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能工厂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机甲工厂

《智能工厂》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机甲工厂

作者:观星的乃粉 字数:4604 书籍:智能工厂

  想要将强袭机甲向本世界进行推广,“本土化”生产是必须的条件之一,所以钟泱在1966年,也就是rk-67野蛮人量产型推出的前一年,就着手准备这个工厂的事情。「UC电子书域名--请大家熟知」(找素材就到)

  人造复合肌腱,这种导电后会发生物理xìng质变化的特殊材料,才是强袭机甲真正核心,也是“仿生学”的高端科技产品。

  因为无法像生物那样自我修复,强袭机甲的每一次启动,都要以人造肌腱的损耗为代价,这就能为这种材料创造出良好的利润空间。

  消耗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需求,而对于生产商而言,需求就是代表着利润。

  作为这项技术的垄断者和先驱,钟泱很有信心能够通过这个产品来扩大组织的财源,特别是在与产经联和三大集团的关系闹僵的现在。

  很容易就通过了身份认证,穿着防化服,钟泱得以进入这座守卫森严的地底工厂。

  在洁白明亮的生产车间里,他看到一束束被扎好的导电式人造肌ròu纤维。

  这些就是强袭机甲的肌ròu,从第二代产品dt-1龙牙突击兵开发成功以来,科技协会就尝试将原本散luàn的导电式人造肌ròu纤维集束化,主要是为了容易更换,所以对此下了很多工夫。

  包括更加接近人贴结构的束状整合方式,而且为了能够便于维护和更换损坏的部件,每一个肌ròu束都配备了可灵活拆卸的接合部件。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标准化的模式。

  不同部位的肌ròu束,会根据不同的规格和需要,设计成不一样的组件。到了实战的时候,那里损坏,就可以马上进行更换,省却了大量的维护时间。

  比起以前那种半固定式的安装,在拆卸和检查的时候,都要方便得多。

  而且新型的导电式人造肌ròu纤维也已经在这座工厂里被生产出来,打算卖给各国政fǔ的那些使油压汽缸和空气压之类的第一代产品都将变得不值一提。

  比起第一代那种还是存在僵直效应的同类产品,第二代的导电式人造肌ròu纤维具备了微妙的动作瞬间爆发力和高出力三个条件。对强袭机甲而言,已经是是不可或缺的零件。

  就算是比较单位横截面积的出力效果,这种肌ròu束也以数十倍于人类肌ròu的的力量而凌驾于任何一种生物之上。不必像第一代的野蛮人那样,为了更大的出力效果。而重复添加人造肌ròu纤维的数量,使得机体臃肿,影响动作的灵活xìng。

  这是一种由加上电压就会收缩的特殊复合材料制作成,也就是一种记忆材料。因为其材质非常轻盈,拜其所赐,尽管强袭机甲是陆战兵器,其质量之轻却和飞机并驾齐驱。

  当然,用于制造dt-1的新型合金也是超轻型材料,才会让这种巨大的兵器一点也不笨重,龙牙就算是全副武装的状态。其重量也不过5.8吨,尚不足野蛮人的一半。

  而除了出力逐渐上升之外,dt-1龙牙突击兵还逐渐兼备了良好的防弹xìng能,主动式电磁反应装甲,比起野蛮人那种被动式电磁反应装甲,要更加轻薄可靠。[找素材就到]

  肌ròu束是依靠加电压而收缩,只不过,加上太高的电压也不好,在适当的时机供给适当的电力才重要。

  因为肌ròu束本身也有着伸缩极限值,这种类似于哺rǔ类动物肌ròu的致动装置。都有着“最大适xìng电力”,超过它的话,就算电流通过,出力也不会上升,只会一味地损伤组织罢了。

  另外一方面。强袭机甲的肌ròu束,在频繁的使用之后。xìng能就会不断下降,效率会逐渐变差,类似于肌ròu纤维裂耗现象。

  微细的纤维断裂,虽然与以人类来说的肌ròu痛是差不多的症状。

  当然了,人类的肌纤维其实没有断,只是rǔ酸堆积刺jī神经末梢而已,真断了的话可就麻烦了,想到那关于残废。

  但是这种人造肌腱完全没有生物的那种自然恢复能力,所以断裂现象无法遏止和修复,只能越来越恶化而已。

  作为第一代产品,其大体的使用极限有着较为固定的标准,一般的实战部队所使用的强袭机甲,其情况大约是十七次作战或者实战训练,然后就有必须要更换肌ròu束了。

  而在使用超过十七次之后,由于细微断裂现象导致产品的最大适xìng电力状况下降,影响了肌ròu束的最大出力,使得效果直接跌至新产品的七成。

  这就为这家材料公司的盈利创造了很大的市场,理论上,越多的人购买了强袭机甲,那么就必须要向自己采购肌ròu束。

  就算只是训练,这种肌ròu束也在不断的损耗,更不用说这样的兵器,将十分适合用于小规模的破袭战,因此而出现频繁的小规模战斗也不足为奇。

  战斗意味着高强度的使用方式,也也意味着必须经常更换肌ròu束,这等于bī着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

