部任职,也可提出,崔氏可想法安排,但成与不成不敢断言。”

  其后的夸街游行,曲池设宴等等,让吴俊仪等风光无比。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让大臣们很是满意,让其他原本还有微词的士子也上门结交。

  崔芮见杜明等人住在崔府颇为不便,便将永乐和靖善的两处院落暂借予他们,本是要直接赠送,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收。只要暂借,但也不收租金,让他们安心住下,若有缺失让人添置。宅子自然比不得崔府大,但很雅致,有人值守清扫,一应俱全,只需拎包入住。

  来时不过几箱子书,去时却装了好几车物什。让人感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