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天降猛才于秦始皇(历史... 第113章 P3西汉基业掘墓人粉墨登场(精修

  懂点儿帝王术但不多的皇帝

  【但不吹不黑,跳进汉元帝治下的朝廷来看,汉元帝在位要说大过真的没有,他只是嗯……那个……太柔仁了,你们懂吧?他要是放在宋明也是能被吹嘘一口的守成之君,就是放在前面七任明君连任的汉朝真不够看,才成为乱我汉家者的皇帝。】

  刘彻死鱼眼,像看傻子一样看‘胡说八道’的仙幕,只觉得这玩意儿在扯蛋。

  “蠢,你要是被绑架了你就呼救,朕去救你,不要在这里说胡话。”那个宋明朝得垃圾成什么样子才会觉得这种皇帝是能吹嘘的守成之君?看惯了有勇有谋、把群臣玩弄于股掌中的好皇帝,刘彻还真看不上这种把握不了朝政的‘柔仁’皇帝

  他才不要跳进汉元帝治下的朝廷看,身为一个皇帝不求他的预判能预判到百年后,但至少下面两代帝王的处境得考虑下吧???

  而这个后辈他明显连下一辈都没考虑到!

  至于说什么身体原因放权给宦官?这在刘彻眼中根本不成立,无身无德者当什么皇帝?趁早配种生皇孙才对:)

  刘彻再一次思考起未来皇子们的教育方式,他觉得汉宣帝后面的帝王是真的不配坐上他们汉家的皇位。

  仙幕应该没有被绑架,它继续说道【所以通过汉元帝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音乐上造诣极高,能做出妙如仙乐的艺术家不一定能做好皇帝。就像写得一手好词的李煜成亡国之君,写得好书法的宋徽宗成为俘虏一样,艺术家的听话不能让他们维护国家统治,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人心,是一群虎视眈眈的豺狼虎豹。

  还能看出,一个熟读儒家经典、圣人教诲的好儒生不一定能够做好皇帝,汉元帝符合儒家道德标准,但他做了皇帝却也不能儒臣们期待重现上古圣君们的治世,要不然汉元帝一朝也不至于一下子埋下两个让汉朝灭亡的伏笔……】

  还在动脑思考皇子们教育方式的刘彻:".…这个‘柔仁’帝又给他大汉带来‘惊喜’了??埋下宦官这个隐患也就罢了,现在又来一个?

  刘彻:真惊喜:)

  【汉元帝任用宦官石显等人,在汉王朝第一次搞起了宦官当政,这是他给汉朝灭亡的第一个伏笔

  ——宦官弄权。而第二个伏笔则是他的皇后——王政君。】

  刘彻皱眉,心

  中开始阴谋论,一个女子竟然能够成为泱泱大国亡国的伏笔?

  难道这女子又是另一个‘吕后’?让汉室再经历一次诸吕之乱?

  【西汉灭国的的原因自然不是王政君这么个女子,她不是直接原因,她充其量只是中间的链接,是间接原因。真正的灭国原因是她背后兴起的另一个利益集团。

  是的,西汉另一个灭国集团——外戚,在汉元帝时就开始在历史舞台蹦趾起来了,并且成为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为汉朝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仙幕这么说刘彻就懂了,这些女子不是西汉灭亡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这些妃嫔背后的外戚势力。

  儒家势力,宦官势力,外戚势力。

  刘彻面目肃然,他就看看这些外戚势力又是怎么个‘骚’操作法!

  【说到这边王政君,我们就不得不说她为何能成为汉元帝的媳妇儿,还让她成为西汉灭亡的一大伏笔。

  一切只因她的超长待机——她竟然整整活了84年!历经元成哀平四任汉朝皇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她的经历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拼到后面,活得久确实是一种硬实力。

  以至于汉元帝的老丈人王家能够从汉元帝就开始活跃在汉朝舞台,成为西汉一大外戚进行专政,蹦趾到了汉朝灭亡,成为西汉灭亡的钥匙眼。

  王家:咔哒。

  西汉:我无啦~】

  仙幕形象声动地展示了王家怎么咔哒,西汉怎么无,但可惜刘彻并没有get到仙幕的意思,就这点儿东西他怎么get?

  他现在就震惊一个点。

  “活了八十四年?”活了七十岁的刘彻本以为自己已经是长寿了没想到这女子竟然能够比自己更长寿!

