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太古龙象诀 760 伪装者

《太古龙象诀》760 伪装者

作者:旺仔老馒头 字数:1913 书籍:太古龙象诀

  这钱不赚白不赚,弘书当即就下指令:"那就加大瓷壳煤炉的生产,他们要多少就做多少。"

  挣这些狗大户的钱,他一点也不亏心。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奢侈品从不坑穷人,瓷壳煤炉现在就是那个奢侈品。

  至于量大了之后贬值?无所谓,这个贬值了就换下一个,想造‘奢侈品’还不容易。

  比如茶宠,弘书琢磨着,这个东西简直是割韭菜的利器,便宜爹和额娘天天自己用着,又给许多大臣赏赐,有这些代言人在,茶宠已经具备了成为顶级奢侈品的资质。

  再搞个品牌养一养,然后学上辈子那些奢侈品品牌的套路,随便整点什么贴上牌子搞品牌溢价,这韭菜不要割的太爽。

  啧,这么好的赚钱思路,自己之前怎么愣是没想起来呢。弘书想到就做,跑去找额娘。

  “皇额娘,你嫁妆里有铺子吗?”

  皇后道:“问这个做什么。”

  弘书凑过去:“我想卖茶宠。”

  “你缺钱了?”皇后疑惑,“缺钱了和额娘说啊,额娘给你。”

  弘书摇头:“不是,我不缺钱。就是……”他凑近低声道,“…就是最近卖蜂窝煤,感觉钱太好赚了,不赚对不起我自己。”

  "……"皇后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想都别想!你卖蜂窝煤没什么,那是皇上给你的任务,目的也是为了利民。但你如果只为赚钱而去做生意,弘书,你可还记得你现在是什么身份?”

  “可还记得你九叔?身为皇子,与民争利,这是要被天下人唾骂的。”

  “还是说,你未来就只想和你九叔一样?”

  皇后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她不信儿子不懂她的意思。

  弘书有些委屈:"我没想到自己做,我只是想出个主意,皇额娘你交给下人去做,添点私房钱"钱。

  “我给皇阿玛赚钱了,也想给皇额娘赚,我想一碗水端平。”

  一碗水端平?皇后愕然,随后哭笑不得,摸着弘书的头道:“傻孩子,你当我是小孩子不成,还喝你皇阿玛的醋。”她将弘书搂进怀里,“额娘不需要你一碗水端平,只要你健健康康的长大,额娘就开心。”

  “额娘现在一切都有内务府供应,不需要什么私房钱。而且额娘身为皇后,也不可能去做生意与民争利,让下人去就更不行了,谁知道他们在外面借着额娘的名义做些什么事呢。”

  以前在王府,她还能时不时巡视一下自己的嫁妆,如今进了宫,真就只能掌下人汇报,谁知道他们说的有几分真。

  “好吧。”弘书嘟嘟囔囔地道,“那我把这主意给皇阿玛吧,他缺钱的很。”

  皇后忍住不笑:“不是你皇阿玛缺钱,是国库缺钱。”

  “都一样。”弘书哼哼。

  结果胤也不接受,还敲他:“一天少往钱眼里钻,国库缺的银子是你卖几个茶宠能挣回来的?一天天不走正道。好好读书,多想想利国利民的东西,只要让百姓们富裕起来,国库自然会丰盈。”

  只一个茶宠或许挣不回来,但茶宠代表的奢侈品能挣啊!你不知道那些狗大户有多有钱!还有海外,拿着奢侈品出去割外国人的韭菜啊,现在的他们可好割了!

  弘书有话说不出,现在这个国家还是小农经济下的重农抑商思维,只靠他一张嘴,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得一点一点潜移默化的来。

  “行了,蜂窝煤如今也上了正轨,不用你操心。”胤祺道,“回去好好读书,朕可是听上书房的师傅说,你最近不如以往用心。”

  好家伙,谁呀,这就来告他状了?弘书瘪嘴:“什么叫不如以往用心,我明明什么错都没犯、课业也完成的很好。”

  “你还想犯错?”胤祺哼道,“一本《尚书》学多久了还没学完,可别告诉朕你就这水平?”

