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夜寻星 NO.60 你吃醋了?

《夜寻星》NO.60 你吃醋了?

作者:倪浪 字数:3119 书籍:夜寻星

  “可惜了,此人本可为诸夏英雄…”

  刘整的阵营转变,令秦皇汉武唐宗明祖之流,都遗憾痛惜不已。

  对方的才能毋庸置疑,而且还不是那种只懂冲锋陷阵的武将,大局观和战略意识都很出众。这样的人,在己方阵营,是擎天之柱,跳反到对面阵营,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不过既然刘整已经叛变,无论其中有什么内情,"大宋叛臣"之名都将永载青史。

  譬如如今,两宋的皇帝、以及朝堂上的言员们,已开始众口一致地讨伐这位叛臣。

  "……一介归正之士,得蒙朝廷信重才能一路直登青云,不过是同僚间的摩擦,只因被人诬构便忘恩负义投敌!不守忠孝之道,毫无廉耻之心!”宋高宗赵构尤其觉得此人可恶,他气得直发抖,“泸州十五郡啊!竟然带走泸州十五郡……”

  ……倒不是他有多么热爱维护大宋朝廷领土完整,只是刘整的倒戈对南宋的影响可太大了,何况对方还恶毒地为蒙古提出攻略南宋的规划,这是要掘了赵宋的根啊!

  ……这群武夫果然不值得信任!让他们长期领兵在外,谁知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

  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连发金牌让人去将岳飞召回来……刚刚想到这里,宋高宗赵构的思绪突然凝固,脸色也渐渐发白。

  ————等等,那岳飞该不会也学刘整投敌吧?那金国肯定会高高兴兴接受啊!至于之前提出的什么“必杀岳飞才议和”的条件,金国直接来一个不认账就完了。

  宋高宗赵构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连发金牌催促岳飞回来的举动未免太着急了,万一让岳飞意识到其中不对,不肯回来,反而跟着该死的刘整来一手叛变投敌反攻大宋怎么办?那他好不容易才中兴的大宋岂不是要提前百多年结束?

  ————不行,暂时不能打草惊蛇!

  想到这里,宋高宗赵构连忙又悄悄派出宦官,去将之前送金牌的人追回来。他要想一个更稳妥的办法,再把岳飞“骗”回来。

  而千里之外的前线。

  一路率军北上,即将直捣黄龙的岳飞正在巡视军营,军营之中士兵们一边吃干粮一边议论着刘整之事,而他却无心理会。

  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徘徊。

  ———

  —百多年之后的南宋依旧龟缩在一隅之地,难道说……自己最终失败了吗?

  莫非金国还隐藏了什么厉害的后手?还是说自己之后大意轻敌中了他们的埋伏?

  岳飞的目光逐渐变得凝重,凝重中又充满了疑惑。

  无论他怎么看,金军就是这么菜啊。居然还埋藏了如此厉害的后手让他功亏一篑?难道说……己方阵营有金军的奸细在关键时刻发动了背刺?这似乎是最大的可能?

  ……金军,竟阴险狡诈,恐怖如斯!

  岳飞心中愈加警惕起来。他还不忘提醒自己身边的副将们:“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如今战事顺利,却也不能疏忽大意!”

  而这时,水镜中又出现新的画面——

  只见一座古老的城池出现在水镜之中,从天空中俯瞰,只能看见大量的战舰将周围的江流堵塞,密密麻麻的大军将这个城池团团包围,轰隆隆的炮火声响彻天地。

  镜头向下,他们看见城头上不断有士兵倒下,又不断有新的人补上空缺;看见襄樊两城的军民百姓齐心协力,将一根根粗大的树木运出城池,植入水中,以铁索相联,于汉水之上架起浮桥,使两座城池之间可相互支援,宛如一对在炮火之中依偎取暖的兄弟。

