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逐鼎 第784章 现状

《逐鼎》第784章 现状

作者:鞋子的无奈 字数:4525 书籍:逐鼎

  更新时间:2013-07-12

  赵询大军回师幽州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各地地方官府的令吏之中,选拔考绩上佳之人,选拔为县令派往西域两州之地治理地方。。

  一时之间,赵国治地的各地官府,各级衙‘门’的小吏,都喜上眉梢。虽然赵王当初将官和吏何在一起,统筹官吏,地位当等。但是,不是的小吏,还是对此不放心。虽然地位相当,但是,他们毕竟还是令吏,而非官。

  现在,赵询下令赵国境内,统一考核,对这些令吏进行功绩核查,擢升为地方的父母官,哪能不让他们兴奋。虽然这西域两州都是新近收纳,较为贫瘠。但是,昔日商州境内,不少官员可都是从中原府县之中‘抽’调,且品级上升。

  再者说了,越是新纳之地,越是容易建功。能将他们从令吏提升到官,他们已经很满足了,再说了,为了官,做出功绩,害怕无法上升?

  赵询此诏一下,对各地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尤其是各地地方官府之内的令吏,昔日他们是被官员们看不起的小吏,平日里也是得过且过。现在,他们有了上升的可能,那么,他们自然要认真做事,以积累功绩。这道诏令,使得地方令吏,都开始认真做事,也是大出赵询等文武重臣的意料。

  当然,此次在各州府县的令吏进行考核,功绩优异者,自然是前往西域两州为官。就是只要没有玩忽职守者,也皆有赏赐。但那些功绩考绩在下等者,一律处以降职乃至解职等各种惩罚。至于那些在地方之上玩忽职守,愚‘弄’百姓者,一律严惩。

  当然了,此次令吏选拔,也算是对令吏的一次整体考核,是为上一次定下官吏一体化做出实际的行动,是向赵国境内的官吏表明,这些令吏,都是可能成为有品级的官员的,而且,这些从令吏出身的官员,将来会有更多的擢升机会。赵国官府也明确表示,这些令吏比直接从科举出身的官员,有更多的施政经验,这也是官员选拔,以令吏为先的缘故。要知道,现在在幽州城,可是有很多有才能或自以为有才能的读书人,想要向赵国求官呢。

  但现在赵询直接从令吏选拔,将来还要将这些读书人下放令吏积累施政经验,才能正式为官,如果没有合理的说法,这些读书人定然会对此不满。当然,官府不怕这些读书人闹出‘乱’子,但是,赵询也不希望与这些读书人离心离德。

  除了大批量的官员将被选拔出来,调派到西域两州之地为官外,赵国官府还继续组织汉民西迁,迁入西域两州境内,增高汉民比例。此外,大批的书院也在西域两州成立,教授西域人汉文化。

  此外,还有大批的商队来往与凉州至西域之地。西域凉州要修建新城、驰道和各种工程,都需要用到水泥和各种物资,都有商队源源不断的向西面运输。

  其次,赵询对那些臣服赵国的西域南部诸国国王进行了安排。当然,依旧是封爵。对于这些诸侯国,赵国单独有一套分封体系。当然,他们也是世袭,次代递减。与龟兹国王相比,这些向赵军投降的南部诸国,都是小国国王,两国大国国王,已经被彻底除掉。他们可比不上龟兹国王等人,他们之时侯爵。是的,比龟兹国低了两个大的等级,五六个小等级。

  但这些诸国国王不敢有丝毫的不满,赵国在南部联盟境内的冰封之盛,已经让这些诸国国王心惊胆寒了。要知道,还有半数的国王可都是死掉了,被赵军斩杀或‘逼’死了。诸国境内,都有大批的权贵被一一处死。现在,他们那里敢有不满的意见,

  随后,赵询又对此次出阵的将士进行赏赐。钱财、土地、奴隶,都是普通士卒得到的赏赐,此外,还有大批的士卒和军官得到擢升。此外,还有几十人因为此战而收到封爵。在赵国律令之中,封爵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旦分封,其可就象征这至高的荣誉。除了武将,地方文臣也在其中。打仗固然是依靠将士,但大战能如此顺利,后方能如此迅速稳定,文官也是功不可没。

  最后,赵询还鼓励商队西去行商。西域战事平定,已经被赵军拿下,来往通商的通道已经成为通途。随着西域两州定下的植树造林政策和驰道修筑政策,这西域两州,势必成为商业兴盛之路。

  另外,鼓励汉民西迁,也是官府的既定政策。官府没有强迫,而是将西域两州的情况说明,鼓励那些无地或地少的百姓,随着商队西迁西域两州。在哪里,官府会给于土地、牲畜、种子和农具等,以助其在西域两州更好的生活。

