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快穿之花式撩男 ‘女人’皇上VS‘男人’皇后(9)

《快穿之花式撩男》‘女人’皇上VS‘男人’皇后(9)

作者:咲九 字数:862 书籍:快穿之花式撩男

  沈晨当然不知道,他暗中布的局,其实早就被刘表看破了。

  现在可是公元196年,还没有到十二年后,刘表得了老年痴呆症的时候。

  作为单枪匹马就敢平定整个荆州的男人,刘表又岂能是易与之辈?

  沈晨暗地里做的那些小动作,实际上都被他看在眼里,只是没有点破罢了。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对刘表没有任何坏处,甚至大部分利益,都落进了刘表口袋里。

  天上掉馅饼,而且还是九一分成。沈晨拼死拼活,才得了一成。

  刘表啥都不干,得了九成,换谁都乐意。

  所以他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某些时候,也会出手帮忙,顺手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新野县最近换县令了。

  原来的县令王翊因为政绩出色,被张绣调任为南阳郡丞,负责帮他管理周边城池。

  新任县令是黄门亭的邓氏族长邓茂。

  按理来说,邓茂自己就在新野,应该是违反了三互法,本地人不能当本地官才对。

  可问题是邓茂不是本地人呀。

  他是徐州人。

  汉代的户籍地并不是说你住哪里,就算哪里的人,而是算你出生在哪里,才算哪里人。

  以甘宁家族举例。

  在《史记》中记载,甘宁的先祖是甘茂是淮南下蔡人,甘茂的子孙迁居南阳,过了几代他们就变成了南阳人。

  到了《三国志》记载,甘宁家族不知道哪位祖先迁移到益州巴郡,过了几代他们又变成巴郡人,南阳变成了甘氏祖地。

  等甘宁去了东吴,又经过几代繁衍,到甘宁的曾孙甘卓那一代之后,《晋书》对他的介绍就是江东丹阳人,祖地则变成了巴郡。

  所以黄门亭邓沈二氏目前其实都只能算外来人口,要过个几十年,繁衍个两三代之后,才能把户籍迁移过来。

  就像他们当初从南阳祖地迁移至徐州,两三代人之后,他们就变成了徐州襄贲人是一个道理。

  于是这就成了一个极为罕见的BUG。

  那就是当地百姓都认可的本地人,实际上是非本地人的精神本地人变成了本地县令。

  听上去绕口,但就是这么回事。

  如今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迁移至徐州,户籍变成了徐州人,回来之后,又被任命为新野官吏,而且他们又与新野本地邓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后邓茂当了县令,联合本地邓氏族人邓琦等人把持了整个县的权力,可谓是一手遮天,让黄门亭邓氏一夜成为新野豪强。

  不过新野百姓对于黄门亭邓氏的崛起肯定没有什么反感。

  因为这两年黄门亭邓氏广纳流民,四处修建水渠、开垦田地、种植桑林、开挖池塘,把原本的一片荒土建设成乐园。

  又利用高炉和窑洞制造铁器和瓷器,通过襄阳的大商贾以及周林贩卖到荆州、江东以及益州去,现在就连北方都有流传黄门亭的彩色瓷器,赚得盆满钵满。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有钱有粮之后,黄门亭邓氏开始大量帮助周边乡亭百姓,帮他们躲避兵灾,开垦农田,修建渠塘等等。

  邓洪本人虽在州府担任官职,可经常奉刘表命令去南阳各地处理政务。

  他四处巡土田宜,凿溉之利,粳稻丰积,像新野湖阳等地,就时常回来劝课农桑,偶尔还发明一些新式农具,帮助百姓发展。

  这一切都使得黄门亭邓氏在新野周边落下了一个好名声。

  张绣进攻南阳,以及大量黄巾齐聚南阳的时候,湖阳、朝阳、新野无数百姓纷纷拖家带口逃去了黄门亭邓氏的庄园躲避。

  虽然只是虚惊两场,但在短时间内,邓氏庄园居然能齐聚了数万百姓,就可以知道邓氏如今的号召力。

  等将来南阳再起战事,恐怕前来依附的人将会更多。

  这就是所谓的名望。

  如今黄门亭已经把周围二十平方公里土地纳入自己领土,建造了犹如城池般的庄园,在后山丘陵挖建了密密麻麻的地道、堡垒和防御工事。

  甚至他们还在荆州寻访到了一位曾经是将作大匠下属的工匠,能够制造攻城和守城器械,重金挖了过来,打造了很多器械。

  在人口上黄门亭也得到了大发展,刚迁移过来的时候只有一千人左右,后来广纳流民,增长到了两千余人。

  现在过了半年,大批下山的黄巾被以权谋私,安置在了黄门亭,户籍人口早已经超过了八千。

  拥有的土地也超过了五万亩,同时还从周边乡亭郡县雇佣了大量的田奴、徒附。

  整个黄门亭现在的常住人口突破了一万,再过几年,恐怕就能够铸造城池,成为一座下县了。

  而且虽然他们做的事情刘表都知道,但刘表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对邓氏造器械武器弓箭这类违禁品都没有追责。

