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第五十七章 愤怒的萧瑀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五十七章 愤怒的萧瑀

作者:悦小童 字数:2183 书籍: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唐军大胜!东面之突厥灭亡!

  消息传至长安,长安城内一片欢腾。李世民喜笑颜开,在朝堂上感慨地道:“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众臣也纷纷贺之,唯御史大夫萧瑀因其姊前隋萧皇后之亡而郁郁寡欢。

  是夜,李世民大宴重臣十余人,及诸王、王妃、公主等,并请出太上皇李渊。李渊一时兴起,亲自弹起琵琶,李世民起舞,诸臣连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最大的外患解除,国内形势一片大好,李世民的心情也如三月的阳光格外明媚,就等着李靖等班师回朝,待太庙献俘后便可一一封赏,加上崔瑾父子的进献之功、崔慕父子为主分忧之劳等等,也一并赏赐。想到那千余车的珍宝,哦,加上各路缴获和各部落“主动”进献的,共计有三千余车,还有五万头牛羊、两万匹骏马,李世民每每想起,都是喜上眉梢,真是睡着了都被笑醒。

  但是,偏偏有那不识相的萧瑀进言道:“圣上,臣听说原本颉利牙帐所获更丰,只是代国公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部分珍宝文物被兵士抢掠去了,此事不得不查,若是开此先例,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如何向请降的突厥人交代?”

  李世民蹙了蹙眉,以前打仗都是花钱,此次因为民间捐款,让朝廷不仅花费甚少,还利用所余成立了一个什么基金会,又缴获白得了大笔收入,可大大缓解国库空虚,不料这萧瑀大放厥词。此前,当得知萧皇后等身亡的消息时,太子李承干便提醒道:“阿耶,儿子听说那御史大夫萧瑀与前隋萧皇后感情甚好,又见他一直郁郁不乐,怕是要诬告弹劾代国公。”当时李世民还呵斥他不得胡乱猜疑臣子,但此时果然让长子说中。李世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所谓重臣,为了私利私心私怨,可以去陷害诬告别人,简直罪不可恕!难道自己对这些前朝遗臣太好了,好得他们都忘记自己的本分?

  崔崇上前冷冷地道:“萧大夫的意思是有人私吞财物?哼,真是不巧,颉利可汗牙帐的那些财物都是莒国公与下官长子崔慕亲自封存、清点后移交给代国公,如此说来,是莒国公与崔慕纵容士兵哄抢珍宝?”本来,他是不想得罪这些前隋遗臣,奈何此事长子参与其中,若是不说清道明,莫说请功,圣上不怪罪就是好的了。

  李俊摇摇头,道:“哎,前隋萧皇后与萧大夫一母同胞,不料萧皇后流落他乡十八年,想必已习惯了草原的生活,见吾大唐取胜,宁可服毒身亡也不愿回归故里,萧大夫姊弟情深,心中悲痛之下免不了有些埋怨,某等也是理解的,但萧大夫万万不可就此说些捕风捉影之事啊,如此,让在外征战的将士如何想?让那些以生命博取功名的儿郎如何想?”

  “休得胡言!”萧瑀恼羞成怒,喝道,“吾也是为了朝廷着想,担心处置不当,引起其他部落不满。”

  一向在朝堂上不太发言的长孙无忌笑呵呵地道:“萧大夫莫要太过忧心,李侍郎、崔侍郎也不要生气,依某看,代国公是否纵容将士哄抢颉利牙帐内的珍宝文物,想必莒国公的奏章很快就能送达,上面必会细细禀明缴获之事。莒国公和崔御史都是精细人儿,此次能轻易擒获颉利和各部落首领,他们可是立了大功啊!”

  “圣上,臣以为,是非功过,且看代国公与莒国公等的奏章。”房玄龄道。

  李世民点点头,道:“房爱卿言之有理,萧爱卿,你也要节哀,前朝萧皇后等人的身后事还得你操劳呢。”

  “是!”萧瑀垂下眼帘。原本想让李靖落个治军无方、哄抢财物之罪,不料一时心急,却忘了崔氏子是副使。当副使便好好地谈判也好,偏偏火中取栗捞功劳。他咬咬牙,知道此次是无法治住李靖了。真正可恨!阿姊,为了杨氏血脉,你隐忍十八年,小弟不信你会服毒自杀,还将一干子孙也毒死!

  下朝,三三两两的大臣说着话,回各自的职所。萧瑀独自埋头大步向前走。崔崇与李俊互看一眼,疾步追上前。

  “萧大夫,下官刚才言语中若有冒犯,还请海涵!”崔崇拱手道,长长地叹了口气,“萧大夫之心情,下官是理解了。前朝萧皇后为了保存杨氏血脉,忍辱负重十八年,眼瞧着就能回到中原过安稳的日子了,却……哎!”

  李俊摇摇头,道:“代国公一向谨慎,绝不敢怠慢萧皇后等人。圣上也一再交代要好生善待,待战后便迎回长安。”

  萧瑀红着眼道:“某不信阿姊会服毒自杀!”

  崔崇一扬眉,蹙眉道:“恕下官直言,谁都知他们身份敏感,代国公定会严加保护,若不是,那么谁又能悄然接近萧皇后等人?”

  “那就要看谁能得利了?”李俊低声道。

  两人对萧瑀拱拱手,摇着头离开。

  谁能得利?为何要如此做?李世民迎回、善待前朝皇室,世人只会道他心胸广阔,必不会做这等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李靖?没这个胆子。那么,会是谁呢?萧瑀一挥手,将书案上的笔墨等物什扫在地上。阿姊的回归,有利于前隋旧臣归心,有利于宫中杨妃,有利于蜀王殿下,那么,是有人担心蜀王?但是,谁都知道那个位子绝不会是蜀王的。太子贤德,如今已得世家之首的博陵崔氏支持,以李俊为代表的陇西李氏也态度暧昧,其余几家在朝中之人也是时常夸赞太子,所以,目前来看,太子之位还算稳当。反观蜀王,虽有才智,但不敢过分显现,故此在大家眼里,不如太子李承干贤德,不如越王李泰博学,最关键的是身上流淌前朝皇室血脉,令人不由不避讳。

  “阿郎息怒!老奴以为,应当立即遣人到定襄去暗地仔细查查,或许能查出什么。”管家劝道。这是萧家的老家奴了,一直跟随萧瑀,哪里不知自家阿郎的心思。如今,萧氏虽仍是顶级世家,但哪里比得上崔卢郑王这五姓七宗,且李氏大唐建立后,更是出现了长孙氏等有拥立之功的勋功豪门。若是萧皇后能顺利回归中原,以其心智和手段,必能成为萧氏的极大助力。可惜,可惜!可恨,可恨!

  “你以为会是何人动的手脚?”萧瑀咬牙切齿地问。

  管家想了想,小心翼翼地道:“老奴以为,不会是当今天子,也不可能是李靖。”

  “会不会是崔崇或李俊?”萧瑀脑中闪过两个人的名字。

  管家一愣,道:“不会吧,此二人最是奸猾,如此做,他们无半点好处,还要与阿郎结仇,与前朝旧臣结仇。且,仆听说,如今崔家那个小十三郎与蜀王殿下交往密切。”

  萧瑀沉吟片刻,猛地一拍书案,恨恨地道:“若是让某知道是何人,必将他碎尸万段!去,让萧一、萧二亲自率人前去查看,若不查个水落石出,他们也不必回来了!”

  且不提萧瑀如何动怒,崔崇与李俊对此结果是极为满意,一直悬挂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只待崔慕归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