  我就知道! 弘书悻悻闭嘴,他最近确实有点拖进度,但他也没把时间用来玩乐啊,只是用来看了些时下人眼中的''杂书''。

  “你喜欢研究些东西朕不反对。”胤模自己就喜欢设计生活用品、狗狗衣服这些,“但你要时刻记得,那些东西不过是小道,偶尔玩玩可以,不能因此耽误正道。"

  他认真的看着弘书。

  “别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好叭。

  弘书收敛姿态,郑重行礼:"是,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

  在弘书回归上书房用心读书的时候,蜂窝煤已经渐渐成为京城百姓越来越常用的东西。

  清晨,南城区。

  “笃笃。”

  “谁呀。”伴随着声音,一个穿着黑衣的中年妇人打开门,看到门外老实巴交的汉子先是警惕,认出来后才招呼道,"是你啊,有段日子没看见了,还以为你不做这个了。"

  老实巴交的汉子搓着手、哈着腰,露出局促的笑:“前段日子进山,不小心摔了,才好。”

  “哦哦。”黑衣妇人对他的事情并不感兴趣,本也没什么来往,”那你这是?”

  “卖柴、卖柴。”汉子赶紧让开身,露出身后如山一样的背篓,“您瞧,都是上好的,干的透透的,都劈的正正好。”

  “卖柴啊。”黑衣妇人随意道,“那来两斤吧,刚好家里没有引火的了。”

  “啊?两、两斤?”汉子的惊讶溢于言表。

  黑衣妇人道:“对啊,两斤。”

  汉子紧张的手都不搓了:"怎么、怎么只要两斤呢,这、这您烧一顿饭都不够。" 说着说着声音竟哽咽起来,眼眶也红了。

  他今日丑时从家里出发,背着三百斤的柴一路走到京城来卖,就是因为京城的价格比他们附近的镇子贵一文,他指望着把这些柴卖出去后,能填补一下生病这些天家里拉下的饥荒。

  可谁成想,进了京城,敲了好几家以往熟客的门,都没人要柴。

  好容易有个要的,还只要两斤。

  他这柴还能、还能卖出去吗,要是卖、卖不出去,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黑衣妇人被他的样子吓了一跳:“不是,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说哭就哭!这让别人看到了,怎么说我,快、快别哭了。”

  汉子连忙抹眼泪,却越抹越多:"对、对不住,我、我…呜…"死死咬着唇,"我这柴卖不出去,我……"

  妇人急的拍大腿:“卖得出去卖得出去,哎哟,你快别在我门前哭了。”

  她着急地左右张望,生怕有谁这时候出来,看见个男人在她门前哭算怎么回事啊。

  谁知不想来什么偏来什么,斜对面的一扇门忽然打开,一个穿着蓝布衣裳的妇人气势汹汹的走出来,站在门口就吊起声音开骂:“遭瘟的狗娘养的杂种东西,别让老娘逮住你,老娘逮住你非剁了你那驴手塞进驿嘴里,一文钱的东西你也偷,你怎么不偷了你老娘的裹脚布去卖!丧良心的剁头王八羔子……”

  黑衣妇人本来还害怕被人看见说闲话,但在听到灰衣一顿输出后,顿时将害怕丢到九霄云外,踮着脚高声道:“于家嫂子,蜂窝煤又被偷了?”

  蓝衣妇人,也就是于家嫂子晦气的呸了一口:"可不是,第三回了,就可着我家偷!"

  “这回又只偷了三块?”黑衣妇人嘴角紧紧绷着,努力压抑笑意。

  于家嫂子闻言更恨:“对,就三块!肯定是手断了,一文钱都挣不来,只能拿的住三块蜂窝煤!"

