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四百六十四章 拜见徐荣

《三国小兵之霸途》第四百六十四章 拜见徐荣

作者:一级烟枪王 字数:5406 书籍:三国小兵之霸途

  刘易仅在洛阳休息了三天,然后再动身向长安进发。

  长安一定要去,但是也不能急在一时,长安的局势随时有变,但暂时还没有到严重恶化的地步,现在,应该也正是风云酝酿之时,刘易现在去,应该还有时间做出周全的安排。

  军队调动,需要时间,一些后勤工作也要安排好,不过,这些刘易都交给了戏志才、贾诩等人去处理。

  新汉军统编之后,好处是多多的,因为,要调动军队的时候,只要一声令下,马上就可以把军队集结起来,每一个士兵,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军队编制,他们不管在哪里,甚至在家帮忙农活的时候,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快速归建。而士兵归建之后,便可以直接由他们的军将统率,开始行动。后勤事宜,自会有朝廷另外派军去处理,比如,他们的军粮问题,会准时的送到他们的手上。

  刘易去长安,自然不能公然的打着旗号去的。军队的调动,只是应对长安大乱之后的事。现在,刘易只能易容化装去长安,进行拯救献帝及从王允府中带走貂蝉的事。

  元清与黄舞蝶还在曲阿没有回来,但是,家里的女人,都不放心刘易,这一次去长安,还真的危险重重,所以,她们都觉得, 一定要有人贴身保护刘易的安全,除了元清与黄舞蝶,家里的女人,就是张宁武功高好,她就当仁不让的要跟着刘易一起行动了。另外还有阴晓,她现在差不多已经帮助黄正、武阳等人把情报部门搞好了,所以,她不用再留在洛阳主持,再说,刘易易容化装的事,还得要她帮忙,如此,阴晓也一定要跟着刘易一起行动的。

  至于杨凰,刘易就把她交给益阳公主了,这一次,她真的不适合跟着去了。当然,刘易也给她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让她要慢慢的克制自己的心瘾,她一直如此,刘易倒无所谓,但是,没有哪一个女人可以承受得了夜夜欢好的事,这样,怕对她的生命都会有危及。说真的,如果不是每一次,刘易都给她输送大量的元阳真气维护着她的身体状况,怕她就真的会像那些被人采了阴一般哀竭而亡。并且,极有可能还会死得很难看。刘易希望,有一天她会如正常人一般,该爱爱时爱,平时,不应该是因为受了心瘾的影响而爱。那样,刘易就觉得与她似乎就只有肉欲上的关系,会让生命失去了许多乐趣。

  阴灵珊也想闹着一起去,但被刘易拒绝了,她毕竟还太过单纯,武功都不及阴晓,社会阅历也太少,她去了,对刘易的帮助不大,可能反而会成为刘易的负累。

  手下有大将,差不多都要统军了,所以,像典韦、黄叙他们,都没能同行的。加上典韦的身形容貌,也实在是太过突出了,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刘易哪个大将都没带。

  不过,史阿率着他的师兄弟,会随行接应及保护刘易。

  可惜王越还在洞庭湖新洲,要不然,有王越一起就更好办了。

  另外,太史慈要在并州主持军务大事,还有赵云还在幽州没有回来,所以,刘易想带着的两人,也没办法带了。颜良文丑,一个在洛阳留守一个在汜水关,他们亦是有异容的家伙,也不适合刘易召来。

  如此,刘易、张宁、阴晓、史阿及他的师兄弟,一共就二十人,将会秘密的潜入长安。

  当然,陌刀营及刘易的亲兵死士,及一支陷阵营的将士,他们也会分散潜入长安城。一共约三营人马六、七千人,会潜伏进长安。

  洛阳、长安,分别是刘易及董卓的势力地盘,两方各有军队在潼关互相对持,监视着对方的动静,可是,各自都不会真正的封锁进出关中的道路,两地的百姓,还是可以自由出入两地的,毕竟,一些基本的通商还是要的,两个朝廷,都不可能真的要阻止两地的百姓及商贾的交流。

  不过,董卓因为担心长安的百姓会一离开关中就不会再回来,担心迫迁到长安的人都逃走,所以,他基本是只许进不许出,没有经过严格的调查的人,是不许出关的。

  那些出关的人,其实大多都是董卓派出去为他采购必须的生活用品的人,还有就是一些其家眷都在长安的商贾,百姓要离开关中到关外去,也必须要留有至亲的人质在关中,才可能放他们出关。除此之外,那些旧朝的臣子,董卓也欢迎他们派人出关去把他们的家人家眷接来关中,最好还把他们的财产都送来关中,那就最好不过了。