  究其原因,就在于黄门亭受惠不假,可他得到的利益更多。

  光粮草辎重和丁口,就是个天文数字。

  而且当时世家豪族都这样,一切都是以家族利益为先。

  邓洪在给荆州谋福利的同时,再给自己的家族谋那么一点点福利,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如果他两袖清风一门心思为荆州着想,刘表恐怕还得怀疑他另有图谋了。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表也支持邓洪这么干。

  因为现在黄门亭之所以能够这样突飞猛进的发展,跟乡老们努力创造财富没啥关系。

  完全就是因为邓洪在州府担任官吏,在这次张绣和黄巾当中为自己谋利。

  如果不是邓洪立下大功,他也不会全权负责人口安置工作。

  如果不是他向刘表献计吞并南阳周边黄巾余党,南阳也不会突然冒出这么多人口来。

  因此归根到底,什么搞高炉窑洞发家致富,什么搞沤肥技术增产粮食,那都只能说是附带品。

  真正的发展还得靠权力,只有拥有了权力,才能够调动外界的大量资源来填补。

  否则的话光靠黄门亭这一千人,就算有高炉窑洞和沤肥技术,能产出多少瓷器铁器和粮食?

  那么邓洪的权力来自哪里呢?

  不就是刘表吗?

  所以邓洪壮大自己的宗族,完全就是在刘表默许之内。

  至少在刘表看来。

  他吃肉,邓氏喝点汤,无可厚非嘛。

  到了五月份,熙熙攘攘的南阳之乱落下帷幕,张绣刘表都得了好处,就算是黄巾军,大部分人都愿意下山来。

  这场动乱动静闹得不大,但收获却是满满,让远在颍川的曹操为没能得到利益而遗憾。

  沈晨在背后主导了这一切之后,深藏功与名,回到襄阳继续读书。

  除了去书院以外,他也偶尔会去鱼梁洲请教庞德公。

  他的学问日渐增长,神童之名传遍荆州。

  不过让他有些遗憾的是自始至终都没有见到过庞统,因为去年庞统就去了颍川找司马徽求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五月十二日,沈晨前天去了鱼梁洲找庞德公请教了一个学术问题,昨天去了隆中和诸葛亮探讨学问,在隆中住了一晚上后,今天就打算回书院。

  正是天朗气清,仲夏时节,知了声声,炽烈的太阳照射着大地,通往书院的小道上林荫斑驳,两侧大树参天,枝条茂密葳蕤垂下来。

  马车缓缓行驶在小道上,因为道路还算平整,沈晨就在车上看书。当时的马车车厢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四面敞开竖一把伞。

  身后忽然就听到有人叫他:“是沈晨吗?”

  沈晨回过头,看到不知道何时后方多了一辆马车,车上的人一大一小,大的他认识,是刘表的别驾刘先,当初还是他带着黄门亭乡老去的新野,帮他们引荐王翊。

  去年刘先还在襄阳,与邓洪颇为友善,但下半年的时候,零陵家中有事,就向刘表请假,如今倒是有大半年没见过。

  见是他,沈晨便让车夫停下,下车站在道路边等。

  过了一会儿刘先的马车也停在了路边,沈晨就向他拱手说道:“原来是始宗先生,好久不见,叔祖时常想念先生呢。”

  刘先就说道:“我那妹夫病逝了,妹妹和外甥孤苦无依,不得不回一趟零陵处理家事,前几日才回来。你叔祖昨天还给我写信,让我去阴县帮他处理屯田事宜,今天倒是恰好在这里与你相见。”

  沈晨注意到刘先的马车上正有个大概四五岁的小孩正用好奇的眼神看他,便拱手说道:“是啊,叔祖也是太想始宗先生了,先生这一去就是半年,叔祖也常在外地。”

  “呵呵。”

  刘先笑着说道:“这倒是无妨,现在回来了总有见面的时候。阿晨,这是我外甥,叫周不疑,原来我是想让他在零陵就学于刘巴,但他不愿意收,你久在书院里,学问也很好,我刚好想把他托付给你。”

  沈晨其实并不知道周不疑,他又不像后世很多人专门研究历史,把《三国志》《后汉书》倒背如流。

  只是以前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再加上各种三国游戏呀,网上一些三国段子和视频啥的,初略对三国重要人物,大概历史发展有个了解。

  像早期各大诸侯以及五虎上将,五子良将,曹操五大谋士,卧龙凤雏幼麟冢虎他都知道。

  但伱要让他说出魏蜀吴三国后期有哪些主要官员,除了姜维马岱魏延关兴张苞以外,蜀国后期还有哪些高级将领,他是完全不清楚。

  所以他并不知道这位是三国有名的神童,只是见那小孩长得粉雕玉琢,机灵可爱,顿时很是喜欢,便笑着说道:“先生放心,不疑在书院里,肯定没有人敢欺负他。”

  除了我以外。

  他在心里又加了一句。

  刘先笑道:“那我就放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