  当然,钟泱打算将此等的肌ròu束jiāo给组织外围的代理商,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次等品也拿出来,在弥补成本的同时,也是垄断高中低三段市场。

  因为无论是谁成为了这种新型材料的生产商,都必须签订合同,向自己缴纳等比例的利润。不过就算没有合同,钟泱也有信心,没人敢赖他的账。

  钟泱之所以将强袭机甲的基础技术jiāo给不同的国家和公司,就是为了获得更加广泛的研究数据,拓展古文会在这项科技研究项目上的广度和深度。

  如果只jiāo给一个部mén来研发,无论是想象力还是研究的方向。都有着局限。显得过于单一。这就将机甲技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并且难以进步。

  竞争将是技术进步最好的催化剂,钟泱希望世界各国政fǔ都积极参与到这项科技竞赛之中,同时借由埋下的暗子,将别人研发的技术收罗到手,结合自己的优势,建立起更加巨大的差距。

  害怕比较的话,总有一天会落后于时代,这只是或早或晚的区别而已。

  不过钟泱也知道,一些技术能够jiāo出去。一些则不能。

  rk-67野蛮人和dt-1龙牙突击兵,这两代强袭机甲都没有搭载电磁光学mí彩系统,主要是地球电池发生装置占据了太大的体积,已经无法安装“隐身”系统的硬件设备了。

  但是研究部mén传来了好消息。代号“钯元素”的新能源研究项目,已经接近尾声。这就解决了地球电池技术续航有余,而爆发力不足的尴尬境地。

  估计在第三代强袭机甲推出的时候,就能使用核聚变发生装置,空出足够大的空间,安装能够让机体“隐身”的电磁光学mí彩系统。

  第三代及以后的强袭机甲,将能够装备更具实用化的“电磁光学mí彩系统”,该技术可以形成光学mí彩,使得ròu眼无法看到搭载该系统的作战单位实体。

  与同时,还具有反雷达及红外线等和航空器隐形系统类似的功能。使得搭载该系统的机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隐身”。

  而一旦这项技术能够在强袭机甲的身上实现,那么无疑将会使得强袭机甲的隐蔽能力大幅度提高。

  不仅如此,钟泱已经让软件工程部继续开发更加优秀的cào作系统,使得驾驶者能够更得心应手的cào纵这种复杂的机械装置,甚至做出更加jīng准的动作。

  现在的强袭机甲,内部装载的cào作系统是一种名为主从跟随式的同步动作识别系统,可以读取cào作者的微小动作,并将其扩大化反应在机体上,使机体作动。

  而之所以是采用将小幅度动作扩大化的方式,主要还是因为驾驶仓里的狭小空间。以至于驾驶员无法做出和机体同等的动作。

  具体说来就是,cào作者的手肘转动10度的话,机体马上就会做出手肘转动30度的反应,而这过程中cào作者的各种没必要的小动作以及动作过程中的不配合情况,由计算机“翻译”后以最有效的动作平滑地反应到机体上。

  这个过程的处理xìng能高低是造成机体xìng能差别的重要因素。从真实的情况来看,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更好。传感器的反应更加灵敏可靠,那么谁的强袭机甲将更有优势。

  因为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强袭机甲最大的优势在于像人一样灵活,防御不比坦克,攻击力不比导弹和火炮。

  如果像木头人一样站着,这么昂贵的兵器,根本就没有出现的必要了。

  而垄断着计算机市场,并且自身已经研制出光子计算机的古文会,就等于站在了顶端,就算其他国家和组织再怎么追赶,也只不过是在向钟泱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罢了。

  这里除了是肌ròu束的生产车间以外,还是一个综合xìng的强袭机甲生产中心的一部分,钟泱打算将永恒之都内的产业链慢慢外迁,并且在现实世界培养相应的技术工人。

  参观完了肌ròu束的生产车间,钟泱就通过地下隧道,来到五百米外的一个山体内部,这里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

  这个封闭的机甲工厂就建在附近的一座红石山里。整座山从外表上来看十分平常,不知情的普通人绝对想象不到,这里头居然会隐藏着如此巨大的一座自动化的机械加工厂。

  大量的“普工”在这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车间中,一个人类也没有,毕竟只是简单的组装和检修,就算是“普工”这样的低级机械构装体,也完全能够胜任。

