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改天换地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新闻调子

《重生之改天换地》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新闻调子

作者:永远的大洋芋 字数:2805 书籍:重生之改天换地

  五月八日,对于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今天都是一个好天气.

  黔州工商大学的校园里,东方的天边还没有冒出鱼肚白,绿树成荫、芳草遍地、鲜花绽放的校园里就已经开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假期结束,归校的不少学子已经借助各种灯光在清脆鸟鸣的陪伴下,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要不是这些学生的肤色几乎都是棕黄,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去到了外国。学生们手中拿的不是英文书籍就是英文报刊,从他们嘴里朗朗传出的都是老百姓不太明白的英文单词。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学校大二专业课开始引入全英文教学,从国外聘请来的知名教授也基本上是直接用英语讲授,要是不将外语水平提上去,基本的课程都听不懂。为了追赶与不落后,陈康杰的这些学友们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谁也不敢马虎。

  更何况,关萌宇上任之后,对学位和学分卡的很严,只要被扣的学分达到十二分,学位是一定无望的,即便想拿到毕业证,也必须补休和补考全部过关。重要的是,补考的试卷难度并没有降低。

  学校里很多人都在议论,看来从现在开始,学校里会出很多肄业的学生。不会再像过往一样,拿不到学位证也很容易得到毕业证。

  通常情况下,各个大学一般不会这么干。

  这不是说大学的管理者都是庸才,都是尸位素餐的平凡之辈。

  大家也都是不得已,大学里面的领导也都是有行政级别的,不说都是官僚,也可以说是“学者型干部”。既然是做官,那就牵扯到一个政绩和面子问题,要是自己掌管的大学,肄业的人太多,个人面子是小,关键是会显得自己很不合格,那样的话,想提拔,想获得更多经费,就无比困难了。因此全国各个大学几乎都是对自己本校的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态度还算端正,不给学位证也是会给毕业证的。

  再过两年,政府的考核标准就会不仅仅是毕业率,就业率所占的比重会大幅度上升。到那时,只要是能与各个单位或者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拿到毕业证基本上是十拿九稳。

  学校需要好的数据嘛,就算是国内的名牌大学对此都不例外。所以很容易就看到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政府承认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可是几乎各个大学所公布出来的就业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就业率只有百分之八十,那就算是很低的了。

  工商大学原本同样是绕不出这么个怪圈的,但是因为陈康杰的缘故,有人想踏踏实实干点实事。

  现在的工商大学,不单单名声在外,与那些名牌学府不遑多让,更主要的是,学校的资金充裕,学校领导不会为了向上面申请资金而愁。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硬件上,教学设备、科研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施都是全国最好的,软件上,学校的师资力量前所未有的强大,不但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顶级专家教授,还从香港、欧洲。美国引起了数量不少的“外援”,就算是中青年教员,那也是学富五车的,如果只是有国内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除非有顶级学者的推荐,证明此人的学术成就已经非凡,要不然的话,想在这里谋个讲师的位置都是困难重重的,弄得好也就是个助教。

  没办法,谁叫工商大学的待遇好,科研经费充足呢?

  学生素质,那和十年前比起来,更是翻天覆地。

  十年前,几乎不会有考生将这所学校当做是第一志愿,只能充当是“备胎”的角色,录取的学生,绝大多数也都是省内的考生,省外考生根本看不上。

  现在不同了,要不是第一志愿,几乎就绝无录取的可能。不单单要第一志愿,考分还必须上第一批录取分数线才有挨边的可能。言外之意就是,没有上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那不好意思,去选其他学校吧。就算上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得有个好名次才有把握。假如以前说会有高考状元到这里就读,那一定是个笑话。可是自从陈康杰进校的前两年开始,每年都有高考状元进校,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去年高考,全国六十多个省级文理科状元,有十四个选择了这所大学。

  这倒不是说高考状元就是好,其实历史证明大多数的状元结果都差不多是“伤仲永”,关键是这些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学校的生源结构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学校的学习风气。

