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商人当立 第268章 蔡邕的考察(下)

《三国之商人当立》第268章 蔡邕的考察(下)

作者:闽南小书侠 字数:1818 书籍:三国之商人当立

  蔡邕紧张的问道:“怎么,最后失败了,那收成怎样?”

  “谁跟你说失败了。那年因为大家积极性并不高,制造出来的肥料不多,只能够三成的农田使用,结果使用肥料的跟没有使用肥料的天差地别,那长势相差一大截。”

  孟老汉咂咂嘴继续说道:“不仅长势差很多,最后收成的时候,使用肥料的多打了好多的粮食,据叶家最后统计出来的说法是多了两成多的粮食。”

  “多打了两成多的粮食,我们这啊,家里田多的,普遍都能多养两个孩子。所以当初很多人就后悔了,早知道那样,就算晚上不睡觉,也要多制造一些肥料。”

  孟老汉说完摇了摇头,他当年也是积极性不高,很抵触,自己种了大半辈子的地,自认为肥料的作用不大。

  老汉的话让蔡邕很无语又很振奋,无语的是原来这老汉也很能讲故事,一直在吊他的胃口,振奋的是假如推广开来,那么整个大汉就能增收两成多的粮食,那是该有多少粮食,能养活多少人。

  蔡邕又想起了耕牛,赶紧问道:“那叶家真的分给农民耕牛?”

  蔡邕到了辽东后春耕已经结束,所以他并没有到田里看到农民耕种的情况,于是问出了他的疑问。因为他非常清楚,一头耕牛意味着什么,一头耕牛又是多大的财富。

  “有,有,很多人都分到了,小老汉我也有幸分到了一头。”说道自家的耕牛,孟老汉不由的笑了起来,笑的很开心。

  蔡邕惊奇的问道:“很多人分到?这到底有多少人分到?”

  “老汉我只是一个庄稼汉子,我哪里知道。不过有一点,就是去护卫营当兵的,这两年叶家已经做到了每家都有一头耕牛。”孟老汉信誓旦旦的跟蔡邕说道。

  “什么?每家有一头,叶晨的兵可是有八千啊,难道真的分了八千头耕牛。”蔡邕睁大眼睛说道。

  他虽然是个书生,但是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耕牛的价值整个大汉大部分人都知道,一头耕牛就是一户幸福的家庭。

  其实蔡邕不知道的是,叶晨的兵力不仅仅是八千,为了应对黄巾之乱,叶晨一度将兵力扩充到一万五千人,这些人都是给发耕牛的,后来护卫营一部分卸甲成了屯田兵,不再正常的作战序列,但是叶家并没有将耕牛收回来。

  “我不知道叶家有多少兵,但是这十里八村的你都可以去问问,哪家去叶家当兵没有分到耕牛?不仅如此,庄里每年也都能分到一些耕牛,虽然不多,但是每年都有,这要是分到,生活就有盼头咯。”

  孟老汉提到耕牛,眼睛笑的都眯起来了。

  蔡邕粗列一算,这叶家恐怕要分出一万多头的耕牛,那就是养活了一万多个家庭,这是一笔多大的投资啊。

  这让蔡邕开始佩服叶晨,看来他在洛阳跟他说的都是真话,他真的用实际行动在造福百姓,他真的和他所了解的世家大族不一样。

  蔡邕看孟老汉并不急着去干活,所以就多问了很多问题,一问才知道有太多他所不知道的了,以前下乡考察,蔡邕大多用看,很少去问当地的农民。

  现在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多问问。

  “孟老汉,你家当初为啥能分到耕牛?”蔡邕尽量用农民能听懂的话来问,不在文绉绉的。

  “当初啊,叶家没有大举招收流民的时候,叶家每个庄子都会分几十头牛,老汉我有幸分到一头,还有十几亩地,嘿嘿,从那以后我家就能够吃饱了,我家大娃也娶上媳妇了。”说道这孟老汉又再一次眯上了眼睛,满脸幸福。

  “大举招收流民?这事我听过,可是我走了十几个庄子,发现流民的比例不是很高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小儿子在沓县帮叶家做事,我小儿子说了,沓县可是安置了几十万的流民。我小儿子最怕我了,不敢骗老子的。”孟老汉脸上生出一股豪气,不知道是因为他小儿子怕他,还是因为他小儿子现在为叶家做事。

  听了孟老汉的话蔡邕心神震荡,他在洛阳的时候就听叶晨讲,他在辽东安置了几十万的灾民,开始蔡邕以为叶晨是为了名声而夸大。

  假如孟老汉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蔡邕对叶晨的看法就要完全颠覆了,以前他半信半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叶晨就不是在做小善,而是举家族之力在做大善。

  “沓县,沓县。”现在蔡邕满脑子是沓县,他想去沓县看看,哪里的灾民过得如何。

  蔡邕觉得,大规模安置灾民的沓县更有代表性,如果他们生活安定,如果他们的生活像他在这里看到的村民一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模式,就可以向朝廷推荐。

  又跟孟老汉聊了一会儿,蔡邕决定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走遍周围的庄子,然后就去沓县。

  接下来每到一个庄子,蔡邕都要找几个农民仔细询问,结果都大同小异,叶家的确为这些农民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的生活状态也跟其他地方的村民不一样。

  蔡邕也走访了一些非叶家的农庄,发现他们的生活状态依然很糟糕,只能说比其他地方稍好,因为他们这里没有经受过黄巾之乱的荼毒。

  黄巾起义在辽东很快就被叶家扑灭,影响不大,加上这次乌桓不敢侵犯辽东,辽东相对其他地方反而好了很多。

  “爹爹,我们走过的那些庄子,如果要算投入,叶家已经在里面投入巨资。”在回去的路上,蔡琰对蔡邕说道。

  “琰儿,这次爹爹为的是寻找让大汉百姓不再挨饿的办法,可是我仔细的算了一算,就算这些农民用了肥料后,增加三成的粮食,那也不会相差如此之大。这里面好像有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开始蔡邕以为叶家底下的农民不挨饿的方法就是肥料,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么只要整个大汉推行起来,那么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了。

  但是仔细一算,蔡邕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