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骑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报纸

《明骑》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报纸

作者:隔壁小王 字数:1747 书籍:明骑

  武进府,大牢。

  阴森幽暗的大牢深处,阴森的声音传来:“大和尚,兴许听过军情司的大名。”

  一个黑面孔的汉子,一件件摆弄手中器物:“这便是军情司的刑具,这是钉指,这是脑箍,这是刷蜘。”

  “你若不招,就将你按在铁床上,用滚烫的水浇你身上,然后趁热,用铁刷子这么一刷,嘿嘿。”

  四五十岁的大和尚,哆嗦的越发厉害了,“啪”的一声,一本册帐扔在他的面前。

  一个严厉的声音道:“你身为寿山寺主持,不修佛法,专事欺压良善不法之事,将好好一方佛门净土,弄成了乌烟瘴气!”

  “这是地契,黄册,册帐上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你若是一一从实招来,检举立功。

  王爷仁厚,定会饶你一条狗命,若敢抗拒,哼哼。“

  “你是要弃暗投明,还是要顽抗损命,给你一刻钟,想一想。”

  那声音刚落,大和尚已经瘫坐在地,拼命叩头:“愿招,愿招。”不久,静静站在暗处的的丁朝,就得到一份详细的笔录,他面无表情地看了看,吩咐将人犯收押,连同口供,预备着移交给律政司。与锦衣卫不同,军情司只有侦辑与审问的权力,定罪则是律政司起诉

  ,三法司审判,各司其职,相互制横,以免其权力过重。

  大和尚寿山寺主持押走后,牢里,又想起阴森的声音。

  “下一个。”

  军情司调遣江苏标营,越过巡抚衙门直接办案,连巡抚大人也被堵在府衙外头,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这不是,这不是唉!”

  巡抚大人急的嘴上起了水泡,团团转,乱命两个字却终究没敢说出来。

  不久,一个穿皂衣,挎战刀的军情司军官,走了出来,只冷冰冰的说了几个字:“大人,请回吧!”

  巡抚大人面皮抽了抽,僵在当场,百般无奈只得原路返回。开城年间,民政官不得干涉刑律,也渐成定制,区区一个江苏巡抚的面子,军情司自然是不会给的。此时,武进府衙门前已是人山人海,大量的香客,信众请愿。一些虔诚的信徒领着数百香客,将知府衙

  门堵住了。

  只是衙门外,那一排黑洞洞火铳让人心生畏惧,没人敢真的冲进去。

  衙门里,丁朝走出大牢,看着外面人声鼎沸,不免心中恼火,重重的哼了一声:“愚夫愚妇!”一抬眼,丁大人法眼如炬,一吩咐,如虎似狼的兵丁冲了出去,将信众里一些扎眼的点子,拘了起来。硬木铳柄朝着身上,恶狠狠的一通乱砸,黑布套往头上一套,拖着就走。不出半刻钟,衙门前多了十

  几个戴着枷锁,披头散发的人犯。

  啪,吸饱了水的鞭子抡圆了,恶狠狠抽了上去,府衙门前响起惊天动地的惨嚎声。

  衙门里,响起一个军兵大嗓门的吼声:“全城即时戒严,通令,勿在街市聚众,勿暴动,勿侮辱官府。违之勃逆论处,格杀勿论!

  “军情司依律办案,并无骚扰百姓之举,军民安心侯待论平,无须惊慌!”

  鞭刑威慑之下,胆子小的香客信众,缩缩脖子赶忙走了,却仍有数十人眷恋不去,伸长脖子往里面张望。

  呼啦,大批衣甲鲜明的军兵涌了出来,黑洞洞火铳架着。

  “进,进,进!”

  “虎,虎,虎!”

  一排黑洞洞,明晃晃火铳,一步一进,顿时将几十个死忠信徒吓的连滚带爬,头也不回的跑了。

  三日后,南京,律政司。主事吴英穿一身蓝色官袍,肃立在律政司衙门外,一干人犯,都用黑布套蒙着头,被军兵押解进了大牢。啪,一个黑衣黑甲的营官,黑面孔,跑到他的面前抬起左臂,重重的一拳锤在甲胄上,发出一声威

  武的响动。

  “下官奉命,交割人犯,大人请了!”

  吴英拿着人犯名册,忙道:“将军辛苦,好说。”与这威武不凡的营官,寒暄两句,这军官不苟言笑的模样,让吴英心中心中一阵激荡,想起来前几日他收到的一封私信,王爷亲笔手书的长信。这可是让他这个小小主事,惊喜莫名了。信很长,王爷在信

  中对他百般勉励,吴英自是感激涕零。

  王爷在信中所言:“今有愚夫愚妇,冥顽不灵,吴卿何以制之?”

  这问题吴英胸有成竹,当即回复:“以法制之。”

  王爷在心中又问:“若斧钺加身,天下人毁谤你,唾弃你,吴卿又何以自处?”

  吴英将略显瘦弱的胸膛,挺了起来,当即又回复道:“虽斧钺加身,天下人毁谤唾弃,臣毫无顾忌,唾面自干。此身可死,此精神永久不死。”他给王爷的回信,以火漆密封,八百里加急走松江府,经快船发往辽东。此番君臣对答,被后世引为经典,人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自开城年间伊始,法治精神随着吴英吴大人的节节高升,在盛世大明生根

  ,发芽了。福建状师吴英,以三寸不烂之舌,白丁出身,在开城年间平步青云,一步步走到一品大员的位子上,开律政司一代先河,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人证,物证俱全,这位吴大人施展通天的手段,搜集寿山

  寺一干恶僧的罪证,发布告刊行天下。

  这位状师出身的律政官,奇思妙想,从海外英吉利王国的趣味轶事里,找到了灵感,他干成了一件大事,他发行了近代大明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十五世纪中期,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十五世纪末,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

  吴英精通三国字,更精通西学,他家中就有几张英吉利王国刊行的报纸。并且,由于当时发生了政治事件,报纸才得以发行。这位吴大人灵光一现,从几张英国报纸上,找到了灵感。于是,大明律政司主事吴英,亲自动笔,以平凡朴实的大白话,主持刊行了大明朝第一份官方报纸,周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