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833章 覆灭满清!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第0833章 覆灭满清!

作者:风少羽 字数:4575 书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报!禀大帅,袁总督来信:鞍山城已被拿下,满清英亲王阿巴泰与正蓝旗一众贝勒、额真被擒,正蓝旗近万人投降!”

  “报!禀大帅,曹总督来信:千山之战结束,满清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满达海的镶蓝旗、镶红旗三万兵马尽数覆没,睿亲王多铎、郑亲王满达海被生擒!”

  众将听着消息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啊,辽阳、鞍山、本溪之地,已经没有鞑子的主力了!”

  “是啊,鞑子的三王都被擒了,皇太极那老奴估计要胆战心惊了!”

  “哈哈哈哈哈!”

  众将欢呼着,张好古眼中也满是笑意,多铎,满达海,阿巴泰,满清现有的王爷就那么几个。

  满清现在是皇太极为皇帝,亲自统两黄旗,然后颖亲王萨哈廉统正红旗,郑亲王满达海统镶红旗,英亲王阿巴泰统正蓝旗,睿亲王多铎统镶蓝旗,睿亲王多尔衮统正白旗,肃亲王豪格统镶白旗,余下的都是贝勒郡王。

  这六位亲王就是如今满八旗最有实力的人,每个人手底下打底都有本旗两万甲兵。

  如今郑亲王满达海,睿亲王多铎,英亲王阿巴泰三个亲王被擒,八旗有三旗兵马覆灭,一次性让满洲女真折了六万青壮,这样的痛足以让满清痛不欲生了。

  在数年前,满清刚刚折损了三万多青壮,而在张好古执政大明的这十年中,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满清总计折损的八旗青壮足足十几万,相当于满清一代青壮被打光。

  皇太极痛定思痛下允许各旗自行扩从旗人,抓野女真也好,抓农奴也好,这几年好不容易让各旗恢复了点生气,强征兵丁凑了现在这十几万兵,一下子又折损出去六万,其他旗不好说,但两蓝旗和镶红旗已经是爬不起来了。

  而这个消息一旦传到沉阳,那满清八旗抵抗死战的心思必然被削弱。

  如今鞍山城、本溪城、辽阳城已经是一片白幡,城里的女真家家披麻戴孝,一片哭嚎。

  沉阳等地的满洲谁会不触景生情,谁又会不担心自家步其后尘?

  “让各将不必去追逐溃军,且放他们逃回去。就让那些溃军逃兵,帮咱们把消息传到皇太极耳朵里。”

  下了军令,张好古让袁崇焕去接手鞍山城,至于张好古自己则是继续研究舆图。

  翌日,袁崇焕匆匆赶回大营:“明公。”

  “元素回来了,鞍山城和那些投诚的满清官吏权贵都处置妥当了?”张好古看着风尘仆仆的袁崇焕笑着给他倒了碗热汤。

  “已经处置妥当了明公,现在我部已经对鞍山城内的官衙、府库等进行查封清点。”袁崇焕说道。

  张好古点点头,又看向地图:“本溪、辽阳的消息不日就能送达。”

  “而皇太极得到消息的速度绝对不会比我们慢,接下来我们该筹备和皇太极的大战了。”

  正如张好古所言,皇太极在辽东这地方经营了这么多年,不能说把辽东经营的固若金汤,但有什么消息想要瞒住皇太极很难,尤其是涉及这军国大事,更是没有什么能瞒得住他的。

  更何况千山一战,鞍山一战,加上从本溪,从辽阳逃走的溃兵四下跑到了沉阳周遭,这些败兵将前线大败的消息带回来的同时,皇太极也知道了详细的情况。

  在沉阳的皇宫内,穿着龙袍的皇太极一脸阴沉的召集了自己麾下的文臣和满清国族们:“多铎、阿巴泰、满达海都败了。”

  这些八旗国族,汉人文臣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大惊失色:“什么?!”

  “怎么都败了?!”

  “那辽阳、鞍山、本溪呈品字形防御,可互相守望,进可攻退可守,怎么就败了呢?!”

