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司马传 第485章 上:意在分化造访兖州,王昶遇刺主仆生隙

《大司马传》第485章 上:意在分化造访兖州,王昶遇刺主仆生隙

作者:蓑衣漫雨 字数:2340 书籍:大司马传

  公元239年(魏景初三年)七月,吴将诸葛恪在孙权的一纸诏令之下不得已班师回朝,而吴国的退军也直接宣告吴蜀合纵、联兵伐魏的战略再度破灭。

  蜀帝刘禅闻之后心中大为不悦,在黄皓的一旁撺掇之下,他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蒋琬如此劳师动众却一无所获表示不满,而且还下诏安抚蒋琬,声称北伐的计划还有的是,让他继续屯兵驻守汉中等待时机,从而在实际意义上把蒋济排挤出蜀汉的政治核心。

  而因孙登亲赴建业止战而避免遭至全面合围的诸葛恪,则因舒县一战成为了吴国人心目当中的英雄,因为吴国自与魏国多年征战以来,所获得的胜利基本都是防守战或是防守反击战,而首次在主动进攻上取得胜利的仅此一次。

  虽然诸葛恪攻占舒县并携带回部分俘虏,但实际上王凌是为了引诱诸葛恪深入,故此诸葛恪在舒县并没有遭到顽强的抵抗,但这场胜利却被孙鲁班刻意夸大宣传,甚至营造出世间罕有的巨大功绩,以达到盖过陆逊所立赫赫战功的目的。

  与此同时,孙权也以孙登离开京都(即建业)太久,自己倍加思念为理由,将孙登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目的就是为了将他与陆逊分开,而为了达到压制陆逊的目的,他默许了孙鲁班将诸葛恪几乎是神话化宣传的行径。

  而除了正在忙着勾心斗角、排除异己的吴蜀两国,魏国自然也不会闲着。

  虽然此次成功退敌进而瓦解吴蜀合纵,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王凌甚至还没有拉开架势真正和诸葛恪大战一场,但事后一心想要拉拢王凌的曹爽,在丁谥和邓飏的建议之下,却将所有的功劳都堆到了王凌一个人的头上,并且抢在司马懿前面亲自替他向曹芳邀功。

  曹芳就这件事向司马懿征求意见,对此司马懿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已经正在失去王凌,而曹爽的言行更加印证了他对王凌是多么的渴望。

  最终曹芳下诏,擢升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

  同时曹爽的举动也引起了朝中另外一个人的在意,这个人就是高柔。

  散朝之后,高柔找到了正准备打道回府的司马懿,并问他说:

  “仲达,如今曹爽正在积极拉拢彦云,你怎么好像一副熟视无睹的样子呢?”

  对此司马懿解释道:

  “不是我熟视无睹,而是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但还是没有办法挽回王凌的心,恐怕先前的襄平屠城已经让他对我失望透顶了吧...”

  撇开个人情感来说,高柔早就看出了曹爽之所以争夺权势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并没有打算利用得到的权力为曹魏的社稷做出什么贡献,所以即使他与司马懿素未谋面,高柔也绝不希望朝政大权就这么落在曹爽的手中,为此他提醒司马懿说:

  “仲达,你可要多加小心,我听说曹爽暗中拉拢的不只是彦云,就连他你和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兖州刺史王昶,他也是意欲极力腐蚀,这样下去的话...”

  司马懿似乎远没有高柔想得那么多,他摇了摇头说道:

  “文惠兄,你想的也未免太多了,无论是我还是大将军曹爽,我们都是陛下、都是魏国的臣子,如今王凌也好、王昶也好,无论与谁交好都是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而尽力,至于他们到底是与我亲近,还是与曹爽亲近,又有什么分别呢?”

  说罢司马懿便撇下了高柔只身离去了,他这种无视警告的冷淡反应让高柔大吃一惊:

  “你都快火烧眉毛了,我倒成了多管闲事的人了...”

