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第四百四十七章 和解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和解

作者:悦小童 字数:3562 书籍: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和解

  李承干低眉顺眼地讨好,崔瑾离得远远的,脸上带着疏远淡然的浅笑,但好歹还是领情地拈了块茯苓糕放入口中。李承干又赶紧斟了盏茶,递到他跟前。崔瑾垂下眼帘,轻轻蹙了蹙眉,让李承乾心中一紧,暗道,难道表弟是不肯原谅我了?可是,我已经三番两次放下了身段,还要我怎样做才好?咬咬牙,嘴里一片苦涩。

  崔瑾从不是那种得寸进尺的人,他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若非此次回京李承干看自己的眼神着实有些暧昧,他何须借用宫人伺候不周敲打他?自己的计划,不仅是稳定他的储君之位,更是要将他推上宝座,共同开创一个盛世。但是,或许是这几年他太过顺利,与他捣蛋的李泰废了,那些挑拨、鼓动他的危险分子或被调离身边或没那从龙之心,其他兄弟没胆子挑战他的权威,国内国际形势一片大好,没有任何威胁到他地位的因素,就让他开始想东想西了。

  崔瑾在回想历史上的李承干。历史上,李承干因自己摔瘸了腿,李泰又在一旁咄咄逼人,让他以为李世民已厌弃了他,便自暴自弃,宠爱太常乐人称心,在试图暗杀失败后,与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被判充军到黔州,贞观十九年(645年)郁郁而终。按理说,如今没人给他添堵,李世民对他也是信任有加,又有一大群人在旁边帮衬着,他的性子不该长歪啊!

  崔瑾捏了捏自己的手。难道,都是自己的错?虽然长得好看了些,但也不至于媚气,怎会让李承干有那般想法呢?

  见崔瑾一直沉默不语,端着茶盏的李承干脸色越发难看。“表……表弟……”他微微颤声喊道。

  崔瑾一下子惊醒过来,抬起眼来,便看到一脸灰败的李承干正颤抖着手,手中的茶荡了出来,顺着手缝流在地上。这是给自己斟茶赔罪?他扬扬眉,这位可是大唐太子,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储君。他接过茶盏,淡淡地问:“太子殿下这是何意?若是让人知晓,该弹劾微臣藐视皇权张狂嚣张了?”

  李承干扯了扯嘴角,涩涩地道:“表弟还是不肯原谅为兄么?”

  崔瑾自然不能提什么断袖龙阳之类的,只是将茶盏放下,站起身来,退后几步,拱手道:“微臣不敢。”

  不敢?李承干紧紧地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肉皮中,但那一丁点痛哪里比得上心头如同刀割般的?“六年分别,便如此生分了?”李承干深深地看着眼前之人,恨不得掰着他的肩膀狠狠地摇晃着质问他,为何,自己已经这般低声下气还不够?突然,他心中一震,难道,是因为表弟发现自己的心思,所以才避开?可是,从他此番回京,自己也只见过几次,并未有何不妥当的行径啊。要不,是因为进封齐国公、赏赐府邸之事?这件事,自己是没提前告知他,但也是有缘故的。虽早知此次会重赏他,未曾料到阿耶会封赏如此重,特别那座原齐王、后巢刺王李元吉的王府,当初青雀仗着备受宠爱想让阿耶把那里赏赐给他都不得,却赏给了表弟,自己也是很是惊讶。但是,当即又想,表弟这些年所立的功劳,远远超过这国公之位,赏赐一座府邸又有何不可?在自己看来,莫说国公,就算是郡王,自己也是舍得的。

  崔瑾微微垂眼,并不看他,口中淡然:“君臣有别,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这几日,微臣一直在反省,不该仗着圣上和太子的宠信而得意忘形。故此,微臣以为,今后还是一切按规矩来。”

  “规矩?你现在给我说规矩?”李承干终于忍不住低声嚷起来,“是啊,你对我有大恩,对皇家、对大唐有大恩,你是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文曲星,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我不过是世俗凡人,是你实现目标的牵线木偶,可笑我还以为是自己的真诚打动了你,以为我们虽无血缘,但更胜于手足同胞。所以,我全身心地相信着你,依赖着你,牵挂着你。只因你说过,‘君不负我,我不负君’。可是,今日你却对我说什么规矩,说什么君臣之道!呵呵,你是反悔了么,反悔了么?”