  至于有人入关中,只要不是军士,不是刘易的细作,董卓还是欢迎的,他甚至还希望会有更多的人来关中,增加关中的人口。

  当然,要是一般的百姓青壮,进关之时,可能会很好说话,但是,在关中如果没有一定背景的人,到了长安之后,极有可能会被董卓抓起来,送他们去开荒造田,或者直接拉壮丁,充实他们的军队。

  所以,刘易的军士,要潜进长安,并非不是没有可能的,就是军士们的装备兵器有点麻烦,特别是长大陌刀那样的特别兵器,被董卓军看到了之后,那肯定会被没收,甚至连人都会被他们抓起来。

  如此,刘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这几千兵马,如何可以顺利的潜到长安去的问题。

  潼关已经在刘易之手,许诸与程锦在驻守。

  潼关,其实原来并不是正式成为一个关隘的,主要是潼关之处,实在是太过狭长,是一段长达几十里的险要地带,平时不需要在此设关,随便派一军在此,都能够起到很好的阻止作用。

  历史上,其实是曹操夺取了洛阳之后,才在潼关正式设关。只不过,这一次,因为刘易占据了洛阳,董卓还了安全起见,为了提防刘易会攻击函谷关,担心函谷关会被刘易攻夺之后,大军会长驱直入,攻击长安,所以,才会正式在潼关驻军,然后再在原来的一些关隘卡墙的基础上,修建多了几道卡墙,就形成了一个关寨的情况。如果,潼关真正的如后世那样,把这几十里长的狭长险要地带都纳为潼关的范围,并修建大量的拦关城墙的话,那么,当初刘易的大军哪怕是从天而降也难以轻易的夺取潼关。

  现在,经过近段时间的修筑,整个潼关,已经多修建了好几道关墙,如此,就形了关内有关的情况,董卓想要再攻打潼关,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刘易到了潼关,与许诸、程锦,还有孟轲等将见了面。

  离潼关约四十里左右,就是渭南城,董卓派出了他认为最稳重,最懂防守可大用的徐荣将军镇守。徐荣当初在荥阳被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打成重伤,差点要了他的命,被送回长安休养一段时间便康复了。如此,董卓就把渭南的原守将吕布调回洛阳,派徐荣代替。

  相对于董卓来说,吕布就算已经是他的义子,但是,他依然不敢太过信任,毕竟,有前车之鉴,吕布当初可杀义父丁原投靠他,董卓也不能不防吕布有朝一日也会杀了他的这个义父。所以,董卓岂敢当真的重用吕布,让吕布率军在外,并且还是让他镇守最重要的渭南城?那时候,被刘易杀到潼关,被刘易夺了潼关,还大败他的大军,当时也就只有吕布可以抗刘易的进攻,如此,他才会不得不让吕布镇守渭南的。现在,看刘易并没有再向关中攻击的意思,他就把关将给调换了。

  徐荣?刘易觉得,自己是否应该要去见一见徐荣,看看有没有办法劝服徐荣归顺。

  其实,刘易的心里,对待董卓手下的那些将领,并没有太多的好感,有的,仅只是对个别的将领有些惋惜,心里有一些三国武将的情感作崇,对其中的一些武将,起了爱才之念。如本死于汜水关的华雄,刘易观其人,凭直觉,觉得他应该不是那种太过穷凶极恶的人,所以,才会私下请关羽手下留情,饶了华雄一命。而让刘易没有失望的是,从后来在洛阳当中与华雄相遇,华雄的表现,让刘易得到证实,华雄并非是那种大恶之人,从他能够主动控制自己所统的军士不扰民,主动撤出洛阳,没有与刘易恶战的情况来说,华雄,的确是一个值得拉拢的武将。

