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大明 第三十章 西法神机

《文明大明》第三十章 西法神机

作者:我吃猪肉 字数:1821 书籍:文明大明

  不管有用没用,反正先买了再说,有空的时候再看。这个习惯在穿越之前,黄海就有,家里买了许多实体书,可是基本都没有看,到了明代也改不了。

  伙计见黄海打包了十来本书了,也不敢上来招呼,远远站在一旁,生怕被反贼掳去造反。

  “你们这里有没有《西法神机》这本书,《火攻契要》也帮我找找看。”黄海见书架上的书实在太多,找了一个角落之后,不想再一本一本的找下去,于是指着伙计开口喊道。

  “贵客上门啊,真是令敝店蓬荜生辉,黄将军能够有幸到我们店里来买书,真是荣幸,本店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担待一二,黄将军看上那些书,只管列个单子,到时一定叫人送来。”声音是从柜台后面传来的,却是店里的掌柜赶了过来。一身长衫做士人打扮,头上还有一个书生帽,一见面就作了一个揖。先是跟黄海一行人赔礼,然后对站在一旁的伙计骂道。

  “你们还在哪里傻站着作甚,贵客来了都不知道去招待,养你们何用。”

  伙计们才如梦初醒,这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反贼,刚才自己如此懈怠,只怕要被记恨上了。赶紧换上笑脸,拿起一卷书递了过来,口中说道:“将军大人,这有一本《兵录》亦是兵家书籍,据说写书的作者也是本朝的将军,将军大人先看着,小的马上把《西法神机》和《火攻契要》给将军你找来。”

  《兵录》的作者是何汝宾,书共有十四卷,有论将、选士、编伍、教练、拳法、棍法、阵法、器械、军行、安营、守御、功战、水攻、火攻、医药、天时、地利等军事方面的论著。

  甚至还有各类火炮的图画,黄海只见一副插图画的是火炮,火炮的形状,撞药杖、装药锹、转弹杖、洗统帚都一一列在一页。还写道“天五兵以火器为长技,又以火炮为先锋,益摧坚陷阵莫利于此也,西洋神器其铸造物料,价厚精工,凡大小不一,制式各别,大约有三种。”

  还有一副图唤作“神器仰放六分式”,一门火炮架在斜坡上,大致成45度角,炮口还有一个规尺,坠子正好指在规尺弧形的中间。

  何汝宾后世到时不怎么出名,黄海只听过孙元化的《西法神机》,对这个明朝的将领写的兵书有点兴趣,于是向伙计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何汝宾是苏州人,还在山东济宁做过游击将军,后来当过舟山参将,宁绍副总兵,对兵法很有兴趣,自己也做过研究,加上大量在军中的实践,倒是对明代的各类军事和武器都很是了解。

  黄海看《兵录》微微看了一阵,就叫伙计打包了,因为被称为大明火炮第一书的《西法神机》到了,还有刚刚刻印没有多久的《火攻契要》。《西法神机》是孙元化写的,孙元化就比何汝宾有名的多,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人,孙承宗在蓟辽督师时,被推荐为兵部司务,在辽东筑台制炮,有丰富铸炮实践经验,后来作为登莱巡抚,孔有德攻占了登州,,最后因为陷于贼手,被崇祯砍了脑袋。

  《西法神机》是根据孙元化的遗稿编著,成书于1632年,全书大概两万多字,分上下两卷,上卷七节,下卷五节,还配有三十多副图说。不但有各种铸炮制作流程,还有各种尺寸细节,最重要的还有各种火炮瞄准之法,图上都按照圆周率和勾股图,划分了角度。

  中国虽然早在十三世纪中叶就发明了火炮,但几乎所有明代之前的兵学中,都没提到火炮的瞄准技术。可以说是全凭经验来发射火炮。而此时的西方经过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自然哲学家则一直想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炮弹的运动。西方科学家将数学知识化约成简明实用的仪器,并籍此提升机械操作的精密度。于是就诞生了现代弹道学和炮术。

  随着十七世纪中叶大航海时代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看到了西方兵学的过人之处,乃大量将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这样一来西方的弹道学也就传到了中国。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写出了《西法神机》。《西法神机》当中有相当部分是讲述当时火炮瞄准技术。

  但很可惜的是,明末的战局和世局非常的混乱和窘迫,西方的火炮技术传到中国,当时的翻译的主事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化所有的丛书,这个时期翻译的欧洲火炮书籍,往往直接采用原书上的数据,并没有依照中国用的度量单位加以换算。且翻译西方的单位时还抄袭中国原有的名词,再加上那个时期的欧洲各国也都还没统一计量标准。于是造成了单位上很大的混淆。

  明代一步为五尺约合一点五米,而圆周定义为365.25度。这种度量直接照搬,跟西方原书上所说的度量相差可远了。还有将填装弹药时,将“磅”直接翻译成“斤”。而此时明朝所用的“斤”≈597克还不到一公斤。如果按照《西法神机》上面照搬的翻译,士兵万一装多了火药还有炸膛的危险!

  不过不管怎样,从《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都是明代对铳炮弹道学的最先进的知识,对火炮瞄准有着极大的帮助。可惜明代尚未彻底整合东西方的火器火炮技术战法就灭亡了。满清由于是极少数的满人统治中原,为了维护统治不敢发展火器技术,美其名曰骑射无敌。不但不发展火器火炮,甚至焚禁各类火器书籍,于是明末各类接受西方科学的思想和技术的努力,在满清占据中原之后全部付诸东流了,明代开明士人的努力也被全部浪费掉了,最后换来的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大的耻辱。

  《几何原本》1607年徐光启就翻译了该书前六卷,并且留下了《几何原本》的名字,而后九卷却要等到1857年的李善兰来翻译。一本数学著作,可以耽误二百多年,但是一个民族又怎么能够耽误二百多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