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门纪事 第四十章 中秋

《名门纪事》第四十章 中秋

作者:天光映云影 字数:2895 书籍:名门纪事

  皓辉这些天都不在家,因皓轩、郑钦准备科举,郑钧准备武举,都没空理他。他一个人无趣,便带着一帮狐朋狗友跑到武功的别馆去打猎游玩了。府里打发人来传消息,说大太太回来了,他便丢下一众人,忙不迭的往回赶。

  匆匆见了祖母,又来给母亲请安。本想说几句话就溜出来,谁知大太太听说儿子得了自己回来消息没命似的赶回来,心中又是安慰又是心疼。旁边的丫鬟、婆子更是跟着凑趣,愣是把皓辉说成了古今第一孝子,大太太听了乐得合不拢嘴。

  皓辉本是急着见涵因,这是听如此一说,心中发虚,倒不好走了。只得留下陪着大太太用了晚饭,心里却像长了草似的。因天色已晚只得直接回了自己院子。

  第二日一大早,院门一开,他便进了内宅,直奔涵因住的纤云馆。

  一进门,涵因和皓宁都在这里。

  原来大太太觉得皓宁也不小了,不能一天到晚只顾着玩耍,故而也派了个老妈妈教她针线。皓宁喜动不喜静,最烦针针线线的,于是便隔三差五的找机会溜走去玩,那老妈妈既不敢打又不敢骂,只得回了大太太。大太太为女儿的顽劣倍感头痛,每每想要教训,皓宁却颇会撒娇,总把她弄得气也不是乐也不是。

  还是徐妈妈的主意,叫皓宁跟涵因一起学。

  大太太本有疑虑,徐妈妈却说:“涵姑娘身边多了个三姑娘,反而不妨了。”大太太思量来回,终是点头允了。

  皓宁素来跟涵因要好,涵因又用一些新巧的小物件哄着她学,她终于肯勉强坐下来绣上几针。大太太见皓宁肯那针就谢天谢地了,虽仍对涵因又顾虑,却也不禁颇为满意,干脆让皓宁搬去跟涵因一起住。

  “妹妹也在这儿呀”皓辉见皓宁忽闪着大眼睛紧紧盯着他,不禁有些心虚。

  “二哥见我很吃惊吗?”皓宁也不吃饭了,站起来一个箭步跳到皓辉面前,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打量起来:“二哥一早不去给老太太、太太请安,却直奔我们这里,却是为什么?”

  “呃……”皓辉尴尬的咳了两声,还未及答,皓宁便转过去看他背在身后的手,趁他不妨,劈手夺了他藏在身后的东西:“这是什么,还想瞒我不成?”

  原来那是一只笼子,里面放了一只小松鼠,在里面跳来跳去啃着干果。

  “本来就是抓来给你们玩的。你这么着急做什么。”皓辉嘴上嘟囔着,心下却是一片懊恼。他本打算给涵因的惊喜,谁知中间却生了意外。

  皓宁看那松鼠用圆溜溜的眼睛瞪着她,煞是可爱,心里喜欢,她也知道是二哥送过来讨好涵因,便撅起嘴故意说:“我看怕是没有我的份。”

  皓辉无法只好哄道:“我抓了好几只,都是带给你们玩的,今天只带进来一只,你涵因姐姐算是客,我自然先送她的。明天,我再把你的带进来。”

  涵因笑笑:“难为你费心,我看它跟皓宁投缘,不如皓宁先养着,回头你再把另一只给我。”

  听此一说,皓宁嘴上说:“那怎么行。”手上却抓着那笼子不放手,眼睛也盯着那只松鼠。

  “你就拿去玩罢,只是你那帕子好歹要明天绣完,否则的话舅母该怨我纵着你玩了。”涵因看着她那样子想笑,生忍住了,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跟她说。

  皓宁把笼子放在桌子上,回身拽着涵因的袖子说道:“涵姐姐最好了。放心吧,我一定做到。”

  涵因又转过头来对皓辉致谢:“多谢惦记我们。”又叫慕云从里屋拿出个匣子,从里面拣出个络子递给皓辉:“洛阳那边的新花样,打得生疏,不过涂个新鲜,二哥哥拿去玩吧,算是给你的回礼了。”

  皓辉笑眯眯的接了,说道:“打猎的时候顺手抓的,哪里值当妹妹的谢了。”

  “二哥哥早饭吃了吗,若是没吃,不如在这里就和一口。”

  皓辉这才想起自己没吃饭就跑了过来,脸上微讪:“那就叨扰妹妹了。”

  因皓宁在这边,厨房便多送了些,涵因忙吩咐慕云、祈月添了座椅碗筷。皓辉便和涵因、皓宁一起用了早饭。慕云怕皓辉不够,又要打发小丫头再去厨房,被皓辉拦住了:“省些事吧,不过胡乱用几口,到了老太太那还有点心,不必忙了。”

  三人用毕,一齐去老太太处请安。

  三日后,便是中秋节,阖府上上下下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氛。靖国公府请了摆了家宴,又请了歌舞班子来热闹。

  老太太见到孙子、孙女们都前来请安,高兴的合不拢嘴。老太太见皓辉皮肤晒得黑黑的,有些心疼:“瞧瞧这晒的,歇了几天都没好,定是底下人没伺候好,晒得太狠了。该揭了他们的皮。”

