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造化神宫 第一百八十四章 身份铭牌

《造化神宫》第一百八十四章 身份铭牌

作者:太九 字数:1827 书籍:造化神宫

  远处,有一道白衣观望片刻后,速速离去。

  书院公主江念烟成医者一境的事情,得赶快告诉夫子。江南道那世子,现在看起来为人还是不错,可以放心。

  被誉为书院八子之一的王言卿才入江南道,即是又出江南道,回东海神州而去。

  在此之前,他曾与一百字玉字营小试身手,将境界压在五境内,玉字营尚且可以支持一炷香的时间。

  足够书院公主逃跑了。

  保护公主的重任,先暂缓几天。

  兰庆县距离兴安古城还七日路程,陈玉堂准备是慢悠悠的走,可刚出兰庆县,玉字营便是有消息传来。

  遇见了一位武力极高者,他们硬是抗了一炷香的时间才将那人逼走,还望世子殿下小心。

  陈玉堂一惊,那至少是第五境以上的高手了,纪宁之这一时半会也招架不住。

  若是自己还未跌境,陈玉堂还想亲手试一试深浅,现在看来是不不行了。

  不是对手。

  陈玉堂立刻是改变主意,不走官道了,走人多地界。玉字营还是走官道提前去兴安古城,先等候着。

  为此,陈玉堂不禁是暗骂一声,这姓陈的,也不知道派高手保护他没有。

  你可就一个世子啊。

  王府藏书阁中三境的高手一大堆,也不知道派几个出来保护一下,虽是老矣,但好歹比他们还强上一点。

  吩咐几个出来又不碍事。

  这陈尧,真不是个东西。

  汴梁城,有消息传到王府,正是泡茶斟得一壶陈尧忽然是喊来元弈,笑呵道:“元弈啊,你看陈玉堂这是办了件大案子,快备纸笔,本王要亲自上疏,朝天子要些东西。”

  元弈赶紧是从书房拿来陈尧所要的物品,笑道:“多少年了,可没见王爷这么上心过。龙汉山没算白去,莲花真人肯出手,玉堂也算是多了份护身符。”

  沐楚道教算是站在江南道这边了。

  陈尧冷声道:“本王这些年助龙汉兴盛,又不是白送银子的,该有所作为的。”

  元弈点点头,王爷这一步棋,下的不可谓不深远。

  莲花道士有言,世子殿下前途无量。

  不是假话。

  京城,皇宫。

  正在批阅奏折的天子看见一封许久没见过的折子,不禁是皱眉,喊道:“王公公。”

  护送沐楚公主林慕儿的那位老公公从屋外走来,低头行礼道:“陛下,臣在。”

  本是宦官的王公公在此刻竟然是称臣。

  “这封信是何时传来宫中的?”

  王公公应道:“八百里加急,从江南道传来。”

  “哦。”沐楚天子稍显震惊神色,是陈尧送来的,“没事了,你先退下吧。”

  王公公应允。

  等无人后,沐楚天子拿着那份奏折来回踱步,陈尧这是卖的什么药。

  只是图个赏赐?

  兰庆县有阴物出没,被陈玉堂剿灭,要封赏。

  这当然是要大赏。

  赐黄金千斤,西域丝绢百匹,还有宫廷御酒,也送去一些。

  那么在兴安古城。

  就看陈玉堂能不能承受住了。

  凉州,边境。

  漠北王庭的攻势是越来越少,今日有一位白衣剑仙闯出了名声,非是凉王的那位世子。

  据说是来自江南。

  漠北王庭在避战之后,决意是休战一会,商量对策,决意好好针对一下这位“剑仙”。

  凉州,风雨欲来。

  陈玉堂不走官道,一路上可谓是游山玩水,拖沓约有十五日的功夫才至兴安古城前。

  这一遭,算是让兴安古城的一众官员苦等。

  陈玉堂远远的望见城门口,绵延不绝,城墙上皆是有重兵看守,这样是一座城,可比兰庆县辉煌多了。

  他看向孙三芸问道:“三爷,你地方你熟悉,简单讲一讲吧,可有什么要注意的。”

  孙三芸深呼一口气,“这兴安古城的城主韩明知,是个穷凶极恶之人,他有诸多手下皆是无恶不作。殿下入城后,切莫被一幅表象所骗,暗地里小心收集证据,不能给翻身的机会。”

  一城之主。

  有意思。

  江南道内还称主了,知不知道这里是谁的地界?

