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清 第一百零四章 缴文

《逆清》第一百零四章 缴文

作者:钟聚祥瑞 字数:2284 书籍:逆清

  在大概听取了各方意见后,李克青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张元松所说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意思,是把光复军的目标定为推翻满清异族统治,恢复汉家江山。

  可在李克青看来,这个目标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提及了现阶段的目标,并没有说到推翻满清统治之后怎么办,并且受众面积不广,并不能发动广大底层农民。

  朱元璋那会儿提出此纲领与当今情形大不相同,当时的蒙元贵族视汉族百姓为第四等人,民族歧视严重,民族矛盾比起当今满清来说更加尖锐突出。

  因此当朱元璋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旋即就得到了广大汉族士绅、百姓的支持,因而夺取了天下。

  但是,此时满清却和当初的蒙元统治有些不同,满清入关之初强迫汉族剃发易服,实行圈地、投充等民族压迫政策,的确造成了广大汉族,无论官绅、百姓的强烈反抗。

  不过,随着顺治后期和康熙朝满清统治者鉴于当时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不利形势,便做出了适当改变与妥协。

  他们一方面笼络汉族高级知识分子,让这些汉族高级知识分子也成为利益集团的一员,实行以汉制汉的招数。

  另一方面汲取蒙元失败的经验,与汉奸犬儒学说达成妥协,用犬儒文化控制整个社会,前明的儒家伦理学说被满清拿来加料完善,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网住草民、官绅、知识分子,其结果是汉族的知识分子纷纷转变风向,认同满清就是他们的正朔,并不再反抗。

  久而久之,辫子、衣冠之类的也就被视为细枝末节,只要满清统治者继续遵行犬儒伦理道德那一套就好。

  以至于吴三桂反清之后,在康熙后期、雍正和乾隆前期,基本没有大的反清起义,就算有也只是寻常的反对压迫、饥饿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很强的民族主义色彩。

  在经过一百多年稳固统治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满清就已经代表中华,甚至许多老百姓连当今皇帝不是汉人都不清楚。

  因此,仅仅单一的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而刘信提出“均田免粮”实行均等主意,也太过于理想化,就像后世的某某主义,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实现,不管哪朝哪代都会有阶级,有了阶级就会产生差异,就有富人和穷人,就会有财产多与少的问题。

  “均天免粮”忽悠一下无知百姓还行,遇到有些文化的士绅阶层,就会一下子被戳破。

  因此,这口号必须要经过多方综合、慎重定夺才行,不能随便简单的定位。

  李克青盘算片刻,忽然说道:“大家觉得‘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振兴华夏,平均地权’如何?”

  此言一出,在座的张元松思量片刻,尔后一拍大腿,站起来激动道:“这个我看行!既点出了满洲鞑子政权的非法性,又提出日后咱们振兴中华的目标,一个‘平均’二字更是为了广大下层百姓指明了方向!”

  当李克青将这十六个字的意思解释给众人听后,余下众人也都欣然点头接受。

  接下来,李克青一锤定音,直接宣布“驱逐鞑虏,恢复中国,振兴华夏,平均地权”这十六字为光复军的政治纲领,择日对外宣布。

  口号的事情确定下来之后,自然就要写一份伐清缴文,原本李克青打算让在场学文最高,秀才出身的范富学和张元松二人参详着写一份。

  可是两人却坚决不受,称他们的学识太过粗浅,这即将传檄天下的伐清缴文若是由他们来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是写不好,平白堕了光复军的威风可就不好了。

  光复军中本就缺乏文官,除了他们两人外,其余的诸如曹国义、谢永康等人的笔墨功夫更是差了些,李克青自己更不用说,肚子里的墨水有多少他自己可清楚的很。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元松忽然一拍脑袋,然后似笑非笑的提醒李克青道:“哎呀!我想起来了,咱们这里还真有一人可以担此大任,他写出的文章定然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不输当世文豪!”

  “咱们军中何时还有这等人,我怎么不知道?”

  听张元松这么一说,李克青疑惑万分,也来了兴趣。

  “呵呵,此人最近刚入我军中,还没得将军大用,当年乃是一甲进士出身,且与当今袁简斋【袁枚】交往甚密,可谓当世不多得的大才子呀!”

  “跟大文豪袁枚交往甚密,还是进士出身的大才子?”

  想到这里,李克青还真想到了一个人,此人也的确就在自己军中,那就是已经被李克青逼降的原襄阳知府顾駉。

  “你说的可是顾駉?”

  李克青试探着问道。

  “不错,就是他,若是让顾駉来操刀,再合适不过了!”

  让顾駉来操刀伐清缴文的确是个好主意,先不说文笔怎么样,如果让前襄阳知府为自己写伐清缴文,不仅可以彻底断了顾駉的后路,而且可以起到一个活生生的带头作用,号召更多身处满清阵营的知识分子前来投降,对满清朝廷的震动和士绅阶层的打击可想而知。

  心念及此,李克青打定主意道:“好,这伐清缴文就让顾駉来写,赶快派人传顾駉来大堂!”

  一炷香后,顾駉就被士兵带上了大堂,在如此多光复军高层的注视下,显得有些拘束。

  此刻,顾駉早已没有了当初襄阳知府的官威,脑袋上的辫子也被人剪断,不知道是因为烙字的缘故还是剪辫子的原因,整个人看起来有些颓废,穿着一身平常的儒衫,晃晃悠悠的踏进了大堂。

  “不知将军召顾某人前来,所为何事!若是无事,老夫还要回去整理诗词文稿。”

  一见李克青,顾駉纳头便拜,不过言语间却表达了对李克青不反对不合作的态度。

  哟~!还想学印度阿三‘甘地’跟我来个不抵抗不合作?李克青不由暗地嗤笑,嘴上却称赞道:“听闻牧园【顾駉表字】兄才高八斗,乃是进士出身,在当今文坛颇具名声,因而在下想请牧园兄亲自操刀为咱们光复军写一篇伐清缴文如何?”

  “什么,伐清缴文?”

  顾駉一听,差点晕倒过去,自己被迫从贼本已经失了气节,如果再操刀写这么一份讨清缴文,那就是罪上加罪了,连忙惊叫道:“使...使不得,这伐清缴文,我死也不会写的。”

  “是吗?”

  李克青一听就来了火气:“这缴文你写也得写,不写还得写!”

  说罢,就命人将顾駉押到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前,命其撰写缴文。

  “这...,这叫我怎么写嘛!”

  顾駉坐在桌前哀声叹气了半天,愣是半天不动笔。

  张元松见状,便上前悄悄劝道:“牧园兄,事已至此,也只有向前看了,这缴文若是不写的话,将军震怒之下,谁也救不了你,你还是好自为之吧!”

  当年寒窗苦读的经历历历在目,在官场几经沉浮终是坐上了正四品襄阳知府的位置,就这么去了,真是亏大发啦!对了,还有自己精心变攒的诗集文稿也都还没有装订成册,对外印发,俗话说‘人过留声,燕过留名’,自己怎么能就这么轻易死去,什么都不留下呢?

  还望李克青真能成事吧!反正自己已经从了贼,身上也被永久打上了印记,这辈子跟大清已经无法共存了。

  “唉!这缴文我写!”

  经过一番天人交战,顾駉叹息一声,终是动笔了。

  不到半个时辰,洋洋洒洒上千字的伐清缴文就新鲜出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