  刘彻甚至有种想要向这人请教如何活那么久的秘诀。就离谱。

  【王皇后成年前可以说就是一个不受宠的小透明,克死了两任未婚夫后因算命的说她乃是贵不可言的命格,于是进宫……凑数当了个大透明。

  大透明不会一直透明,因为她还真就是贵不可言的命格,她阴差阳错被选为汉元帝媳妇儿!

  那时候还是皇太子的刘奭姬妾已经有十几了,但这些女子愣是一个都没怀上孩子,太子刘奭和他曾曾爷爷汉武帝一样就差被怀疑不孕不育

  了??

  但王政君来了就不一样了!】

  快三十岁才拥有第一个孩子的刘彻尤其懂这种感觉,他当年就是死活没有孩子,要不是他脸皮厚,换个脸皮薄的怕是都不敢出门了。

  后面子夫生下刘据他开心得设置还能和匈奴再赶上百八十仗,打得他们七零八落!想到这里,刘彻不由得有一丝丝期待仙幕后面的话,这女子怀上了?【王政君在成为刘奭后院妃子的第一夜!

  就一夜!

  她就成功怀上了皇孙,堪称上天开挂!这个挂带来的皇孙,正是汉成帝!】

  看到他老刘家又传下去一代了,刘彻嘴角微扬:“这人的离谱程度应该不可能离谱过汉元帝吧?”汉元帝那么柔仁,这个皇孙应该不会吧?

  刘彻是如此期待着,但……事实证明他对庸君还是见识少了。【汉成帝,一个让汉朝在衰亡路上越走越快的的加速石男人。他不像汉元帝一样柔仁,他懂点帝王之术,但说是一点就是一点,不多,真不多。】

  刘彻嘴角的微笑僵住了,他嘴角抽搐道:"什么叫做懂点帝王之术但不多?也就是这人又搞砸了???"

  刘彻觉得他老刘家的风水是不是不行了,真连续出两个不行的庸君?【看到太子有后。汉宣帝非常开心,把皇孙命名为刘骜,字太孙,亲自抚养。

  这刘骜前头表现得确实不错,和汉元帝一样热爱经书典籍文辞,性格‘宽博谨慎’。皇帝急召,他讲礼,不走皇帝专用的驰道绕了一大圈去见他老爹,感动得汉元帝稀里哗啦,直接下令皇帝驰道太子也可走。

  柔仁的汉元帝和刘骜度过了一阵父慈子孝,相亲相爱的美好时光。但!好景不长,后头的刘骜装不下去了,开始终日沉浸于宴饮玩乐。

  汉元帝虽然是个仁善的帝王,但这种关乎一国继承人的问题上倒是不敢糊涂,主要是刘骜的沉湎酒色太明显了,这完完全全就是亡国之君才干的事。

  他的荒唐事迹让汉元帝觉得这个太子无才,想要废了换新太子,换成宠妃的儿子定陶王刘康。

  不过刘骜自然没有被废,要是被废就没有后面的汉成帝了,因为忠厚的汉元帝面对的不仅仅是太子刘骜,还有他身后奸诈狡猾的王氏外戚,他们可不想太子被废。】

  刘彻:.…

  刘彻已经不想对汉

  元帝这个后辈的做出什么评价了,这个后辈确实是不调皮、不捣蛋、好学习能听话、心地善良、多才多艺,啥都好的翩翩公子,但皇位上不容许善良之人。

  他觉得这个后辈做了什么他都能够承受,他现在就很好奇汉成帝到底能够多么的荒唐。

  【一辈子几乎被宦官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汉元帝实际上不仅被宦官蒙蔽了双眼,外戚势力,甚至精明的儒臣都能够从皇帝身上啃下一块肉。

  中山哀王薨,刘骜面无哀色,汉元帝责太子师史丹,丹哭诉一番,汉元帝:史丹都说了是他嘱咐太子不要哭的,他怎能不信呢!信!