  崔瑾略有些惊讶地看了看他,何必如此激动?前世,他从未与人发生过争执,最是温文尔雅不过。今生,倒是学会了狠辣无情,学会了冷心冷肺。他伸出手,自己是不是太过执拗,执拗地想改变大唐的命运,执拗地想改变华夏的命运,不惜让这双握笔的手沾满了鲜血。可是,后悔么?啊,若是重来一次,或许,自己仍会如此选择?除非,那一日并未遇到李承乾,然后,自己会安安稳稳地做一个世家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求功名利禄,不求权势美色,还是如前世一般,悠悠闲闲,平平淡淡,如此,一生便过去。有博陵崔氏这个顶级世家嫡子的身份,即便是不出仕也没人敢轻视自己。可是啊,世间没有后悔药。后悔么?不会!虽然暂时不能过上自己所喜欢的生活,但也不过再坚持几年而已,最多十年,那时,自己不过二十四岁,还来得及享受生活。

  李承干哪里知道崔瑾心中的想法,只见他神色变化,疑惑、懊恼、沉思,然后眉头展开,唇边含笑。“太子殿下,你放心,还是那句话‘君不负我我不负君’。”想到将来的幸福生活,崔瑾的眼神柔和下来,“既然上苍让我来到这大唐,便当为华夏之强盛尽绵薄之力。金钱地位,过眼云烟,千年岁月,弹指一挥间。不为留下清名,更不为流芳百世,一切,不过是一个执着的念想。只是,要实现梦想,需要集千万人之力,需要圣上和太子殿下的信任与支持。不久的将来,大唐将成为古往今来最强盛的朝代!所以,我,不悔!”他无比坚定地看着李承干。

  君不负我,我不负君!李承干听到此话,不由大喜。但是,随后崔瑾的话却又让他不禁暗叹。表弟他,终究还是没有回应自己。他心里,恐怕只有那些梦想,开创盛世王朝的梦想。而自己,不过是他手里的棋子罢了。心头,涌起无比的悲哀。全心全意地付出,付出了无比的信任,付出了所有的感情,终究,一切都是空。他按住了自己的心,那正在被刀割火烤油煎的心。

  崔瑾不解地皱起眉头,这又是作甚?自己已经表决心了,还做出这般模样!前世,而立之年,他才选择了一个妻子,虽说,没有经历过恋爱,不像别人的那般情深义重,但自己给予了她最大的尊重和信任,夫妻和睦,还打算要一个孩子。这一世,还不等自己有机会谈情说爱,尚年幼,便定下四房妻妾。多年相处,即便是一块石头也会被焐热,何况是人心。只是,全是小丫头片子,权当童养媳。即便是武珝,也是因为忌惮,不然,哪里会惹这许多麻烦。别人羡慕的三妻四妾左拥右抱,自己是享受不来的。平生有一知己便足以,女人太过,夹在中间受苦的还不是自己?可以说,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崔瑾从未遇到过一份让自己心动、让自己沉迷的感情。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看到李承干仿佛痛不欲生的表情,崔瑾再次后退几步,心情一下子晴转多云。于是,语气不免生硬起来:“太子殿下不适,可要召御医?后日,殿下大婚,可要好生歇息。”

  李承干狠狠地揪着自己的胸口,难道,他真是不知?他徒然地倒在椅子上,大大地喘息几下,摆摆手,嘶哑着声音道:“不必了,或是有些累了,歇一歇便好。”

  崔瑾不是优柔寡断的人,扬声唤进内侍,让他赶紧去太医院召御医,又让人强制送李承干回寝宫休息。李承干也不想再多说,反正,他是看出来了,崔瑾不愿与自己多待。瞧瞧啊,那么远的距离,生怕自己怎么着他似的。呵呵,君臣之礼啊!他很想赌气,让崔瑾不必担任他的傧相,免得看着心里难受。可是,他知道,若是自己再一推,两人之间的距离越发远了。李承干半躺在床榻上,脸色微微发白,喘了几口气,叹道:“表弟,可否回到从前?如此距离,为兄心里难受。不求多近,只需如稚奴一般,已足以!”既然,再进一步便是千万里,那就保持原来的距离。他想。

  崔瑾不好说自己已经看出他的心思,轻轻笑了笑:“我是把稚奴当成手足一般,可否?”

