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有皇帝分身 第479章 坑袁崇焕一把的同时,为熊廷弼平反!

《我有皇帝分身》第479章 坑袁崇焕一把的同时,为熊廷弼平反!

作者:四海真龙 字数:2284 书籍:我有皇帝分身

  就在百官都认为满桂要受处罚的时候!

  下一秒,朱子龙的皇帝分身仿佛没听懂满桂的潜台词一样,反而是笑眯眯的解释道:“满爱卿,你不要忘了,是宁前道自己提出这个修建宁锦防线的建议的。既然他敢提出这个建议,那就证明他有把握守住。”

  “反对放弃锦州的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敢去守锦州的人,倒不如让他去试一试,你说呢?诚然,打仗不是儿戏,但也应该承认,打仗本生就是一种冒险吧?让他自主修建这座锦州城,山海关之北多一个缓冲区,有何不可?”

  皇帝都指名道姓了,满桂让朱子龙这么一解释,也有些晕头转向了。

  再想想,自己和袁崇焕确实是相互看不顺眼,仅如此,也罢。

  想到这,满桂站起来,退回了队例之中。

  袁崇焕和满桂的恩怨,由来以久,人人皆知,最早则要从宁锦大捷说起。

  当时黄太极猛攻锦州,袁崇焕躲在宁远城里毫无办法,且与监军纪用一起下令不许出战,任凭赵率教在锦州苦苦支撑,浴血死守。

  这种情形,像极了甲午日清战争中,李鸿章对北洋水师所谓“如违令出战、虽胜亦斩”的荒唐命令。

  看不过去的满桂,公然违抗袁和监军的不抵抗命令,主动出击,冒死以救锦州。经过满桂的血战,再加上后金军猝不及防(没料到明军敢出动出击),才有了宁锦大捷。

  然而,因为袁崇焕和东林党关系密切,又提前送了重礼。最后兵部竟然将满桂将军违抗袁崇焕命令,冒死出击后取得的辉煌战果,统统加在袁崇焕的头上。

  是问,满桂会服袁崇焕吗?

  所以,二人之间的恩怨,自此产生。

  之后王化贞失陷广宁,同在关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连,被传首九边。

  袁崇焕受到牵连,暂时罢官回家。在被罢官后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误国之罪,而是恨上了满桂,认为是满桂违令出战才导致自己被罢官。所以在他重新上台以后,处处和满桂作对,将满桂打成王之臣一党,将他降职调往山西大同。

  满桂作为为大明立下无数奇勋的猛将,在毛文龙死后是奴酋最为畏惧的明军将领,却被调离抗奴前线。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袁崇焕为了私怨,而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心性。

  根本算不上什么狗屁民族英雄!

  朱子龙从后世穿越而来,当然不会受到袁崇焕和东林党人的一叶障目。

  所以,现在他看似同意了袁崇焕的五年计划,却是从心里不打算给一分钱。而且还把和他不对付的满桂治好重伤后,重新起用,扔回去,给他来个恶心死你!

  要知道,满同志在边关可是同样大有人脉的。

  边上,看似这个论调要统一了,周延儒站出来疑惑的问道:“皇上,若是让袁崇焕掌管宁远、前屯和锦州的关外之地,甚至封他为辽东巡抚也不无为过,对他委以关外土地军民钱粮的全权。这么一来,辽东经略使的位置放到那里去?”

  周延儒这一问是很现实的问题!

  因为到了明朝后期,众所周知。辽东经抚不和,几乎就是惯例之事了。

  当年,孙承宗孙阁老督师辽东,一连换了三个,辽东巡抚,都是因为经抚不和所致。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朱子龙的皇帝分身似乎早有计划。

  笑笑而语,一点也不紧张的说道:“众位爱卿不必担心,经抚职权重抚争权所致,所以朕决定建议经抚分权而管。让督师直接负责山海关兵马,专心节制三方和联络蒙古封锁建奴,保卫京师东北大门安全。”