  黑衣妇人憋着笑,安慰道:“您往好处想,好歹没丢别的东西不是,三块蜂窝煤只一文钱,就当花钱免灾了。”

  "去他娘的免灾!要不是只有一文,老娘早去报官了!"于家嫂子愤愤不平的又骂了几句,才看向汉子,“他是谁?”

  黑衣妇人略有些不自然的道:"之前老来咱们这儿卖柴的,嫂子不记得了?说是受伤了,在家养了一阵,这不好了又来卖柴,结果大家都用蜂窝煤了,没人买他的柴,就急哭了。”

  于家嫂子上下打量了汉子片刻,点点头:"有些印象。"

  “对了,给我来两斤柴,家里没引火的了。”

  黑衣妇人假做惊讶道:“您家里一次买了那许多,怎么夜里还不留火呢?”虽然卖蜂窝煤的铺子伙计说蜂窝煤夜里不灭也烧不了多少,但时下大家都俭省,烧不了多少也是多,所以夜里睡下前基本都把阀门关死,早上起来再重新引火烧。

  于家嫂子瞥了她一眼:“买的多也不禁用啊。”她家比邻里的情况要好一些,听说买七钱的蜂窝煤送五钱的煤炉子,想着划算咬咬牙就买了,谁知道弄回来问题不断。

  被偷还是后来的事,一开始她家听铺子伙计的,晚上不熄火,第二日起来不用重新烧还觉得挺美,谁知道左邻右舍知道她家不熄火后,一个个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夹一块蜂窝煤来她家引火。

  一个两个还行,都来谁受得了,每天都有一块蜂窝煤要被他们引火用掉,而且还有人顺手牵羊拿东西。

  索性她家也不留火了,谁也别想占便宜。

  黑衣妇人就是去占便宜引火的一员,此时闻言就有些讪讪的,只能转头跟汉子说话化解奠尬:“还不赶紧给我和于家嫂子一人拿两斤。”

  汉子连忙给取,收了钱后四内的问:“您、您刚才说我这柴能卖掉,是哪户人家要买?还有,蜂、蜂窝煤是……”

  “哦,对,差点忘了。”黑衣妇人道,“你啊太久没来,不知道城里现在都不用柴禾和木炭了,都用蜂窝煤,这可是好东西,比柴禾耐烧,还便宜。"

  “至于收你这柴的,你往东边去,去东城区找一家叫‘蜂窝煤’的铺子,他们收柴呢。要是找不到,随便拉个人问都知道。”

  汉子还想问什么,黑衣妇人却已经利落的关门了。

  汉子在原地手足无措的站了一会儿,才背起背篓,往黑衣妇人指的方向去,路上磕磕巴巴地问了两回人才找到地方。

  找到了却不敢进去,那铺子所有门板都被卸下,屋内亮堂的很,除了一角堆有一堆黑色的物体外,其他地方摆的都是炉子,除了陶做的,竟还有铁皮的!

  这样、这样的铺子进去,会被撵出来吧。

  汉子的脚像是被钉在了地上,不敢往前踏一步。

  还是铺子的伙计瞧见他一直站着,主动过来问道:“诶,可是来卖柴的?”

  汉子鼓足勇气答话:“是、是。”

  “卖柴的往后头去,后头有个门,收的人在院子里呢。”伙计指点道。

  “诶诶,劳您劳您。”汉子点头哈腰的往伙计指的地方去。

  找到门,探头探脑地往里看,发现里头竟还有两个与他差不多打扮的乡下人,脚边正放着空了的背篓。

  有同类,他的勇气就足了些,轻手轻脚的走进去,冲明显穿着一样的人哈腰:"老、老爷您安,我、我卖柴。”

  负责收柴的伙计笑了:“我就是个伙计,可不是什么老爷。卖柴是吧,背过来吧,先称称重量。”

  称好重量,伙计算道:“二百九十五斤,三文一斤,一共八百八十五文,可对?”