  于是汉成帝逃过了第一次被废危机。

  当汉元帝的心再一次动摇,想要换太子时,善于揣摩皇帝心意的史丹立刻过来探望皇帝,套路在

  有用不在旧,嚎啕大哭重现。我们忠厚老实的汉元帝不忍臣下涕泣,立刻放弃想要改立太子的决议。

  汉元帝:今天也是有情有义的一天呢QvQ

  当然,可能太子背后的王氏外戚集团与汉成帝乃是汉宣帝曾经最疼爱的孙子这两点原因在汉成帝心中应该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只不过汉元帝可能真没想到,刘康适不适合当皇帝不知道,但终日沉湎于玩乐的刘骜没有出乎他的当初的意料,这娃真的不适合继承皇位。

  竟宁元年,元帝崩,太子立,为孝成帝。

  刘骜登基,产长待机的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一股比汉元帝时期的宦官相比较更为强大的王氏集团举家登上了西汉政治舞台,开始在西汉末期盘根错节的立起来了。

  王氏当家人,王太后的兄长王凤第一时间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是不是觉得这个位置超级眼熟?当初卫青就是坐在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军政一把抓的。

  这还不止,一日封五侯走起,王太后母弟王崇为安成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食邑千户、五千户、万户等不等。

  就连王政君母亲离婚与继父生下的异父弟弟苟参,王政君也不想让他闲着:出息了自该扶持母家!封封封!都封上侯!

  她自比汉武帝时的外戚田酚,也想给他封侯爵……

  完全没有想到外家势力太过强大,可能会影响到自家娃

  的权势。

  只不过汉成帝还是带着点脑子,并没有给着母亲的异父弟弟封侯爵,只是让他担任侍中、水衡都尉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此王家权势大炽, ‘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真‘举家’登天,踩着刘家登天。

  这一步‘骚操作,直接为西汉的灭亡敲起了丧钟。】刘彻没想到后世外戚之风兴起还有他的一份力。

  田蚡确实算是外戚,是他母亲王娡的同母弟弟,他幼年登基,朝中权势基本上都是母亲王娡在协助,加之田蚡本身能言善辩、口才极佳,故而他一登基,太中大夫的田蚡就被提拔成武安侯,官拜太尉,后面更是登上丞相之位。

  只不过这田蚡掌权后贵而骄溢,独断横行,身边势力成堆,妄图把势力从他手中移走,以私憾而族灌夫,杀窦婴,最后被他设计杀死了。

  “秦汉皆讲究军功授爵,或者推举入仕,但这两种法子容易为世家大族所掌控,长此以往牵制皇权,故而朕前期才会亲信外戚。但没想到后世小辈做法竟比朕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彻脑中思索着对策。

  宠幸外戚是皇帝刚登基时常用的策略,这法子能够打破登基时幼主难以控权的弊端,打破朝中密闭的关系网。

  但倘若皇帝操作不当,最后就会走向外戚专权的外劫不复之地。

  就像现在这个蠢皇帝上位后就大肆奉上外家,以至于外家专权一样。

  刘彻在思考,他是要更改取仕之法,还是改变女子的教育,不要一登上太后之位就大肆要封赏,要懂得什么叫做盛极必衰,知道‘适当’二字怎么写。

  【其实汉成帝也是想努力改变汉朝外戚专权的局面的,他想要制衡。】

  还在思考怎么解决未来外戚专权现象的刘彻愕然:"没想到这皇帝竟然带了脑子,懂得制衡?"

  【是的,当初他提拔王家这个外戚势力就是为了打击汉元帝朝留下的另一股势力——宦官势力。

  汉成帝通过明升暗降把汉元帝时出了名的权臣石显任命为长信中太仆,让其远离权利中心,再让朝臣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从而免石显官罢石显职,然后——拔除宦官走卒。】

  >

  刘彻愕然。

  "简直就是套娃一般,外戚牵制外戚,外戚永不灭绝!漂亮!"刘彻嘲讽道。

  这汉元帝的外戚不会也是用来牵制汉宣帝时的外戚吧?不过想想他就知道不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汉元帝的外戚是汉宣帝时遗留下来的。

  卫家几近灭族的汉宣帝‘外家’无外乎就是早期帮助他的那些人,而这些人又和汉元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彻懂了,所以汉成帝面对的外戚势力是经过汉宣帝与汉元帝两朝发育的强大外戚势力….

