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345章 回郡衙马腾小结

《三国之马腾天下》第345章 回郡衙马腾小结

作者:愚奇R 字数:1837 书籍:三国之马腾天下

  阎忠与众人见礼,然后依次落座。

  马腾说:“这次出行一月有余,大有收获。

  许多事情在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若是还呆在衙门里,恐怕这些事情一辈子也不知道。”

  永嘉先生微笑道:“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先哲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圣贤的书是没有错的,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或事,往往与书上说的格格不入。

  人之欲成大事,莫过于立德、立功、立言,此之谓不朽。

  所谓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所谓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所谓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这三者之中不论是哪一项,都须先博览群书,体悟圣人之心,再放眼于实践,从而变为自己立身处事的原则和方法。

  看来太守大人这次出去收获良多,能否给我们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和感悟?”

  马腾向永嘉先生躬身一礼,道:“马腾受教了。”

  然后坐下,说道:“这次出行,我原本的打算是,除了居延县之外,其他的县都要走到。

  前天因杨霸之故,屋兰和昭武没能成行,其他的县则都到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许多人,发现了许多问题,也经历了许多事情。

  这些问题和事情,诚如先生所言,是在书斋里和公文中见不到的,只有到了现场才能发现,只有听听人们亲口诉说才能知晓。

  这段日子里,我听了许多,见了许多,也想了许多,现在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我觉得河西地方,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各级官府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我们张掖,看上去好像是歌舞升平,形势一片大好,人们都安居乐业。

  其实在这副表象下面,掩藏着许许多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矛盾和冲突,有的还非常激烈。

  这些矛盾和冲突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官府与各民族之间、尤其是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我先到了氐池县,后又到了骊轩县、番和县,莫不如此;

  后来到了日勒县,情况发展到鼎点,双方的冲突一触即发,差点酿成暴乱。

  不可否认,在这些族群当中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惟恐天下不乱,总是时时处处地寻找焦点和时机,在背后煽风点火,以趁机渔利。

  但我走了这许多地方,觉得问题的责任主要还是在于各级官府。

  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官府的眼里,各民族不是平等的,有些民族更是被视为异类。

  象羌族、氐族等,由于这些民族在历史上多次作乱,危及朝庭的统治,有几次朝庭甚至议论要放弃河西。

  对这些民族,朝庭没有什么好感,地方上更是没有多少耐心。

  在官府看来,只有实行高压政策,让他们没有什么多余的财产,没有多少生活的空间,这才能遏制他们的野心,使他们没有反抗的能力和本钱。

  以前一些朝庭大员在剿灭羌族作乱时,更是主张采取极端措施,彻底从肉体上消灭他们,从而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岂不知火上浇油大火越烧越旺,你的政策愈是严厉,这些少数民族的反抗就愈是激烈。

  用日勒县高邑里的一个羌人的话来说,反抗亦是死,不反抗亦是死,这样钝刀子割肉更难受,还不如反了的好!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是在官府具体操作上,对少数民族更为严厉和苛刻。

  在氐池县和日勒县,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官府在收缴赋税和各项摊派中,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待遇上是不一样的,甚至差别很大。

  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心里自然是不平衡,不仅对官府有强烈的抵制心理,也把汉人推到了他们的对立面上。

  万一有事,不仅是官府首当其冲,汉人也会连带着遭殃。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这种政策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是官府中的个别人,为了中饱私囊,或为了达到个人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巧立名目,花样百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在这方面,日勒县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

  他们假传圣旨,说是为了纪念大汉消灭北匈奴,要在张掖建一座纪念碑;地点选在日勒,还是我亲自确定的。

  为了修建这座纪念碑,县里每人都要上缴数目不菲的钱财,而实际的花销,不到其总数的三成!

  其余的钱财,则被他们通过各种名目落入个人腰包。

  其数额之巨,胆子之大,手段之卑劣,真是令人发指!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我每个县只走了一个地方。

  但就是这么少的地方,暴露出来的问题已是令人胆战心惊。

  若是再多去一些地方,会不会还有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多肯定是更多,我想再严重还能严重到什么地步?

  这些已经是够严重的了,已经让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人们已经快到了忍耐的极限了,还要怎么样?

  一路走来,我经常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们要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要有长期经营张掖的思想准备。

  而要长期经营这个地方,首先就要稳定地方上的局势,这是我们今后从事一切事务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若是羌人氐人不堪压制,今日造反明日作乱,我们即使是到处灭火还来不及,那哪里还谈得上经营张掖?

  我们不可能象有的人一样,把张掖地上这些少数民族都全部剿杀了吧?

  这是我所不能、所不想、亦所不愿的。

  我们不仅不能杀,还要想办法把他们拢在一起。

  他们都是大汉的子民,也是我们张掖主要的居住人口。

  若是没有了他们,张掖郡还有什么立身存在的必要?

  朝庭借助张掖以巩固边防抵御外侮的战略何以实施?

  建议此事由永嘉先生牵头,召集相关人等,尽快研究制定出一个具体措施,争取迅速改变目前的状况。

  这些个措施不需要好看,好吃好用即可。”

  永嘉先生称诺受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