  因为赵军在西州之地的大战,斩杀了不少诸国将士、权贵和大族,为了更快的稳住地方,这诸国的百姓也开始被拆散,分别安置在各个新城之中。当然,当大量的汉人迁移至此,赵国就无需担心地方不稳了。因此,移民是西域两州长期执行的政策。另外,推行汉文化,也是西域两州急需进行的重点。

  所以,在赵询折返幽州城之后,就开始王西域凉州调派读书人,下令西域两州官府,新办汉学,以汉话、汉字为西域之地官方标准。

  等解决了西域急需之事后,赵询才开始了解现在赵国的发展和天下局势。

  赵国的情况,整体来说,都在稳步向前发展。北方的辽州、定州、夏州等地,也在这么多年的时间之中,已经彻底的稳定了下来。在这些地域,汉人已经占据绝对的上风,绝大部分的外族,也早就以汉文化为准,开始融入汉人之中。近几年,这些地域和中原诸州一样,基本上都是连年丰收,为赵军囤积了大批的粮草物资,也为赵国提供了大批的牲畜和战马。

  也正是因为这些地域不仅无需朝廷提供帮助、支持,而且开始让朝廷获利,能收取的赋税逐渐增多,才能让赵国大军放心的远征,并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虽然这些州都是赵军打下来之后才开始移民发展的,但是,这些年赵军为了这些边界新纳之地,可是付出了不少。

  不过,这两年,这些地域,已经开始为赵军提供支持。对于大赵而言,这些地域,已经不再成为朝廷的负担,而都成为大赵稳定的后方之地,为大赵输送各种物资。

  琉求群岛和台湾岛,也被赵军全部纳入体系,兵建立海港,作为海军营地。而在台湾岛,大批的流民从南方沿海地带出逃,加入其中,使得赵军大体上已经掌控了台湾岛全境之地。大批量的农田、种植园被开垦出来,成为赵军的粮食和白糖产地。

  相比之下,赵国境内的商业,则是发在最迅猛的。因为赵国鼓励商贸,统一商税,修筑各地驰道,提高商人地位,使得其他地域的商人,纷纷向赵国汇聚。东部通过大海,赵国商人可以通行与大海想接的其他国家。北方突厥人,也在赵军的兵威之下臣服,使得赵国商人按照官府的要求,纷纷将一些豪华无用的奢侈品卖与突厥诸部首领和贵族,换取牲畜、战马、皮‘毛’和动武的筋腱等物品,以削弱突厥诸部首领和贵族的好战之心。

  西域虽然大战,但因为赵军先平北部商州,也早就使得商道畅通,来往商人极多。另外,大赵要在西域修筑新城、驰道等各种工程,其自然需要大量的物资,不少都需要商人运至此地,亦或者在此地为工程提供原材料。

  此外,在商部的暗中要求下,大赵的商人,也大量换取海外诸国的金银器物,运输回来,‘交’由铸币司铸造大赵钱币。

  也是因为这种种行为,使得幽州城出现了大批量的商人。赵询折返回来,在沿途所看到驰道之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在镖局护卫之下的庞大的商队。

  整体来说,整个赵国上下,都处在一片宁静祥和,平稳发展的状态之中。北方的突厥部落,却依旧咋大战不休。自此被赵军撩拨,在赵询的诏令之下,东部突厥部落和西部突厥部落开始持续不断的厮杀。

  一开始,东部突厥部落之中,也有不少人看出这是赵国的借刀杀人,想要削弱突厥诸部的主意,本不愿遵从。但是,不少部落的首领,还是很向往那个西部三大可汗之位的。再加上赵询的‘逼’迫,东部三大可汗,也不得不出面表示,要与西部突厥部落大战。

  此战一开,前后就僵持了两年之久。其中,大战不少,持续的僵持战,也是不少。时至今日,西部突厥部落已经元气大伤,但东部突厥部落,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本,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西部突厥部落自然不是东部突厥部落的对手。但是,不少与夏州、并州接近的突厥部落,见到那些臣服与大赵的那些部落的生活待遇,其中,不少小部落都开始向赵军表示臣服,愿意并入大赵之中。

  这些小部落,实力不强,受到大部落的剥削,故而,很难与赵国商人贸易,以换取其所需的全部物资。因此,在部落族民的要求下,这些小部落开始融入大赵之中,对东部突厥部落造出了不小的影响。

  虽然东部突厥部落与赵军贸易,获取了足够的粮食,甚至一些赵军替换下来的兵甲器具。在武器装备之上,东部突厥部落占据了上风。但是,西部赵王不希望东部突厥部落大胜,同样暗中派遣西域人与西部突厥进行贸易,以人口换取西域人的武器装备。

