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733章 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第0733章 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

作者:风少羽 字数:4612 书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如此一来。」

  「草原就算是被朝廷牢牢把控在手里了,只要后面不出现什么太大差错,漠南三千里草原就一直是我大明所属了。「

  卢象升根据同僚们的计划做出了以上判断。

  是的,先是通过武力压服,再施以仁政,随后分散各部落使其成为一个个牧场不会被整合在一起,最后通过将两片草原分别融资上市的手段,由朝廷把控其产品经销,牧民们只要老老实实放牧,耕种就能收获钱财。

  再加上学塾的建立,让大明的文化,思想来逐渐影响草原的下一代,只要大明依旧保持着这样的政策,只要朝廷继续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只需三代,也就是三十年时间,草原就会逐渐被大明同化。

  别忘了后续还会有驰道和直道延伸进草原,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朝廷不在草原布置如今这样的武力都没关系了,因为那个时候草原已经是大明的一部分了。

  黄立极捋着自己下颌的长须,眉头微皱∶「但草原融资上市,投资的钱财可不能少啊,单靠民间集资,怕是不够吧?「

  张好古点了点头:「民间集资只是一部份,大头还是要把握在朝廷手里。」

  「到时候,朝廷也是要出资一部分,起码要把前面这段时期给平稳的渡过去,让牧民们相信朝廷的能力,如此他们心里才会根植朝廷的信誉,不会轻易反叛。」

  「本阁的意思,巴连衲都和察哈尔这两片草原融资上市的话,民间能集资多少不管,其缺口不管多少,朝廷都要补上。真金白银的砸进去,让草原各部族知道朝廷的实力。」

  钱谦益问道:「如此一来,草原两府掌控着的可用资金就太多了,这方面朝廷总要监管起来才是。「

  卢象升说道:「这方面,钱相不用担心,户部会派人监管的,这专项资金不可能允许他人调用。」

  见众人都没了意见,张好古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吧。」

  「卢相,让商务衙门拟个折子递上来。「

  卢象升点点头∶「回去后老夫就让崔侍郎拟折子,把这件事尽快落实下去。」

  翌日,户部商务衙门将关于草原开发融资上市的折子递交上来,内阁批复后又交给朱由校查阅。

  当张好古来到武英殿时,看到的就是朱由校坐在他的龙椅上,看着崔成秀拟递的折子。

  「这份折子,朕看过了,内阁的想法朕也清楚了,的确是掌控草原的一个好法子,如此执行下去,朝廷在草原上维持的兵力可以削减好几万啊。」朱由校对这份计划很认可,他是属于难得能看的长远的皇帝。

  朝廷在漠南常备兵力就有三万新军驻扎察哈尔和辽东一线,同时在巴连衲都和察哈尔草原上还有八万蒙古骑兵,这些虽然属于民兵性质,但朝廷也是要实打实给军饷给装备的。

  可以说,在草原上维持着这么多兵力,朝廷每年给出去的银子都是个惊人数字。

  但朱由校从来没有因为这笔钱大就让草原上那八万民兵解散,因为那八万民兵都是效忠朝廷的蒙古骑兵,是朝廷在草原上维持统治的重要存在。

  可以说这八万骑兵哪怕只是民兵性质,哪怕每三个月才训练一次,但他们在草原上,这漠南三千里河山就是大明毫无争议的疆土,这个可比每年花的那点银子有用多了。

  更何况朱由校还有更大的野望,他想让草原上这八万骑兵成为他手里锋利的刀子,以漠南察哈尔草原为桥头堡,等朝廷养精蓄锐够了,就可以对漠北的喀尔喀,准格尔发动攻击,彻底将蒙元残余吞到肚子里,那个时候的大明,才是真正幅员万里,虎视八荒的天朝上国。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朝廷这些年没少训练骑兵,京师三大

  营十五万新军里,就有三分之一是骑兵,加上漠南、甘陕、辽南等地的新军力量,朝廷在北方沿线有十六万骑兵,这股力量的存在也是满清如今畏缩在辽东不敢抬头,漠北蒙兀各部俯首称臣的缘故。

  这是大明自永乐之后从未有过的强大骑兵力量,是朱由校和张好古推行新政十年积累的结果。

  朱由校很清楚,这份计划的重要性。

  朱笔打钩之后,朱由校说道∶「师父,眼下大明工业化的脚步已经开启了,用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在南北直隶全面实行工业化了,到时候朝廷就可以腾出手来收拾辽东了。」

