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骚乱之殇 第16章大逆不道但却很幸福

《骚乱之殇》第16章大逆不道但却很幸福

作者:雨果MP 字数:2960 书籍:骚乱之殇

  乔晓静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其实她是不愿去想亲人的,她害怕想到亲人。

  她和翠玉一样,都渴望得到幸福,因为她俩都是可怜且不幸的人,她俩受尽了命运的戏弄,多舛的命运让她俩早早就饱尝了人生的痛楚,亲历了生存之艰辛。

  乔晓静有两个父亲,一个父亲是她幸福起点,也是她幸福的终结,这个人就是她的亲生父亲,他的意外离世,让乔晓静原本孱弱的幸福大厦彻底坍塌了。

  另一个父亲则是她不幸的开始,让她彻底生活在了心灵的暗夜之中,让她看不到光明和希望,让她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让她成了孤魂野鬼,这个人就是她的继父。

  这两个在乔晓静生命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男人,似乎合伙将她送进了不幸的狂涛巨浪之中,从那一刻起,不幸的洪流便呼啸而来,势不可挡,冲破平静的堤坝,汹涌澎湃肆意张狂,冲塌了希望的灯塔,淹没了希望的路途。

  乔晓静的生活轨迹和生命轨迹彻底偏离了此前的正常航道,驶向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恐怖的暗礁丛林。

  翠玉的遭遇也好不到哪去,她也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历经悲惨生活,殊途同归,最终先于乔晓静跌落到了风尘之地---进了这种地方,对于女人来说,便贴上了不洁的标签。

  正如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头所写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对于生活在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底层百姓来说,悄无声息的步入了一个骚乱不安的时代,各种小人物的命运被这个骚乱不安的时代所织就的大网捆缚着,其悲催的命运就此交织在了这张骚乱不安的大网之中。

  乔晓静和翠玉这样的小人物,只是那个特定时代下的普通一员,但从他们的身上依然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小人物悲惨的命运。

  乔晓静一家三口生活在封建地主经济还占主导地位、物资被大地主占有的中国西部,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生活资源捉襟见肘,经济拮据,日子过得极度清贫。

  乔晓静的父亲乔良年轻时曾经在一个地主家帮工,东家见他机灵诚实,而且与自己儿子年龄相近,便让他陪自己的儿子读了一段时间书。

  这一经历,对于乔晓静的父亲乔良来说,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意义的,他通过学习接触,获得了很多贫困家庭孩子根本不可能获得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了——知识是能够让他发现自身的无知和愚昧,让他明白了生活原本并非现在这个样子。

  ---这也许是他执意要让自己唯一的孩子乔晓静上学的原因,即使每天要步行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还要受到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和恶意指责。

  按照当时乡下人普遍的观点,也是传统的看法,男孩子才是是家里的希望,他肩负着传宗接代、光耀门楣的重任,起码也是养家糊口的壮劳力;至于女孩子嘛,迟早都是泼出去的水,一切都要从权从简从便,只要将她养得无病无灾就行,反正长大后不管怎样,找个婆家嫁出去就是了,根本没有必要在女儿家身上花费太多心思。

  可是乔晓静的父亲乔良却不这么认为,他从有了女儿乔晓静开始,便一直都视她为家里的希望,认为孩子应该接受知识,应该拓展视野,因为告别愚昧无知的生活。

  当乔良提出想让女儿乔晓静上学的想法的时候,连生活在一起多年的乔晓静母亲都倍感惊讶,她不敢相信乔良会有这样的想法,她觉得乔良一定是脑子出了毛病,“一定是在晚上遇到了什么脏东西,一定是得了魔怔”。

  乔良却坚定的说道:“我不想看着自己的女儿从一出生,就被硬生生捆绑在三从四德的囚车上,她应该有她自己的想法,更应该有她自己的生活。”

  于是在乔晓静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乔良毅然决然牵着女儿的小手从村中穿过,前往十多里地的一家小学堂,让乔晓静成了这家学堂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女学生,也让乔晓静跟着二三十个男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念书识字。

  尽管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乔良的这一举动,但还是有不少的妇女和女孩子对乔晓静投去了羡慕的目光,那时的乔晓静虽然不到十岁,但她能感受到这种眼神背后所传递的意思,她感觉生活在这样的家里,贫困简单,却很自豪很幸福。

  “听说你已经让你的女娃去上学了,可有这等事?”在家族祭祀活动上,族长兼大财主乔宝财当着全族的人质问乔良。

  祭祀活动在乔家祠堂举行,祠堂宽大幽深,每隔五步有一盏油灯指引族人在黑天的时候进入祠堂正厅。正厅摆放着一个如同横卧着的橱柜一样的桌子,桌子上摆放着好多祖先牌位,牌位前面摆放着供奉祖先的贡品,香烛分置贡品两侧,时不时发出“啪啪”声响。