  【丞相王商。

  此王商非彼王商,这乃是当时活跃于汉元帝、汉成帝政坛上的外戚家族,实际上他是汉宣帝的外家。】

  刘彻没想到还真是套娃,这股势力果然是遗留自汉宣帝的。

  【这股来自汉宣帝、汉元帝的外戚势力政治手段和见识不在王凤之下,甚至高于王凤,并且王商可是稳扎稳打在政坛上稳步高升的类型,理论上来讲都王凤不是他的对手。

  这两人也如汉成帝期待的那样因为政见不同的原因,开始针锋相对。

  王凤正面刚不行,但他可是能够摇人的,于是他就与另一个外戚史丹合谋,调查王商家错误的同时上疏诬陷王商,最后被免相的王商第三日就悲愤得吐血身亡。他死后家族势力自然被王凤等人拆解干净,家中子弟在京城任职的基本上都被赶出长安了。】

  刘彻看到这里刚欣慰不到两秒,就听到仙幕继续说道:

  【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这场制衡术的效果就像我们知道西汉终归会亡在王家手里的这个参考答案一样,汉成帝的制衡之术失败了。】

  【西汉三大势力:宦官、外戚和大臣。

  反正不要指望人多的地方没有党派之争。

  自古以来这种权力斗争,皇帝一般是扶持三方势力让他们成三足鼎立之势。

  就像汉武帝早期依赖王太后的外戚与汉景帝遗留下来的豪强、老臣对抗,但是后期为了更好的掌权对抗王太后的外戚,他引进了自己招募的中朝臣子们,让整个朝堂呈三足鼎立之势。

  就是后期进一步引进的酷吏,没有掌控好翻车了。

  还有一种是两方对垒,就像汉元帝喜欢儒官但还是扶持宦官进行制衡一样,汉元帝

  想要达到的就是两方对垒的效果,但无奈宦官的威力巨大,外戚势力弱鸡,汉元帝一朝的宦官直接干掉儒官一家独大。

  而一家独大是制衡中最差的一种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制衡做带来的反噬所以我们的汉成帝也迎来了制衡的反噬。】

  刘彻:…

  刘彻直接痛苦面具:“我老刘家的子孙不会是控制不住没人压制的王家吧.…”

  【汉成帝扶持的王凤是唯一能够与经历宣、元、成三帝的王商家族对抗的利益集团,由此我们可知王凤这群人后期的势力多强。

  现在唯一能够与他对抗的王商集团已经被他拆解吞吃入腹了,也就是——王凤集团在这个朝堂上几乎没有能够与他对抗的势力了。

  为了自己的势力能够保持长久,汉成帝的舅舅还在继续壮大势力,用的手段那个叫无所不用其极。

  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能力强、名声大?那就进行排挤,让其退出权利中心。许皇后之父许嘉有碍他王家的权势?那就设计让他引退。

  皇帝想要利用宦官?那就继续压制宦官。

  王家的势力实在太大,大到汉成帝本来想用自家外戚来牵制其他势力,现在变成了王家的势力滔天到不可控,王家势力再无可节制,成为这场政治战斗的最后胜利者。

  王太后的七个弟弟皆封侯,老大王凤的官位别说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再加上看他在朝堂上排除异己的种种操作,懦弱的官员进皆聚在他身周,让他成为隐形的皇帝,一万一人之上。

  真正开启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的王氏时代。皇帝是什么?有他力量强?】

  仙幕最下面附带小字介绍这所谓的‘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王凤、王音、王商(成都侯)、王根,最后传至王政君的侄子王莽。

  大司马的位置可是老王家的专属位置,从小做到大。

  刘彻冷笑,他就不应该对末代皇帝抱有太大期待。

  这简直就是饼子摊大了,自己搞不定的典型例子。

  刘彻心里蠢蠢欲动,天凉了,像大司马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除了仲卿、去病这种纯臣就不应该有人能坐,他明儿个就下诏!

  【汉成帝还是没有那么不堪的,他在其他地方也试图努力过,比如他修

  订农书《汜胜之书》,虽然他活着并没有修订完.…

  比如他进行官制改革,把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与大司马皆成金印紫绶,和丞相平起平坐,正式确立了三公平行的政治体制,还把刺史改为州牧。虽然他的下一任皇帝就取消这次官制改革,恢复丞相、御史大夫并立的二府体制,还恢复刺史了..

