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月江山永为明 第385章:奢侈(下)

《日月江山永为明》第385章:奢侈(下)

作者:纨纨纨纨纨绔 字数:2710 书籍:日月江山永为明

  一件事或者是某个东西,如果光靠着别人口述以及自己的想象去理解,那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可若是亲眼所见,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之前在朝堂上朱瞻垶选择直接解释的话,那估计夏原吉想破了脑瓜子也想不出来,因为在他的脑海中粮食都是一颗种子发一个芽的。

  但现在,在看了满是嫩芽的土豆和红薯以及那一堆堆被切好的芽块之后,他立刻就明白了。

  “好!这粮食真好!”朱棣在小小的惊讶之后就忍不住开口赞叹。

  “产量高,还能这么种,当真是好粮食!”

  “爷爷,您不会以为就这样而已吧?”朱瞻垶笑着看向老爷子。

  “那您可想错了,孙儿之所以要马宝他们费劲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也要将这些种子带回来可不只是因为这么一点原因。”

  “而且之前孙儿也说过了,要在两年,甚至是一年就让这新粮遍布我大明天下土地,要靠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个。”

  “哦?”朱棣先是一怔,然后满脸惊喜地追问。

  “这种子还有别的长处?”

  之前在应天外城迎接大孙子的时候,朱棣就见过红薯的产量,在他看来一株红薯能结七八个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份量在那摆着呢。

  而今天在看了红薯的播种方式之后他就已经无所求了。

  现如今在朱棣的想法里,这新粮所产份量极高,播种时还有足够的芽种,这就已经是完美的种子了。

  嗯……当然前提是把不耐储存等缺点去了。.c0m

  不过就算是带着不耐储存的缺点也无妨了,毕竟在那可以说是凡间难有的产量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可现在,大孙子却告诉他远不止于此。

  “爷爷可曾听过‘折柳樊圃’?”朱瞻垶笑着引用了一个成语。

  “去!”朱棣没好气地给了大孙子一个脑瓜瓢。

  折柳樊圃,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齐风》和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都有提起,这也是朱棣这般反应的原因了。

  他朱棣的确不是什么斯文皇帝,但却也不至于不学无术到了书都不看的地步吧?

  “那您想想看。”朱瞻垶也不介意,他挨的脑瓜瓢多了去了,一个两个的他还真不在乎。

  “孙儿提醒您一下,这红薯跟折柳樊圃有点儿像。”

  朱棣闻言眉头微微皱起,右手抚须。

  折柳樊圃,从本意上来说其实是指用柳树枝编成篱笆,但红薯的藤蔓朱棣是看过的,那玩意儿软趴趴的显然是不能用来编篱笆。

  “嘶……”蓦地,朱棣双眼一脸,但旋即就倒抽一口凉气。

  “垶儿,你说的该不会是……”

  因为有方向,朱棣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方面。

  折柳樊圃,这四个字之所以能够在《诗经·齐风》中被记载是因为这是属于那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就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些相似。

  但跟北魏的《齐民要术》可不搭嘎。

  《齐民要术》可是一本综合性的农学著作,而“折柳樊圃”这四个字之所以能够被《齐民要术》收录是因为其也代表了一个种植方式。

  扦插。

  “没错。”朱瞻垶笑着给老爷子解释了起来。

  “这红薯只要采下一截秧插入土中,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长出根,继而长成一株新的红薯,并且对产量没有任何影响。”

  “也就是马宝他们种植的红薯都已经临近收获,秧都快枯了,不然的话孙儿就可以给您演示一番了。”

  “无妨无妨!”朱棣很是高兴,高兴到了都没空理睬大孙子了,直接就蹲到了红薯的芽块堆前。

  “只要能种,爷爷晚点儿看也无妨,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把这宝贝给种出来!”

  从高额的产量到超出想象的种植方式,大孙子给的惊喜是一个接一个的,朱棣感觉自己都有点儿血气上涌的感觉。

  “等等!”蹲在红薯芽块堆前的朱棣好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猛然转头看向了大孙子。

  “照你这么说的话,那玉米和土豆岂不是……”

  ……

  朱瞻垶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的爷爷诶,您可是真敢想啊!

  “不是不是!”眼见着老爷子有了本不应该有的期望,朱瞻垶赶紧开口掐灭。

  “这种法子仅限于这个红薯,那个土豆和玉米是不适用的!”

