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 第五三七章 后顾之忧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五三七章 后顾之忧

作者:哼哈大王 字数:2822 书籍:日月当空照中华

  永乐十一年,大明朝廷将统治思州思南地区已经长达八百多年的田氏土司一举灭掉,将思州思南地区改土归流设立八府之后,贵州的世袭土司领主们老实了一百多年。

  朝廷让他们上贡纳赋就上贡纳赋,让他们出兵打谁,他们就出兵打谁,朝廷也一直找不到借口收拾他们。

  但是到了万历年间,继任播州宣慰司宣慰使的杨应龙,在跟着四川的官军平定四川松潘地区少数民族叛乱的时候,发现四川卫所军备废弛,官军虚弱不堪,根本比不上自己手下的苗兵。

  因此,在平定了松潘地区的叛乱之后,杨应龙的野心开始膨胀,不仅开始违制扩建宫殿,擅自雕龙画凤,擅自使用太监宦官,而且对于朝廷的征调开始不服从了,该上缴的贡赋也不按期按额上缴了,时不时地还要出兵抢掠周边一番。

  这种情况当然很快就被报告上去了。

  万历皇帝听了自然十分不爽,但是当时朝廷正准备出兵朝鲜,与侵犯朝鲜的倭寇作战,所以对于杨应龙比较忍让克制,杨应龙认罪之后,朝廷只是处罚了事。

  但是朝廷的忍让换来的,却是杨应龙的得寸进尺。

  万历二十年,大明朝廷出兵朝鲜,同时征调杨应龙的播州兵赴朝作战,杨应龙觉得时机到了,于是抗拒不从,并趁机造反。

  大明朝一边在朝鲜全力与日本人开战,另一边则在后方调集大军与杨应龙麾下的播州壮苗土兵作战。

  与日本人在朝鲜的战争,前后打了八年,而在这八年中,对杨应龙的围剿也没有停下来,同样是打了八年之久。

  当朝鲜的倭乱平定之后,大明官军主力很快进入西南,杨应龙也迎来了他注定灭亡的命运。

  万历二十八年夏,朝廷平倭名将刘綎率军攻破娄山关,攻入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屯,然后大开杀戒,播州宣慰司所辖五司及附叛七姓土司,被杀者两万余人。

  杨应龙本人自杀,其弟杨兆龙、儿子杨朝栋等子弟亲族六十九人被押赴大明京师,全部凌迟处死。

  作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胜利结束后,大明朝廷顺势在播州搞了改土归流,将播州杨氏这个在播州这个独立王国世袭统治作威作福了九百余年的土司家族,斩草除根。

  从那以后,朝廷将播州宣慰司改为遵义,设立府县,改土归流,至此播州或者说遵义,方才正式纳入大明朝廷的直接管辖之下。

  大明朝廷平了播州杨氏之后改土归流,自然令乌江上游以鸭池河为界的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心里非常的不安。

  不过此时因为朝廷占据了贵阳,正处在水西和水东的中间,这两家不敢有什么不轨之举。

  然而大明朝廷平了播州杨氏,并且在播州宣慰司改土归流的做法,同样大大地刺激了与播州紧邻的四川永宁宣抚司彝族土司首领,即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自此奢崇明开始生出反明自立之心。

  天启元年,朝廷官军又一次大败于辽东建虏之手,辽东形势恶化,朝廷紧急抽调西南土司的彝兵和苗兵北上作战。

  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家的土家族白杆兵,立刻奉旨北上,使得朝廷对于永宁宣抚司的奢家失去了有力的牵制。

  同在征调之列的永宁土司奢崇明,在其弟奢崇辉、其子奢寅和女婿樊龙等人的支持下,以北上辽东为名征集大军,然后迅速北上,攻陷了重庆,并将前来犒师的四川巡抚徐可求以及朝廷派设重庆的大小官员,全数杀死祭旗。

  随后,奢崇明自号“大梁王”(不清楚大梁王这个称号到底好在哪儿),正式起兵叛乱,整个西南也随之大乱。

  奢崇明举起造反之后,企图割据四川,所以攻陷重庆之后没多久,就亲率大军去攻成都,包围了成都。

  由于此时西南的兵力几乎抽调一空,所以奢家的彝族兵在四川地面上所向披靡,很快就拿下几乎整个川东府县。

  紧邻永宁宣抚司奢家地盘的水西安氏,因为与奢家同属彝族,而且与奢氏世代通婚,世世代代都是甥舅关系,所以很快就跟着一起造反,出兵支援奢家了。

  与水西安氏一河之隔的水东宋氏土司首领,刚刚得到了朝廷册封袭职的贵州水东宣慰使宋万化,也瞅准了这个时机,迅速起兵造反,突然包围了贵阳。

  水东宋氏与水西安氏合兵,前后围攻贵阳长达十个月之久,使得城中粮尽,人相食。

  而彼时前任贵州巡抚李枟,因为对水西之乱镇压不力而遭朝中御史弹劾,免职离任,但还没有来得及出城,而新任贵州王三善正在赶来上任的途中,贵阳城中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