  “纪将军,快些赶路吧。”

  “是。”纪宁之一响马鞭,刚是走出去一会,忽然有一道雷鸣声至。

  磅礴大雨从空中倾泻,渐渐乱了前方的视线。

  “还真是一份大礼啊。”

  纪宁之喊道,“殿下,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小亭,可以避雨,可以在那里暂时落脚。”

  “那便去吧。”陈玉堂吩咐道。

  到了小亭处,陈玉堂撑过雨伞给江念烟打上,春日出行,这一场雨下的竟然还有阵阵凉意,江念烟紧靠在陈玉堂身边,双手藏入袖中。

  她抬袖指了指这同在小亭避雨的一位男子,穿着甚是不讲究,头发遮挡住前脸。更奇怪的是,这人居然还是手捧一册书卷,看的极为入神。

  纪宁之从马车内拿来一件披风后,给江念烟披上,示意孙三芸坐过来一些。

  陈玉堂起身漫步走到那位男子的身侧,故作大声的问道:“先生是在看书?”

  男子掀开一册的长发看了陈玉堂一眼,以书册封面示人,算是答复了。

  陈玉堂很清楚的看到五个大字。

  《太平十三策》。

  这是沐楚建国之初,首辅吕密所著,当时天下初定,需要有一良策吸纳近百国遗民,凡事需为民生着想。

  听元弈提起过,当年有位读书人闭门七日不出,著成《太平十三策》一书,献于天子。

  传言中,吕密那日踏出房门时,脸色苍白,瘦如枯骨,直到沐楚天子大喊一声“善”后,精神气貌才焕然一新。

  那一日,京城有位读书人踏入上三境。

  二十年过去了,不知吕密是否是踏足了第八境。

  王府一直安稳,陈玉堂曾问过,是不是因为有元军师在,万一京城那位有朝一日也到了第八境了呢?

  元弈摇摇头,答复是极难。

  太平盛世的好官,可比群雄割据时的恶人难做。那吕密什么时候意识到这点,才有望第八境。

  一辈子安分守己,第七境就够了。

  陈玉堂这会看到这书,不由的陷入沉思,十三策中如今大多都已完成,还剩余下三策。

  六安王封地修渠引水到凉州。

  倾尽沐楚举国之力灭漠北王庭。

  最后一策,就是这三年的削藩。

  前十二策陈玉堂都是乐于见得,可削藩一事,大为抵触,故也一直对那吕密谈不上什么有好感。

  也不至于厌恶。

  毕竟立场不同,他若是沐楚的皇子,江南道权利一日不削,亦是睡不安稳。

  陈玉堂轻声说道:“首辅吕密是位大才,这十三策确实让沐楚繁华至今,长达二十年的长治久安,极为不易。”

  那男子却是摇摇头,“错,大错特错!”

  陈玉堂惊奇道:“先生何以见得?”

  男子说道:“就拿兵役这一项说说,原本举国皆可兵,这吕密闹上一出非是王公贵族,非是达官显贵弟子不可入伍,这不是削弱沐楚国力是什么?”

  陈玉堂皱眉道:“这点书中曾有论证,沐楚流民过多,倘若皆可入伍,万一有灭国余孽死灰复燃之心掌握了兵权,一呼百应,皆是沐楚又将徒生战火。吕密的意思是见将流民同化,接受认同沐楚礼仪文化后,再徐徐开放平明百姓入伍。王公贵族,达官显贵至少有家底在,不敢轻易造反,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子孙后代想是不是。”

  男子还是摇头,反驳道:“可这类人一旦反,更加难以压制。”

  陈玉堂哑口无言。

  倒也言之有理,这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反驳的法子,只要找了个借口,说道:“传言那位首辅大人广纳门客,先生可以去京献计,听说为人和善,首辅会听进去的。”

  那男子摇头,合上书册,感慨道:“难喽,我就是被赶出来的,他愿收,我还不一定去了。”

  竟然还有这样的一段往事。

  既然是被赶出来的,那之前一定就是入了首辅的眼,不是寻常读书人。

  陈玉堂起身正色道:“既然首辅大人不愿听,那科举呢,凭自己本事入仕,于朝堂上给天子说一说。”

  男子还是摇头,“我出身兴安故古城,沐楚规定不许去他乡赶考,又闹了一出科举舞弊案,算是进不了仕途了,不如就读些书,笔下写出好文章,也不失一种乐趣。”

  陈玉堂听出了话中玄机,问道:“先生知晓兴安古城科举舞弊案?”

