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到后,只见人群之中摆着一摊面,摊上只有笔墨纸砚,旁边挂着一副上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笑尽天下可笑之人”
好句,好一句笑尽天下可笑之人,顾言万万想不到以往只活在现代书籍的名句竟有一天会出现在自己眼前,此句当时乃出自一寺庙和尚之口,一时间无人能对,直到后世被一文人所解,成为千古佳话。
围观的人皆是面面相觑,其中不乏文人墨客,但都无从下手,而顾言环顾四周,却突然发现雅儿不见了!?
慌乱地他其还未来得及呼喊,身后便传来其急切地呼喊。
“先生,快把这上联对出来,我问过摊主,他说若是有人能对出此句,有白银一千!”
“你跑哪里去了,不是叫你好好跟着我吗!”
顾言生气的责骂着闻雅,而这一声大喝,也成功的吸引了人群的注意力,摊位上,一老者亦打量着顾言,沉声地对其说道:“这位公子,可有良句可对?”
“得了吧,就他一麻衣村夫,能对出此等佳句?”众人听老者所言,便纷纷数落着顾言。
而顾言却丝毫不理会旁人的讥讽,低头沉思着,犹豫片刻后,便往摊位走去,神情凝重地望着老者。
“千俩白银之事,可真?”
老者轻抚长须,望着顾言微微一笑,点头以示应允。
“自然当真!”
听了老者答复后,顾言便缓缓走到摊案前,拿起笔墨准备作句。此举,并不是因旁人的冷言冷语,而是只为那千俩白银。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顾言身上时,只见其笔走龙蛇写下下联。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尽天下难容之事”
笔落,场静,人群嘈杂的声音尽数消散,摊位前静的落针可闻,随后而至的便是一阵叫好,连同之前小看顾言的书生亦是拍手称快。
摊位老者也呆在摊前,一遍又一遍的看着那段下联。
“前辈,舞文弄墨本是消遣取乐之事,这千俩白银我便不要了,若是前辈有心,便把这白银变为粥食,分发给城外难民吧,若有劳烦之处,便以此上联做为补偿。”
话音未落,顾言便再次挥毫。
“登北塔牵白羍白羍摔北塔白搭白羍”
笔落,人群再次迎来了一段许久的静谧,当大家回过神时,顾言却早已与雅儿消失在夜市之中……
“先生,我们为什么走啊,你最后写了什么呀,怎么他们都呆在那里了?还有我们钱还没拿呢,你怎么知道他们会照你说的做?”
闻雅紧跟着顾言身后不停发问,顾言却没有回答,只是自顾自的快步行走着。
这种震惊完全在顾言的意料之中,也是他们要赶紧脱身的原因,写下这等千古绝句,不赶紧跑可省不了麻烦,一想到这里,便回头催出闻雅跟上。
“没什么,一时兴起而已。至于施粥之事,想来应该不会拒绝,能为求一副对联而出千俩白银的人,自然不会在乎这点钱。”
而且其后面所写之句更是千金难换,这句话顾言并没有告诉闻雅。
“哼!要是他们乖乖照办还好,若是骗人,别怪本姑娘把他摊子拆了!”
顾言也不理会闻雅的疯言疯语,径直往客栈方向走去。
“就你能耐,你还知道你是个姑娘,一会不盯着你就到处乱跑,玩也玩够了,赶紧跟我回客栈。”
“啊?这就回去呀,雅儿还没玩够呢。”
看着闻雅一脸不舍的样子,顾言狠狠硬下心来,头也不会的往客栈走去。
“唉!别走那么快,我回去还不行嘛,等等我。”
回到客栈,躺在床上的顾言,静静的回想着这些年在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真是感慨啊,从如何活下去,到救死扶伤,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幸亏有雅儿,同亲生女儿般照料,陪他欢笑,生活才没有这般枯燥,都说女儿是父亲的暖心宝,如今全是知道了。
“咳咳!咳咳咳…”
顾言连忙双手捂住嘴巴,生怕吵醒隔壁的雅儿,近日咳血越发严重,其也感到不妥,但却一直找不到原因,试了无数汤药也无半分作用。
“唉,不想那么多了!”
自埋自怨一句后,顾言便仰头倒在枕上,望着窗外的夜空,不知何时,便被黑暗笼罩,进入梦乡,与周公相会……
夜色阑珊,一名女子在竹僚沏着茶,她独倚长椅,长发披于背腰,用一根粉红色的丝带轻轻挽住,一袭白衣,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轻灵之气,在烛光映照之下,却又显得万分落寞,此情此景,是如此熟悉而陌生,她是谁?女子望向顾言微微一笑,便化烟尘消失,留他一人在静谧的竹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