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逐鼎 第790章 向外看

《逐鼎》第790章 向外看

作者:鞋子的无奈 字数:4494 书籍:逐鼎

  中书省诏令一下,虽然此次斩杀了百余读书人,但是,却没有人再在各地官府门前闹事。虽然他们心中有所不满,但是,前途却制约着他们的行动。

  赵询也是用此事告诉所有人,现在,这北方之地是大赵国,赵国也不是大燕。新国自有新制度,新气象。赵国之下,不论何人,要么顺从赵国统治,接受赵国制度。要么,那就人头滚落。

  现在的赵国,已经不惧那些人才的流失。赵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培养足够的读书人,足够的人才,完全不惧无人可用。赵国现在已经获得了治下民心,难道还惧怕没有人才可用?还惧怕有人闹事?

  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不敢保证一定有效。毕竟,得民心不一定有权利,有权力不一定能取得天下。但是,得天下又得民心者,则其所治之地必然安稳无虞。而赵国现在既是兵强马壮,又广得民心,自然无所畏忌。

  幽州城因为成为赵国权力中心几近十来年了,自从赵询进驻幽州城之后,这幽州城就一直是赵国的核心所在。虽然赵询没有刻意的大规模扩建幽州城,但是,几近十来年之间,幽州城还是逐步扩大,与当初靺鞨诸部来袭之时的幽州城相比,已经是扩大了数倍有余。整个幽州城分为内外两城。内城自然是赵国各部衙门所在之地,是百官每日办公之所在,而外城,则是百姓居住之地。

  和洛阳相比,幽州城繁华更胜洛阳城。不过,洛阳城有皇城,而幽州城却没有。在幽州城内城城东,临近赵王府,与六部衙门对立的一侧,则是大赵已最高的学府所在,大赵皇家学院。

  因为赵询的诏令,现如今前往大赵皇家学院求学的读书人猛然增多起来。按照规定,除了官员升迁需要入皇家学院求学之外,州学成绩优秀者,也可入皇家学院学习。另外,自认为有能力通过考核者,无论出身,也可以入皇家学院学习。总之一句话,想要升官,想要做大官,就必须如皇家学院学习,做天子门生。皇家学院,自然代表的是大赵国君。虽然赵王还没有称帝,但是,皇家二字,已经显露无遗。

  另外,这些天子门生还能得到国君的亲自授课和指点,他们有机会聆听国家的教导。这也是他们被称之为天子门生的缘故,他们也是国君的亲信。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天子门生的,不能通过考核之人,也不是不能入皇家学院学习。在皇家学院之中,除了内院,还有外院。内院则需要经过严格考核,可以说,他们则是大赵各个阶层的官员。而外院,则是内院的替补。他们只有通过半年举行一次的考核,才有机会正式进入皇家学院内院各分院,成为皇帝门生。

  在之前,赵国日渐强盛,南方诸侯虽然没有被赵国强攻,但比起赵国来,也远远不如。再加上南方诸侯之地不断发生战乱,尤其是赵军西征西域之地,整个南方都在乱战,而赵国治地,却异常的平稳。所以,南方诸侯之地的读书人和一些商人都纷纷向北方迁移。再加上因为赵国近期拿下的徐州和东雍州之地,也有读书人大批北上,使得整个幽州城非赵国本地的读书人日益增多。

  不管是以前迁来的还是近期迁移而来的读书人,都对赵国的一些制度有所不满。尤其是让一些匠人、商人甚至农夫为官,将许多职位占据之后,让这些心来的读书人极为不满起来。本来,与这些泥腿子一起做官已经让他们不乐意了,现在,这些泥腿子竟然占了许多职位,让他们这些苦读数年书的人,没法上位了。

  也是因为如此,这些读书人才那大燕和赵国相比,以大燕立国初期的一些行为、政策与赵国现在相比,期望赵询能更改政策。

  但可惜的是,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尝到了赵王的威严,认识到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赵王诏令一下,顿时这些读书人就乖乖向皇家学院靠拢。至于那些平日组织读书人斥责赵国政策,暗自诋毁赵国制度的人,都已经成为刺杀谋反案的牺牲品了。

  现在,再也没有然敢轻易的组织读书人反对官府政令,再也没有读书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抨击赵国制度。当然,还是会有人在私下里说的,但这并不违反赵国律法。赵询需要的就是将这些读书人心中的邪气给压制住,读书人在这个时代可是属于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行,对百姓可是有着不小的影响的,赵询可不愿这读书人肆意的抨击和反对官府政令。