  要知道,赵军连败北方诸国之后,那西域诸国的武器,可都是不被赵军看在眼中的。这些武器,既然不能继续被赵军所用,自然就不能将之留下。除了回炉重铸,另外就是卖与其他势力。而这时,不敌东部突厥部落的西部突厥部落就成了最佳的贸易对象。对此,假借南部西域诸国的名义,与西部突厥部落展开贸易,前来、战马、牲畜、奴隶等,都是可‘交’易的对象。这是这般,赵军暗中获取了不少的奴隶,现在还在西域商州之地,修筑城池、驰道和水利工程呢。

  另外,东部突厥部落内部的相互斗争,也是未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决比自己弱很多的西部突厥部落的重要原因。赵询给出的好处是,各部劫掠则归各部所有,各部所占之地,也归属与各部所有。此外,西部突厥部落之地,同样有三个可汗。在战事结束,功劳最甚的三个部落首领,则成为西部地域的三大可汗。

  光是劫掠归各部所有,所占之地,也归各部所有,就让这些部落你争我夺打得不可开‘交’了。如果东部三大可汗实力够强,能号令四方倒也罢了。但是,在赵军的暗中扶持之下,可是有数个部落的实力,不再这三大可汗之下。平均下去,每一个可汗的统辖之地,都有两三个与他实力不相上下的部落存在。

  再加上当初三大可汗都不愿意出兵征讨西部部落,不愿被赵军所指使,削弱东部突厥人的实力。虽然他们的想法是好的,有利于突厥部落。但是,却也让那些想成为一方之王的大部落首领有所不满。再加上赵军派人从中挑拨,使得不少大部落都撇开这些部落首领,出兵向西。

  虽然三大可汗最后也有出兵,但是,各处都盛传这三大可汗不愿意其他部落首领成为新的大汗,刻意压制他人。使得他们三大可汗的权威,受到很大的影响。三大可汗号令不住下辖诸部,也使得大战没有完备的规划和计划。虽然凭借各种优势,东部诸部大多数都获得了胜利,但为了一些奴隶、牲畜等战利品,各部之间,也相互争斗的厉害。

  另外,功绩最大的三个部落的首领,将分封为西部突厥部落地域的三大可汗的好处,才是这东部突厥部落之间不能很好合作,很快战胜西部突厥部落的主要原因。虽然这三大可汗并不能集权全部治下诸部。但是,这用了正当名义,大义名分,他们就是各个地域的无冕之王。

  东部三大可汗同样是赵军分封,同样不能集权与诸部。但是,这三大可汗的诏令,没有人敢忽视。就算是不放在心上,也不敢当众反对。这就是大义名分的作用,这也是赵国号令突厥诸部的根本。

  没错,这就是赵国号令突厥诸部的根本。这些可汗的诏令,不仅有这些可汗为后盾,也有大赵军队为后盾。别忘了,这三大可汗可都是大赵分封的。要是这三大可汗被人无视,这可不仅仅是在打击三大可汗的脸,同时也是在打大赵的颜面。故而,赵军也不允许有人当众无视三大可汗的存在。而每一次大赵商人北上突厥部落,也都是以三大可汗的部落为中心。

  赵军贸易给突厥人兵甲器具,也是以三大可汗所在的部落为主。赵军诏令诸事,也是以三大可汗的名义,召集各大部落首领齐聚三大可汗王帐之中。

  当然,这并不意味这大赵真的想让这三大可汗成为东部突厥部落的正真主人。在三大可汗部落和其他各个部落,赵军都派驻有人手,负责大赵与他们之间的贸易问题。这些人员,也都成为各部的座上宾,以大赵的各种物资、兵甲器具为‘诱’‘惑’,让他们按照赵军的意思行事。

  所以,三大可汗能在名义之上号令四方,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的统辖治下各部。但饶是如此,三大可汗所在的部落,在这些年之间,随着与大赵的贸易,接着可汗的名义,发展壮大,成为各个地域的最强部落。

  就是那些部落不服,在赵军的支持之下,与这些可汗所部对立。也需要两三个大部落联手方可。这还要抛开其他部落的干预,否则,他们还真的不敢正大光明的对抗这可汗所部。

  正是因为赵军可以渲染,使得这些可汗之位,也被人眼热。故而,各个部落因为功绩问题,不仅对西部突厥部落下手狠辣,彼此之间的内斗,也是层出不穷。

  不过,随着西域两州的被平定,赵军也不能再假借西域诸国的名义,与西部突厥贸易,也使得西部突厥部落开始势颓。没有了赵军的‘交’易,虽然还能通过一些商队小股的贸易,但是,已经不能解决西部突厥部落的败退。而没了贸易,西部突厥也停止了对乌孙国的劫掠。

  当初得知乌孙人在鼓动南部联盟对抗自己后,赵询可是让突厥人和自己麾下的人马,开进乌孙国东部地域活动,劫掠人口,可是给乌孙国造成了不浅的伤害。不过,现在乌孙人惧怕大赵,根本不敢东出赵地。

  时至今日,西部突厥部落已经丢失了几近半数的疆域,三分之一的部落彻底被东部部落吞并,成为奴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