  “而山海关以北的土的军民,交给辽东巡抚专管,经略使只指挥方向,而不直接控制关外军队。这么一来,就有多个好处,一是彻底消除了经抚不合而导致互相掣肘的局面,二是,还有实现修建宁锦防线的计划可能性。两者各有专人负责,毫无冲突。”

  好吧,朱子龙这会儿是说的口沫横飞,百官听的目瞪口呆,另眼相看之下,却是也感觉有些道理。

  此时,满桂可以说是雄心壮志不减当年,铁了心是冲着辽东经略使这个位置来的。

  他做为边关老人,很清楚经抚不和会导致什么后果。

  于是,带头高呼皇上圣明,投了赞成票。

  一时间,保皇党和中立党,纷纷也投了赞成票。声势强过一些反对派!

  最终,一锤定音,此事就此安排。

  朱子龙当场宣旨,让满桂出任新的辽东经略。

  辽东经略《明史职官二》言:天启元年,置辽东经略。经略之名,起于万历二十年宋应昌暨后杨镐。至天启元年,又以内阁孙承宗督师经略山海关,称枢辅。

  辽东经略一职,是专为辽东战事所设立的。

  经略其实就是在和总督一样的官,一般巡抚是朝廷派下去的,相当于特派员。也可以理解为,就像后世21世纪的香港经济特区的,特别行政军区首长!

  专管军事,权利很大,但不过问政治,地位都大于巡抚。

  满桂意气风发之时,临散朝前黄立极这个内阁成员出来说话了,上书请示为原辽东经略熊廷弼正名。

  黄立极此行为,却是皇帝早就有了暗示,早有计划。

  满桂和熊廷弼以前关系不错,有些感同身受,立刻也趁机支持。

  此时王化贞已死许久,新帅上任,朱子龙这个皇帝也趁散朝之时,亦然同意,恢复熊廷弼的正名。

  追赠为少师,荫封他的子孙为世袭锦衣佥事,每一代递升三级。朝廷赐予祭葬,让有关部门为他修建祠堂公祭。谥号襄愍!

  韩爌等人心中还有正直,全全同意。再则人已死多年,前事多人恩怨已消,何不顺水送个人情?

  至此,这个蒙怨多年的名将,熊廷弼——明末“辽东三杰”之一,终得正名。

  并入正史留名:廷弼不取一金钱,不通一馈问,焦唇敝舌,争言大计。魏忠贤盗窃威福,士大夫靡然从风。廷弼以长系待决之人,屈曲则生,抗违则死,乃终不改其强直自遂之性,致独膺显戮,慷慨赴市,耿耿刚肠犹未尽泯。

  龙椅上,朱子龙也是心中百感交集。

  能为一位历史名将,提前正名,他也是心里舒服点。

  熊廷弼性格火爆、刚愎自用,为人不是很友善,但确有盖世之才。这个人要是生在李世民的朝代,也许真的会成为大唐凌烟阁里的千古名臣,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活在穷途末路、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后期。

  他对领悟力较弱的蠢庸之辈,感到不能忍受,所以他的人缘不好,高高在上的那些官僚政客,尤其厌恶他。

  最终,更是成为了党争之下的牺牲品。

  不久后!

  这次朝会的内容,就传到了山海关那边。

  对辽东巡抚一职朝思暮想的袁崇焕,听到消息后,当场就傻眼了。

  “辽东经抚分权?在辽东本地自筹粮款、组织百姓修缓锦州城池?试行宁锦防线?这是那个王八羔子,给皇帝想出来的缺德主意?”

  这一刻,袁崇焕内心之中,宛如有一百只神兽奔腾而过。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冒烟。

  辽东巡抚倒是要当上了,修建宁锦防线的粮款却要就地自筹?还有那个经抚分权什么的?

  真是坑爹啊!

  然而,气归气。此时的袁崇焕却没有胆子在这个时候辞官还乡!

  因为,宁锦防线是他提议修的,现在提出辞官。朝廷上那帮闲得慌的御史言官,不参他大言欺君才叫怪,朝廷不把他下狱问罪也更叫怪了!

  这真是,自己约的炮,那怕再坑,也得闭眼把它打完!

  他只能是认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