  “正蓝旗、镶蓝旗还有镶红旗,那可有三旗兵丁啊,就这么败了?!”

  “多铎、阿巴泰和满达海呢?兵败了怎么没见他们回来?”

  “前面到底打成什么样子了?!”

  八旗国族们议论纷纷,那模样看上去对多铎、满达海和阿巴泰是不屑一顾,仿佛自己上就能打赢明军一般,一个个打着嗓门拍着胸脯,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眼中满是惶恐。

  满达海败了,阿巴泰败了。

  这些都是八旗中有名的骁将啊。

  就连多铎这个能打仗能砍人的大将都败了。

  这大清国的气数该不会尽了吧?

  想着这些年从手下收上来的钱财,再想想家里的妻妾,那大片的庄子和奴才,这些权贵们都有了各自的小心思,若是沉阳都守不住,大清国真的没了希望,是不是得另寻他路啊?

  而别说这些八旗国族了,随着那么多溃兵逃到沉阳,就算皇太极想要掩盖消息也掩盖不住啊。

  正蓝旗没了,镶蓝旗没了,镶红旗也没了。

  八旗谁家还没个亲戚没个朋友了?

  不提上三旗,下五旗那可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啊。

  一下子三旗没了,沉阳城里的八旗大爷谁不害怕啊?

  旗人们害怕的不行,想着抓紧离开沉阳城外出避难,或是紧闭门户省的被大清国抓了壮丁,而那些投靠了满清的汉人和蒙古人,感情就更复杂了。

  他们本想着投靠了满清能过点人上人的日子,可这些年经当奴才当狗不提,如今大清国要亡了,他们还要陪葬,这算哪门子事啊?!

  沉阳城里已经是乱哄哄一片了,不少人家哭嚎着挂起了白幡祭典那在鞍山、辽阳和本溪死伤的亲人,还有一批聪明人见状不妙立刻收拾行李就想要逃离沉阳。

  而更多的八旗权贵,富人,汉人大臣也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亲卷送出沉阳,希望他们能逃得远远地。

  一时间整个沉阳城都乱成一团,仿佛末世将至。

  而皇宫之中,皇太极正冷眼看着这些八旗国族们的表演,对于这些八旗国族,他是不怎么指望了。

  但还好,皇太极还有自己最信赖的汉人文官集团,卧龙范文程,凤雏苏明哲还有幼麟魏功朝,这可是大清国的三大谋士,都是大清国的忠臣啊。

  这几年多赖这些谋士们努力,一方面让各旗自行发展,招募兵丁,一方面让沉阳多屯粮草,打造军械。

  如今皇太极掌握着两黄旗加镶白旗,两黄旗已经高达六万人,甲具齐全,沉阳城也是粮草充足,还有不少火炮火器。

  虽说丢了三旗,大清国是伤筋动骨,但如果说大清国真的没有反击的能力了,那谁信谁傻。

  因此皇太极根本不急,他还有两黄旗和镶白旗,更何况多尔衮的正白旗,萨哈廉的正红旗还在,八旗还能拉出来十二万甲兵,凭什么不能和明军打啊?

  沉吟着,皇太极说道:“如今前线兵败,英亲王、郑亲王、豫亲王生死不知,但接下来的仗还是要打的。”

  “该怎么继续和明军打,怎么保住大清国这份基业,还要大家出力。”

  “你们都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吧。”

  结果皇太极说完话,整个皇宫就安静下去了,那些八旗权贵,满洲国族们是闭口不言,一个个低着头,仿佛大清国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一样,看的皇太极是无比的失望!

  多尔衮看着那些只知道贪钱、圈地的八旗权贵,这些满洲国族,他心中满是不屑!

  这才几年啊,这些八旗国族就堕落的只知道在女人堆里饮酒作乐,只知道贪污受贿,腐蚀大清国的根基。

  如今这些曾经的八旗健儿,驰骋沙场的巴图鲁们,还有多少是能拉弓打仗的?

  多铎败了,阿巴泰败了,满达海败了,但自己还在呢!

