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女神不应有恨 第一百五十四章 消息有四靠经营

《女神不应有恨》第一百五十四章 消息有四靠经营

作者:铁汉玉书生 字数:1829 书籍:女神不应有恨

  到了京城,宁完我一看京城的氛围,就先松了口气:没来迟!

  这京城看似平静,便说明并无众所周知的大事发生,绝不是旧皇病故,新皇登基该有的氛围。

  而其间暗藏的外松内紧,街面上偶尔闪现的便衣密探,瞒得了普通人,瞒不过他宁完我。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密探,在茫茫人海中很难发现,但这满街游走的密探,明摆着就是为了震慑别有用心之人:我不怕你知道有问题,就是让你知道也跳不起来。

  宁完我不屑的撇撇嘴,他知道自己这几个人一进城便被盯上了,但是这不是他需要担心的问题,他敢光明正大的来,自然已经准备好光明正大的身份。这个时候的京城,越是躲躲藏藏的,反而越会暴露,越会引起怀疑。

  他们几人现在的身份,是晋商山海关商会的掌柜以及护卫。

  晋商有很多关外的生意,这是众所周知的。只要不是武器粮食盐等禁运的物品,关内外的通商还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关外深山中有许多珍稀的药材。而越是用得起这些药材的,越是有权有势有钱之人。而是否禁运的规矩,恰恰是这些人制定的。

  即便崇祯,也不能,不敢禁绝这些交易,甚至如今的崇祯,还希望加大这样的交易量。花雪跟他说过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问题,在他心中,药材的进口是仅次于粮食囤积的第二大要紧事。

  宁完我精通文史,腹有丘壑,却又沉迷赌博,眼中重利。从气质上看,便于大明的读书人格格不入,妥妥一副奸商形象。

  说他是商号的掌柜,见到他的人,几乎可以在心中脑补出,有心机的账房如何在账上弄机巧,斗倒掌柜,或者帮掌柜参谋更上位,进而自己上位的整个故事。

  这形象,搭配这种脑补,毫无违和感。如果没有满清建立,或许他走的就将是这样一条道路。

  至于他身后跟着的几条大汉。在众人印象里,山海关是边关前线,在那里做生意,不带着这样几个汉子护卫,才让人奇怪。

  这一套身份,便是在山海关时,引他们几人入关的晋商的山海关分号的掌柜,给他们办的。在他们离开山海关进京之时,山海关分号也同时换了掌柜,对外宣称调任到京城去了。

  即便锦衣卫派人去山海关询问,在没有照相机的这个时代,也很难查出宁完我其实并不是那位调离的掌柜。图形画影什么的,他们又不会花雪的写实派素描,要靠这个确认几百里外的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简直不要太儿戏。

  京城的晋商会馆在八里庄,朝阳门外八里之地。

  这里其实已经是城外郊区了。晋商自然不会在城内买不起铺位,只是那里是接待的地方,虽然繁华,住起来却逼仄,哪有城外敞亮?

  宁完我几人刚刚进城,找到接待之处,便被晋商会馆的负责人给安排到了城外的会馆居住。

  宁玩我一听也好。他们几人是要有所图谋的,这样几个生面孔多大的目标,在城内待久了也会被盯得紧。哪如住在城外,偶尔带个人去城里混个脸熟,关键时刻,再随便找个庆祝的缘由把人带齐也说得通。

  如今京城晋商会馆的主事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范永斗。

  范永斗不是为了崇祯这事儿来京城的,他是在山西待不下去了。

  当然不是因为人祸,晋商八家在山西就差只手遮天了,哪有什么人祸影响的到他们!

  是因为天灾。没错,就是冰雹。

  范永斗本来在山西坐镇。但是天降冰雹,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范永斗眼看这冰雹已经砸塌了几间屋子,他毕竟做了叛国之事,心里面也虚。这怕不是天谴?便急急忙忙逃离了山西,去京城避难去了。希望以京城的龙气,护佑自己避过天谴。或者说他觉得在京城,天谴也有更高个子的人顶着,轮不到他。

  他逃得再急,也没有八百里加急快。他还早出发了一日,也是昨日才到的。

  他在路上便得到了京城的消息,并安排好了细查。今日刚得到准确的消息,宁完我一行便到了。

  范永斗并不胖,却一身富态,是衣裳和气度撑起来的富态。与范文程一副古板的书生相,完全不同。

  宁完我对范文程已经很熟悉了,却也完全没觉得范永斗眼熟,根本没想到两人一个山西人,一个沈阳本地人,居然还是亲兄弟。

  范宁二人分宾主落座,彼此客套一番,称赞了黄台吉几句,这才步入正题。

  范文程拿出刚刚收到的消息,递给宁完我,解释道:“上一次送出去的那份消息,因为情况紧急,我手底下负责与关外联络的大掌柜,就直接做主,把消息先发出去了。跟报给我的消息是一同发出的。”

  他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来京避难的,也为了卖个好,便接着道:“我得到消息,马不停蹄赶到了京城,也是昨日才到的。”

  又指了指手中的消息:“这是大掌柜吩咐人仔细调查的,八百里加急一路都是明面上的,沿路商号都有消息送上。你看,其中一个,是来自山西,这事情我知道,山西糟了冰雹,其大如斗,又忽如其来,全无预兆。我往京城赶路时,还差点被冰雹砸了。”这自然又是在谎报苦劳。

  “另一份迅速得到回复的,是来自苏州。然而此事相当蹊跷,苏州既没有天灾,又没有兵祸。也不知道是在闹哪样儿。”

  说着,又指着其中一份材料,补充道:“对了,苏州还有一个蹊跷处。大约在那半月之前,苏州还有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这份消息很古怪。我们在朝廷里的朋友说,苏州知府陈洪谧,上了一个媚上的奏章,说有异人登门进言:大明近些年来的天灾,是‘天行有常’,与‘朝廷失德’之类的流言无关。崇祯为此还在大朝会上大肆宣扬,情绪极为激动,面色潮红,整个人状态都与往日不同。”

  最后又补充道:“也就是在那之后,崇祯再没有露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