  水镜中适时浮现出字幕。

  【第一年——】

  依旧是硝烟与炮火,有人还在战斗,有人长睡不醒。襄阳城沉默不说话。

  【第二年——】

  连绵的战舰组成不变的风景,城头的守卫换了一批又一批,襄阳城沉默不说话。

  【第三年——】【第四年——】

  不断流逝的时间好像对这座城池没有丝毫影响,它依旧在战火的洗礼中屹立不倒。可能唯一的变化就是画面之中的襄阳百姓,他们看上去越来越瘦,身上的衣服越来越破,城里的房屋也越来越少,到后面逐渐发展成“撤屋为薪,缉麻为衣”。

  【第五年~第六年——】

  水镜中的画面第一次起了巨大的变化。能能的火光在浮桥上燃烧,被据断的铁索和树木纷纷倒入江中,巨炮的轰鸣声里,樊城终于坚持不住,被蒙古大军直躯而入!

  “哇哇哇……”

  所有人耳边仿佛都响起了孩童的哭声。

  一股深红色的血气从

  城池中飘荡而起,在空中形成厚重的血云,遮蔽了整面水镜。

  所有人眼前只剩下一片猩红。

  他们耳边,响起一声悲悯的叹息-

  【孤立无援的襄阳军民在蒙古大军的围困中苦苦坚守了六年,直到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入城中————隔壁的樊城,被屠了!】

  镜中的那片血云仿佛在这一刻飘到了无数人的眼底,让他们的眼中也是一片血红。

  愤怒与酸涩同时冲上心头,望着襄阳惨状,许多人再也忍不住淌下热泪。

  “——这刘整,罪该万死啊!”

  此前那一丁点的痛惜和遗憾消失无踪,无数人咬碎了牙关,注视着这一幕。

  岳飞再不犹豫,奏响号角,率军出征。

  ——他要让百多年后的悲剧不复再有!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抽出腰间宝剑。

  ———日日夜夜对着油火了观看有什么用?无论朝廷同不同意,他都要纵马于沙场之上,让这三尺青锋痛饮敌人鲜血!

  宋朝所在的无数平行时空发生暴动。数千太学生在宫外扣阙,各地百姓包围了官府,尤其是时间节点最为接近的南宋。

  ——这股汹涌的民议从民间一路卷到朝堂之上,将高高在上的天子也卷了进去。主战派的官员们趁机站出来,力主北伐!

  ——而这一次,天子不敢出声反对,投降派也不敢说话。否则,他们真怕走出街头被石头砸死,睡在寝室被刺客摸黑暗杀。

  【樊城被屠,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乎瓦解了所有人的反抗意志。最终,守将吕文焕选择献城投降。襄阳百姓得以保全,而南宋江山从此土崩瓦解!】

  【————吕文焕与吕文德本就是堂兄弟,其家族在南宋朝廷影响极大,人脉范围极广。吕文焕投降后,自请为前锋,于是所过之处,与之有关联的将领纷纷投降。】

  【失去襄阳这座坚城,鄂州旋即被攻破,南宋朝廷沿着长江构筑的防线从中腰斩,蒙古大军长驱直入,两年便攻破健康。】

  【公元1276年,蒙古三路大军齐发,直驱临安,朝廷百官早已争相巡匿,宋恭帝与谢太后求和不成,最终被迫投降。】

  低沉的哀乐声中,众人看见懵懂懂的宋恭帝被祖母牵在手中,献出了天子之玺

  。

  【帝都已下,君王已降。却还有人要为这破碎江山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水镜之中,映照出一道清瘦而悲凉的背影,他枷锁在身,干船头远眺再也回不去的故乡:"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官拜丞相的文天祥奔走在外,组织义军反抗,被俘之后宁死不屈,自尽不成,只留下一首永垂青史的《过零丁洋》。】

  【张世杰、陆秀夫等最后的南宋“残党”,在元军追击下一路南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先拥益王又立卫王,不惜漂泊于海,誓死抗击元军,也不肯屈膝投降!】

  【此时的大陆,可还有寸土属于宋廷?】

  镜中人的疑问也是许多人的心声,但这个问题刚刚出口,她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有!当然有!】