  自己可是大清国的战神,是第一巴图鲁,可不能坐视大清国就这么亡了!

  一念起,多尔衮当即出列,穿着正白旗厚重棉甲的多尔衮对着皇太极说道:“皇上!”

  “臣弟愿意迎战明军,让明军看看,我大清的勇武!”

  皇太极一看多尔衮此时还愿意出战当即是拍桉而起:“好!不愧是我大清的睿亲王!”

  “明军狂妄自大,深入我大清境内,是该让他们知道我大清的厉害了。让他们好好回忆回忆,当初我满洲八旗健儿是怎么追着明军漫山遍野跑的!”

  很快,多尔衮带着自己正白旗的两万甲兵和皇太极家给他的两黄旗一万人,蒙八旗一万人,共计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沉阳城。

  同时皇太极还将这几年大清国监造的一批大将军炮和火枪给了多尔衮,希望多尔衮好好打个胜仗给大清国提一提士气。

  “皇弟,大清国如今遭逢三败,国民惊慌,士气衰颓,正是我大清国生死攸关之时。还望皇弟奋勇杀敌,大败明军,唤醒我大清国族的血勇,否则我大清危矣。”

  “皇弟放心,颖亲王率正红旗之兵星夜驰援,既时皇弟可进行施展抱负,让天下人见识我大清八旗之风采。”

  想着临行前皇太极的嘱托,多尔衮也是深感自己肩头的重担,他手里这四万人,可是如今大清国唯一能动用的兵力了,若是他这些兵再败了,那大清国真的就翻不过身了。

  而多尔衮带着四万大军,带着大批火炮火枪出征后,沉阳城中又有不少人将一些消息传递了出去。

  显然是眼看着大清风雨飘渺了,有异心的也就越来越多了。

  不提那八旗国族,沉阳城里那些大清忠臣们,一个个都开始想办法找后路了。

  对于这些情况,皇太极也是有所预料,但他自信三国演义看得多,曾经曹操面临袁绍来伐时,手下的群臣也是向袁绍投诚,可随着曹操官渡之战打赢了,那群臣不还是效忠于他吗?

  因此皇太极有自信,只要自己还没失败,手底下的人就不敢乱来,只要能打赢,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而多尔衮率军出征的消息,很快也被送到了明军之中。

  “大帅,皇太极出兵了。”

  张好古听着这个消息忍不住笑了:“皇太极还是没忍住,他若是死守沉阳城,那到时候还麻烦一些,但他眼下迫不及待想要出兵来重振他八旗的士气,那他就必死无疑。说吧,皇太极派谁出战了。”

  信使答道:“是睿亲王多尔衮,率正白旗、两黄旗共三万人,加上一万蒙古八旗。”

  四万八旗兵!

  张好古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即说道:“看沙盘!”

  众将齐齐围在沙盘旁,张好古看着战局,手指在沙盘上比划着:“能确定是只有多尔衮的四万人么?”

  信使说道:“大帅,还有消息说,抚顺的颖亲王萨哈廉倾巢出动了。”

  张好古若有所思:“也就是说,我们要面对的不是四万人,而有可能是六万人。”

  袁崇焕忍不住问道:“抚顺的八旗出动消息可靠么?”

  信使摇了摇头,显然这消息来源还不能完全确定。

  张好古则是说道:“不论萨哈廉来不来,我们就当他来,按照正面之敌在六万以上来规划这一战。”

  “你们看,从沉阳走也好,从抚顺走也好,满清八旗要想挡住我军,必须要经过这里。”

  众将看向张好古点向的地方:虎皮驿。

  “这里,必然是八旗和我军都要经过的地方,而这里,也是我给多尔衮选择的战场。”

  “传令下去,各部集结,我要在这里,堂堂正正的打垮多尔衮,打掉满清最后一点士气。”