  这么多优质生源选择这里,一方面是陈康杰的带头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家庭贫困而又学习刻苦的学生来说,选择这里基本上就是选择免费接受高等教育,更有甚者,假如节约的话,还能往家里寄钱缓解家庭负担。毕竟这里对优质生源的奖励是很高的,每年又还有丰厚的奖学金,只要能拿到一等奖学金,不但自己的生活费全然有了着落,往家里寄个一两千块钱让父母也跟着高兴高兴不是难事。

  在图书馆门前的草地上,有两位男生盘腿坐着,正在跟随面前的收音机振振有词,收音机里面播放的正是“****”的早间新闻。几乎所有学外语的人都喜欢收听这个节目,因为这里面的一些节目是汉语播音,属于美国对中华国的意识渗透“桥头堡”。

  如果是在大**时期,收听这个节目可是犯政治错误的,****隶属于美国国务院,资金来源就是靠国务院拨款。除了专门对华广播之外,节目还对俄广播,对朝广播等,其播出的节目一般都是带有倾向性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公信力越来越差,到两千一一年的时候,直接完全停止了对华广播。

  现在已经改革开放过二十年了,社会开放程度已经与大**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不会有人再因为收听“****”遭到处分,反而这个变成了大家学习美国英语的一个良好工具。

  就在两人津津有味的时候,倏然之间,广播里面播出的一条新闻让念念有词的两个学子惊诧莫名,嘴巴长得大大的,互相之间面面相觑,像是被什么东西给震住了。

  “……刚刚收到的消息,今日临晨,由于情报的失误,中华国驻南大使馆遭到了多枚炸弹的误炸,目前伤亡情况不详……”

  新闻很短,震撼力却很大,就像一个平静如镜的水塘被扔进了一块巨石。新闻的字数听起来不多,可是包含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先,美方没有打算掩盖事件的生,反而主动公开,这是为了标榜美方的新闻自由,何况事件想掩盖也不可能掩盖得住。其次,那就是中华国大使馆被炸了,这属于事实本身。不过这新闻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由于情报失误”,这是一个意外,不是故意而为之,是“误炸”。

  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对舆论的运用要比我们手段高明得多。如果是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隐瞒,人家却不,想到的是“先下手为强”,先定下舆论的调子,为自己准备好开脱的潜台词再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次与老美进行舆论战总是占不到便宜的原因,很多时候明明是我们对,可就是因为我们躲躲闪闪,从而失去了宣传的先机。

  “耗子,调台,赶紧调台……”两个年轻人当中身穿灰色夹克,个子瘦高的那个急促说道。

  说话的人正是陈俊东,那个叫耗子的就是戈子浩。

  “调哪个台?”戈子浩拿着德生牌收音机急遽站了起来,声音有些抖。

  “人民广播电台”,陈俊东说着抬手看了看左腕上的手表,说道,“现在是《新闻早播报》时间,这么大的事件,应该会有消息。”

  陈俊东的父亲是在体制内展,对这种新闻的敏感性要强一些,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听广播,对各大广播节目的时间有一定的把握。

  戈子浩没有表示异议,开始转动按钮,将频率调到人民广播电台。

  “……今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了……”,遗憾的是,人民广播电台里面并没有那一条消息,播放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利好。

  “走,回宿舍,看电视里面有没有消息,打开电脑搜索一下……”,听到人民广播电台的消息,陈俊东有些郁闷,在戈子浩的衣服上拉了一把,抬脚就走。

  学生公寓里面不但配的有电视,现在还配上了电脑,每个宿舍一台,只是网络的度还不够高,只有一m。

  “你们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看到推门进来的戈子浩和陈俊东,陈文杰掀开被子,露出光滑的上身,睡眼惺忪的好奇问道。

  “赶紧起来,出大事了,我们的大使馆被炸了。”陈俊东在陈文杰的肩膀上“啪”的拍了一巴掌,撂下一句话就去开电视机。

  “说胡话吧?怎么可能?想占我便宜就明说……”陈文杰还以为是和他开玩笑,瞪着眼,有些不悦。

  “真的,****刚播出的消息。”后面进门的戈子浩将收音机扔在床上,一本正经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