  通过挖好的地下隧道进入工厂,才知道整个山已经被钟泱掏空了,只能从外面隐约看到山的轮廓,内里却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世界,即便是自己亲手做得,钟泱也依旧觉得眼前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将是dt系列的生产基地。未来五年之内。还会不断招收相关的科研人才进驻这里,研发更加先进的强袭机甲,同时也是为龙渊公司的扩张积累资本。

  时间飞快的流逝着,一年半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位于东莞的强袭机甲工厂已经正式竣工,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也都全部完成。半年前,经过漫长的扯皮和妥协,李孝敏最终huā费了五百万华元,通过国防部的施压和干涉,从华扬重工手里拿回了“龙渊”这个招牌。

  而在那个时候,工厂的厂房施工已经结束。机器也开始搬入全新的厂房。

  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正式投产了。

  这不,叶宜伟这个国防部长,亲自带着一群年轻的学生兵。来到这个现代化的兵工生产基地,让学员们亲眼看看他们即将要驾驶的机器。

  一年前,叶宜伟就从一群参军的大学生之中选出了最优秀的二十人,他们将是世界上第一支国家化机甲部队的参与者和创建者。

  因为cào纵强袭机甲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很好的知识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系统cào作能力,从年轻的大学生中选出合格的驾驶员,这是最合适的方法了。

  张秋源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高中教师。但从小,他就mí恋与军事有关的事物。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南沙军校。

  而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品格,使得他得以进入叶宜伟的眼帘,成为了其中一名幸运儿。

  机甲部队的组建,即使对学员也是保密的,平常的训练就让所有人感到奇怪了。不仅与一般的部队不同,甚至还要签署大量的保密协议。

  原本张秋源还以为是一支登月部队,为此还兴奋了好久。

  谁知道,就在今天早上,教官领着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来到特训班。说是要参观一个机甲生产工厂,同时还说了一大堆需要注意的事项。

  那些纪律上的事情,张秋源早就烂熟于xiōng,他现在只记住了两件事,一是“机甲”这个完全没听说过的词。另一个则是叶宜伟。

  华联国防部长的脸,经常出现在各大电视台和媒体杂志的封面上。张秋源可是一点也不陌生。他心中惊呼:“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居然能让国防部长亲临观看!”

  随着车队抵达位于东莞的这家sī人兵工厂,张秋源得以跟在叶宜伟的身后,进入厂区,他还特意留意了一下周围人的表情。

  不出他的所料,不仅像他这样的人类对此大山中的奥妙感到惊奇,就连平时总不可一世的那几个有背景的尖子生,也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震惊。

  带领他们进入工厂的研究员明显回头扫了众人一眼,见到他们一个两个目瞪口呆的样子,不禁满脸骄傲的神情。

  看上去这座工厂在他的心目中,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张秋源他们以班级为单位,依次进入工厂内部各个部mén参观。对这时的张秋源来说,机甲工厂里繁杂的分类和系统是他完全不熟悉的东西。

  虽然一直有研究人员在旁边做讲解,每个车间的玻璃墙上也有关于机甲的介绍。但因为种类实在太多,韩峥一时也记不住多少。

  倒是听到旁边不少特训班里的同学在那里兴奋地嘀嘀咕咕,将现场听来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猜测,结合起来,互相讨论着。

  张秋源夹杂在队伍之中,身边几乎全是人高马大的强袭机甲,偶尔能听到巨大的机械碰撞声,是一部正在进行xìng能测试的机甲。

  张秋源羡慕的望着那高大的身影,心中想到:到底是谁在驾驶这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兵器,真是让人看得心痒痒!

  负责带队的研究员是个不错的中年人,学生们偶有的喧哗声他只当没听见,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他永远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

  张秋源他们在工厂里参观了一整个早上,见识过目前单体上最小的穿着式机甲,那几乎只比人类大一点点,在战斗中主要是起着保护士兵的作用。

  这种小型机甲,通常利用他们极小而不易被雷达发觉的特点,可以潜伏在敌后,以探测消息,有点像是间谍的工作。

  因为身体很小,所以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而良好的防弹xìng能,在面对敌军只有轻武器的步兵单位时,又能占据很好的优势。

  有小型机甲自然也有大型机甲,当张秋源他们进入某个车间,见到了教官口中提到过的大型机甲rk-67,代号野蛮人。

  真正近距离观看实物,张秋源的心中便犹如有万马奔腾,实际感受和刚才远远瞧见完全不同。

  那东西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因为八米的身高对比于人类而言实在太过巨大,以至于张秋源和所有学员,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坦克也只不过是两米高,机甲就是站着的坦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每个人都张大着嘴巴,当时张秋源站在一个玻璃大幕前,努力想要透过那液晶显示器看清里面的情况。

  那里面似乎有正在进行着数据处理,各种中文资料从眼前流过,都是关于rk-67的xìng能和结构数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