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735章 三百亿的大出血!江浙富商誓死报效朝廷!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第0735章 三百亿的大出血!江浙富商誓死报效朝廷!

作者:风少羽 字数:4396 书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元辅,钱相找您…」

  看着跟上来的黄宗羲,张好古轻轻摇了摇头∶「先不急,回去再说。」

  这几日内阁值班的阁老是卢象升,张好古也没有因为自己是首辅身份就一直在内阁待着而是回到吏部办公。

  在吏部后堂坐下后,先呷了口端上来的新茶润了润嗓子,张好古这才说道∶「钱相找我谈新建驰道的事了。太冲啊,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黄宗羲脑筋转的很快:「元辅,您是说钱相背后的江浙富商坐不住了?」

  张好古轻笑了两声,继而说道∶「眼下朝廷想修的驰道不少,太冲你说,他们想要哪条驰道?」

  黄宗羲毫不犹豫的说道∶「蒙古的羊毛是大明如今产量最大的地方,而棉花则是以蒙古和辽东为主。可以说羊毛、棉花这两种纺织的原料,蒙古是大明最大的产地。」

  「如今大明的纺织商人,谁敢说自己不需要蒙古的羊毛和棉花啊?」

  「江浙的富商,之所以是纺织为主,是因为绸缎是海外贸易的重点,而其他粮食、食盐这些啊,蒙古的需求量也很大,塞外缺少好品质的盐,海盐井盐都缺。」

  「如果有一条连同蒙古的驰道,他们的商品也好,蒙古的棉花、羊毛也好,都能极快的运输,这对他们来说,时间可就是钱啊。因此他们会选择连同蒙古的驰道,这是对他们最有利的。」

  说完,黄宗羲又补充道:「除了这一条驰道,他们可能还想把南北直隶连接起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符合其利益的。「

  听着黄宗羲的分析,张好古怡然自得的小饮一口茶水∶「太冲说的不错,南方想要更多的获利,一条联接蒙古,一条连接京畿的驰道是必须的。说起来,我还以为这些人能多忍耐几天,毕竟这东南沿海说起来还是东林党的地盘,眼下看来,随着开海和其他政策落实下去,东林党在东南沿海的势力要崩盘咯。」

  黄宗羲听了也是颇为高兴∶「这是好事啊元辅,如此一来,旧党失去了他们的传统势力范围,没了东南沿海的富商士绅支持,这些地方的学子不去他们的书院读书,东林党没了新血用不了多久就自己崩溃了。」

  「是啊,眼下江浙的富商让钱相来试探朝廷,也是看我们愿不愿意接纳他们,」,张好古说着,嘴角微微一扬,显然是打定了主意,「江浙历来是朝廷的财税重地,朝廷的新政铺过去不够,还得让这片区域的士绅富商都支持我们才行。」

  二人正说着,堂外有小吏上前:「元辅,外面有户部的人求见,说是奉了崔侍郎的命令给您送来了信。」

  张好古听后点点头:「叫他进来吧。「

  在堂外候着的一个商务衙门的吏员小心翼翼进来:「卑职见过元辅。」

  张好古看着这个年轻的吏员,笑道∶「不用拘谨,你叫什么,现任何职啊?」

  这个吏员连忙说道:「卑职李之道,山东兖州人,现任商务衙门考商司员主事。」

  商务衙门考商司主事,正六品,这官可不低了,听其介绍,看其年纪,就知道这是新党一员,不然崔成秀也不可能叫他来送信,显然是本着栽培重用的心思,让张好古见他一面。

  「崔侍郎都说什么了?」张好古接过信件随口问道。

  李之道摇摇头:「崔侍郎只说让卑职将信交给元辅。」

  张好古看了李之道一眼:「你没问?「

  李之道说道:「卑职没问。「

  点了点头,张好古笑道∶「嗯,麻烦李主事了,你回去复命吧,说本阁知道了。」

  等李之道离开后,张好古低头继续看信,信中崔成秀将进来南北商人的一些情况对张好古做了个汇报,其中着重提到南方的

  富商们近日有言要参与驰道建设,似乎得到了什么额外的助力。

  将信件收起,张好古也是若有所思∶「既然江浙愿意帮朝廷修一条驰道,那朝廷没必要拒绝。但这些江浙商人们,这段时间投资融资了不少企业,眼下还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要替朝廷修驰道,就算他们一个个家财万贯,也应该知道一条驰道的价格,京津驰道三百里的长度就是百万银子打底,他们要参与蒙古驰道不提,还想掺和连接南北直隶的驰道,他们的银子哪来的?」

  「元辅,可有什么是需要学生做的?」黄宗羲问道。

  张好古点了点头:「太冲啊,你熟悉江浙一代,这江浙一代的巨富豪绅,一个个家财万贯,他们这些一地有名的富商,家财有没有百万两银子?」

  黄宗羲说道:「元辅,江浙一代的富商除了参与海运,还有盐商,粮商,丝商等等,这些但凡能参与海外生意的,一个个身家百万两银子绝对是有的。」

  「但是这百万身家还有过半是家族产业,例如海船、河船,这些船只一条就要几千两银子,外加各种支付的款子,家里存储的粮食、布匹、食盐等等。真正是现银的,也就占一半不到,即便是如此,这些银子还要分成很多份。例如备用的款子,例如各项预定支出的款子,家族仆役的薪俸,购买东西的款项等等,这些还要打去一半。」

