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朝小夫妻 第二十章 寻找证据

《明朝小夫妻》第二十章 寻找证据

作者:凌冰儿 字数:2826 书籍:明朝小夫妻

  

  当下,听到李慎的问话,刘大用耳朵嗡嗡作响,不知该如何应对,只在心里说:完了,这下完了。

  谢锦书看着他窝囊而惊慌的样子,缓缓开口道:“刘先生,家里的账簿子,除了我在保管,接触最多的,就是你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在把那些账簿子交给夫人的时候,它们还没有被做过什么手脚,至于后来这些天,我没有当家,所以也无从得知,每一本账簿中间被换掉的那几页颜色稍浅的纸,是谁换上去的。刘先生,你能告诉我吗?”

  刘大用已经害怕得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再害怕,他也不敢说实话,因为刘雪娇早就警告过他了,要是敢透露出半句,他的家人就要遭殃。刘大用不怕自己受到惩罚,他是怕父母儿女担惊受怕,至于那个糟糠黄脸婆,虽然和她没有多少感情,但是,也不能让她跟着受牵连。自己在外面有相好的已经是对她不起了,不能再让这个老实巴交的女人跟着自己受委屈。

  想到这里,刘大用心中油然生出一种誓死如归的慷慨,下定决心,死也不开口。

  李慎看他只管低着头咬牙,不禁气道:“刘先生,今天我和二少夫人之所以悄悄把你请到这里来问话,完全是给你留些脸面。如果你还不知悬崖勒马,死扛到底,那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你也是知道的。”

  说到最后两句,李慎目露凶光,刘大用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吓得打了个激灵。

  谢锦书说:“刘先生,也许,你有你的苦衷和不得已,但是,不能因为自己有苦衷就来陷害别人啊,我想,像刘先生这样读过书的人,心里还是黑白是非分明的吧。”

  刘大用原先是个书生,十年寒窗,也算满腹经纶,可惜时运不济,屡试不第,眼看着做官无望,就转而做了账房先生,也算是立业了。

  谢锦书又说:“刘先生,并不是我与人有了一点点恩惠就牢记在心上,可是,做善事的人,就算不图报答,至少也不愿意落得个恩将仇报吧。刘先生没有忘记大前年那个滴水成冰的寒冬吧。尊夫人难产,眼看着稳婆丢下一个烂摊子跑得不见踪影,请来的大夫又不敢接手,怕惹上一身麻烦,最后是我请了宫里的孟太医,才保得他们母子平安。”

  说到这里,谢锦书有些心痛,也有些被人背叛后的伤感:“不管于公于私,刘先生,你都没有理由这么做。”

  刘大用简直快要被自己的良心击溃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真的想做一个恩怨分明的好人,把一切都供出来,也可以卸下心里的这个大包袱。

  可是,他不能。

  现在说了,他的妻儿老小怎么办?刘雪娇会轻易饶了他吗?依照这位三少夫人出手对付妯娌的狠劲儿,她决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到时候,对待自己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账房先生,一定会比对待谢锦书还要来得狠辣。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大用终于在摇摆不定的内疚与恐慌中,选择了顽抗到底。

  “二少爷,二少夫人,小的只是个下人,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其他的,一概不知。至于账簿子的事情,小人就更不知道了。”

  李慎气得想一脚踢飞这个看似老实忠厚的刘大用,可是谢锦书用目光制止了他,并对着他耳语了几句,李慎听了之后点点头,出去了。

  谢锦书说:“刘先生,我知道,你并不是针对我的,而是出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才将事情弄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好吧,我也不逼你承认什么,你可以好好想一想,等想清楚了,再来和我说。”

  出门吩咐两个侍卫盯紧刘大用,转身去了另一个房间,因为秋云和羽儿已经将和风花园当差的朱富找来了

  谢锦书问他:“朱富,前些天你到这里来找你的弟弟朱贵,是否看到一个面生的老嬷嬷?”

  朱富点点头:“是啊二少夫人,那天小人记得很清楚,是八月初七,因为第二天八月初八就是小人的父亲七十岁大寿,小人打算来乐心居找弟弟朱贵说一声,寿宴已经准备好了,让他到时候领着老婆孩子去就行了。因为今年轮到小人家里给老人过寿了。”

  “你说,那个面生的老嬷嬷是怎么回事?”谢锦书对朱家的事情不感兴趣。

  “噢,是这样的。”朱富回忆了一下,说,“那天乐心居很安静,领路的姑娘有事,说从那座亭子一直往前走,就能找到朱贵,然后说让小的自己去。小的不敢乱走,直直地朝前过去,突然,迎面走来一个老嬷嬷。小的以为是乐心居的人,赶忙问好,可那嬷嬷却像吓了一跳似的,眼睛直勾勾地瞪着小人,把小人吓坏了,还以为坏了乐心居的规矩。可是正害怕间,那老嬷嬷一下子就走过去了,小人惊出了一身汗,好半天才回过身来,赶紧找到了弟弟朱贵,和他说完了事情就走了。”

  “那个老嬷嬷,你以前从未见过吗?”