  」朕自登基以来,辽东的女真人就一直袭扰边关,甚至长驱直入长城之内,朕当时忍了下来。朕忍的够久了,准备的也够久了,再有一两年,就是朕昭告天下,平辽的时候了。」

  张好古俯身说道:「既时,陛下定能廓清环宇,一战功成。」

  朱由校盘算着自己手里的牌,深深吸了口气∶「是啊,成化一朝没做到的事,朕不能再留给后世儿孙了,朕这一朝,必定要平定辽东,打服草原,彻底平息外患。」

  「也就一两年了,朕等的,够久了。「

  得到朱由校准确答案的张好古离开皇宫时,扭头看了看身后这座庞大巍峨的皇城,随即露出了个由衷的笑容来,大明彻底扫除边患的时间啊,就要来了。

  回到自己的府邸后,张好古让人请来蒙古各部头人。

  很快朗格等人赶来,他们翘首以盼的看着张好古,等待着张相爷给他们带来的好消息。

  张好古笑着说道:「几位头人的意思,本阁和内阁诸位阁老也商议了,这个想法朝廷是同意了,但需要修改一二。」

  朗格点了点头:「首辅您说,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我们马上去办。」

  张好古摆了摆手:「不用你们去办,这一块,朝廷已经给你们考虑好了。」

  「融资上市,要的是什么?足够的体量。」

  「你们有牛羊,有棉花,但是你们几部加起来,也不够多啊。本阁与几位阁老商量一番,决定帮忙帮到底,让察哈尔草原和巴连衲都草原上的部落,都上市。」

  「都上市?!」巴鲁恩瞪大了眼睛,巴连衲都和察哈尔有多少部落啊,这么多大小部落都上市?!

  张好古很满意这几个头人的表情:「对,都上市。但不是以你们各部落的名义,是以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名义,让你们集体上市,形成两个大的上市企业,这样你们的皮革,羊毛,棉花,还有牛羊才能形成足够的竞争力,投资人也才能有信心啊。」

  「而且如此一来,你们也不用担心供销问题,朝廷就给你们想办法解决了。」

  朗格和巴鲁恩、哈奇那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迷茫了。

  原本就是想自己上市,小打小闹赚点钱,怎么一下子,就变成朝廷让两片草原上市了呢?

  但不得不说,这样一来,集中了两片草原的力量,上市的规模的确大多了。

  几人眼下虽然感觉有哪里不对劲,但又没什么反驳的地方。

  张好古又夸赞了几人几句,随后就让他们回草原了。

  「几位头人就放心的回去,本阁随后就找陈知府和郑知府,让他们筹备上市事宜,这方面,审核都省了,朝廷直接走内部程序给你们办妥。放心的回去,等待好消息吧,你们啊,都会赚大钱的。」

  安抚着朗格等人,让他们踏上了回草原的路后,张好古看了看身边值班的,今天不是黄宗羲,是顾炎武。

  「宁人啊,你以本阁的名义拟一道手谕,让巴连衲都知府陈亚万和察哈尔知府郑弘回京述职。」

  陈亚万和郑弘赶到京师后,张好古和他们说了朝廷的决定,随后让他们去找商务衙门侍郎崔成秀讨论上市事宜。

  经过一番商讨后,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上市计划直接在内部批准,同时开始筹备。

  仅仅七日后,巴连衲都畜牧集团和察哈尔实业集团正式在天津府的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两个集团是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地方衙门所主持筹备,集合了两片草原的所有部落力量整合出来的大集团,拥有数不清的牛羊和大片草场、棉花。

  这两个集团一上市,立刻引得南北大商人们哄抢其股份。

  这可不是普通的集团,是地方衙门为主筹备的集团,经营的也是内地所没有的方向,无论是皮革、羊毛、棉花,还是牛羊乳、牛羊肉等等,这些都是中原无法竞争的项目,也是中原如今日益重视的项目。

  别的不提,草原各部落的羊毛、棉花一直是南北纺织商人们大量需求的货物,而牛羊皮革不仅南北商人要,朝廷军方也要,还有牛羊乳,朝廷军方也是不会放过,至于肉类就更别提了。

  因为这两个集团一上市就引得大批商人哄抢,周奎都想办法抢了一部分股票。

  看着厚着脸皮来自己家蹭吃蹭喝的朱由检和自己女儿,周奎显得很是得意,他炫耀式的对朱由检展示着自己手里的股票:「多亏了大明报这些天的报道,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巴连衲都和察哈尔要上市了。」

  「他们的棉花,羊毛,那可是畅销货,现在朝廷都在大力推广他们的牛羊乳和牛羊肉,,这两样后续也都是大买卖。眼下我抢下这些股票,后面肯定又是赚大钱啊。」

  朱由检看着得意洋洋的老丈人,他脸上勉强露出一个像是哭的笑容来,自己这个该死的老丈人怎么又赚钱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什么时候蒙古那些蛮子也能弄什么上市来朝廷骗钱了?

  牛羊乳和牛羊肉畅销,棉花和羊毛还畅销,朝廷就这么缺蒙古那些蛮子的牛羊和棉花吗?

  自己这个老丈人又赚钱了,赚钱了不说还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炫耀,这可真该死啊!