  皓辉忙说道:“不关他们的事,我们在山里打猎,整天晒着,哪里那么多讲究了,老祖宗,孙儿捉了不少野味,都是活物,孝敬老太太。现在在厨下正烹制着,请老太太赏脸尝尝鲜。”

  老太太听了笑着说:“我这老婆子还能嚼得动什么。”

  左右的丫鬟、婆子忙凑趣:“这是二公子的一片心意,咱们家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呢,难得的是这片孝心。”

  老太太笑着点点头:“他虽淘气,到底还是孝顺的好孩子。好,我们今天就都尝尝这时鲜的野味。”

  正说着,崔浩铭进来请安了。他比皓辉小不了多少,倒也有了风流俊俏的胚子,只是生性喜好诗词歌赋,对打猎练武丝毫不感兴趣,因此个头上比皓辉差了许多。他身后跟着贴身的丫头,手里捧着一个鸟笼,笼子里装着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鹦鹉。

  皓铭笑吟吟的说:“淘换了个玩意儿给老祖宗。”说着从丫鬟手里接过鸟笼,用手敲了敲笼子,那鹦鹉便叫道:“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听得一众人都笑了,“这鸟儿也跟三公子学得这么会说话。”

  “我调教了它一个多月,方敢献给老祖宗。”皓铭笑嘻嘻的说着。

  见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皓铭身上,二太太平静如水的脸上也泛起一丝波澜,笑道:“你们快别纵着他,他得了意,越发在这上面用心。”

  老太太却不以为然:“我们世家的子弟,这些杂学自然是要懂的,只要不放下正经学问就好了。”

  旁边的婆子也凑趣说:“老太太此话倒不是虚言,当年老国公在的时候,还亲手调教了一个歌舞班子呢。”

  老太太也不禁心生感慨:“他当年何尝不是无所不通,生出这两个儿子却都不极他一半。我这老大虽是稳重,却太闷了些,从小便跟个老学究似的。这老二一味淘气,那时没少挨老国公的教训。”

  “老太太这话却偏了,说句不知轻重的话,老太太的两位公子是我看大的,从小到大走到哪里不是备受赞誉。如今成了老爷,在朝廷上也是有口皆碑的。如今小公子们也都是一表人材,先不说学问,就说这孝顺,莫说外人的夸奖,就是我们下人看在眼里,也要说个‘赞’呢,这是老太太的福气。”周妈妈是老太太当年的陪房,老太太说起老国公和两个儿子,也只有她有资格接茬。

  老太太笑着说:“你这老没臊的,就会拿话堵我的嘴。”

  “您叫众人评评,我说的话有没有理。”周妈妈笑道。

  众人都笑着附和:“周妈妈说的是正理。这正是老太太的福气。”

  皓铭笑嘻嘻的说:“祖母,我听说长安城的几位王侯家中都有自己的家班,既然祖父曾经调教过歌舞班子,不如咱们家再组一个班子,往后逢年过节、宴会应酬,也不愁现去请人,老祖宗想看歌舞也便宜。”

  老太太一乐:“你这孩子,倒会借我的名头。当年那班子在老国公去了之后便给了他们些钱叫他们散了。谁想着他们出去了之后又自己组了起来,倒在长安城演出了名声。那老班主不敢忘了恩,每年过节也都先紧着咱们府里安排。五年前那个老家伙也没了。”老太太叹了口气,语气又恢复了欢快:“不过你说得也有理,也是该有个家班,国公这两年宴请应酬也多了起来,请人来固然可以应付,进出却不便宜。”

  皓铭趁机说道:“老太太,您要是信得过我,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保准给老太太长脸。”

  二太太忙扯他:“老太太别听他胡说,他哪里懂这些,不知是听了谁的几句话,便轻狂起来。”

  “不过是个玩意,有什么打紧。”老太太笑着说:“行,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若办得好,重重有赏。老二媳妇你就给他把银子拨出来,再在园子里划出块地方做教习演练的地方,随他怎么弄去罢。”

  皓铭夸张的躬身施礼道:“得令!”

  一时间厅里气氛融洽,大家陪着老太太说说笑笑,不觉便到了中午。

  老太太心情大好,让二太太把四姑娘、五姑娘也叫来一起吃饭。又命两个儿媳不必伺候用饭,坐下一起用。

  二太太自从管了家,人多了几分气势,说话也不像从前那般小心翼翼的了,今天见儿子出了风头,虽然自己不是很满意,也大感有面子,遂也符合着众人大讨老太太欢心。大太太则还跟往常一样淡淡的笑着,并不多言语。

  饭毕,大太太悄悄问周妈妈:“老太太可是吃得不香甜。我看这一顿饭也就小半碗都不到。”

  周妈妈苦笑道:“老太太近日来膀子受了风,晚上也睡得不好,拿东西时间稍微长些,便撑不住,她又要强,人前断不许我们多事。今天高兴,还多用了些。”

  “怎么没找个好大夫瞧瞧,老年人不比我们,一点小事就能坐下大病,要赶紧瞧好了才行。”大太太皱了皱眉。

  ………………………………………………………………

  求票票,求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