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龙骑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大战开启(61)

《大汉龙骑》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大战开启(61)

作者:皇叔刘司马 字数:3700 书籍:大汉龙骑

  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袁氏兄弟二人在当世乃是大批官吏的首脑人物,这些官员,有袁家故吏,也有袁家弟子、门生,不过绝大多数人,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授业关系完全是在察举、征辟中对他们进行优先关照。

  正是因为袁家的原因,他们才能够进入仕途,自然而然,会以袁家马首是瞻,然而袁家却因为袁氏兄弟的反目而分成梁大阵营,自诩为袁家当代家主的袁术,真正崛起可以说正是因为讨董,借由刘表,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他又借此机会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将这头江东猛虎彻底拉拢在身边。

  可以说逢此乱世的袁术在这时期可谓尽得天时地利人和,此时的袁术,已经大有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了。

  但与同样在冀州崛起的袁绍一样,两人想要真正称雄,首先要面对的强敌便是董卓,所以兄弟二人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讨董。

  可是当在董卓陈宫赶到关西之后,两人便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可以说这时期的袁氏兄弟是最为辉煌的时刻,可是在对待汉天子的问题上,两人却产生了不大不小的问题,对于汉献帝刘协,袁绍显然是无法认同的,先不说他乃董卓所立,就说当初灵帝在立太子时,袁绍可是总所周知支持着少帝刘辩,当然这虽然有着故大将军的原因,可现在再去支持汉献帝,不仅等于认同了董卓,而在刘协那里,他又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想法,加入有一天他的羽翼丰满,自己会不会因为过往而惹上麻烦,这些事情,现任都是他顾虑的原因所在。

  所以他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另立刘虞为天子。

  反观袁术,随着实力的壮大,他的野心也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如此乱世之下,他不仅没有选择支持现任的天子,更不像袁绍那样去另立天子,而是自己做起了皇帝梦,于是在立刘虞为天子的事情上,兄弟二人便发生了矛盾,产生了分析,直至最后关系破裂,乃至与势如水火。

  然而,随着袁术的实力越来越大,他不仅与袁绍反目成仇,更同近邻刘表翻了脸,甚至连同为联盟的陶谦也在防备着他,可以说,袁术短短数年时间便从关东最大的势力,俨然诸侯之首变成今日如此四面楚歌的情形,与他树敌过多不无关系。

  当此之时,袁家故吏纷纷离他而去,就连同为袁家分支的陈郡袁氏当代家主袁涣也对他忍无可忍,甚至面对曹操的拉拢,已然有弃袁术而去的想法,这时候的袁术,已经众叛亲离,如此一来,袁术真实的情况,要比外人说想象的更为困苦难堪。

  可是袁术不甘心,并不想承认自己在寿春的失败,不仅如此,皇帝梦对他来说,变得更为迫切,然而当九江之战开启之后,他的既定方针就不得不推后,而随着战事的深入,他变得越来越被动,不过连他也没想到,自己在军事上的失利,反而还因祸得福,换来了与他反目的袁绍全力支持,甚至连曹操也主动与他联系。

  这在数年前,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不仅这两人不会主动上门,就算是来了,袁术也不会搭理接见他们。

  可是现在的情况,对于袁术来说,是真的十分危急了,让向来高傲的袁术不得不放下面子,去接待他向来瞧不上的二人派来的世界,虽然袁绍和曹操在他眼中都可以说是卑劣之人,但是,在巨大的威胁之下,他必须得把这些高傲统统抛弃。

  不过喝他们见过之后,袁术那是大发雷霆,回到内府之后,当场就仗杀了数名侍女,这才算是把心中的怒火全都给发泄了出去。

  说实话,来的这几位年轻人,虽然是来谈联合的事宜,可说白了,就是来羞辱自己的,竟说他们不出兵的话,他将危在旦夕,这些实话,大家心里明白就行了,可当众说出来,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为了羞辱自己吗,这八成是袁绍在背后事宜的,是他特意叮嘱这使节见到自己之后就要如此说,可偏生袁术为了顾全大局,就算心中如何暴怒,也必须强忍着心中怒火,他明白,想要报今日之仇,就必须要忍常人说不能忍,只有把刘澜击退了,他才能再未来的某一日,报今日的一箭之仇。

  他的气消了,然后便派了杨弘去驿馆私下拜访使节,不管是金钱美女,只要能让他们出兵,能让自己尽可能的保全自己,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种事情,明面上不一定能办成,可私下里,美酒美女再加上金灿灿的黄金防那一放,这世上没几个人能抵挡得住诱惑。

  但这一切,袁术说表现出来的诚意,却反而让袁绍犹豫,包括曹操,居然来使言说他将与刘澜决一死战,用这样的方式逼着自己加入他们与刘澜做一个彻底了断。

  袁绍犹豫了,年轻时候,他就被这个曹操耍的团团转,深知他的为人,若没有大利益的话,他绝不可能如此不顾一切。

  这时期的袁绍,可以说不仅是把刘澜视为最大的威胁,同样也将曹操与袁术视作潜在的威胁,他如果当真大举出兵,消灭了刘澜,那么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之内,他将难以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战役。

  可在这段时间之内,得到了刘澜地盘的曹操和袁术,却有着充裕的时间去消化,而这显然是袁绍说不能容忍的。

  而且,当三家合力要消灭刘澜,那刘澜绝对是要临死反扑的,反扑谁,不用想也能够明白,他是三家的主心骨,肯定是要与他死拼到底,如果被消耗太多的话,那可就不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了。

  他的目的,可是想着袁术和曹操去和刘澜消耗呢,所以说当听说曹操要和刘澜决死一战之后,他立时下令颜良,暂时不要出兵临淄,当然对曹操的回复,他当然不会这么说,反而说的大义凛然,若论起忽悠人的手段,现在的袁绍可一点不比曹操差,甚至若有机会的话,他还真想和曹操切磋切磋。

  可以说,不提那位从出生到现在一路上顺风顺水的袁术,就说他和曹操,两人这些年其实都挺难的,如果不是因为曹操给他任命的那个劳什子的太尉,袁绍是不会像现在这么去防备他的,始终都拿他当做自己的知己,毕竟两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又是儿时好友,袁绍不管帮衬谁,首先也要管曹操,可他却发现,曹操却是白眼狼,再让他毫无保留的去帮衬他,他怎么可能做得到?