  男子看了陈玉堂一眼,欲言又止,继续看书,似乎是对这件事讳莫如深。

  陈玉堂不依不饶,作揖道:“还望先生告知。”

  “你这年轻人怎么如此之烦,无可奉告!”男子心生怨气道:“你若再问一句,此地有你没我,你不走,我走。”

  男子做出起身离去的动作。

  “哎。”陈玉堂急忙是拦住。

  男子愤愤朝他看去,“你又有何事?”

  陈玉堂递去一柄油纸伞,笑道:“先生雨大,还望慢行。”

  男子稳当的接过,“即便你送伞给我,我也不会多说一句,读书人不讲究送礼,我亦是不会回礼。”

  陈玉堂点点头,“那是自然,在下就有一事相问,可否知道先生名讳?”

  “屈梁。”男子匆忙应道一声,赶紧是离去了,再久留一会,自己都要给这年轻人烦死了。

  陈玉堂将这名字记在心中。

  不知是不是错觉,观望此人雨中的背影时,周围的雨滴似乎都是被隔开了一般,裤脚处没有一丝的泥泞。

  此人不凡。

  纪宁之来到陈玉堂身边,轻声问道:“殿下为何对人如此客气,不过是个落魄读书人罢了,空有满腹的道理,却没有用武之地,不得志。”

  陈玉堂摇摇头,“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在此人身上,是有书卷气的,他绝非寻常读书人,与他交好不是坏事。”

  纪宁之不再多言,世子殿下他,有自己的决断。

  陈玉堂走到孙三芸的身边,轻声道:“入城后不要刻意急于求成,先观察城内局势。科举舞弊一案只是兴安古城的坏事的一角,切不可因小失大。”

  孙三芸点点头,“放心吧,我不会莽撞行事的。”

  她朝雨中望去,呢喃的一句,“来了。”

  大雨之后,有一行人冒雨赶来,为首那人坐的一顶轿子奔赴而来,下人撑伞让他走到了小亭内。

  可无论遮挡的多严实,还是沾染上了雨水。

  那人本想是一脚踢开下人,许是转念一想世子在此不好摆架子,作揖道:“殿下,城主特意吩咐我等接世子殿下进城。”

  陈玉堂拧眉问道:“你是?”

  那人恭敬的应道:“兴安古城的主簿,池鸿达。”

  陈玉堂轻笑一声,“这名字不俗,一听就是富贵之相,主簿好志气。”

  “殿下说笑了。”池鸿达应道:“那殿下是现在进城?”

  陈玉堂点点头,“带路吧。”

  “好咧。”池鸿达应道一声,教人拉来了一辆马车,装扮的很精制,也比陈玉堂的那辆大了一些。

  完完全全能坐下四人。

  “殿下请。”

  陈玉堂思考了一会,还是决意独自前去,留下三人乘坐原吗,马车入城。

  虽然不可能会在马车上动手脚,但还是要谨慎行事。

  池鸿达见了此幕,不禁是搓了搓手,这鬼天气,这么大雨还冻的他自哆嗦了。心里也是埋怨这位世子殿下,为何要在路上耽搁这么些时日。往前推个三五天,都是风和日丽啊。

  这位主簿不免又是看了眼裤脚处,沾有泥水,不禁是暗骂了声“晦气”,回家又得换一套了。

  一行人,三辆马车徐徐进城。

  陈玉堂掀开马车内的帘子问道:“池主簿,兴安古城内可有一人姓屈名梁?”

  池鸿达刚是准备接话,一阵风就是一股脑的涌进他的马车内,顺带有好些雨水。

  脸颊发髻处,全都是湿透。

  池鸿达往下看了一眼,怎料胸前也是被浸湿,这查看的功夫已经是耽搁了不少时间,世子殿下又在催促,他赶紧是答复道:“有这人,读书人嘛,他还是这次科举舞弊案的盘查对象,有很大的舞弊嫌疑。”

  原是如此。

  难怪不曾入城,只怕是被人见了,抬不起头。可先前的一番交谈,并非是读死书的那种,不太可能做出这种是来。

  此刻不过是一面之词,事情真假,还需好好调查啊。

  陈玉堂有问道:“那他可有独特之处?”

  池鸿达答道:“有一个怪癖,每逢亲人去世时,总要高歌一曲后才开始哭丧,故也是有一个不孝的头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