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追魂一笑 第二百八十七章 相府被围

《追魂一笑》第二百八十七章 相府被围

作者:何望晴 字数:2372 书籍:追魂一笑

  回府路上。

  碧蓝如洗的天空,烈日高照。

  沈烜骑着战马,身后依次跟着马车和手持武器的家仆降兵。

  街面没有想象中冷清,行人还是和之前一样,一如既往。

  做买卖,走早市,出门的男男女女。

  都各自忙活着自己的事。

  沈烜面嫩,顶着一个光头,马跨战刀,身后又是一群持刀拿枪的青壮。

  行人看了一眼就远远避开,生怕惹到祸事。

  然后,又疑惑好奇的紧盯着一群人看。

  或许,他们不知道,昨天和夜晚的厮杀战斗。

  不过,知道了又怎么样。

  只要能活下去,不遭受无妄之灾。

  换了谁当皇帝都一样,他们同样要纳税吃饭。

  明末,朱家皇朝被灭。国丈,大臣哪个不也还是山珍海味。

  江南同样歌舞升平,一片繁荣。

  走进沈府邻街的大道。

  街面上尸体已经被打扫干净,地上干涸凝固的黑色血迹,以及手雷爆炸留下的坑坑洼洼,赫然在目。

  一股萧杀之意笼罩。

  大门口。

  两个俘虏腰系长刀,两脚分开45度,挺胸抬头,目视前方。

  正在站岗。

  沈烜一看,就知道是特战队员教的标准军姿。

  走上阶梯。

  俩人急忙敬礼,大声道:“明王殿下好!”

  沈烜笑笑,来到前院。

  耿继辉正在操练俘虏,教他们队列,三大步伐。

  一个个俘虏此时已是汗流浃背,却没人敢吭一声。

  沈三边拿笔在桌山红布上写着,边看被操练的一群人,乐此不疲。

  看到沈烜过来,这才匆匆放下笔:“明王殿下,你字体漂亮,要不你来写吧。”

  “沈伯,旗帜做好多少了?”

  “裁剪制作好六十杆。至于王旗的话,等明王你来定夺。”

  沈烜看了眼墙角,制作好的旗杆红布上,已经写好两种旗帜,。

  反清复明,驱除鞑虏,复我中华!

  明王降世,普渡众生!

  沈烜点点头,这个数量也差不多了。

  “明王,既然都竖起大旗。依我看这檄文也该是时候传遍四海了。”

  沈三的话不错。

  都杀官造反了,是得传檄天下。

  反清复明,也得要个师出有名。

  毕竟这种事情已经低调不了。

  什么高筑墙,缓称王那一套,在这时候根本行不通。

  至于广积粮,有没有战争都是必须的。

  沈烜拿起毛笔。

  想起努尔哈赤(野猪皮),写出七大恨,讨明檄文。

  稍加思索,一手堪比印刷的馆阁体依次落下。

  大明沈烜讨满清八旗檄:

  满清蛮夷,占我中华河山百载。天道不公,禽兽统我圣皇故土。

  八旗之祸,疫乱华夏血脉。九州千里,尸骸堆积如山。

  极寒贼盗。边荒匪徒。

  束之为犬伏,放之则狼啸!

  昔;努尔哈赤,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

  曾对其父言:辽东之人皆我父兄姐妹。

  然;引城亡故,便食其言,夺我河山,杀我百姓。

  如此杀兄欺父之徒,伦理常纲罔顾之辈。何以为人?

  爱新觉罗·皇太极,继位虐杀其姐其母,可谓猪狗不如。

  多尔衮摄政,大玉儿侧其寝。

  如此种种,便知八旗非人矣!

  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不敢忘。吾彻夜难眠,痛心疾首。

  今,横征暴敛,鱼肉乡里…………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此,吾等血性之辈,华夏正统。

  剃发易服,推翻满清暴政,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还我日月青天!