  “这里则是突厥诸部的领地,包括这夏州以及并州、夏州、定州等北方诸州逐渐扩大的地域,都是从突厥诸部手中逐步割下来的。你们之中,有三省两院九部官员,有皇家学院文系士子,也有皇家学院武系学生。不管你们是文还是武,本王都希望你们记住,这江山是一步步打出来的,我们绝不能因为边界之地,就不予重视。”

  “特别是你们这些士子学生,本王希望你们能够到草原上去看看。那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属于本王,属于大赵,属于你们,也属于所有大赵百姓。本王不希望有人再以塞外苦寒之地,要之无用的话语出现。”

  “北方草原之地,历来都是入侵我中原的大敌,我们多一分,草原异族就少一分。在这草原之上,只要我们建造城池、驰道,照样能将这万里草原,一点一点的纳入之下,让这草原之地,成为我中原王朝的牧马之地。”

  “这里,是昔日契丹人部落和靺鞨诸部的领地,但早在数年之前,这里就成为我大赵的之地,这里是定州和辽州,在这里,相比你们都清楚,有着肥沃的土地,有着广袤的森林,有着各种奇珍野兽。在这里,还有价值不菲的人参等草药。在辽州更北之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也迟早是我们的。”

  “现如今,契丹人、靺鞨人等一些外族都已经融入我大赵之中。他们,都已经成为我大赵百姓的一员。本王希望你们能尊重他们。因为他们同样也是我大赵子民,不要因为他们习惯与我们不同,而刻意去欺辱他们。”

  “这里,则是西域之地,现在,西域已经成为我们治下的两州之地。但我大赵也不过是整个世界的一小块而已。在这世界之上,还有许多土地等着我们去开发,还有许多地域,等着我们去讨伐。”

  “本王知晓你们之中不少人都以为商人、匠人和农户为官,是不合理的。但是,没有他们,大赵能有今日这般强盛?各地之地驰道所用的水泥从何而来,你们读书人能做的出来?你们所吃之物,又是有谁而来,难道是你们自己种植而来?如果我们想要抵达这些外海之地,如果没有大船、海船,你们以为可行?”

  赵询看了沉思不已的诸人,振声道:“士农工商,乃是一国的柱石,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这个国家都是不完整的,都是弱国。当然,要想成为强国,还要加上一个兵。”

  “如果没有这些匠人,那么,这海船就不能出现,商人就不能出海,也就没有眼前这幅地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术业有专攻,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做好自己所辖之事。我大赵之所以如此强大,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我大赵现在的制度,能合理的运用每一个人。”

  皇家学院内,一处空旷的草地上,赵询站在高台之上,背后悬挂一副十数米大笑的地图,振声而言。在下面,则坐着两三千皇家学院优秀的各系各分院学生。

  这一副地图是赵询拼接自己的记忆所画,虽然不能百分百准确,但大体框架是没错的。再加上那些海商将海外各国地域标上以后,一副显得有些简单的世界地图就出现了。

  这是一副只有少数官员得知,大部分人还未见过的地图,他描绘着如今这个世界的大体情况。因为大赵尚红,所以红色的部分,就是大赵疆域,疆域之上,则以黑线标出各州府的界限。其上,标注着两个大字,大赵。

  此刻,皇家学院的学生都被整个地图惊住了。在地图之上,大赵所占之地,不过是很小的一块。那各色的标记,有些是这些学生听说过的,有些,则是他们闻所未闻的。

  他们从来不曾知道原来在大赵以外的地方,还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当然,还有那几乎占据了整幅地图将近三分之二的被标识成蓝色,写着海洋标记的大海。

  虽然赵询用铁血手段将读书人的隐患给压下去了,但是,赵询也不希望日后再会出现这种只会内耗的纷争。所以,赵询才讲这些即将成为赵国核心的官员和学生召集起来,加以训示,让他们知晓大赵之外的情况。

  这些从这座学院走出去的人,会有很大一部分成为各地官员,来维持大赵对整个天下的统治。赵询希望他们消除内斗,转而看向世界。让他们看看世界地图,也让他们知晓一下整个世界之上,大赵所占之地,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现在这两三千人,就是有资格听从分赵王授课的官员和天子门生。除了一些中枢各部的官员,赵询需要他们了解世界,知晓自己想法之外,其余的都是各系学生。他们都是年轻人,是朝气蓬勃的充满热血的年轻人,也是最容易蛊惑的,当然他们也是最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人。

