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邪医傲妃 第一九五章 彻底放手

《邪医傲妃》第一九五章 彻底放手

作者:水月笙 字数:2662 书籍:邪医傲妃

  第四十章诗会三

  柳莺莺话音方落,大厅里立刻安静下来,一众才子词人们顿时开始搜肠刮肚,引经据典,“秋”这个字在诗词中很常见,以“秋”字为题眼,并不难写,但要想写得好,写的技压群雄,能进入魏学士这位老翰林的眼,却不容易……

  倘若自己写出一首来,被别人比下去了,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一时间有不少自忖才疏学浅的人,看着站在最前沿的秦东楼、林竹雨、沈纯儒三位才子,悄悄打起了退堂鼓,当然也有不信邪的,非要和三位成名的才子掰一掰手腕,坐在那里一脸便秘状的遣词造句。

  不一会,林竹雨便写好了一首小令,恭敬的交到魏学士手中,这位不愧是以一个书生弱质之躯而只身遍游大明千里边关的猛人,一身干练之气,全无寻常读书人身上的迂腐造作之态,只见他将自己的诗作交给魏学士之后,便深施一礼然后退在一边,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说。

  魏学士先是看了林竹雨一眼,目光中说不出激赏,如今朝中武将势大,文人大多暗弱苟且,这样一位胸有金戈铁马的诗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老大人抬起手中的宣纸,静静的看着林竹雨的小令,片刻之后,露出满意的神情,他将手中的宣纸递给身边的书童,让对方当中念了出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柳莺莺听到这首小令,神色间不由得露出一抹慌乱,她虽然也算精通诗词,但与这些名满靖北道的年轻才子,果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只是,这已经是她唯一能想出的办法了,陈霄入狱后自己一直拖着不肯出阁,直到听说他出狱的消息后,才勉强答应已经等得不耐烦的王妈妈,但同时也提出了以诗才择婿的条件,因为这样她才能为自己的心上人提供帮助,如果以财力争胜负的话,只怕刚刚出狱的陈霄是争不过那些富甲一方的巨商的……

  在林竹雨之后,又陆陆续续有几位才子交上了自己的诗作,但大体是一些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之流,以魏学士的眼光,扫一眼便没了看下去的兴致,直接交给书童在大堂中朗诵一番便了。

  而秦东楼与沈纯儒两位才子,依然在对着桌上的宣纸静思,似乎没有动笔的意思,魏学士瞟了一眼二人,露出赞许的神色,好诗词都是要细细推敲的,这二人年纪轻轻,就能做到不受外物干扰,这份养气的工夫,还是值得嘉许的。

  柳莺莺也紧紧盯着秦东楼和沈纯儒两人面前的宣纸,内心充满了紧张:如果我那首小令不能被魏学士点为头筹,怎么办呢?到时候我就咬死了自己觉得那首最好,纵然和这位老大人撕破脸也在所不惜,终归是不能将清白的身子交给陈公子之外的人。柳莺莺银牙紧咬,暗暗下定了决心。

  陈霄站在外围也比较纠结,他前世虽然学的是软件工程,但毕竟接受了从小学到高中都以语文为主课的教育,虽然不会写诗,但也能分得清好坏,那位“边塞诗人”的小令已经比自己手里的那首强出不少,如果把这一首交上去的话,估计嘤嘤怪今晚要凉……

  不过陈霄会怕么,当然不会,这个平行宇宙虽然各方面风土人情都与自己曾经所处的地球相似,但毕竟是武侠世界,很多具体历史事件都是不同的。

  这个世界的历史,从南北朝之后就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分支,杨坚开创的大隋没有二世而亡,而是维持了三百多年,再往后,各种朝代,无数风流人物,都与陈霄熟知的历史不同,一直到元世祖忽必烈入侵中原,历史仿佛转了个弯,又回到了似曾相识的轨迹上……

  这些基础知识,陈霄穿越后为了避免闹出笑话,早就打听清楚了,那么问题来了,没有经历过唐诗的壮丽、宋词的婉约,这个世界的诗人们,在陈霄眼里就如同一群在沙漠中种菜的农夫,指着自己浇灌出的几苗狗尾巴草说:看,这就是世界树。

  陈霄好想大喊一声:“所有人注意,我要开始装13了,哇哈哈哈……”

  不过还得等等,因为有两个貌似实力强大的选手还没交卷,陈霄打算视其水平来决定装个多大的13。

  此时,秦东楼和沈纯儒似乎终于打好了腹稿,同时开始提笔写作,两人都用的是楷书,但沈纯儒的字大气温厚,有君子之风,而秦东楼则柔媚有余,风骨不足,此时大堂中除了已经写完自己诗作的人,剩下的基本都是放弃治疗的选手,众人分成两拨,围拢在两位才子周围,观看两人的诗作。

  秦东楼和沈纯儒似乎也较上劲了,两人在洁白的宣纸上运笔如飞,竟然同时完成了自己的诗作,同时起身捧着手中的宣纸来到了魏学士的面前……

  魏学士笑呵呵的接过两人手中的宣纸,却直接递给了身旁的书童,道:“直接念吧,想必诸位都等得不耐烦了,我这老东西就不耽误大伙的工夫了。”

  书童接过两张宣纸,朗声念诵起来,第一首是秦东楼的诗作,也是一首小令: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这一首虽然整体上缺乏新意,但“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两句却可称佳句,与林竹雨的“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意象不同,却相映成趣,一个写尽了闺中相思,一个道尽了边关寂寥,两首孰优孰劣,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听到大堂中人们的赞叹声,秦东楼不由面露得色,在他看来,虽然两首小令难分优劣,但明显自己这首与今天诗会的主旨更为契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