  镜头迅速转换,莽莽群山再次出现,其上是一座熟悉的城池,赫然正是钓鱼城。

  【钓鱼城守将张珏还在坚守!】

  【从18岁从军于钓鱼山起,他在这里几乎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当初蒙哥来攻打钓鱼城时,王坚为守将,张珏就是副将。王坚离开后,张珏成了这座城池的最高领袖。】

  【此后十余年间,他"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屡出奇计,所战皆胜,镇守钓鱼城的同时,还时不时出击援助周边郡城抗击元军,不断收复失地。】

  【襄阳投降时,钓鱼城还在坚守。】

  【临安被破时,钓鱼城依旧屹立。】

  【——直到公元1279年。】

  【随着整体局势愈发败坏,附近州都被元军所夺,张珏派军收复泸州,以部将王立守卫钓鱼城,而自己则主动出击收复重庆。不久后,蒙元大军抵达重庆,城中粮尽,张珏与元军交战大败,部下赵安劝降张珏被拒,偷偷打开城门,元军终于得以入城!】

  夜色之下的城池里,火光四起。

  元军入城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反而是开始————张珏没有妥协,而是率领残军与之巷战,以至于城中处处都是喊杀之声。

  【败局已定,大势难回,张珏企图饮鸩,

  却被左右之人将酒藏起,坐船逃跑的路上想砸船,船夫把斧头扔了,想投水死,又被家人拉住。最终,沦为元军俘虏的张珏在被押往京师的路上,以弓弦自缢而死。】

  看到张珏的结局,众人心中一片悲凉。

  有后世之人斟起一杯薄酒,洒在地上。

  “……张将军,走好!”

  【而镇守钓鱼城的王立独木难支,获得元军不屠城的承诺后,最终选择了投降。】

  【在此之前不久,逃亡于海上的南宋小朝廷于崖山与元军一战,熊崩燃烧的大火将南宋最后的水军葬送,也葬送了最后的希望!】

  【张世杰突围而出,还想将来寻访赵氏子孙,继续抗元复宋的梦想,却被一阵狂风打翻舟船,落水而死。陆秀夫则持剑驱妻儿入海,自身亦背负幼帝蹈海而亡!】

  【七日之后,浮尸于海者,有十余万。】

  水镜之中,风雨如晦。

  众人呆呆看着那道背负幼帝跳海而亡的背影,以及随之一并跳海的宫妃及诸臣。

  军民百姓数不清的尸体在海面上漂浮。

  浓郁的雾气在海面上弥漫,天色昏暗一片,昏黑一片的海洋不见一丝光明。

  “好黑啊……”有人喃喃出声,望着那些或主动或被迫落水的身影,“也好冷啊……”

  ——决泱华夏,似也被这片黑暗所笼罩。也不知多久之后,才能有人重启光明?

  风雨声逐渐消逝,再次出现的,是一道在刑场上依旧脊梁挺直的背影。

  水镜中浮现出一行行文字:

  【四年后,宁死不降的文天祥于元大都慷慨就义,南宋最后的气节消逝于天地。】

  无数平行时空都陷入了一片静默。

  唯有文天祥的声音在天地间飘荡:

  “孔日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作者有话要说:

  有特殊人才保全政策,不用担心岳飞的安全呀。

  终于写完南宋的灭亡了,本来这一章应该和上一章二合——起发的,分成两天之后就感觉节奏好慢了。下一章元末起义,朱元璋登场。另,以前一直以为是南宋十万军民自愿投水而死,我

  还觉得很奇怪,既然有十万人,为啥不和数人同归于尽,而是不做低抗自尽。看了史书,发现史书上没有记载十万人投水,只记载了陆秀夫、小皇帝,还有随行的后宫和大臣投水。然后又说七天后水面浮户有十余万人———个人以为绝大部分应该都是战争中死掉的吧?今天只有这一更,明天多写一点呀。以下出自《元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