  朱富说:“没有。小人心里疑惑,还问了弟弟朱贵,说乐心居怎么会有那么奇怪的一个嬷嬷,小人的弟弟想了半天,说乐心居没有那么一个下人,可能是别处的吧,也没想心里去。后来再没见过那个嬷嬷,也就把这事儿逐渐忘了。”

  “那个老嬷嬷长什么样儿?”谢锦书手心里全是汗。

  “那个嬷嬷的模样,倒有些特色。”朱富边比划边说,“个子不高,但是看样子粗壮有力,额头很高,右边脸颊上有一块铜钱大的红色胎记,头发花白,穿的衣服倒也平常。只是……”

  “只是什么?”谢锦书不由得有些着急。

  “只是很奇怪呀,她穿的衣服,不像家里的嬷嬷们常穿的那样。”

  “有什么异常吗?”

  朱富说:“小人平时也不大注意女人们的穿衣打扮,可是也知道,家里的姑娘们,都喜欢在袖口上绣个莲花兰草什么的,年纪大的嬷嬷们,都喜欢绣福气花和菊花。”

  谢锦书知道,这并不是定国公府的硬性规定,要求什么样的下人必须在袖口上绣什么花样,只是一个习惯而已。

  “可是那天那个嬷嬷,袖子上没有绣花,,只是镶了两圈狗牙边的花纹,和家里的嬷嬷不大一样。当时,她速度很快,一下子就跑了,但是,她的袖口我记得很清楚,因为乍一看上去觉得有些刺眼,和平日里见到的不一样,就注意了一下。”

  谢锦书长出了一口气:“好的,你说的这些话,我都记下了。记住,回去以后,不要和人说来见过我,只说你来找你弟弟朱贵。这件事情,关系重大,牵扯甚多,你也不想牵连其中,对吗?”

  朱富是个聪明人,当即点头:“二少夫人放心,出了这个门,我就全都忘了。”

  送走了朱富,谢锦书带着秋云来到园子里面,随意走走。其似乎也不是随意,因为周太医说了,让她卧床休息,可是,她哪里能躺得住?秋云怎么劝她也不管用。

  一座亭子里面,几个婆子正静静地坐着,低声交谈着什么,可是一看谢锦书和秋云来,全都噤了口,站起来垂手而立:“二少夫人。”

  谢锦书笑问道:“嬷嬷们在忙些什么呢?”

  眼光一扫,看见木椅上放着一个绣花绷子,就拿起来看了看:“这是谁绣的梅花图,太精致了。”

  一个瘦削的婆子走上前回答:“回二少夫人,是奴婢没事干瞎绣着玩儿的,让二少夫人笑话了。”

  谢锦书坐下来,拿着那副绣了一半的梅花图左右端详,很随意地说:“对了,说起这绣花儿呀,我倒想起一桩事来。为什么嬷嬷们都喜欢在袖口上面绣福气花和菊花呢?这有什么讲究吗?”

  那个瘦削的婆子说:“没什么讲究,不过就是觉得福气花和菊花好看罢了,也适合年纪大的人,像她们那些年轻姑娘,就绣上个兰花莲花什么的,就是图个好看。”

  其他婆子也纷纷附和:“是啊,这没什么讲究啊,只要不是凤凰牡丹什么的就行了。”

  谢锦书说:“是咱们家里有这个习惯,还是别人家都有呢?我以前似乎看见过镇远侯家里的下人,她们的袖口干干净净,什么花样也没有。”

  另一个稍胖的婆子说:“那也就是镇远侯家里规矩多,不许下人们花里胡哨的。年轻的丫鬟们可以绣个淡雅的兰花什么的,可是四十岁以上的嬷嬷们,就不许弄任何花样。一家一个习惯。”

  “是啊。”又一个婆子见谢锦书并不因为遭受打击而对下人们发脾气甩脸子,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不少,又听谈论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绣花,就插进话来,“真的是一家一个习惯。比如袁大人家里,不管老少,丫鬟婆子都是在袖口上镶狗牙边,丫鬟一道,婆子两道。我有个表姐在袁大人家里做事,有一次过年,我们见了面,我还笑话她,说她们那个狗牙边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她还跟我急了眼。”

  其他婆子笑了起来。

  终于听到“狗牙边”这个关键的词儿了,谢锦书一阵紧张,一阵激动,可仍然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说:“这些个习惯倒也稀奇啊。好吧,嬷嬷们请继续,我就不打扰了。”

  说完走出亭子,婆子们一只躬身相送,直到她和秋云不见了踪影才重新坐下。

  谢锦书回到自己房里,一面等李慎回来,一面慢慢梳理着思路:袁天建家的婆子,红色胎记,出现在定国公府……

  她已经大致明白,小菊为什么会投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