  沈烜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

  看了一遍,感觉差不多了,就让沈三抄写一些散发出去。

  随后吩咐二娃,大春,将所有俘虏的辫子割了。

  二娃传令:“将俘虏辫割了,反抗者,杀无赦!”

  沈府下人,走到降兵面前,扯住他们的辫子,举刀就割。

  那个在衙门主动出手的降兵,二话不说就抽刀割发,最后也弄了个光头。

  还大叫痛快。

  原本有不少人想要反抗。

  可看到那个像神魔一样的男子,顿时就像蔫了的黄瓜。

  场中,一片哭天喊地求饶的声音响起。

  沈烜不由叹了口气,历史的真相或许就像那个人说的。

  华夏人,只有到了快活不下去的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平时他们只是一群唯唯诺诺的普通人!

  把一群人的鼠尾辫割掉。

  沈烜让人将李信青家人安排在一处小院。主动交子质的,还真少见。

  一番忙碌后,已到中午。

  下人将煮好的汤包,酥烧饼,一大锅一大锅的端上来。

  沈烜让厨房给自己下了碗蹄花面,里面不仅有肉丸,还有猪肝等东西。

  美美的吃了两大碗。

  不过吃着吃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下一步,兵马强壮了,粮食的问题呢?

  虽说江南是鱼米之乡,可清廷知道自己造反,肯定会截断粮草。

  如今,也算是手握一城的人了,总要顾及底下老百姓的死活。

  檄文发出城墙旗帜替换,想要离开溧水的人还好说。

  要是都不愿离开,暂时还没事,时间一长,可是个大问题。

  双管齐下,共同行动。

  沈烜随即安排人手,骑上快马,全城张贴讨伐檄文并发出通告。

  意思是溧水县造反成功了,现在起不属于满清管辖。怕受牵连,想要离开的人绝不阻拦。

  即便全城的人都离开,也无所谓。反而会更好。

  另外安排好人手,去李信青哪里,看守好粮仓,大量收购粮食。

  半天后。

  溧水城陷入短暂的恐慌,表面又归于平静。

  并没有多少人离开。离开的都是和清廷有些关系怕牵连被杀。

  就像一块巨石落入湖中,刚开始砸出浪花,渐渐的变成涟漪,直至消失。

  其中也有人闹腾,齐喊保家卫国。

  一群头发花白的里甲保长。带着家族邻里的青壮,手拿枪矛棍棒。

  打出替天行道,剿灭乱党的口号。

  在街面上挟裹路人,打砸沈家产业,冲击沈府。

  将冲击沈府的人群,全部斩杀。

  沈烜得知,还有一批去袭击自家产业的。

  提上斩马刀。一骑绝尘。

  东大街,沈家一处已经关上门的绸缎铺,遇到了替天行道的满清忠民。

  正要破门,打砸抢劫绸缎铺的人群中,看到一匹高头大马。

  纷纷侧目,有人认识沈烜,指着他大声喊道:“林里甲,他就是沈烜。”

  年逾天命的里甲、保长二人看到沈烜只有一人一骑。

  伸手指骂:“大胆沈烜,受天子之恩,不思报效朝廷,还敢传讨伐天朝檄文。反了天了?今日,我便替天子灭了你沈家。”

  “沈烜,还不速速跪下受死!”

  东大街,溧水最繁华的街道。此时,无数商贩路人皆驻足围观。

  整条街鸦雀无声。

  沈烜想不明白,官兵两次围剿,都被杀得人仰马翻,仓皇逃命。

  城墙上也已经换了大明旗帜,难道信息真的这么闭塞?

  还是说想富贵险中求,以为不会杀他们?

  沈烜不在多想:“你们,真想要我的脑袋?”

  “不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沈烜冷笑,提刀翻身下马。向人群走去。

  “大家上,杀了沈烜赏银五百两。”

  “我也赏银五百两!”

  里甲保长一前一后喊道。

  听到有一千两的赏银,一群人眼睛都红了。向前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