  随着张好古一声令下,鞍山、本溪等地的明军除了留守的部分兵丁外,余下尽数开拔,一处处道路上都是举着大旗正在行军的明军。

  可以看到一队队明军列队前进,后方有大批火炮辎重被驮马拉着在官道上缓缓前进。

  此时的辽东之地温度已经大大降低,白天都能感觉寒风刺骨,不知什么时候也许就会下起了大雪。

  小冰河时期已经到来,辽东和草原的气候多变难测。

  张好古也是知道辽东的气候多变,这才想着抓紧结束战事,否则等到大雪到来,积雪覆盖了道路,大军莫说行军,就是在城外驻扎都有可能冻死人,哪怕是现在,夜晚值夜都要小心。

  张好古骑着马看着将士们行进,注意着将士们披着的斗篷点了点头:“大军的斗篷数量还足吗?”

  斗篷是个好东西,可以保暖,可以防潮防寒,甚至可以起到防流失防铅弹的作用。

  大明如今不缺钱,新军自然是人人配齐了斗篷,可一场战事下来,斗篷甲胃损耗都不少,也就是战前囤积的装备够多,可以保证将士们人人甲胃不缺。

  而换成满清这边,棉甲都要自己去购买打造,满清提供的棉甲质量甚至不如八旗兵自己找人做的。

  显然八旗的军需早就出现问题了,可这些一直被人瞒着。

  而且如今是各旗的兵丁武器甲胃各旗自己负责,沉阳的军需也就提供给两黄旗和镶白旗,因此当前问题最大的,还是皇太极自己的兵马。

  但这点皇太极不清楚啊,多尔衮更不知道。

  多尔衮甚至以为皇太极的两黄旗装备比自己的正白旗还要好呢,毕竟好歹也是大清国的禁军,是皇太极的自己人,那装备还能不如自己的正白旗?

  抱着这样的心思,多尔衮对皇太极支援给自己的这一万两黄旗是抱有很大信心的,更何况皇太极还给他提供了一大批火炮和火枪。

  因此多尔衮认为自己起码是可以和明军来一场旗鼓相当的野战,让明军见识见识大清国八旗劲旅的厉害。

  数日行军之后,多尔衮的前锋马甲向他禀报,前方发现明军踪迹,疑似是明军的主力。

  得到消息后多尔衮丝毫不敢大意,立刻下令就地扎营,让大军准备作战。

  而张好古也得到了游骑汇报,发现多尔衮大军踪迹。

  “好啊,终于是碰上了,传令全军,扎营结寨,明日开战。”

  双方很有默契的扎营备战,翌日清晨,秋风萧瑟之中,多尔衮带着大军出阵,而明军也已经摆开阵势,四镇新军已经准备就绪,各营火炮也已经就位,就等待命令下达。

  “明公,多尔衮有不少火炮啊。”袁崇焕看着对面多尔衮的军阵。

  多尔衮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其非常有经验,将火炮布置在两侧以达到最大的覆盖面积,同时正面全是步甲和火枪手,骑兵隐藏在两翼,还准备了大量盾车和盾牌来防御明军火器,显然他已经做足了准备。

  “明公,看来要让我们的重炮先注意满清的火炮,大战一开始,就要一次性敲掉多尔衮的炮兵。”

  张好古点点头:“让各部准备吧。”

  萧瑟秋风中,寒风呼啸,双方的军旗猎猎作响,两军军阵严明,肃杀的气氛正在蔓延。

  多尔衮穿着厚厚的棉甲,手中马鞭指向对面那高高立起的张好古大纛,他自然是知道明军主帅是谁,只要杀了张好古,明军不仅仅会崩溃,明国更是要动荡不安,到时候大清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喘息发展!

  都是张好古!如果不是张好古,大清国也不会落到如今这个境地!

  只要杀了张好古,这天下归属,就还有的说!

  一念至此,多尔衮挥动了马鞭:“开炮!盾车前进,布甲、火枪手紧随其后!”

  随着多尔衮一声令下,满清的炮手们立刻开炮。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整个军阵都差点被吓到!

  多尔衮惊愕的看向侧翼,忽然发现自家的炮兵阵地已经一片狼藉,不少火炮都翻了身,炮兵们个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炸膛了!炸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