  赵询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未来大赵的柱石心中,打开一扇门,一扇能够让他们触摸到这庞大世界的门。让大赵的文人士子们不会再将眼睛局限到大赵这片土地上,不要将精力消耗在内斗之上,而是看向外面。赵询希望,现在在这些人心中留下种子。他曰,也许会有枝繁叶茂的一天。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哪怕自己是国君,是皇帝,也只能控制一代,但并不能控制以后,更不能控制人心。但将这些知识,想法印入这些年轻人,国家新一代柱石的心中,那么,必然能够让大赵在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五代都能够长盛不衰。

  当然,大赵的兴盛并不意味着这大赵能永久昌盛,没有那个王朝能亘古长存。前世的历史,已经用数十个王朝兴亡来证明了这一切。

  但是,文化思想,却能一代代流传下去。

  看到这地图,赵询就有一种冲动,将他们全部拿下。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但如今这个时代,整个地球广袤的土地上很多地方都是一片空白,就算有主人,但也远远比不上赵国实力强盛。而这些地方,正如眼前这幅世界地图一样,可以任自己这个后来者涂鸦。书写和修改。就散自己无法达到目标,自己可以将这些知识,想法流传下去,散播开来,让后代之人,可以将眼光看向外面,不再局限与中原之上。

  赵询不希望那些读书人陷入以前的旧圈子里去,处处只顾私利,内耗。此次不少读书人反对赵国制度,就让赵询大为不满。所以,赵询才将他们召集起来,引向世界。而那些中枢官员,赵询也希望他们向外看。因为赵询下令在交州南部之地南方的军队逐步向南扩张,而有一些官员不满消耗钱粮,无节度的开战。这才让赵询将这些中枢官员一起召集起来,看一看世界,听一听自己的想法。

  因为海贸的兴盛,大赵也出现了一些与大赵长相不同的人,因此,赵询所言,他们还是相信的。

  随着赵询手中长玉杆指向悬挂着的世界地图上的一块地方,马上就会有那一块大陆最为基本的风土人情向着聆听的皇家学院学子娓娓道来。当然,这并不是一定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实情,但风土人情也不会有相差太远。

  但是,此刻聆听的无数皇家学院学子们,听到黄头发蓝眼睛、黑炭人、袋鼠、金字塔等等各种怪人奇物时,总会情不自禁的爆发出阵阵短暂的惊呼,短暂的惊呼过后,广阔的草地马上又会变得落针可闻。

  这些学生和商人不同,他们从来不曾远游过,他们也从未想过,原来这世界是如此的大。原来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并不是天圆地方。原来除了大赵外,在西面数万里之遥的地方还存在过着同昔日大楚、大燕一般强盛的国度。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新奇的即便是从赵王口中说出,也会让人忍不住生出在听天书之感。不过,赵询讲述之时,还以海商见闻和幽州城的一些西域胡人为例,让他们相信,赵王所言,并不是故事。

  “本王知晓,你们不少人都对本王将商人、匠人、农夫提升为官不满,但是,想想看,如果没有他们,你们能乘船抵达这些地方?匠人能制造各种强我大赵的利器,商人能为我大赵赚取更多的利益,让我们能更了解外界的情况,能让我们不至于对外界一无所知。农夫,你们最看不起的人,但他们却让我们不至于饿死,让边关将士不至于饿着肚子守卫国土。”

  “术业有专攻!本王在强调一边。做你们熟悉的,做你们会的,做你们擅长的,才能将大赵治理好。”赵询声音愈发的高昂起来。在台下草地坐着的官员和学生都知晓,赵王所言,就是在说及之前读书人对赵国政策不满对赵国制度不满之事,同时,也是在给他们警示。做好自己的职内之事,否则,赵王就要重新安排官员去接替他们。

  “本王也告诉你们,不要小看我中原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域。我大赵并不是天下第一,中原也不是地大物博,神州大地更不是世外桃源。匈奴、突厥、西域人、靺鞨诸部等蛮入侵我中原你们也都是知晓的。大燕没了,在大燕之前大楚也没了,更早的大汉、大秦也都成为历史了。”

  “在这些朝代之中,哪一个没有遭遇外敌的入侵?匈奴人没了,突厥人来了,靺鞨诸部也来了,西域人同样来了,都想在我中原汉人之地咬上一口。为什么只能是他们欺负我们?为何不是我们去欺负他们?突厥人服了、靺鞨诸部也吞并了。但并不是说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不引以为戒,那么千年之后,我们的后人将会遭遇远比匈奴突厥人等蛮夷更为可怕的敌人。”

  “你们不要将自己的目光看在自己身侧,而是向外!不要因为我们向外的扩张而不满,不要以为我中原之地地大物博。与广袤的世界相比,我中原之地只不过是微末一粒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