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梦幻之单机三国 第074章 唯才是举

《梦幻之单机三国》第074章 唯才是举

作者:新手快跑 字数:2024 书籍:梦幻之单机三国

  “快去看啊!国相府门口又贴出新的告示了!”

  有那眼尖的,将这个重大发现迅速告诉给身边识字的人。随着这个人的嚷嚷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告示面前顿时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由不得这些人不紧张和激动,因为新来的国相曹操大人,贴出的第一张告示,就是宣布拆毁济南国境内的所有道观。

  这张告示一出,很快就惊动了济南国。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而祭祀还要排在战争的前面,古人对祭祀的重视可见一斑。

  济南国十年时间换了二十七任国相,这些人都是饭桶,不了解这些道观的危害吗?不是,而是关系重大,令他们下意识的回避了这个问题,既不敢发言揭露弊端,也不敢象曹操这样直接动手拆毁。因为那时候的古人还十分迷信,认为冥冥之中,有神灵的存在,将神灵的道场拆掉,活腻了吗?

  但曹操不信这个邪,不但敢直言道观的危害,还敢亲自带人将其拆毁。这样不管不顾、胆大妄为的举动直接让许多人一脸的懵逼。于是,自杖毙蹇昌,上书为窦武等人平反这两件事后,曹操楞头青的名声更上层楼。

  既然第一张告示这么的震撼,大家对曹操的第二张告示自然是充满了期盼。曹操也果然没有令大家失望,第二张告示依然是十分的震撼,可以说,论震撼程度,犹自在第一张告示之上,宛如在大汉朝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池塘,投下一块巨石,溅起无数的浪花和涟漪。

  东汉末年官员的选拔采用的是察举制,它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发展到后期,最为重要的就是举孝廉,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也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可是发出第一张告示还没消停几天的国相曹操大人,却发布了唯才是举令!不论品行,不论出身,只重能力,唯才是举!

  一张张唯才是举的告示贴满了济南国的大街小巷,一个个求贤若渴的命令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济南国内传播。寒门士子、商贾之家、贩夫走卒纷纷弹冠相但凡是自认为有些能力的人,无不欢喜、雀跃。

  一时间,人头攒动,人们纷纷涌入济南城,准备向这位特立独行的济南国相大人展现一下自身的才能,也想看一下这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曹操曹大人,究竟生得是如何的模样!

  这件事情说来也好笑,曹操虽然早就想发布唯才是举令,但却有心无胆。不是曹操胆小,而是风险实在是太大。察举制已经深入人心,唯才是举令很容易遭到世人的诟病。最主要的是既得利益集团,是不会允许唯才是举令出现的。

  从察举制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这个制度最大的漏洞就是非常容易官官相护。基本上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合法版。这就使得官员基本上都是士族出身,彼此联姻,彼此合作,彼此举荐,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既得利益集团。使得那些有能力,但家世不好的人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曹操家世不好,边让在梁园春会的时候就曾经讥讽曹操是‘太监养孙’,历史上也曾经有人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所以,曹操作为阉党之后,想要获得士族的认可十分困难,基本上断绝了他得到优秀士族人才的渠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得到人才,尤其是吸引那些寒门士子的注意力,曹操就必须发布唯才是举令。但却要注意时机,注意尺度,尽量减少既得利益集团的压力。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章出现了。

  刘章企图凭借手下的力量逼曹操就犯,以众县令的辞官为要挟,逼迫曹操听从他的命令。却不想他的所作所为对于曹操来说,正是久旱逢甘露。

  曹操先是在那些县令面前示之以弱,待这些县令步步紧逼,以辞官为要挟,就顺势答应下来,然后将责任全部推在那些县令身上,将自己伪造成一个不愿意受人要挟的愣头青形象。

  这样,那些人对曹操发出的唯才是举令就不会太过重视,只会当成是一个愣头青的无奈之举。也唯有如此,曹操才不会受到各方面的打压。

  刘章自以为得计,却不料正入曹操的下怀。一方面趁势推出唯才是举令,一方面趁机将那些庸吏一扫而空,提拔自己的手下,建立自己的班底。从这样的结果来看,曹操还是应该感谢刘章的,否则要逼得这些县令主动退位,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的力气。

  可即便是如此,唯才是举令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连蔡邕都找到曹操,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作为大儒,社会道德的标杆,一贯的认为是德为先,才其次,德才兼备自然最好,否则宁取德,不取才。也就是说有没有能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品要过关。

  但作为后世的人,曹操却深深地知道,假好人比伪君子更可怕。原因在于伪君子能够影响到的仅仅是他自己,而假好人能够影响到的是身边的一票人。

  曾经后世的一副漫画,给曹操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画上有一个人,正提着一壶开水在给小树苗浇水。旁边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一边浇水一边非常严肃的介绍,开水浇树有多么多么的好。于是,开始的时候只是他一个人在浇水,后来是十个人在浇水,这……就是假好人的危害。

  所以对于曹操来说,不怕官员人品有问题,就怕人品没问题,却是一个糊涂官,一个不通实务的庸官。

  蔡邕同曹操辩论了三天,一直无法说服曹操,又害怕曹操选出的那些县令有问题,害国害民,只好主动请缨充当评选。曹操奸计得逞,乐呵呵地甩手不管,有蔡邕和戏志才一起把关,根本就不用他操太多的心。

  至于奸计得逞的问题,主要是蔡邕在济南国才盘桓数日,就打算告辞,前往北海国找大儒郑玄。这是他东行的目的,眼见距离越来越近,蔡邕就有些迫不及待。但曹操却舍不得将蔡邕早早放走,就想出这么个办法,打算再将蔡邕羁绊上几日。至于今后,也暂时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当然,如果能够将郑玄请到济南国,那就更完美了,可惜难度太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