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龙骑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徐州之战(3)

《大汉龙骑》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徐州之战(3)

作者:皇叔刘司马 字数:3715 书籍:大汉龙骑

  “诸公,徐州之战干系重大,如今纪灵避战不前,不知众位有何看法?”

  杨弘出阶后恭恭敬敬施礼,道:“启禀主公,从目前得到的消息,刘澜已经亲率大军十万赶往梧县,如今徐州空虚,主公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机会?”袁术意味深长地注视着他,“刘澜出动了十万大军,你告诉我这是机会?

  “对,主公上一次丰县我们错就错在没有早与曹操联系,这一回我们大可与曹操、吕布乃至于袁绍达成联盟,一旦能劝服各路诸侯出兵,徐州之战必胜!”杨弘方才从袁术的语气中感受到了他对徐州之战的一丝不确定性,尤其是听说刘澜集结了十万大军,说白了,自丹阳之战后,他是害怕徐州军的,可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主公,我们和刘澜,早已势同水火,而那吕布,夹在我、曹操和刘澜三人之间也不可能生存下去,所以说服吕布最简单,甚至都不用我们去说服,他都会出兵。”杨弘必须要让袁术明白现在的局面以及拉拢袁绍和曹操的必要性,他说道:“而那曹操,又何尝不想灭掉我们与刘澜呢,只是他现在没有实力,所以他才会在丰县时与刘澜联合,怕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可现在呢,当他得知刘澜要攻打我们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先是暗中通报我们,然后又调走山阳三万大军,这完全可以看出来,他要么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要么就是不愿看着我方与刘澜任何一人坐大,所以弘敢断言,我方与刘澜一方不管哪一方取胜,他都会出兵帮助失败那一方,因为他目前并没有坐收渔翁之利的实力,所以绝对会看着我们与刘澜互相消耗,从而使他可有从徐州之战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不仅如此,他还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不论是缴获大量的物资还是俘虏夺取地盘,那时此消彼长之下,曹操便会一举成为中原第一人,再加上他迎献帝后,到时他再以天子之令号召诸侯的话,只怕就不会有人敢拒绝他了,所以这一仗主公不仅要防刘澜,更要防曹操,而放曹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也拉进战争的漩涡里来,到时从中获利的便是我们了。

  “对。”阎象在一旁接过话头,道:“臣也赞成杨长史所言,这次曹操就是想看我与徐州两败俱伤,绝不能让他独善其身。”阎象说的比较委婉,其实在开战之初他就明确的表示这是曹操的诡计,可袁术不听,如今杨弘提了一个大快人心的建议,阎象自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袁术点点头:“阎主簿说的不错,可是他既然要隔岸观火,又该如何劝其出兵呢?”

  阎象微微一笑,道:“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丰县之战时,曹操突然出兵是为什么?绝不会是帮刘澜,不然我们撤兵之后他们两家明明可以轻易灭掉吕布,但二人都没有动手,这就说明了曹操其实是去帮了吕布,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曹操的打算,他就是要留着吕布牵制曹操,甚至是想在与刘澜之间留下一处缓和地带,至少说明他暂时并不愿意与刘澜冲突,所以臣推测,曹操曹操一定会如前次丹阳之战时迎献帝的同时趁机夺河南、弘农二郡,所以这一回如果我们不把他拉入徐州之战中,那么他极大的可能会借此机会在此向西扩展,宛城、或者关中都将是他的目标,但臣认为曹操进攻宛城张绣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里较近也容易对付,他完全可以在击败张绣后掉头来观望徐州战事,所以这一仗不管是拉曹操进徐州战场,还是让他陷入在宛城泥潭之中,对我们来讲都是机会,当然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把袁绍拉入徐州战争之中来,而以袁绍与曹操的关系,到时曹操想不出兵都不可能。”

  阎象分析的很透彻,单独让曹操参与进来很难,可通过袁绍来影响曹操却很简单,但有一点袁术却不明白,为何袁绍能影响到曹操,毕竟当年青州之战时曹操也没有出兵,可是这一回与青州之战时远远不同,那时曹操还在与吕布纠缠,分身乏术,而且当时袁绍的重心是在幽州,而这一回不同了,刘澜派了徐晃帮助公孙瓒破坏了两家的协议,袁绍势必感受到想要攻破右北平,刘澜才是那个真正的威胁,可这个时候他的重心一点在幽州,但只要主公遣使,袁绍一定会派兵南下,可他又因主力都在幽州,所以曹操就必定会被他要求出兵,这样一来,曹操就算彻底被拉入了徐州之战来,再想独善其身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而袁绍呢,又因为与徐州距离太远,战线太长,所以他夺下青州之后绝不会有继续南下的想法,可曹操付出了人力物力却为他人做了嫁衣岂能甘心,再加上袁绍已经南下,所以他必然会大胆对徐州发起进攻,虽然那时我们会面对极大的威胁,可是袁绍补给线长,所以我们真正的威胁只有曹操,只要到时候能赢了他,那么徐州就是我们的,而曹操的兖州也将会是我们的,那时候袁绍彻底击败公孙瓒,大举南下,我军消灭刘澜与曹操,挥师北上,决定天下的一战,将在主公您与袁绍之间展开。

  这可不就是当年阎象与杨弘争夺天下的方针吗,只不过这一计划因攻打曹操而失败使得袁术这几年不得不休养生息,以至于都快忘了这一战略了,可如今再听,虽然于当时有所出入,着重点从兖州变成了徐州,可最后的结构却一样,还是他与袁庶子争夺关东的统治权,乃至于天下的统治权。