  还有他治下外戚横行,生活奢侈,他就主动禁奢侈,但你们知道的,汉成帝最出名的其实是他与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两个放纵奢侈的情史……

  所以历史对于汉成帝的评价并不高,觉得他当政二十多年,毫无建树,与他老子一样耳根子软,没有主见。

  甚至识人不明,导致身边奸佞小人横行,用人能力堪忧。

  冯野王忠信质直,知谋有馀,海内人望,才能出众,汉元帝用了又好像没用,因为这人直接就被他舅舅王凤排挤回老家的。

  陈汤,也就是那个说出‘犯强汉者,非远必诛’的大佬,匈奴攻乌孙、大宛,胁西域,他立刻远征异域,诛郅支单于,有诸多功绩,但也因成帝一朝混乱的朝政最后坎坷到晚年落魄。

  汉成帝用的全是王凤、张禹之流。

  《汉书》记载成帝年间日食、地震频发,当时的吏民上书谈灾异报应,皆说是王氏专政所致。但当汉成帝惶恐来问张禹这个老师的时候,张禹:“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日蚀三十余,地震五次,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现在的灾害频发乃是常态。皇帝只需要“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只需要多做善事就可以了。

  这段话唬得本就‘雅信爱禹’敬重张禹的汉成帝一愣一愣的,完全不怀疑王氏。

  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资于所敬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唐代万古良相李德裕的这段话一时间让人不知汉成帝是愚蠢还是心大,竟然忠邪都不能分。

  说他蠢吧,他确实在刚当政时就顺利扶持起自家外戚去打击来自汉宣帝、汉元帝的宦官与外戚势力。说他是可塑之才吧,确实也识人不清,以至于培养出一个自己也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被反向拿捏。

  所以外戚这东西在合适的人手中才是一把伸缩自如的利剑,具体可以参考汉武帝早年的作为和汉宣帝的做法,那个才叫拿捏外戚。在不合适的人手中那就是会自焚的火。

  不过王氏外戚集团也不是没有遭遇过危机。】

  本已经对汉成帝一朝没有丝毫期待的刘彻不由得眼睛放亮,死寂的脑子突然迸发出希望。【王氏外戚集团的危机来自于汉成帝的下一任皇帝,刘欣。】

  刘彻松快了一下坐麻的脚,呼出一口憋在心中憋闷了许久的恶气:“终于!终于能有一个相对争气的后辈了吗!"

  鬼知道刘彻看这段历史看得有多么的憋屈,这都是什么鬼,他的后辈们为何这么不堪,没有一丝一毫他刘彻的风采,没有他刘彻的风采也行,但是连汉惠帝都比不过那就很过分了!

  刘彻心中暗暗祈祷这个刘欣能够争气点,至少给他这个老祖宗留点面子!要不然他总有种这些后辈再这么不争气,自己迟早会被气死的感觉。

  诺大的宫殿就他一个人在里头,刘彻都怕自己被气死后没都人知道……

  刘彻用力地摸了一把脸:“早知道朕就把仲卿和去病叫过来了,至少气死的时候还有人可以帮忙叫太医。"

  但可惜,仲卿那群人可能现在还在宴席中,毕竟他离开的借口就是早点回去休息。很想念仲卿和去病……

  虽然刘彻知道即使仲卿想进来看自己也不打算让他看,要是仲卿看了仙幕中这些外戚的做法,一定会原地辞官带着卫家老小回去继续种田的。

  刘彻觉得更伤了。

  刘.孤家老人.彻收拾只有一点点悲伤的心情继续看下一任后辈对王氏外戚集团所造成的危机。

  他希望这个名为刘欣的后辈能够争气点!不求一举拿下外戚集团,但求是个带脑子的,要不然他都要怀疑是不是茂陵的风水不好,以至于老刘家七代明君之后的帝王都没有脑子了。

  【刘欣,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是的你没有看错,刘欣就是汉元帝后面想要换太子的那个定陶恭王刘康之子。

  汉成帝刘骜,享年45岁,在位27年,驾崩时无子,最后王政君只能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了别人。】

  本还期待的刘彻瞬间阴谋论,在想是不是这定陶恭王刘康做了什么:“享年45岁的皇帝竟然能够无子?"刘彻不可置信,但不敢怀疑这个老刘家的种不能生,毕竟老刘家是从他这边传下去的。