  同样的,通过刘易的情报部门探取回来的情报显示,这个徐荣,与华雄的交情不错,他们都是董卓军中,相对较为正直,不肯如普遍的西凉军那样,为祸百姓,鱼肉民众。

  现在,刘易还没有正式潜入长安,所以,也不用担心身份暴露的问题,所以,刘易想了想,不顾许诸等人的反对,决定要去见一见管个徐荣。

  嗯,刘易又偷偷的一个人躲起来看了看太阳能手机里存着的百科全书里有关于徐荣的资料,资料不多,但是,对于徐荣的结局记述,居然有两种。

  一种情况,是记述徐荣是在荥阳虽然率军击败曹操的大军,但其本人是被夏侯惇刺死。

  第二种情况,就是在董卓死后,关中大乱,徐荣在长安,被董卓的旧部围攻,败于李傕、郭汜之军,身死。但他却不是死于李傕、郭汜之手,而是死于内部的背叛,也就是说,其真正的死因,应该就是被自己人在背后下了黑手,死得有点悲剧的色彩。

  现在,不管徐荣的真实死因如何,但这一世,他的确没有在荥阳死于夏侯惇之手。那么,他还有一个命运折点,那就是即将到来的关中之乱。刘易相信,如果自己放任其发展,那么,徐荣一定不能摆脱他的宿命,绝对会死于这一次动乱当中。

  嗯,董卓的帐下,就只有那么三几个人值得刘易拉拢劝降,刘易觉得,还是应该试试,看看可否把徐荣收服。

  如果单靠刘易带着这一二十人潜进长安,肯定是救不了被董卓控制在长安皇宫里的献帝的,哪怕准备到长安去的这几千人马,也未必可以救得了献帝。所以,必须要有一些人在内部帮忙。最好的,就是有如徐荣、华雄等等董卓的帐下大将帮忙,如此,刘易才有可能从董卓手上救回献帝。

  其实,功降徐荣及华雄,也是刘易营献帝的计划当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不能取得一些董卓旧部的帮忙,刘易也将无从说起营救献帝的事。

  从潼关至渭南,还有四十多里路,其中,自然还有不少的关隘。

  刘易没有易容,而是与张宁、元清、史阿师兄弟等二十人,押着两辆装满布匹的马车,一路顺利的叩开了好几道关卡,到达渭南城下。

  布匹,亦算是战略物资,一般情况之下,是不可能大批的弄进关中长安去的。而布匹,亦是关中紧缺的物资,要不是一些手眼通天的人,是不可能押着这么多布匹通过潼关,新汉军的搜查那么严格,没点背景的人,是不可能带着太多的物资过关的。

  所以,沿路的董卓军,看到有商队居然能送来这么多布匹进入关中。自然是一路放行,他们希望,能够有人送来这么多物资,这已经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他们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阻拦。

  关中长安本是一个可以和洛阳比美甚至更为繁荣的大城市,特别是西汉年间,还是大汉京都之时。那时候,可以说是扬名中外,可惜,王莽篡汉,关中大乱,长安更被火烧,东汉迁都洛阳,关中长安自此便哀落。到了如今,关中大多地方都已经成了一片荒芜之地,人口稀缺。这个,也是董卓为什么要迫迁那么多百姓进入关中的主要原因。

  连人品都稀缺,那么,正常的生活物资,自然是非常的缺乏,特别是像上等布匹丝绸等物,这些,在长安已经算是奢侈品,在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之下,已经价比黄金。所以,两车布匹,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到了渭南,刘易以布商的名义,给渭南守将徐荣下了拜名贴,要求拜见徐荣。

  徐荣这时,正在渭南官衙之内,独自坐在官案后,神色之间似有些许落寞的有一杯没一杯的喝着酒。

  他接手渭南城的防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什么的事务,也早已经安排好,在新汉军没有向长安攻击迹象的情况之下,他就在这里显得有点无所事事了。其实,自从他接手渭南城的防务之后,他就几乎是无所事事的度日了。

  因为,渭南城的防务,是吕布帐下的大将张辽一手一脚布置下来的,相当的完美,如果将士用命,按照原来的张辽所定下的办法来防守,新汉军是很难从他这里通过,难以杀到长安去。纵使新汉军强攻渭南,徐荣也有信心,只要自己的大军粮草不断,将士用命,也一定可以抵挡住新汉军的攻击,绝不会让新汉军越雷池一步,确保不让新汉军攻击到长安去。

  但是,徐荣此刻,过得并不太开心。

  他现在,心里对董卓有点不满,有点失望,心里,更多的是担心。诸多因素的影响,让徐荣在渭南,总觉得有点那么的不自在,或者说,自从他被夏侯惇所伤之后,他的心里,一直都觉得不那么自在、不踏实。