  朱由校气的是咬牙切齿,但这丝毫无法影响周奎赚钱,也无法阻止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股票在天津股票交易所内节节攀升,他哪怕再怎么呼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都无法影响商人们逐利。

  更何况不仅仅是商人们,官员们都在购买这些股份,虽然官员们买的少,但这些都是优质产业啊,后续分红够他们给妻儿添几件衣裳,多买点糕点,或者和同僚喝点小酒了。

  短短几日,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股票涨得速度令人震惊,其中南方数个大型商会下重资购买了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不少股份。

  而根据有心人所知,这些大商会都是由江浙一带的富商豪族组成,他们手里有着大笔银子,先后投资了南方数个以纺织为主的公司,随后又开始布局北方,在张好古眼里,这些江浙的大商会已经有了财团的几份模样了。

  而商人们和朝廷如此看重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的股票,两个集团手里也是多出了大笔的现钱。

  大量的大明宝钞被两个集团撒出去,让两片草原上的部落也好,牧民也好,都感受到了实惠。

  这还没到收割羊毛和棉花的季节呢,集团就发钱让牧民们加大养殖和种植产量了,同时还有各种专项资金发下来,帮助牧民们养殖牛羊,另外还有数个工厂正在建立,据说是要根据工科院的新研究来蒸煮储蓄牛羊乳,到时候好卖到中原去。

  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代表着蒙古牧民们的好日子要到了。

  朗格和巴鲁恩、哈奇那等人也的确开始赚钱了,他们手里可是有股份的,这些股

  份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如今两个集团大方的撒钱,各种专项资金扔下来,各个工厂开建,让几人都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大明朝廷的力量。

  牧民们更别提了,什么蒙兀部,什么黄金家族,什么蒙古大汗?

  那些都是什么啊?!

  我们可是大明的臣民,是纳仁大汗的子民。

  在大明皇帝,纳仁大汗的注视下,不需要征战,不需要缴纳什么苛捐杂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牛羊,每个人都能养家糊口赚钱,孩子们都有了美好的未来。

  都这样了,还需要什么?

  漠南各部从未向现在这样忠诚于大明朝廷,哪怕是永乐、仁宣一朝都达不到如今天启朝的忠诚。

  永乐朝用的是武力,仁宣朝用的是德政,而天启朝在此基础上,又用利益将其与大明捆绑在一起。

  眼下朱由校可以非常骄傲的说,他做到了大明历代先帝所不能及的事业,他将漠南三千里河山纳入大明治下,且漠南的百万牧民心甘情愿,自愿俯首称臣。

  这么一件蒙古各部高兴,大明商人高兴,大明君臣也高兴的事情,唯一不开心的可能就是朱由检了。

  他悲哀的发现,如今这座大明的京师,变化越来越大,每天的变化都让他感到陌生,他和京师已经产生了一层厚厚的可悲的屏障了。

  而随着巴连衲都和察哈尔组建集团开始重点经营棉花和畜牧,羊毛,牛羊乳等产业,这就让草原和中原的联系变得愈发重要,准确的说,中原也好,草原也好,都需要更加便利的通讯和运输手段。

  为此,朝廷还没开口,南北方的商人们就已经筹备着修建通往草原道路的事情了。

  只是眼下朝廷还没什么表示,而大同府通往巴连衲都的直道也刚刚建成,眼下又要朝廷修路,显然可能性不高。

  但可能性不高商人们也要去推动啊。

  巴连衲都,察哈尔,三千里草原,上千万的牛羊,大片大片的棉花种植地,那是多少棉花,多少羊毛,还有多少牛羊乳和皮革啊?

  这些东西的价值商人们太清楚了,眼下的大明正快速的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进,因此一切资源都被不断的吞噬着,无论多少资源,都仿佛无法满足快步前进的大明朝廷。

  中原,尤其是南北直隶,就像两个漩涡,两个无法满足的大口,吞噬着各种资源来壮大己身,其所需要的资源是海量的。

  煤炭、钢铁、羊毛、棉花各种东西都被其吞噬着,这些资源早一日运到就早一日赚钱,晚一日运到就晚一日赚钱。

  如今太原通往京师和大同通往京师的驰道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加快建设速度了,这两条长达千里的驰道耗时不是京津驰道能比的,但这两条驰道不仅朝廷关注着,商人们也关注着,这两条驰道可意味着钱啊。

  而如今,朝廷还缺少连接南北的驰道,缺少连接草原的驰道,这些钱商人们拿得出来,他们如果不是没有技术,都打算自己承建了。

  于此对应的,大明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驰道修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钢铁厂冶钢的工人,能对如今的工业设备进行制造和维修的工人,能研究设计工业设备的人才,能操纵火车的驾驶员,还有驰道和直道建设所需的测量方面的人才,以及数学方面的人才等等…

  大明需要更多的工业人才,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需要无数合格的人才来推动大明工业化机器的进程。

  而大明的商人们,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自己所建设的职业学院是多么重要,而其中开设的课程又是多么匮乏。

  不用朝廷开口,各个职业学院主动就开设更多的热门项目课程,一切为了工业化。

  一切为了为美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