  【后世人很喜欢把汉

  成帝无子的锅放在两个女人身上。

  他们说汉成帝在政治上尝试分化王氏外戚权利失败,看到朝政被太后和家中的七舅老爷八大姑把持,汉成帝认识到自己在政治上确实志大才疏,只能打得一手烂棋,索性自暴自弃放弃志向高远的白云乡,开始纵情声色。

  他纵情声色后的他男女通吃,转向了赵合德、赵飞燕这两个温柔乡,后面马上风,死在了温柔乡赵合德身上。

  把无子原因归结到赵合德和赵飞燕热爱吃醋,自己没生出来也不让后宫生,两个女人迫害汉成帝的后宫导致汉成帝绝后,

  最后啪的一下子再给汉成帝打上一个荒淫无道,昏聩无能的标签,结束!】

  【但依据推测,汉成帝没有儿子的原因可能归结不到这两个女人身上,偷偷和你们说……】仙幕的声音突然压低, 【老刘家可能得注意下那方面的质量问题。】

  【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从史料上看到继汉武帝12个孩子,汉昭帝21岁无子,汉宣帝12个孩子后,汉元帝才5个孩子,而后面汉成帝无子继承,汉哀帝也无子,汉平帝也无子,西汉最后三位皇帝都没有留下子嗣。】

  刘彻双瞳肉眼可见的颤动,他嘴唇微动,想要说什么但死活说不出来。

  他想到29岁才有的刘据;汉昭帝21岁无子;汉元帝也是十几个妾室后无子,娶了王政君才有的第一个孩子;还有这个汉成帝无子,汉哀帝无子,汉平帝无子。

  刘彻:"……"突然听到恐怖故事!

  老刘家真的有可能不行??

  【当然关于老刘家的精子质量问题我们得不到非常准确的答案,毕竟我们不是他们的医生,我们只能从有限的资料看到西汉后面三个皇帝除了汉平帝因为16岁去世,其他两个帝王确实没有孩子继承皇位,由此推测西汉的皇帝们可能得多注意下身体,提高精子质量。

  因为从历史资料上来讲,汉成帝有过娃的,他一生有四五个孩子,分别是许皇后、班婕妤、许美人、曹氏生的娃。

  只是人生大肠包小肠,汉成帝的孩子无一例外全部早夭。才貌双全,宠冠后宫十余年的许皇后生下一子一女,全部夭折出身于将门之家,才华横溢的班婕妤生有一子,数月之后夭折。

  接下去就是历史著名的汉成帝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合德飞燕出场了,自他们出

  场汉成帝就迷恋她们的温柔乡,不能自拔。

  不过男人的秉性就像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汉成帝偶尔也会去临幸其他妃嫔宫女,女官曹氏就是那个被上天选中的……倒霉儿……】

  【老实讲,被称之为薄情寡性,后宫全是倒霉鬼的汉武帝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做到后代专出情种。

  汉宣帝出了名的爱许平君;汉元帝出了名的喜欢司马良娣,也是因为这个妃嫔才有他失落悲愤,然后王政君被选成妃嫔的机会;而汉成帝与赵飞燕、赵合德的爱情故事更是广为流传,甚至拍成电视剧远近闻名;还有汉哀帝与他的男宠断袖分桃之爱。

  汉平帝年龄尚小看不出来,但从上面那几个帝王就可以看出汉武帝之后真的专出情种,而且他们的爱情故事传得比他们在政治上的成就还要广为人知!

  要知道汉武帝以及之前的汉家皇帝们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每一个出名的都是关于政治上的成就,关于爱情上的故事不能说没有,只能说爱情里的女主倒是倒霉蛋而已,比如汉高祖家的吕雉和戚夫人,汉武帝全员输家的后宫。

  所以为情种本种汉成帝怀上怀子的女官曹氏最后的命运在《外戚传》上记载得明明白白:中宫史曹宫,字伟能,御幸生子。帝用昭仪之言,勿问男女杀之。

  曹氏临死前还在悲呼:“果欲姊娣擅天下!且我儿额上有壮发,似元帝。今儿安在?已杀之乎?"乃饮药死。

  在曹氏怀胎十月,一朝生子当天,赵合德指使中黄门田客带着刘骜的诏书毒杀了她,而她的孩子也硬生生地被人从她腹中取出,最后下落不明。

  至于赵合德下场?不好意思,从汉成帝在赵合德身上马上风的结局我们就应该知道情种本种汉成帝应该会表示:皇嗣远不及赵氏姐妹重要。

  所以曹女官是倒霉鬼实锤了。

  怀上汉成帝孩子的许美人也是差不多的待遇.

