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业之流光岁月 第三百九十九章:收购

《工业之流光岁月》第三百九十九章:收购

作者:中克希德 字数:1840 书籍:工业之流光岁月

  1990年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东德并入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合约条款,从而成为年度政治热点。

  蜀航光学也是在汪正国指点下,还真的跑去同东德蔡司建立联系,也趁着两德合并的大环境下,东德本身的政治经济体系不太稳当,蜀航提出以3600万美元全资收购方案。

  几乎没有任何反对,东德国政府立刻点头认可该收购计划,甚至还附带把另外一家位于耶拿的光学镜头厂家梅耶公司当添头,一起送给蜀航光学。

  至于要求,这方面倒是提了一下,蜀航必须保证这两家公司五年之内不能裁员,并且工资不比当地平均水平低。

  丁一博对耶拿蔡司、梅耶光学进行综合考察过后,又与随行的公司高层商议闭门决策,最终答应东德政府的条件,并且当场提出会考虑把蜀航第二代军用护目镜生产放在东德生产,以供应欧洲方面需求。

  第一代军用护目镜已经足足生产有七年时间,当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结构、材料等方面都没有达到最佳,所以在蜀航的光学级PC材料得到突破之后,二代军用护目镜项目随即上马。

  早年第一代护目镜选择英国佬合作,但那家伙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划分给他的欧洲北约国家市场,丫却一直没有多少订单。

  对于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表现,蜀汉光学当然不能忍受,借着护目镜全新换代机会,直接选择由公司亲自披挂上阵,现在正好于东德耶拿建立生产线,可以打着“蜀航-蔡司”公司的名头,毕竟蔡司在欧洲还是很有些人要认可。

  欧洲人力成本高,但那主要是集中在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阵营,东德人力成本在2000年之前都还跟西德之间有差距,这段时间之内,蜀航可以接受在德国本土生产二代护目镜的成本。

  不过话又说回来,德国生产军用光学产品,绝对是质量过硬,至少给人第一印象是如此,而后续要再次打入欧洲市场也就容易很多,何况还有欧洲这边一大票户外运动爱好者,民用市场肯定也不小。

  整个收购行动很迅速,签订合约的时间几乎跟两德统一在同时进行,而像这种小事,当然是被铺天盖地的两德统一消息而挤占新闻板块,所以几乎是没有任何外部势力对此项目有过阻碍。

  在耶拿蔡司公司内部,蜀航入主之后倒也丝毫不客气,直接拍出CMOS光学传感器技术,并且拿出公司的拳头产品天枢1,表示大佬我很有实力。

  这些德国佬嘛,就该用技术直接拍脸上,最好能够直接把人搞蒙,这样才能让对方彻底服气,当前的CMOS光学传感器技术所表现效果虽然不如耶拿公司的胶片机,但很多人都明白,在胶片机性能已经很难提升的当下,整个行业面对飞速发展的电子光学传感器,淘汰也不过是迟早。

  有眼光的人,自然会看好这次收购,毕竟蜀航光学背后有强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研制能力,还有共和国市场,反正仅仅从现在看来,共和国市场就小不了。

  何况这蜀航光学手里好东西本来也不少,能掌握各种自动对焦技术,这同样也是东德蔡司所不具备。

  现在蔡司公司手里有百年光学设备研制经验,也有久经历史考验的品牌,但有历史并不代表就有未来,这一点在西德蔡司的身上已经有所体现。

  回过头再看蜀航光学,手头有资金,还背靠广阔市场,掌握着相机产业未来最重要的两项技术,无非就只是缺乏历史底蕴和经验而已,能看上东德蔡司公司,双方刚好优势互补。

  有能够看到相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激进派,当然也不会少了顽固守旧派,这些家伙死守胶片机,认为相机是光和影的艺术,和电子产业没有任何关系,数码相机这种想法属于异端!

  别看这些家伙人不多,但如果不从队伍当中剔出来,必定会在后续造成不良影响,而这些顽固派显然低估了丁一博的手段,那边的收购合约刚拿到手,这边立刻开始大清洗。

  看好相机数码化的,那就单独拉出来重点培养,分批次到蓉城的蜀航总部进行培训,了解数码相机的原理和设计。

  而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的死硬分子,则是集中起来,一部分安排到军用护目镜项目去,反正都是一家公司,也不算是解雇,直接转行。

  而除了转行以外,剩下部分则留在相机领域,主要是负责修改潘太康相机的细节设计,使其能够更适合共和国市场,研制最后的末代135胶卷相机,使用蜀航光学所制定的卡口标准、自动对焦技术等等。

  对这种末代胶卷相机,丁一博给它的市场定位就是打响“太康”相机的高端品牌形象,至于出货量......

  其实只要能保证不亏本,那这一切都是完全值得。

  况且在2000年之前,胶卷相机还有最后一段时间可存活,蜀航有百年蔡司技术加持,又有自动对焦技术傍身,还有在共和国本土生产所带来成本优势,说不定在胶卷相机时代都可以提前开始和日系相机怼上。

  整个1990年,蜀航都在积极整合东德蔡司,力求能够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这也是基金会体系当中唯一在海外大规模扩张的公司。

  谁让人家是专注民用光学设备,反正并不受任何禁运影响。

  蜀航成功搞定对东德蔡司公司的收购案,终于补上公司在相机产业的最后一块短板,而这次收购,也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被相关部门各种研究、解读。

  而这次收购本身,同样也被官媒当做重点宣传,认为这是中德合作的成功典范。

  在去年发生那件事之后,国内在经济领域有大幅度下跌,官方迫切需要重新振奋人心,蜀航光学能够收购德国光学巨头,这刚好就符合宣传需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