  乔宝财待族人给祖先上香完毕,祭祀活动行将结束的时候,将这件事作为一件违背祖训、大逆不道的事情提了出来,当着众人面斥问起了乔晓静的福清乔良。

  全族人众都瞪圆了眼睛看着灯光下显得更加单薄瘦弱的乔良,等待他能够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说法,族长在乔氏祠堂,当着众祖先牌位,质问这件事,这事一定就是大事。

  令众人不解、令乔宝财难堪的是,并未等到想要的答案,等到的只是乔良淡淡的笑。

  “送女娃上学,无疑是吃饱撑得难受,这女娃早晚都是人家的,上不上学有甚不同,就算能识文断字,那又有个屁用?”乔宝财面对着祖先牌位,背着手在乔良身边转悠着。

  整个祠堂一下子陷入了恐怖的沉寂中,所有的人都面相僵硬,目光呆滞,在微弱的灯光下注视着有点儿不以为然的乔良。

  乔良自知面对这些人,即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也没有什么用处,招来的绝对是无休无止且毫无意义的争论,甚至还有夹枪带棒冷嘲热讽而已,于是便选择了缄默其口。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训。祖宗们都沿袭圣人之言,各个本本分分,从未出现过这等悖逆古训陈法之事,而今你却不遵规矩,行大伤风化、使家族蒙受羞辱之事,族人绝不能让你为所欲为。”乔宝财见乔良始终不吱声,调子约定越高了。

  乔良还是面无表情站着,默然无语。

  “我们的族人都是本分的庄户人,不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当着祖宗们的面,我要告诉你,不要总是让女娃抛头露面,免得外人说我们族人不守规矩没有教养。”乔宝财用坚定的眼神环视了一圈厅堂里的族人,似乎在用自己的眼神告诉大家,应群起而攻之。

  “族长说的对!”族里年纪最大的乔老四第一个站了出来。

  这乔老四是乔家村唯一的老光棍,年纪将近七十岁,一头蓬乱的银发,白色的胡须微翘着,显得甚是消瘦。他没有子嗣,平常靠给乔宝财家喂养牲畜为生,几乎受遍了全村人的接济。虽然辈分不高,但年纪老迈,说话自然有是有些分量的。

  “对,不能干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

  “全族人不能因为你而蒙羞。”

  “咱们祖祖辈辈都是堂堂正正的人,不能因为丢了脸面啊!”

  “……”

  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了乔宝财一边,对乔良指指点点,无不指责他的不是。

  这乔良就像耳聋眼瞎了一般,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不理不睬,脸上竟然还露出了淡淡的笑容,这场争斗只能无果而终。

  女人是不能进祠堂的,但祠堂里发生的这一幕,很快便传到了乔晓静和母亲春花的耳朵里,得知全族的人围攻父亲一人,你一言我一语,指指点点,斥责怒骂,两人都很害怕和担心,担心父亲孤单一人会吃亏、会受伤、会出现意外。

  当父亲乔良回到家的时候,乔晓静含泪跪在了乔良身前,哭着告诉父亲她不想再去上学了,她不想看到父亲出事,不想让父亲受众人攻击,只要父亲能够平平安安的。

  没想到,乔良顿时脸色大变,笑容荡然无存,严肃地斥责道:“谁让你有这种没出息的想法的,你难道要和我们一样,当一辈子的睁眼瞎吗?”

  因为担心父亲受到伤害才有退学的想法,没想到父亲竟然会如此决绝,不但没有丝毫安慰的意味,反而雷霆大怒、训斥一通,乔晓静委屈的哭了起来。

  一脸冷漠的乔良说道:“为了不让女儿无知一生,我甘愿承受一切指责和压力。”

  族人拗不过乔良,最终选择默认了乔晓静上学的事情。

  在三四十年代的偏远且落后的农村,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动摇了圣人之言在无知百姓心中的地位,更挑战了愚昧的凡夫俗子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这件事是乔晓静幼年最为幸福、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她每天背着书包,穿过村庄,上学下学,就像一个脱离了烂泥污水、生长在众人瞩目的那座高台上的花朵。

  越来越多的年轻姑娘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眼神,这让她心里长时间荡漾着幸福的春波。

  遗憾的是,乔晓静的这一幸福却是短暂的,随着父亲死于横祸,这一幸福便瞬时结束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父亲乔良的惨死,让乔晓静感觉天塌下了一角,谁知继父刘麻的到来,让她头顶的那座天彻底坍塌了下来,结结实实砸在了她孱弱的,还不能承受重负的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