  徐荣本是辽东襄平人,因得罪了当地豪强,投军避祸。那时,西凉时有叛乱,每一次有叛乱,大汉朝廷都会从别的州郡调兵进入西凉镇压,徐荣就是恰逢其会,随军到了西凉,后来,糊里糊涂的成了董卓的军士。这个,应该是徐荣所在的统将,投了董卓之缘故,再后来,徐荣凭着战功,得到董卓的赏识,一直晋升到现在的中郎将。

  徐荣并非恶人,他投军的初衷,其实就是避祸,没想,居然可以做了将军。带着他到西凉平叛的统将在黄暴乱的时候战死了,那时候,董卓的指挥,就似是小儿游戏一般,损兵折将甚众。徐荣却可以保着自己的军队不失,由此,也更为董卓所看重。

  不过,徐荣每每见到董卓在西凉的恶行,心里都有点怀疑,怀疑自己跟着董卓是否是对的,可是,他不跟着董卓他又何去何从呢?他只知道,作为一个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别的,他也不想去多管,他就只想统率好自己的军队,想让自己的手下将士在每一次的战斗当中,都可以安然的生存下去,因为,他的帐下,有不少是随他一起从幽州来到西凉的老乡。

  平时,徐荣严格要求自己所率的军士,让他们不随大流,不能与董卓的那些军队一样,随意的劫掠百姓。这个,也是他唯一可以做得到的一点事。

  他是董卓的部下,不能改变董卓的命令,也不能阻止董卓部下的行凶,所以,他就唯有自己约束手下的军士。

  而董卓的军中,能够做到如徐荣这样的将领不多,华雄,其实也是受了徐荣的影响,才会收敛了许多,不再太过穷凶极恶。

  他现在,不太开怀,心里有点担心的是,是担心长安的情况。他在渭南,已经接待过许多朝臣的密使,他们,一个个无非都是想来贿赂他,拉拢他。他一开始,并不能明白那些朝臣为什么不遗余力的向他示好,为什么要送给他大量的钱财,后来,他才慢慢的弄清楚,原来,那些朝宦,都是想他公开的支持他们。想与利益来和他捆绑在一起。

  徐荣没有什么的政治头脑,可是,他现在,也已经察觉到了长安的不对劲,似乎,长安朝廷内的那些朝臣太过活跃了,特别是知道了董卓这个主公居然只懂得终日享乐,一个月都不会过问一次朝政的时候,徐荣就真的感到长安有问题。

  可他却始终都想不出到底会有什么的问题。

  所以,他只能常常一个人独饮,苦苦的思索,想着那些朝臣拉拢他有何目的。

  他此刻,听到有人来报告,说有一个布商要来拜见他。徐荣一听,心里有就是厌烦,他以为,这一次所来的所谓布商,估计又是朝中的某个朝臣派来的密使。

  徐荣早已经向各个朝臣的密使明确的表达过自己的意思,朝廷中的政事,他是不会过问的,朝中不管是谁说了算,他都不想理会,他也不会支持某一个朝臣,他明确的表示,他只会听从相国的。

  可居然还有朝臣派信使来?

  徐荣想不见,想命人把那所谓的布商赶走,但转念一想,不如,与其会会面,再向这个信使旁敲侧击,探问一下那些朝臣如此落力的拉拢自己到底是想干什么,他们的目的,肯定不会仅只是想自己支持他们那么简单,其实,肯定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阴谋企图。

  有一点,徐荣是不敢想,却又在潜意识里意识到的,想着,那些朝臣极力的拉拢自己,莫非是打算对朝廷不利?对董卓不利?

  算了,还是见见吧。徐荣挥手,命亲信把来人带到了他面前来。

  刘易与徐荣并没曾见过面,一路来,也幸好没有董卓军的士兵认出刘易。所以,徐荣也不知道来人是刘易。

  刘易在张宁与阴晓的陪同之下,直接被送到了渭南城内的官衙。

  刘易见接引他的军士还在,并没有马上说出自己的身份来历,只是走到了独坐官案的徐荣之前,放眼打量着徐荣,拱手行礼道:“洛阳布商前来拜见将军,将军可就是荥阳关折败曹操军的徐荣将军?”

  徐荣放下手上的酒杯,这才抬头正眼望向刘易,一望之下,心里不禁有点诧然,因为,来人似乎并似是他想象中的那样,最少,来人太年轻,与他相象中的信使形象有很大出入,再看来人的气度,一副淡然自若,脸带微笑的样子,也不似是一般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