  这样的诱惑,如何能不让袁术心动,就算他与袁绍的关系再不佳,也势必要想尽办法把袁绍给拉进徐州的泥潭来。

  杨弘与阎象都看出袁术心动了,又继续说道:“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对袁绍来讲同样是一个机会,他现在巴不得刘澜分身乏术好再次进攻公孙瓒呢,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给刘澜更多的时间他的发展只会更强,到时再想攻右北平还是青州就更难了,所以这回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错过了,他必将悔恨终生。”

  “好,既然你二人斗如此说,那就尽快联系袁绍吧。”

  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说明了两人初期的计划已经,接下来的计划二人也更有方案,当即说道:“主公放心,说服袁绍很简单,只要让他看到利益,明白攻打青州是为了更好的牵制刘澜能够让他轻易夺下右北平,他就一定会出兵,而且因为上一次夺取右北平的失利后,袁绍也一定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只要派一口才上佳者前往晓以利害,那么刘澜势必会动心,如此一来,吕布、袁绍乃至于曹操再加上我们四路诸侯齐攻刘澜,他必定防无可放,而最关键的是能够极大的缓解我军在梧县的压力。”

  最后这句话可谓是说到了袁术的心坎里,他最关心的根本不是能不能调动曹操和袁绍,而是如何能击败刘澜夺取徐州,徐州这才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早在陶谦时期,他就盯着这块富庶的大后方,期待甚至是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才能把徐州夺过来,为此他甚至自封徐州伯,可见徐州对他的吸引有多大,而在听到刘澜居然出兵十万,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能不让他担忧就算胜利了会付出多大的代价,如今一听他们说能极大缓解纪灵的压力,立时笑了起来,道:“很好,但还有一点就是你们对张勋的计划有没有评估?他的建议到底有多少胜算,还有就是现在按兵不动的纪灵,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如果可以,那我就干脆把指挥权全部交给张勋,对此你们有什么考虑吗?”

  “其实这一战,我到是觉得纪灵将军的做法十分妥当。我军一旦大规模与刘澜交战,不管双方谁最后获胜,势必都会付出极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之下,刘澜一定会从辽东乃至于丹阳军抽调兵力回援,死守彭城与徐州城乃至于沛县,毕竟现在刘澜在徐州真正的核心就是这三城,他绝不会放弃这三座利益最大的城市,所以我们到不如缓一缓,不急着对这三座城池发起进攻,那么攻打沛县的吕布进攻青州的袁绍与曹操就会成为刘澜重点防御的对象而不是我们,那时不管吕布与袁绍双方哪方不利,曹操为了保证他的利益就会不断从兖州调兵而来,主公试想一下那时候的情况,就不是曹操坐收渔翁之利了,而是我们。“

  “好办法,好办法!“袁术想了想,不得不承认杨弘的建议是极妙的:“只要我们不主动进攻,以防守为主,那么刘澜就势必会观望,一旦沛县甚至是青州战况吃力,他就必定要抽调兵力支援这两处,而我们便可利用这个机会拿下梧县,但却不急着攻打彭城,而是对吕县以及下邳等地发起进攻,那么刘澜就会为了核心利益彭城暂且不动,甚至会集主力对付吕布,那时等我们把广陵等郡拿下之后,调过头来再攻彭城时,刘澜已经陷入到了吕布、曹操的缠斗之中,那时我们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一局最妙之处就是不与刘澜主力正面交锋,这一一来他们就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而一旦沛县开战,刘澜势必就得分兵去保,这样一来,他们的机会就来了,只要能抓住刘澜分兵的机会,那么整个徐州也就唾手可得了。

  当然杨弘有此考虑,完全是因为前次丹阳之战的原因,正是因为前一次的交锋,深深体会到徐州军战斗力的他明白,正面战场之上,与徐州精兵交锋很难取得胜利,最少他们的部队很难,所以就势必要另辟蹊径,而刘澜的根基什么地方最稳,自然是彭城徐州与沛县,反观广陵下邳等地因收复较晚,又大举清佛在当地的名声并不太好,所以只要寿春军南下攻打广陵的话,一定不会遇到太大的反抗,当然有一个老冤家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那就是陈,毕竟主公与徐州四大氏族陈家的关系并不睦,甚至连连发生冲突,到时攻打广陵必定会遭到陈登的激烈反抗,可换一个角度,将徐州最大的反袁势力除掉,这对他们最终掌握徐州只有利没有害,而且还是如此光明正大的除掉陈家长子,何乐不为呢?那时陈家垮台,已经败亡的曹家不计算其中,剩下的张家与糜家自然好说,到时只要把这两家劝服了,那么徐州也就完了,刘澜也就完了。

  当然要说服糜家并不那么容易,毕竟他与刘澜乃姻亲,可是张昭却不一样,而且两人关系多少还是有些的,再加上他的影响力,徐州的家族在眼见刘澜败亡,自然会向其倒戈,到时很可能的局面就会变成兵不血刃的拿下徐州,想到这,袁术能不下定决心吗,何况连番的被各诸侯进攻,完全说明了刘澜的不得人心,再加上他在徐州施行的那些限田宽商,取消工商籍的政策,有多少人因此失去既得利益,他们在刘澜势大之时不敢有所作为,可在刘澜失势之后,哪有不踩一脚的道理。

  袁术千算万算,把一切都算计到了其中,可是有很多都是他的异想天开,有很多都是因为他的思维只停留在他那个时代,他看到了刘澜很多在他眼中必定会激反氏族的政令,可他却没有看到刘澜开放矿山、盐铁对氏族来说的利益远比那些土地获利更大,而且因为取消工商全部恢复民籍之后,会使得他们这样的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徐州农夫不足,在找不到佃农的情况下,土地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法转化成为利益,那么抱着万顷荒地在手实在还是获得开厂建立工坊乃至于开设各种店铺更好?(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