  李承干抿抿唇,艰难地吐出一个字:“好!”

  “那成!”崔瑾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小弟自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表兄。”他走近,伸出手来。

  李承干略一迟疑,握住那只骨节分明、白瑕如玉的手,紧紧地握住,再也不想分开。但是,这不过是奢望。不过片刻,他咬着牙,忍着痛,放开,展露一个苦涩的笑容:“今后,还请表弟多多费心。”

  既然已经说开,崔瑾便不再那般扭捏。掀开衣袍,坐在床榻边,道:“我见大表兄思虑太重,这对身体可不好。相信我,徐惠是一个值得你珍惜的女子,才情过人,温柔大方。世间,不如意十之**,不如珍惜当前。”

  李承干浅笑着点头,道:“是为兄想岔了。表弟一心为我,我却辜负了表弟的一番苦心,还请表弟海涵!”

  接下来的谈话,极为和谐。直到两名御医匆匆赶来,见了礼,上前诊脉,均道,是劳累过度,思虑太重。开了个温补的药方,便退下。

  陪着李承干进了午膳,崔瑾离开东宫。

  下午,到虞府。那日,从齐国公府回去后,虞世南略有小恙,崔瑾听闻,很是担心。虽说这些年精心保养着,但毕竟年纪大了。八十几岁,在后世也算是高龄了。

  “小十三郎,怎又来了?这几日你不是正忙着么?”虞世南斜靠在软塌上,手里仍是握着一本书。

  崔瑾不满地拿过书:“虞师,您病了便该静养,怎还费心看书?若是觉得无聊,便让人读给您听便是。”

  虞世南好脾气地呵呵笑着:“哪里就累着了。前几日在你府上看到的那些字画,功力又有所长进,难得你这些年如此忙碌仍未耽搁了学习。”

  “那是虞师教得好!”崔瑾奉承道,见他有些咳嗽,赶紧到了盏热水。

  喝了两口,虞世南将茶盏递给崔瑾,很是欣慰地道:“都是你自己勤奋。某这里整理了一些字画,虽比不上你收藏的那些,但也算为师的一番心意,待会儿你一并带回去。”

  崔瑾心头一紧,忙道:“老师这里的好东西多着呢,学生一直都惦记着,但最稀罕的还是老师的亲笔所书,所以,还请老师保重身体。这几年,未能在老师跟前尽孝,终于回来了,便让学生再多听您几年教诲。”当年,虞世南为了不耽误崔瑾的前程,所以并未正式收入门下,但谁人都知,两人之间的感情胜过师生。虞世南常常对旁人道,自己是前世修来的福,能遇到如此天赋、如此孝顺的弟子,这弟子,比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要尽心。

  虞世南也不是矫情之人,他笑眯眯地道:“为师已很知足了。人终有一老,但能像为师无痛无病地活到这般年纪,已是长寿了!”他挺知足。不仅是因为这个学生让他大长脸面,更是因为崔瑾的贴心。此外,这几年,借崔瑾的势,他的儿孙辈在仕途上顺风顺水,颇得崔瑾祖父、叔祖等人的照顾。而圣上也更为优待他,即便早已退出朝堂,但每到年节,总少不了赏赐,且比原来还厚上几分。几次病重,太子还前来探望,这些,不都是因崔瑾之缘故?他心里极为清楚。有徒如此,夫复何求?

  崔瑾却听得心中黯然。这位老人,他打心里尊敬。品行高洁,公正无私,沉静寡欲,意志坚定。这才是一代文人的气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