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348章 厅堂却为稻粮谋

《三国之马腾天下》第348章 厅堂却为稻粮谋

作者:愚奇R 字数:1808 书籍:三国之马腾天下

  马腾接着说:“从这件事上,我有一个体会。

  这就是说,井田制在当时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好东西并不是说就会亘古不变。

  象井田制在社会上存在了近千年,仍然被后来的土地私有所替代。

  那么土地私有算不算是一个好东西呢?

  从它能多打粮食这一点来看,确实也是一个好东西。

  以前是井田,土地是公有的,不属于某一个人,因此土地不能买卖;

  但后来既然土地成了某一个人手里的东西,好比是一只羊,又好比是一头牛,买卖当然也就有了可能。

  后来朝庭为了遏制土地兼并,严禁土地买卖,这是不可能的,也管不住。

  地主既然要卖,肯定有他的理由,不得不卖的理由;买主既然要买,肯定也会有他要买的章程。

  我经常想,既然管不住,那为什么还要管?

  换个角度说,人们为什么喜欢买地?

  无非就是土地是固有的财产,可以种植庄稼收获粮食。

  而在我们这个社会上,粮食就是最大的财富,换句话说,土地也就是最大的财富。

  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们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士大夫,不论是地方豪绅还是一般农民,为什么会对土地趋之若鹜了!

  既然社会上有如此强烈的需求,那作为朝庭来说,你如何控制它?

  你又如何通过人为的方式来强行禁止它?

  这本身就是一个不解的结!不能堵,只能疏!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一个死结,又何以疏导?

  地主们不理解,农民更不理解。

  他们为什么会不理解?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都在土地上打转转,根本不知道离开土地或许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空!

  这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所在了。

  今年年初,我和天保兄到了京城,看到京城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

  再看我们河西走廊上,南来北往的客商川流不息。

  他们经商所获之利,岂不比种地所得要多出许多许多?

  当然,我并不是要我们的子民都去弃地经商,我只是打这么一个比方。

  若有比种地更好的出路,人们的眼睛还会都盯在土地上吗?土地买卖的风气还会这么强盛吗?土地兼并的势头还会这么猛烈吗?

  如果说有一部分人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从事一些更好的职业,那么因土地而产生的矛盾还会那样突出和激烈吗?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

  马腾接着说道:“其次,关于我们张掖产业问题。

  这次我走了六个县,发现我们整个张掖赖以生存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种植庄稼,二是放牧。

  庄稼收获的是粮食,放牧收获的是牛羊肉。

  粮食可以吃,牛羊肉也可以吃。

  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收获的东西,都填到了肚子里,少量剩余的东西才拿来买卖,换点零用钱。

  再者,我看我们张掖老百姓种植的庄稼,除了小麦,就是一些小杂粮。

  这些庄稼,品种单一不说,产量还非常低,除了交租自用以外,所剩无几。

  象这样下去,老百姓所解决的不过是一个温饱问题。

  民不富,何以强县?何以强郡?

  而单纯依靠种地和放牧,何时才能让百姓脱贫致富?”

  永嘉先生道:“张掖这个地方迥异于中原内地,一年只能一熟,而且很多中原的品种不适宜在这里生长。

  明公可有什么新办法?”

  马腾说:“这次我到了汉阳牧师苑。

  本来是想看看流民安置的情况,没想到给了我一个惊喜。

  流民中有几户江南来的人家,他们在洗衣服时不慎将口袋中的几粒稻米掉落水边,结果在水中发芽了,而且长势良好。

  马伥已着人看管起来。

  我的意思是,如果说这几粒稻米能在汉阳牧师苑生长并且能够收获的话,那么在张掖其他合适的地方也能生长,也能收获。

  农都尉莞宣告诉我,稻米的产量要大大高于小麦的产量,更别说是其他小杂粮了。

  如若今年汉阳能试种成功,那今年冬天我就向朝庭申请稻米种子,明年就在张掖大面积耕种。

  看来这稻米只适合生长在有水的地方,而我们张掖广有河流,河流两岸到处可以耕种。

  大家想一想,这个稻米的种植,不仅扩大了我们粮食的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这个稻米与我们原来种植的粮食品种不争地方。

  原来河流两岸的土地都是闲置的,如若全都种上稻米,明年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永嘉先生忧虑道:“若在这西凉之地能种上稻米,那再好不过。

  可是我们张掖本来就地广人稀,这稻米种少了不顶用,种多了我们哪来那么多人手?

  再者,这种稻米肯定与种小麦和杂粮不一样,我们这里的人会种吗?”

  马腾说:“人手之事好说。

  三辅之地流民甚多,我们今年就可以再向朝庭提出申请,多多往我们这里发送流民,届时就在沿河两岸进行安置,专门从事稻米种植。

  至于种植技术,汉阳牧师苑的几户江南之人尽可充当教师,亦可向朝庭申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到时从流民中选出一部分人先行培训,再让那些专业人员流动指导,一年足矣!”

  永嘉先生笑道:“看来明公胸中有成壑啊!这样就好。

  若是能在张掖大面积种植稻米,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吃上江南的大米了。

  所谓塞上变江南,想一想就令人振奋。

  不过仅凭此之一项,恐怕难以达到疏引农业人口的目标,不知明公可还有别的想法?”

  马腾笑了,说:“种植稻米只是其中一项,而且这个也是需要大量的土地。

  现在的人们不知道张掖也可以种植稻米,等明年大家认识到了,河流两岸之地势必又会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土地兼并又会向这个方面发展。

  所以这只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也与汉阳牧师苑的江南流民有关,大家可能猜上一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