  如果不是水东宋氏土司的官署驻地乌当洪边寨,就在贵阳城边上,他们就不会掐算的这么准。

  十月围城,贵阳城中成了人间地狱。

  时任贵州总兵官杨愈懋亲自挥刀上阵,战死城外,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

  到最后,除了大明官军用巨石筑成的内城没有失陷,贵阳内城四边居住了大量平民百姓的外廓城,全部落入水东宋氏之手。

  宋万化带水东土司兵进入外廓城后,大肆屠杀汉人士绅商民百姓。

  等到新任贵州巡抚王三善带着援军赶来解围的时候,贵阳内外城原有的汉人十余万户,仅仅幸存下来五百余户。

  永乐以来,贵阳府二百年汉化成果一朝丧尽。

  水东宋氏,从隋唐之际入蛮方平乱,然后趁乱割据以来,历朝历代均受册封,统治水东十二马头布依苗仡佬苗长达千年之久。

  说到底,其祖先也是汉人,只是入蛮则蛮,兼且世代与当地土著通婚,到了明朝的这个时候,早就不再以汉人自居了。

  相反,对于大明朝廷当年借助平定思州田氏之乱,趁机设立布政使司于贵阳,而将原本以贵阳为世袭领地的水东宋氏土司官衙,迁移到了贵阳郊外的乌当洪边寨,水东宋氏二百年来都没能忘了这个仇恨。

  因此,再次占据了贵阳外城之后,就把二百年来积攒的怒火,发泄在了贵阳城内外以及周边的汉民百姓头上。

  也正因此,天启三年,大明官军重新夺回贵阳周边地区之后,水东宋氏自然遭到了官军的报复。

  世袭水东土司还不满三年的宋万化,被大明官军抓住之后,连个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就地斩首。

  贵州巡抚王三善本来想趁机灭了水东宋家的,结果恰逢水西安氏再度率军十万来攻贵阳,而王三善率军两万出战,连战连胜,一路打过鸭池河,打进了水西安氏的地盘之中,一直打到毕节。

  然而,最后却因为大军过于深入群山密林,后方粮草供应不上而功败垂成。

  撤退途中,官军因为缺粮而士气低迷,又连番遭遇居于深山老林之中的土司彝兵不断围追堵截而损失惨重,最终大量官军士卒崩溃,而贵州巡抚王三善也因此死在了乱军之中。

  这之后,朝廷为了稳定贵阳局势和水东地区,就保留了水东宋家,没有将他们改土归流。

  但是宋万化之子宋嗣殷率众投降之后,也因为水东宋氏在贵阳的罪行,迟迟没有得到朝廷的册封。

  所有的这些情况,朱燮元都是清楚的。

  奢安之乱爆发的时候,朱燮元时任四川布政使,就是他临时募兵守住了成都,然后等到朝廷官军来源,击败了奢崇明,俘虏了其弟奢崇辉,将奢崇明、奢寅等人,赶回了川东永宁山区(后世四川叙永周边等地)。

  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死之后,也是他接替了王三善,将水西安氏打回了水西老巢,并与云南、四川等地官军配合,最终四面包围,攻陷了永宁宣抚司。

  打得奢崇明父子只能逃入水西,依附自己的外甥水西宣慰使安位以及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彦,而且最后与安邦彦被迫一同请降。

  若不是因为朱燮元的老母亲正巧在这个时候病死,搞得朱燮元只能回家奔丧丁忧,那么奢安之乱早就彻底平定了,根本不会再有后来的降而复叛。

  也正因为了解奢安之乱前后的来龙去脉,并且了解水东宋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所以,崇祯元年六月,朱燮元起复之后,以云贵总督的身份重回贵阳,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水东宋氏。

  如果说原本在天启年间,朱燮元没有皇帝的尚方剑,也就是说,没有皇帝给予的全权之时,他还不敢不顾风评、放开手脚、大干快上的话,那么到了崇祯元年年底,一再接到皇帝密旨授权,让他便宜行事的时候,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

  明朝的贵州水东之地,也就是后世的贵阳周边地区,是整个贵州的腹心之地,当时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算得上是最好的地方了。

  这块地方,正是平定水西安氏的大后方,若是不把这个地方首先理清荡平,别说云集贵阳周边的平叛大军粮饷没有固定的来源,就单说水东宋氏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就能让大军进军水西的时候,时有后顾之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