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带着成都回三国 三四七章 董扶

《带着成都回三国》三四七章 董扶

作者:安哥的小弟 字数:1921 书籍:带着成都回三国

   刘鑫一拍脑袋,终于想起来了董扶这个名字是从哪里听说过的,这不是劝说刘焉选择在益州为州牧的人吗?

  在公元188年时,刘焉因为目睹汉灵帝朝纲混乱、王室衰微,于是向汉灵帝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天 籁”

  这句话的本意简单来说,就是希望汉灵帝能够恢复州牧制度,而汉灵帝也同意了刘焉的建议,开始任命一些汉室宗亲为州牧,比如刘表,刘焉等人。

  而刘焉作为州牧制度的起人,刘焉本人一开始是自请成为交州牧,实际上就是意欲借此躲避乱世,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当他的土地主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那人自然就是董扶了。

  当时还是太常(负责国家祭祀的官职)的刘焉,与作为侍中的董扶算是同事关系,所以董扶和刘焉也算是朋友,而董扶这人除了是当时比较出名的文士外、还是一名谶纬家。

  所谓的谶纬家,就是专门研究谶纬之学的。

  谶纬是华夏古代汉族民间的神学预言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之书除了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类似于民间简化版本的《周易》。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在民间展在庙宇或道观裹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没错,就是现在道观寺庙中的那种,一个字条上写着大吉,小吉之类,还附带着一诗之类的那种,因此谶到了现在就被称为签了。

  而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谶言便是“*******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类的。

  而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可以理解一种二次创作的同人书籍,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谶纬之学虽然听起来非常玄乎,属于封建迷信的范畴,而且与原本的儒学有着相左之处,但是谶纬之学在汉哀帝、汉平帝一直到东汉末年,在历代帝王的提倡和支持下,加之一些意志不坚定,或者说是趋炎附势的大儒的附和,盛行于世,成为了官方的统治思想,所以董扶才能接着谶纬之学而成为侍中,而且还小有名气。

  而当时的董扶就找到了刘焉,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服了刘焉放弃出任交州牧,转而成为了益州牧,而那句话便是“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当然了,这句话到了后来的确是应验了,董卓在几年之后祸乱洛阳,而益州也的确出现了一名天子,不过这个天子不是刘焉,而是刘备了。

  不过在历史上,刘焉还真有相信董扶之言,准备称帝的记载。

  在公元191年,刘焉重新制作自己所乘舆车重千余(此车是王室成员专用的制式马车,有相应的规格,刘焉这是逾越了他所应该配备的规格),欲称帝,这时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似乎有子夏在西河说圣人论的迹象(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教育学生时,被其他人误认为孔子,这里就指代刘焉想要谋反称帝)。

  刘鑫想到这儿,也总算明白这董扶为什么如此敬畏自己了,原来这董扶说到底是一名谶纬家,说白了也是信奉鬼神之说的,所以自己这个“仙师”说白了还是董扶的同行了,而且在“江湖地位”上刘鑫还比董扶要高。

  不过刘鑫对于这个董扶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董扶这人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就连现在已经是刘鑫手下的秦宓,也曾经称颂过董扶这人能言善辩,学识惊人,由此可见这董扶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董扶本来就是益州广汉绵竹人,也就是秦宓的老乡,在益州也是声名颇高,尤其是在文士圈子中,如今益州数得上名号的文士可都是董扶的老相识,而刘焉入主益州之后,也是在董扶的帮助下拉起来了一套领导班子,许多的益州名士,如任安、王商、陈实、祝龟,就是在董扶的推荐下加入刘焉阵营的。

  虽然这些益州名士听起来不熟悉,但是既然能够称为名士,说明这些人都是有能力的,而且在益州也是有着一定地位的,要不是历史上的益州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这些名士也能在三国这个大时代留下自己的身影吧。

  而刘鑫现在差的是什么,差的就是这些益州本地名士的支持,要知道刘鑫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大都为“外地人”,或者干脆是被自己提前召唤过来的“穿越者”,这对于刘鑫掌控整个益州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本地人管本地人才方便,所以刘鑫也在谋划着怎样找到一批本地名士来帮助自己,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推荐人,刘鑫和苏佳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像这种地方的文士圈子,想要进入都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推荐人,否则就算你是益州州牧,这些文士也是不会给你任何面子的。

  不过现在好了,刘鑫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推荐人,那就是董扶了。

  毫无疑问,在益州文士圈子中有地位,而且还对自己有着蜜汁敬畏的董扶,绝对适合成为自己的举荐人,到时候等刘鑫真的成为益州牧或是益州刺史时,刘鑫就可以放心的去招揽那些益州本地的名士,到时候刘鑫掌控整个益州的计划就会顺利许多了。

  所以,刘鑫一脸微笑的来到了董扶面前,笑着对董扶说道:“董先生,我听说你是如今大汉鼎鼎有名的谶纬学家,精通谶纬之学,不知道董先生对于益州有何见解了。”

  董扶听到刘鑫提到了益州,眼中精光一闪,有些惊讶的看着刘鑫,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小老儿怎敢在刘仙师面前卖弄什么谶纬之学,至于我对于益州的看法,刘仙师应该也已经猜到了吧。”

  刘鑫呵呵一笑,董扶的神态动作都没有躲过自己的眼睛。

  刘鑫也不直面回答董扶的问题,反而是无头无尾的说道:“董先生谦虚了,我打算在此之后出仕益州,董先生觉得我的决定怎么样呢。”

  董扶眼中精光更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