  高柔的消息并没有出错,在替王凌上表曹芳请封之后不久,曹爽的新进谋士邓飏又使出了第二招:竭尽全力拉拢兖州刺史王昶。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何晏的冷嘲热讽:

  “王凌也就罢了,王昶可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年先帝下诏求贤时,命令卿校以上所有的朝中大臣都要举荐以为贤才,当时司马懿并没有举荐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邓艾,而是偏偏举荐了王昶,才使得他在朝堂之中崭露头角,这样一个人他能背叛司马懿吗?”

  邓飏非常平淡的笑了笑:

  “驸马稍安勿躁...”

  丁谥非常欣赏邓飏的才华,他也规劝何晏先听邓飏把话说完。

  “若要说王昶生平最为尊敬的人,恐怕还轮不到司马懿,而是他的太原同乡王凌,我曾经暗中调查过,王昶之所以会选择入仕,就是因为以王凌为目标,两人私交颇深,当时王凌在得知高柔和司马懿推举王昶为兖州刺史时,他马上写信给司马懿和高柔,称赞他们是慧眼识珠,并且拍胸脯保证王昶将来必然会有一番作为,而如今王凌对司马懿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只要我们适时的去敲打王昶,他必然也会动摇的。”

  曹爽觉得邓飏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问邓飏说:

  “那如此看来,先生认为前去说服王昶的人选应当是谁呢?”

  邓飏端起茶盅放在嘴唇之下微微抿了一口,然后自信满满的回答说:

  “大将军请放心,在下早就安排了合适的人选,恐怕这个人现在已经到达兖州了吧...”

  正在濮阳负责操练兵马的王昶,回到住处便迎来了以为特别的访客...

  “在下乃征东将军王凌之外甥令狐愚,途径濮阳得知将军正在此处练兵,便登门拜访,若有失礼唐突之处还请见谅。”

  王昶见来者是王凌的亲外甥,态度自然与常人不同,出于对王凌的尊敬他对令狐愚的到来欢迎备至、奉若上宾。

  双方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之后,王昶就开始询问令狐愚王凌最近的情况,令狐愚笑道:

  “托刺史大人的福,舅公他近些日子身体都很好。”

  谈及先前东吴将领诸葛恪率领大军北进,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周瑜的故乡舒县,并扬言要直取寿春,王昶就忍不住为王凌捏了一把汗:

  “我知道彦云兄长他自然是不会惧怕区区一个诸葛恪的,不过我担心的是他那三万兵马可能只不过是前导部队,而真正令人惧怕的是陆逊可能会参战,不过好在有惊无险。”

  令狐愚别有用心的说道:

  “或者说正是因为吴国太子孙登亲自赶到建业阻止他,而孙权及时命令诸葛恪撤退,否则的话他必然会落入舅公为他特意编织的罗网,可惜的是异常围歼战并没有打响,一场眼看就要到手的功劳也付诸流水了。不过好在事后大将军极力为我舅公请赏,才使得他能够擢升为征东将军,并且还额外抚育了都督扬州军事的全部兵权。”

  说到这里,王昶心中是很不理解的,因为根据他对王凌交际圈的了解来看,王凌与曹爽并没有过深的交情,但王凌却和司马懿有着莫逆之交,可战后积极为王凌请功的并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爽,甚至更没有听到关于司马懿因这件事为王凌发表过任何的态度...

  而察觉到他这一心思的令狐愚趁机把话挑明了说:

  “说来也真是奇怪,在下听闻太尉和廷尉两位大人都和舅公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情,但他们却在战后保持沉默,反而是与舅公并不相熟的大将军在一力为舅公说话,莫非太尉和廷尉是害怕人说他们任人唯亲吗?”

  因为事情牵扯到一力提拔自己的司马懿,以及自己当做兄长一般尊敬的王凌,所以王昶并没有立刻就这件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一笑置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