  「也就是说,一个身家百万的富商,就算其身家真是一百万两银子,其能动用的不过两成左右。」

  张好古点了点头:「身家百万,可动用资金五分之一,也就是二十亿宝钞。假设平均一家出二十亿,十家就是两百亿,江浙一代的巨富能凑三百亿左右,但抛去其他投资和产业,他们剩下的款子还够修驰道的?」

  想到这,张好古忍不住笑道∶「都说朝廷一年税收几千亿,说朝廷有钱,一年税收就抵得上永乐时期两年。朝廷有什么钱啊,大明真正富裕的不是朝廷,是各地的富商士绅啊。」

  「罢了,不去考虑这些,这钱但凡用到朝廷的需求上,那就是用到实处了。「

  「太冲啊,明日内阁会议,记得叫上商务衙门崔侍郎和驰道衙门孙侍郎。」

  黄宗羲说道:「学生记下了。「

  与此同时,回到家里的钱谦益也叫来了那些士绅。

  这些士绅得到钱谦益的话后急匆匆赶来:「钱相,可是我等的请求朝廷答应了?」

  钱谦益看着这些士绅那一脸渴望的模样,一个没忍住拽断了几根胡子,好家伙,之前一个个哭天喊地说自己没钱,各种各种穷。

  眼下张好古要修驰道,一个个那是眼巴巴的上来送钱,还生怕张好古不要,怎么一个个这么贱啊!

  「钱相,您放心,这驰道定下来,少不了您那一成干股。「江浙的富商向来是懂投桃送李的,见钱谦益有些不高兴立刻送上了报酬。

  「老夫是那种贪财之人吗?老夫是念在你我都是同乡,又都是为了朝廷出力的份上,这才帮尔等说几句,少拿钱财说事!「钱谦益一脸的正直,突出的就是一个为国为民,两袖清风。

  这等情怀也是让这几个富商士绅一脸惭愧,连连自省自己的那点龌龊心思。

  钱谦益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老夫今日与元辅说了,元辅有意要修驰道,如果不出意外,,明日就会提起此事。」

  「眼下你们要给老夫交个底,这条驰道你们打算怎么修,是你们出全资,还是出部分,如果是出部分,你们要占多少股份,能出多少银子;而且,你们打算怎么出钱,是个人名义还是什么名义;这些东西老夫要是心里没个底,都没法替你们说话。」

  清瘦的士绅老者连赔笑:「明白明白,这些我们明白,请钱相放心,我们哪来的胆子

  出全资啊,就算出全资,股份也必定有一半是朝廷的,这点觉悟我们是有的。」

  说着,这几个士绅互看几眼,确定后这才继续说道∶「这些时日不是都在说什么融资上市么,江浙的各家大商会纷纷融资上市,在那个时候,我们就打定主意,我们这几家联合起来一起上市,形成一个集团。」

  「所以我们这次就以集团的名义投资。「

  钱谦益点了点头,端起茶盏来喝茶∶「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你们打算出多少钱?」

  这些士绅说道:「三百亿,若是不够,我们还能再加。」

  「噗…」

  钱谦益一口茶把自己给烫到了,他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面前这几个和善的家伙,他们还能拿出三百亿来?!

  那这一成干股是多少钱?

  细细一算,钱谦益看这些富商的眼神不对劲了,这些家伙,知道他们有钱,但从来不知道他们这么有钱啊!

  「咳咳,「,清了清嗓子,钱谦益问道,「你们打算占多少股份。「

  这些士绅笑道:「若是单独一条驰道,我们要四成以上,若是两条驰道,我们各占三成即可。」

  「老夫心里有个底了。」钱谦益说着,内心叹了口气,他知道,江浙富商开始彻底转投朝廷的怀抱了,他眼下是南方东林魁首不错,但实际上,也不过是江浙富商的一个代言人。

  东南沿海这些士绅富商,一个个都是墙头草,谁能让他们赚钱,谁能给他们带来安全,他们就会凑上去抱大腿,眼下他们看不上势力愈发颓微的东林党,想去抱张好古的大腿了!

  虽然很想拒绝,但看在这些士绅如此报效朝廷的份上,他还是要提一嘴的,一成干股的钱,实在是不少了。

  翌日,内阁例行小会。

  文渊阁内,张好古、张瑞图、卢象升、乔允升、黄立极、钱谦益六人坐在一处,品着茶,说着话。

  「钱相啊,老夫听说,这江浙的士绅商人,打算为朝廷出一份力?「黄立极听着最近的传闻问道,说起来他好歹也是东林党在内阁的代表之一啊,这事怎么没人让他说个话呢?