  汉子根本算不来这么复杂的算数,不过他头一天找村长帮过忙,知道他三百斤的柴最后该收九百文钱,方才在那两户人家手里收了十二文,这里应该是八百八十八文才对,为什么少了三文?

  想问又不敢问,怕人家不收了,他一文钱都拿不着,因此呐呐点头道:"对、对。"

  伙计便数钱给他。

  等他再数一遍后才对着三个人一起说道:“你们都是不常来城里的,但今儿一早在城里走了一圈也该知道,如今城里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了,你们再弄柴来也卖不掉。”

  先来的其中一个鼓起勇气问道:“您这里不是收?”

  伙计摆摆手:“咱家就是卖蜂窝煤的,收这些柴能有什么用?如今收你们的,不过是宫里的六阿哥怜惜你们乍然因为蜂窝煤没了收入来源,恐你们生活困顿,才令我们原价收柴的,好叫你们平稳渡过这段时期,找到新的活做。”

  “咱们是开门做生意的,收几回就当积福了,肯定不能一直这样败占补你们。”

  听到面前这位老爷搬出宫里的六阿哥,三个农家汉子面面相觑,那可是皇帝老爷的儿子,是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贵人,他们怎么敢说反驳的话。

  虽然很茫然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来填补卖柴的收入,却也只能糯糯答应:“是,是,多谢老爷恩义。”

  “是六阿哥恩义。”伙计纠正道。

  几个汉子连忙重复:“六阿哥恩义。”

  伙计点点头,话音一转:"虽然不能一直收你们的柴,但六阿哥传出话来,可以招你们做短工。”

  “短工?”几个汉子也不是没做过短工,冬日农闲的时候都会出去找活做贴补家用,不过那大都是给村上镇上的地主老爷做工,还从没跑到过京城来做工的。京城东西太贵了,他们打短工的钱大多都要花在吃住上,划不来。

  “对。”伙计点点头,“主要就是做蜂窝煤,每日只要做够一定数量,就能拿20文工钱,做一日结一日。”

  “你们可愿意做?”

  "2、20文!"三个汉子的呼吸都粗重起来,他们在镇上地主老爷家打短工时,能给一日10文的老爷都是当地的大善人。

  也别看方才卖一回柴就得九百文,那是没算成本,时间人力就罢了,他们从不算这个成本。主要是他们进山欣柴,是要给人家交税的,进城有进城税,卖完了有交易税,最后还有砍柴刀,这个磨损率也不低,隔一段时间就要找铁匠重打的,又是一笔花费,扣下来根本没有多少。

  “愿意、我愿意!”三个汉字差点争抢起来,还是伙计说三个都要才罢了。

  以上这一幕幕不过是蜂窝煤带来的变化之一。

  还有一些变化发生在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方。

  “已经有人开始偷偷仿作,在郊外镇子卖了?”弘书有些诧异。

  自从上次便宜爹让他专心读书后,来保就没来找过他,不过曹康还是跟着内务府那边进出出,所以时不时的也会跟他说起最新进展。

  “对。”曹康有些气愤,“这些人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偷您的东西!”

  弘书无奈:"那不是我的东西,已经交给内务府了,就是朝廷的东西。"

  曹康虽然没反驳,但看他的样子明显不认同。

  弘书也懒得继续纠正,摸着下巴开始思索,他倒是想过会有人自己做着往出卖,毕竟蜂窝,某这东西含金量又不高,他也没特意让保密,随便买通一个工人就知道怎么做了。

  他只是没想到盗版来的这么快,看来无论什么时候,资本家的胆子都大得很。

  不过没关系,他早就做好了下一步计划,如今不过提前罢了。

  翻出已经写了有段时间的蜂窝煤全国推广计划,交给朱意远:"送到养心殿去。"