  汉成帝其实是带着一点点脑子的,还是在意江山延续的,但是……都被赵合德这个恋爱脑搅黄了……她是真的无法忍受汉成帝跟任何女人有任何孩子。

  历史上虽然很热衷于把汉成帝描绘成一个深爱赵合德的女子,被赵合德玩弄于鼓掌之中,但如果拿起赵飞燕传会发现,赵合德爱得更深来着。

  就像历史上都说赵氏姐妹杀皇嗣是为了自个儿的后宫之主位置能够稳当,但最稳

  当的应该是在发现自己不能生之后对汉成帝的孩子去母留子才是正确的吧?

  此处乱入宋真宗跟爱妃刘娥,就像他们一样整出垂帘听政的太后来才叫为了权势的正确操作。

  在还带着脑子,知道维护汉家延续的汉成帝再三探望与保胎药下,备受重视的许美人倒是顺利生下皇子了。

  但赵合德不同意了...

  还是在《外戚传》的记载:

  帝幸许美人,有子。昭仪闻之,谓帝曰:“常绐我从中宫来,今许美人子何从?” "陛下常言‘约不负汝’,今许美人有子,竟负约,谓何?"

  你这王八蛋整天说什么从皇后那里来,那这个孩子哪里来的??

  你看看你做了什么事情?每天和我说‘我不负你’,你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你家美人有孩子啦!现在你怎么不遵守承诺,你倒是说呀!

  赵合德用了‘生怼,手自倒,以头擎柱,从床上自投地,涕泣不食’等招式,再辅之肺腑之言,曰:"今当安置我?我欲归尔!"开始准备分家回娘家。

  多招齐下。

  对此汉成帝的回应就是,帝曰:"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出赵氏之上者。无忧也!"乃诏许氏夫人,令杀所生儿,革箧盛缄之,帝与昭仪共视,复缄。

  伴随着这股浓浓的琼瑶剧风,汉成帝狠心杀害了他的亲生骨肉.…

  杀害了他的亲生骨肉..

  骨肉.…

  自后御幸有子者,辄死,或饮药自堕,由是使成帝无嗣。由此可见恋爱脑要不得,赵合德与汉成帝刘骜,就是非常大且粗的非常偏执的爱情箭头。】

  随着仙幕话落,一声童谣在刘彻耳边响起:“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啪!"

  “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啄皇孙……”童谣声在刘彻耳边传荡,也在他脑海中回响,直接让刘彻脑中名为理智的那根弦断了。刘彻捏碎身旁的陶瓷瓶口,扎得满手血。但他都不在意,他现在脑海中就想着自他之后西汉皇帝都是情种,甚至是感情白痴这件事情。

  汉宣帝因为情种而选中不适合

  庸君当皇帝,汉成帝因为是情种无后,汉哀帝眼看着也是情种。

  刘彻当然知道情种这种东西与皇帝是否能成功关系不大,他只是通过这件事情看透了汉朝缺失的一件事情——汉朝缺少正确选皇帝的方式,或者说是教导皇帝的方式太过于笼统不成体系,以至于身

  为太子的储君不知道什么是皇帝,皇帝应该怎么做。

  “帝王之学就如同家训一般想要教导家族传承之根本,但它们就像刘询教导汉元帝‘外儒内法’为何物一样会出现’琐碎含混、不敢简明’之弊。”刘彻想到自己在还是太子时是如何习得帝王之术的,都是在模仿父辈自学成才。

  沉声道:“明明早就看出那孩子不适合做皇帝,但最后还是让柔仁好儒的皇帝上台,并且他上台后还是落入对诸多事情含糊不明,不懂制衡之术,被朝臣们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境地,甚至区区宦官也能够蒙骗过关。"刘彻心情沉重,这代表着汉朝教导皇帝的方法出了漏子。

  但他又想到汉宣帝刘询,刘询自小生活在民间、小吏处,无皇帝言传身教,身边也无如同霍光一般的领路人,但也能摸索出来,因为后期霍光确实有在教他。

  如若只是他们自己摸索,那这种摸索就是松散缺乏高度的。刘彻悟了,不是每个人都是他,也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带脑子的天才。

  他已经对接下去皇子的教育方式有方向:“想要让后世的子孙不再像仙幕所说的未来那般都是庸君做皇帝,最好的法子就是像仙幕之前提示的一样把帝王之术抽象提炼总结,贯穿梳理成型,拥有能让庸君也能成守成之君的能力!"