  可不敢让老爷子把这想法给固定下来,自己又不是神仙,不可能做出突破物种能力的事情。

  这要是让老爷子这么认为了,之后收获的时候该咋说?自己可变不出来那么多的土豆和玉米。

  “也是……”虽然明知道这等可以说是逆天之物不可能那么多,但朱棣还是不免有些失望。

  人就是这样,本来你没什么期望,但有了所谓的奇迹之后期望就会无限拔高,导致你忘了之前几乎是什么都没有的。

  不过朱棣作为皇帝,自然是不会去纠结于那些不可能之事,很快的就把心态调整好了。

  “这样也已经很好了,光是凭着这红薯就可以把让咱们大明百姓吃饱这个目标往前提一大步了。”

  在短暂的失落之后,朱棣迅速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

  “夏原吉!”

  “微臣在!”夏原吉原本还在愣神呢,红薯高额的产量和种植方式让他已经懵了,在心中算了好久也没算明白这能够把原计划推动多远。

  “太孙的话你也听到了,这些粮种有多么重要你应该知道了吧?”

  这话听着多少有些别扭,因为这些粮种本就是很重要的,是大明现在的头等大事,但夏原吉很清楚自己的顶头上司说的不是这个。

  “微臣明白!”夏原吉晃了晃神,随即坚定地回答道。

  “你不要想岔了。”朱棣转过身,看着还在分割芽块的腾骧卫,淡淡地说道。

  “朕之所以提醒你不是让你更重视这些粮种,粮种的安全那是金忠要操心的事情,跟你没什么关系。”

  “你要操心的是对这些粮食,尤其是红薯的限制。”

  夏原吉呆立当场,而朱瞻垶则是一脸佩服地看着老爷子。

  不愧是老爷子,前一秒还沉浸在红薯高额的产量和变态的种植方式中难以自拔,后一秒就已经想到了要注意的问题了。

  “这红薯产量本就极高,现在又有了这种种植的方法,等到推广之后百姓们对红薯的热情可想而知,但你我都知道这红薯的弊端……”

  随着话题的深入,朱棣的表情也慢慢的严肃了起来。

  “因此,这红薯一旦推广,百姓们势必会大量种植,你作为户部尚书,一定要执行好之前太孙所说的计划,千万不可心软!”

  红薯难以储存,再加上病害虽不及土豆严重但也是有的,所以朱瞻垶才会给出以税收来控制其种植面积的办法。

  现如今红薯的优点再添一项,说夸张点,一株红薯苗就可以种出万亩红薯,这可以说是无本万利了,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就算是一点儿稻麦不种朱棣都不意外。

  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就越要做好准备,尤其是不能心软!

  乍一看,这事儿跟心软可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实则不然。

  在高额的产量面前,肯定会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百姓大量甚至是全都种植红薯。

  虽然朝廷很重视,但在百姓们看来这都是粮食,就算朝廷最终不会在没有稻麦收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他们也可以用红薯来换稻麦用来缴纳赋税。

  但问题在于,你永远都不要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个人。

  红薯一经推广,在其高额的产量和种植方式下大明肯定会陷入红薯过剩的情况下,红薯不说多如草芥怕是也不为过了,谁跟你换?

  到时候肯定会有一大批百姓缴纳不上赋税,这就是问题的最终结果了。

  “微臣明白!”经朱棣这么一说,夏原吉也是严肃了起来。

  大量百姓交不起赋税,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了。

  朱瞻垶见状微微点头,他有办法,不过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说,一来是没有必要这么着急,二来也是因为他不是一定要在现在开口。

  正所谓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朱瞻垶可不想当一个事事亲力亲为的太孙甚至是太子、皇帝,朝廷招募那么多的官员不是单单让他们执行命令的。

  “爷爷,现在还有一件事。”朱瞻垶想着等使出之后没有办法了他再开口,因此也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结。

  “孙儿想要调用一批工部的工匠,而且数量不会少,最好是有多少来多少。”

  “你想要做什么?”朱棣有些意外,他不知道大孙子在搞种植的时候要工匠做什么。

  农具?那玩意儿不说有的是,但最起码不需要特意调用工匠。

  “孙儿打算在这里建造一大批的暖房。”

  “暖房?”

  听大孙子这么一说,朱棣立马就明白了。

  看了看面前的芽块堆,再看看不久前才划好的土地,最后再想想现在的时间,朱棣不由得微微点头。

  是了,以现在的时间来说,还真的需要暖房这个东西。

  怪不得大孙子想要调用这么多的工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