  可以说,当曹操迎接献帝,任命他为太尉的命令传达到邺城后,袁绍在房中考虑这个问题整整一天一夜,甚至在当时袁绍都打算直接就提兵兖州,若非大战刚刚结束,早已成型,可最后,若不是曹操把大将军让了出来,这件事情不算完。

  而在看到大将军任命的一刻,袁绍心中甚至觉得十分好笑,曹操这是何苦呢,非要等踢到铁板,吃了苦头,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吗?

  当下人的想要翻身做主人?

  也不想想,你能有今日,难道真的是因为你有多大的本事不成,还不是因为他这颗大树的存在,才能有你好乘凉的今日?

  不懂知恩图报,这样的白眼狼,袁绍又怎么可能放任他去做大,最后,自己死,那也一定是被其说害。

  袁绍有这个想法,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有些天方夜谭的感觉,曹操能有这个实力?再给他十年,他也不会对冀州造成任何威胁。

  然而他们这些对曹操的不屑,却并没有让袁绍放心,不仅如此,反而更加忌惮,相比于人人都害怕的刘澜,反倒是最没有威胁的那一个,原因很简单,如果刘澜真打算要对付自己,那么最好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在冀州之战之后,或者是在入主徐州之后,那时候如果他能够与公孙瓒南北夹击的话,那他就绝不可能消灭公孙瓒,甚至还有被击败的可能,可是刘澜并没有,反而一直向南发展,就算是在青州两次将他击败,也不过只是与他签订互不侵犯的约定,而不是乘胜追击,渡过黄河进入冀州。

  这番话,当袁绍提出来的一刻,场中所有人的文武全都无言以对。

  袁绍可以说直指关键,刘澜在入主徐州之后,所想说做,就没有想过去与他们起正面冲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派个臧霸去青州,做他们之间的缓冲,虽然臧霸看起来是公孙瓒所任命接替战死的田楷出任的青州刺史,可背后,却还是刘澜的影子,可是刘澜对他的掌控,却并没有外界传闻那么深,甚至很难真正的指挥他。

  服管不服调,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所以就这一点,就说明了一切问题,不然的话,刘澜重心在北,那么青州之将,就绝不会是臧霸,而是关羽,可现在关羽再哪呢,在秣陵,甚至刘澜在徐州都没有留下多少主力。

  虽然这是因为公孙瓒战死之后的重心南移,可何尝不是刘澜这些年重心一直放在南方的关键所在。

  当然,刘澜的真正目的,也完全可能是避敌锋芒,借刀杀人。

  这个说法乃是由国土等颍川系说提出,当然了,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他又该如何选择?

  就算这就是刘澜的诡计,刘澜就是要避战,那么袁绍说能面对的敌人,就只能是曹操,他要发展,要扩大势力地盘,在无法从刘澜手中得到的前提下,难道就这么放任不管了?

  不能,他只能去对付曹操,又或者借道去对付刘澜,可是借道对付刘澜,又只会让曹操获得好处。

  这对他来说,实力得不到任何增长,反而还会被消耗,得不偿失。

  不过别忘了,在冀州,可不仅仅只有一个老谋深算的颍川郭图,还有沮授和田丰,这么多年过去,田丰已经被他排除在权力的核心,可沮授完全取代了他,而争是在他的出谋划策之下,已经在他的举荐之下,才最终有了麴义挂帅击败公孙瓒。

  在这最重要的时刻,袁绍首先想到的就是不妨听一听沮授有何建议,而他的选择却是坐山观虎斗甚至是逐渐蚕食,绝不主动挑起任何超过五万人以上大规模的战斗,现在的他们,尤其是在大战之后,首先要做的不是开启第二场无休止的战争,而是要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最终取得逐鹿中原可能,反之现在就去与刘澜决一死战,最终的结果不管好坏坏,必然得不偿失,对于他们来讲,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袁绍懂了,真听懂了,然而,在颍川系与南阳系的诱惑之下,袁绍又改变了主意,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他以为自己看得够远了,将青州夺下,拿到入主中原的跳板,可是他却忽略了这背后的凶险。

  不过好在,关键时刻又是沮授,让袁绍能够有所收敛,最少在南下青州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说着先在青州站稳脚跟,可以说,有了前一次高览的狼狈而逃,这一回袁绍确实更谨慎了。

  不过事态的发展,却有些超出他的控制,随着九江战事的拖延,让袁绍越来越有些懊悔自己的谨小慎微,如果他能更坚定一些,这时候,想必早已经夺下了整个青州,如果这时候再去按照沮授的建议,开始同化青州,想必人心早已再他这里了。

  袁绍越来越后悔自己听从了沮授的建议,可是就在他准备出击夺下青州的一刻,曹操来使传信,却让他放弃了这样的打算,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让曹操先去探一探如今徐州的水到底有多深,再看看刘澜的反应,到时候他再坐收渔翁之利,取得青州,陈兵琅琊,如果曹操取胜,他则退兵,如果刘澜取胜,他则助曹操一臂之力,反正就是,不让刘澜败的太快,也不能让曹操再获取任何实际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