  知道西汉灭亡本质问题的刘彻松了一口气:"至少不是一筹莫展无所获。"刚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的刘彻接着就听到仙幕说

  【所以汉成帝在赵飞燕赵合德之前真的是有三个孩子的,只不过小许后的一儿一女,班婕妤的儿子全部夭折了。所以老刘家真的得注意下生育能力方面的问题。弱精死精很难怀孕的,就算怀孕了胎儿的质量也差还容易流产。】

  一个问题刚解决,刘彻就痛苦的发现新的问题又来了,而这个问题还是比上个问题更加棘手的问题:他们老刘家的男人可能不行……不行…

  这个问题甚至比仙幕上个问题更加棘手。一个人在殿中的刘彻彻底放飞自我了,他痛苦捂头:“这些后世子孙怎么那么麻

  烦!”

  刘彻真的好想不管这些后世子孙,现在已经变了,他的儿子刘据不一定会生下刘询变成汉宣帝,真生下了刘询也不一定会变成情种爱上那名为许平君的姑娘,也不一定会生下名叫刘奭的汉元帝,还有刘骜、刘欣也比一定会出现,后面不一定会无嗣,但….

  一切都只是可能..

  他做不到啊!他是宁愿背负本朝骂名也想为后世子孙赢得百代安宁的刘彻,怎么可能看着问题就放在那里然后不管!

  刘彻第一次发现太过负责任也是一种罪过。

  刘彻叹气:“看来医家是一定要重点发展的,大不了现在就开始研究什么叫做弱精死精难怀孕。"不研究这个难道让他研究什么叫做禅让制?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在现在的人心环境下禅让是不可能禅让的。

  刘彻觉得这个大家长做得真难,他好想要有仲卿、霍去病,还有中朝的一大群决策班子陪着一起痛苦。

  刘彻觉得待会儿他就把那群班子请进来!福享了,那有难定要同担啊!

  【那回到我们一开始的话题,无子的汉成帝,让汉哀帝有机会上台,甚至他有意识的打压王氏外戚势力。

  那为什么这么努力的他还是让西汉亡了朝,甚至去世第一年大权就再次旁落,去世后的第八年后西汉亡,新朝立?】

  已经很心累的刘彻冷笑:“按着脚趾头想都知道是外戚太强大了。”不是说了吗,王家的外戚势力延续到西汉结束。

  就是不知道这股势力是如何操作的,竟然能让汉朝分裂成两朝,分东西两汉难道和周朝的分裂一样,周朝是因为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后才开始分的。

  难道汉朝也是因为王家人杀了其中一任皇帝,下一任皇帝迁都东边,导致分成东西两汉?

  刘彻觉得自己的猜想应该差不离,就是有点可惜未来的那朝迁都后就丧失了长安天子守边境的优越地理了,迁进去东边后军事实力怕得下降。

  刘彻可惜着,然后觉得都在自己接受范围。

  【因为一股势力,在宦官与外戚们众人没有意识到情况下悄咪咪地立起来了。

  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历中衰,当‘更受命’,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那股势力嚣张地对刘

  家人叫嚣:你们刘姓之人在皇帝的位置上坐太久了,久到上天都看你们不爽!君权神授是吗?现天屡降异变,你们刘家气数尽了!要换个人来坐皇位了!汉朝的天下将亡,必须“再受命”!】

  【曾经备受汉武帝信任,把汉武帝皇位加上一层神圣光环的西汉基业的掘墓人粉墨登场,他们一边手持能砍毁西汉君权神授思想的刀,一边重重翻开汉朝新篇章,那是另一篇极具话题性的奇异故事。】

  【是‘穿越者’VS‘位面之子’大魔导师的故事。】

  刘彻嘴角的冷笑僵住了,因为这明显不是简单的外戚势力能够做到的。

  这股势力是在否定老刘家皇位的正确性,是想从思想上,从百姓的脑中否定老刘家!刘彻觉得事情远比他想的还严重。君权神授‘要是能被否定,那他现在所施行的独尊儒术和君权神授都将是在为自己掘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