  钱谦益放下茶展笑道:「江浙的士绅,是有这么个心思。」

  「朝廷养士两百六十余载,江浙士绅受尽了朝廷恩养,加上今上在位,广施仁政,恩泽天下,江浙的士绅深感朝廷厚恩,决定报效朝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朝廷修一条驰道出来。」

  黄立极听了忍不住品茶:「这江浙的士绅,倒还真是有孝心啊,他们想修一条驰道,他们愿意出多少款子啊?」

  卢象升也是说道:「钱相啊,江浙的士绅有孝心是好事,愿意给朝廷出一份力也是好事,但这修驰道可是大事,一条驰道,少则百亿,多则数百亿。」

  「拿之前我们一开始盘算的京晋驰道和京豫驰道来说,这两条驰道我们一开始计算的投资也不过是百万两银子,也就是百亿宝钞就差不多了。」

  「可眼下修了一条京津驰道,短短三百里就花了百亿之多,这还是三百里,还是京师近郊。」

  「若是要修一条长达千里的驰道,那花费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翻三番这么容易啊。」

  之前钱谦益已经找张好古通过气了,因此张好古开口道:「这事,倒也不难。」

  「说起来朝廷眼下修建的驰道和预设的驰道,都是有数的,既然江浙的士绅愿意报效朝廷,这份心意,咱们也不能拒绝。」

  「眼下京晋驰道、京豫驰道都已经开建,也已经得到了投资,算下来,蒙古那边的驰道到是在计划之内,却还没有开建。」

  「原本计划是一年两条驰道逐步开工,眼下既然江浙士绅愿意有

  钱出钱,有力出力,那不妨把蒙古的驰道先修起来,也是为了塞外的稳定。」

  黄立极看了看钱谦益,又看了看张好古,低头喝茶不开口了,他是看出来了,这俩人绝对私下商量好了!

  东林党在江南的魁首,和东林党在江南的基本盘,这是投敌了啊!

  张瑞图有些诧异的看了眼钱谦益,他也是心中了然了。

  笑着抿了口茶,张瑞图说道∶「蒙古通往中原的驰道,有两条,一条是巴连衲都连接大同的驰道,一条是察哈尔连接直隶的驰道,而巴连衲都和察哈尔之间也有互通。」

  「钱相,这两条驰道,花费可都不少。」

  钱谦益点点头:「这些我也省的,老夫与他们说了,他们倒是有些想法。」

  张好古笑道:「不急,本阁将孙侍郎也找来了,会后我们可以慢谈。」

  内阁小会结束,卢象升、钱谦益、孙奇逢、崔成秀留下,其余人都回各自地方办公去了。

  这时候,张好古才说道:「孙侍郎啊,你们驰道衙门眼下在建的京晋驰道和京豫驰道,花费是多少?」

  在下面听着的孙奇逢连忙说道:「回元辅,京晋驰道全长一千一百二十五里,一里地的预计花费是三百万宝钞,这一千一百二十五里的预计花费是三百三十七亿五千万,后续预计不会超过四百亿。」

  「京豫驰道全长一千三百五十七里,预计花费四百零七亿一千万,后续预计不会超过五百亿。」

  「这两条驰道都是驰道衙门出资建设,但因为上市融资,这两条驰道的总花费被平摊了不少。」

  张好古点了点头,看向钱谦益:「钱相,这一条驰道,三百多亿,花费可不小啊。」

  钱谦益说道:「这个数,江浙的士绅们能拿出来。」

  一旁旁听的卢象升瞪大了眼睛,三百多亿?!

  江浙的士绅能拿出来?!

  张好古虽然心里有了预计,但听到这么肯定的答案还是有些诧异的看了眼钱谦益。

  「眼下都是自己人,钱相咱们敞开天窗说亮话,江浙士绅的要求是什么。「张好古问道。

  钱谦益知道这也不是说什么客套话的时候,毕竟大家都是内阁辅政,这些事简单说清楚就够了。

  「如果是单独一条驰道,江浙士绅希望能占据四成以上股份,若是能承建两条驰道,江浙士绅愿意把股份降到三成。「钱谦益说出了江浙士绅的要求。

  张好古点了点头:「三百亿,占三四成股份,这个价可以。」

  「江浙士绅,是把驰道的主控权交在朝廷手里了啊。」

  钱谦益说道:「不错,他们说,无论他们占多少,五成以上都给朝廷。」

  张好古思索了下,说道:「说起来,江浙士绅这是第一次以这样的规模报效朝廷,我们要是不拿出点东西来,倒显得朝廷小气了。他们愿意将主动权交给朝廷,那朝廷也不会亏待了他们。」

  「随后,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驰道,他们任选一条,内阁这里做主,给他们三成股份,至于另一条驰道,他们若是有心,我这里还有一条到南直隶的驰道,他们可以占三成。」

  钱谦益有些惊讶:「南直隶的驰道,已经有计划了」

  张好古说道:「嗯,北直隶的驰道修到济南府和开封府后,下面就是连接徐州府和凤阳府,随后直抵扬州、南京和苏州。」

  「这济南府和开封府的驰道都会直抵徐州然后连接凤阳,这谢驰道,他们可以选一条。」

  「这是朝廷给他们的选择权。」

  听到这,钱谦益就知道那些江浙士绅是不可能拒绝张好古开出来的条件的,江浙一代,要

  被新党彻底拿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