  养心殿。

  胤正在慰问亲亲十三弟,前些日子他才令对方接管户部,没想到不过半月,对方就生生累瘦了一圈。

  令胤禧很心疼。

  “你也别着急,事情可以慢慢做,别先把自己身子拖垮了。”

  十三恭敬道:“多谢皇上关心,臣一定谨记。”要是您每次不催的那么紧,我也不会那么着急。

  胤正要再说两句,就见苏培盛进来,手上拿着一封奏疏:“皇上,毓庆宫送来的。”

  臭小子才安心读书几天,又坐不住了?胤伸手道:“拿过来。”

  翻开一看,原来是蜂窝煤的后续。

  全国推广计划……煤矿收归国有,同盐铁官营……拍卖煤引、承包煤矿……朝廷收纳、统一售卖…

  “好!”胤忍不住拍桌子。

  十三被吓了一跳,方才皇上开始看折子,他就走神思考公务去了:"皇上?"

  “十三,你来看看。”胤浑身的信号都在表示他很愉悦。

  十三立刻慎重起来,拿过奏疏细细看过,看完也不由拍案叫好:"皇上,这是哪一位大人写的?请一定要将他调来户部!”他方才想得太入神,已经忘了苏培盛说的这折子是毓庆宫送来的,此时一心想把这位大才扒拉过来帮他。

  有了这位大才的加入,他肯定能轻松许多,应对皇上的催促也会从容几分,不必担心自己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了。

  先帝才下葬没多久,不能笑,忍住。胤祯想了不少伤心事,才压制住想要畅快大笑的欲望:"十三你要失望了,他可去不了户部。”

  “为何?”十三带着些急迫道,“可是这位大人品级高?没关系,臣可以做副手。”

  胤禧忍俊不禁:"十三啊,你怎么不先看看落款呢。"

  十三恍然反应过来,拍了自己一下:"臣太过激动,竟忘了。"往落款处一看,惊呼出声,"什么?"

  胤禧翘起嘴角。

  十三看向皇上:"皇上,您不是再跟臣开玩笑吧?"

  胤禧好整以暇地道:“你何时见过朕开玩笑?”

  十三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臣知道弘书侄儿十分聪慧,但、但……"他抖了抖手中的折子,"能写出这种治国之策的,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能臣啊。”

  胤这时候反倒矜持起来,摇头道:“这算什么治国之策,不过是将盐铁官营那一套改进些许罢了,顶多算是革新了一些弊病,如果这也算能臣,那能臣未免也太不值钱了些。”

  十三差点想要翻白眼,他幽幽地道:“皇上您这么说,叫臣如何自处?反正,臣自问,是做不到对盐铁官营的弊病从制度上进行革新的。”

  “呃。”胤像是凡尔赛翻了车,尴尬道,“十三你也太自谦了,朕相信你,你肯定做的比引书好得多。他就是个孩子,能懂什么,不过纸上谈兵罢了。"

  十三在人察觉不到的地方撤了撤嘴,这段时间他算是了解这位好四哥的脾性了,真真是拿人当驴用,这句话一出来,他往后是别想清闲了。

  说起正事,十三瞬间正式起来,沉吟片刻道:"臣目前看不出什么漏洞,但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政策,只有在施行中,问题才会慢慢暴露出来。"

  “你说的对。”胤沉吟,“那就先在直隶试点,煤矿收归国有这事急不得,还得户部牵头,你多操操心,内务府为辅。"

  十三答应:“是。”

  君臣两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十三便要告退。

  人都走到门口了,胤忽然叫道:“等等。”

  十三茫然回头。

  “把折子留下。”胤祺道,“回头朕让人给你誉抄一份,对了,先别说这事是弘书提的。”

  十三走了。

  胤将折子又翻看了一遍,不由笑骂道:“这个臭小子,他一张嘴,朕就得让人跑断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